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白菜型油菜“雅油一号”系四川省雅安地区农科所选育而成,1996年由安顺地区农科所引进,当年进行品种展示,亩产134.12公斤,1997年在白菜型油菜品种生产示范中亩产104公斤,比对照“贵白一号”增产8.1%。1998年在白菜型油菜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中亩产113.8公斤,比“贵  相似文献   

2.
双低油菜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双低(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经方差分析、t测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凉山州种植的双低油菜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西引油6号”、“西引油4号”、“西引油2号”是产量高、经济性状好、抗病性强的双低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扬油4号”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于2001年7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一般亩产可达175~200k,具有亩产220kg以上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4.
<正> “蓉油4号”属甘兰型半冬性杂交油菜,已于1996年4月通过四川省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我地于1995年引进种植,一般亩产干籽实150~170公斤,高的达220公斤以上。全生育期比“中油821”早3~5天,比“秦油2号”早8~10天,与当地白菜型“小油菜”熟期相近,是早稻、棉花、西瓜、山芋等作物的良好  相似文献   

5.
“赣油 1 7号”是以双低品系“83-64-1”(“马努 /甘油 5号”)为母本 ,“甘油 5号 /川油 8号”的选系“9A0 3”为父本 ,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耐病的甘蓝型中偏早熟双低油菜新品种。江西省和长江中游区域试验结果均比对照“中油 82 1”增产 2 .1 %以上 ;硫甙含量为 2 1 .4μmol/g(饼 ) ,芥酸含量为 0 .44 % ,含油量达 39.94% ;成熟期比对照早熟 1~ 2d,适于稻稻油三熟和油菜花生及油菜棉花两熟种植。该品种于 2 0 0 0年 4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韩国“极品春雪莲”萝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流县种子管理站2005年引进了韩国“极品春雪莲”萝卜进行试验栽培,5月8日,组织有关专家对县良种场试种的韩国“极品春雪莲”萝卜新品种进行验收,亩产2750公斤。该品种表现极强的抗寒性,耐抽苔,春季2-3月播种,4-5月萝卜淡季上市,商品价值高,每公斤售价2元以上,亩产值5000-6000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 “蓉油3号”系成都市第二农科所选育成功的甘蓝型早熟杂交油菜。本所1993年引进鉴定、示范.结果表明“蓉油3号”在不同年份间的不同试验中,均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应,在1994~1995年的引种试验中,亩产达149.8公斤.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27.38%.在省区试中,8个点平均亩产152.93公斤,比对照“蜀杂1号”增产8.78%,最高达196.3公斤,比对照增产28.3%。同时该品种在高海拔低气温的安顺地区生产试验中,亩产达164.64公斤.比对照增产21.65%.是近几年来出现的高产杂交油菜组合之一。  相似文献   

8.
“浙双72”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杂交育成的优质双低高油油菜新品种,具有高产、高含油量、低芥酸、低硫苷、较抗菌核病等特点,该品种已成为长江流域冬油菜区已审定的黑籽双低油菜中产量较高、含油量最高的品种之一。萧山区于1999年引进“浙双72”,经多年品比和大田对比试验,不管在丰产年或多灾年份,均表现高产、稳产、品质优。现将2011年油菜“浙双72”高产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沪油16”是采用品种(系)间杂交方法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种子含油率41.22%、芥酸含量为0.71%、硫苷含量为20.62μmol/g。该新品种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菜籽产量达2387.3kg/hm^2,比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增产11.4%。沪油16适应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1.油菜新品种浙双72 浙双72(原名双72)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双低油菜,2001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经浙江省1997和1999两个年度油菜区试,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分别为132.86千克和141.70千克,比对照浙优油2号分别增产16.33%和12.33%;比对照九二-58系分别增产31.63%和12.27%,均达极显著水平。2000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3.4千克,比对照九二-58系增产12.8%。两个年度区试平均全生育期219.2天,比浙优油2号长0.7天,比九二~58系长0.6天。平均株高158.9厘米,有效分枝位45厘  相似文献   

11.
<正> 杂交油菜“绵油 11号”系四川省绵阳农科所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2001 年由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由本所引进,在当年品种展示中,为亩产200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56.63%,居第一位。1999年鉴定试验中亩产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上海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的“沪油15”双低油菜新品种,成为我国第一个申请国家品种保护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据专家介绍,该新品种不仅芥酸、硫苷含量优于国家标准,而且含油率比普通油菜品种高出3~4个百分点,平均1/15公顷  相似文献   

13.
“平度204”是平度市花生办公室1978年用花28作母本,粤油551作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该品种1984年参加试验,表现特早熟高产,1989年~1992年多次参加春播盖膜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75.1公斤,籽仁267.7公斤,比对照品种花37增产5.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山区油菜产量,促进优良品种推广,结合易门县山地实际进行8个油菜新品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花油9号、花油6号、A35产量位居前三位,亩产均超过250 kg,可参加下一轮品比试验;H019-4抗旱性较好,仍可作为山地油菜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5.
阳洪 《农村百事通》2006,(19):31-31
一、油菜新品种“华双五号”“华双5号”是由华中农业大学育成、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的油菜品种。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高产、耐肥、抗寒、抗倒,分枝角度小,耐密植、耐迟播,对菌核病、病毒病的抗性与中油821相当。全生育期216天左右,株高165厘米左右,一次有效分枝数8 ̄12个,分枝节位30厘米左右。千粒重3.5克以上,每荚粒数18 ̄22粒,含油量42.28%,一般产量每667平方米(1亩)200公斤,高产田块300公斤,是一个丰产、早熟、抗倒双低油菜新品种。适宜长江流域的两熟和三熟制地区种植。2.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育苗移栽一般在9月15 ̄25日播种,10…  相似文献   

16.
“沪油15”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采用双交育种法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是我区双低油菜主栽品种,2006年我区油菜种植面积扩大到6.74万亩;“秀水09”是嘉兴市农科所培育的晚粳品种,是我区晚稻主栽品种,2006年我区晚稻种植面积达37万亩左右.  相似文献   

17.
“沪油17”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采用品种(系)间杂交方法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2005年通过上海市油菜品种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油菜品种审定。现将该品种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农村科学实验》2005,(6):33-33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结合,育成三个高产、优质、抗(耐)病杂交油菜新品种“华油2790”、“中油杂9号”和“中双6号”,这些品种最近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其中“华油2790”2002—2003年平均亩产180.13公斤,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3.97%。该品种苗期生长快,含油量41—42%。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自80年代初开始进行甘蓝型油菜品质育种研究工作,在先后育成低芥酸油菜品种“申优青”和“沪秀青”,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14”和“沪油15”的基础上,又育成高产、适应性广、较抗(耐)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6”。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合滁州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2015~2016年在滁州市农科所试验基地,对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选送的13个高油黄籽双低新品种(系)进行了筛选试验,以当地主推品种秦优7号作对照。结果表明:13个高油黄籽双低新品种(系)的栽培表现不一,其中,以1528A×显R、1536A×显R、(2812×早821)A×显R 3个组合的产量较高,分别为243.02公斤/亩、228.32公斤/亩和228.13公斤/亩,比当地主推品种秦优7号增产8.92%、2.33%和2.25%,其余品种(系)的产量均低于对照,且3个组合的生长势强、一致性齐、抗倒性强,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