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松嫩平原羊草草地水淹干扰恢复过程的群落动态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根据随机取样的测定数据,经过幂函数和多元回归分析及相关检验,揭示了草地水淹干扰对羊草 寸草苔、羊草 杂类草群范数量性状的变化规律。水淹干扰对草地植被的物种组成及其比例有明显的影响。水淹后基本恢复到正常草地的种类数量和生产量配置大约需要6—7年。随着生境水分减少和土壤变干,羊草种群的数量和生物量均以幂函数形式增加,而寸草苔和杂类草的数量和生物量则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对伊犁河谷昭苏县杨树群落(H1)、羊草单优势种群落(H2)生境内的羊草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H1、H2样地内羊草无性系种群分蘖株数量分别由3个龄级和4个龄级组成,且随着龄级的增大迅速减少;各生境羊草种群年龄结构同为增长型.(2)两个样地羊草无性系种群根茎长度均由4个龄级组成,其中H1样地羊草无性系种群根茎长度年龄结构为增长型,H2样地为稳定型.(3)两个样地羊草无性系种群分蘖株生物量与分蘖株数量龄级构成相同,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根茎生物量均由4个龄级组成都为稳定型.各生境分蘖株和根茎生物量年龄结构均以低龄级居于优势位置.  相似文献   

3.
退化羊草群落恢复演替系列种群构件年龄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松嫩平原退化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围栏与割草草地不同演替系列羊草种群为研究对象,调查恢复演替系列羊草种群分蘖株、根茎长度、芽库的年龄结构及冬眠构件的组成等数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样地中不同演替系列的分蘖株的年龄结构.均是1龄>2龄>3龄.为增长型的年龄结构.羊草根茎的累积长度以2龄的根茎所...  相似文献   

4.
松嫩平原野古草无性系种群的营养繁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野古草是典型的无怀系禾草,分蘖节存活时间最多为4a。割草场和放牧场野古草无性系种群的分蘖株为增长型的年龄结构;放牧能增加2、3龄分蘖株的形成与存活;野古草无性系种群1龄级分蘖株的生产力明显高于2龄级;割草场和放牧场的野古草无性系潜在种群均于增长的年龄结构。以硌潜在种群的数量估计,割草场将保护翌年群落的优势种地位和作用;放牧场具有向优势和演替的潜在趋势。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图牧吉自然保护区羊草种群营养繁殖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草甸和草甸草原上灰绿型和黄绿型2个生态型羊草种群营养繁殖的诸数量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2种植被类型中,灰绿型和黄绿型羊草分蘖株的数量和生物量均由4个龄级组成, 且均以4 a所占比重最小,呈稳定型或增长型龄级结构;根茎均以2 a所占比重最大,呈稳定型龄级结构;2个生态型羊草的单株生产力均以1 a分蘖株最高,且均随着龄级的增加依次减少;在整体水平上,草甸草原上灰绿型和黄绿型羊草的单株生产力均显著高于草甸;2个生态型羊草的根茎生产力均以1或2 a最高。在温带草本群落,增长型或稳定型的年龄结构、年轻龄级分蘖株和根茎旺盛的物质生产和贮存能力,是多年生无性系草本植物实现其持续繁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松嫩平原割草地的割草地段和休闲地段的单优势种群落和混生群落,以及多年休闲封育地段火烧处理的单优势种群落和混生群落计3种生境6个群落的取样测定,研究了寸草苔种群生殖分株在开花期和籽实成熟期的数量特征和生殖分配的时空动态.从开花期和籽实成熟期,寸草苔生殖分株高与分株生物量变化幅度具一致性,分别平均增长了211%和207%;穗长平均增长了9%,但穗生物量则增加了152%.生殖分配在开花期空间变异性较小,籽实成熟期增大.寸草苔种群生殖分株的生殖分配与分株高和分株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多数种群是在开花期以后形成并逐渐趋于稳定的线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放牧强度下 ( 0 ,2 ,4 ,8只 /hm2 二龄藏羊 )高寒草甸矮嵩草无性系构件组成进行了数量化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 ,单位面积无性系内矮嵩草分株数、分蘖数、叶片数量及其营养分蘖和生殖分蘖生物量呈减少趋势 ;矮嵩草分蘖节距地面高度略有加深 ,而平均分蘖节直径变化规律不明显 ;生殖分株种子数和分蘖种子数有较明显的增加 ,在重牧区开始减少。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 ,矮嵩草无性系营养和生殖分株生物量以中牧区为最大 ,分别是 6 9 133mg和 91 76 6mg。无性系大小对矮嵩草构件数量和生物量的影响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大样本随机挖取单个无性系株丛的方法在伊犁河谷特克斯县境内的典型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草地进行取样,并定量分析了白羊草无性系构件结构及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在籽实成熟期,白羊草无性系的平均丛径为13.5 cm。在无性系中,生殖分株与营养分株分别占总分株的27.9%和72.1%,而生殖分株与营养分株的生物量则分别是无性系总生物量的50.6%和49.4%。随着丛径的增加,白羊草无性系不同构件数量和生物量及总分株数量和分株总生物量均呈指数函数关系的异速增长。营养分株数量和生物量与总分株数量及总生物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而生殖分株数量和生物量与总分株数量及分株总生物量之间均呈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退化程度下嵩草草甸矮嵩草无性系构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矮嵩草无性系的面积大小与矮嵩草构件总数量和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与其各构件平均值基本不相关。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在一定限度内单位面积上各分株和各分蘖数量和生物量有所增加,随后呈下降趋势;平均分株数量与生物量、分蘖数量与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每分株分蘖(营养、生殖)、每分蘖(营养、生殖)、生殖(叶、秆)的数量和生物量也呈下降趋势;平均分蘖节直径有增加的趋势,平均分蘖节距地面的高度除极度退化外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放牧对松嫩草原碱化羊草草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王仁忠 《草业学报》1997,6(4):17-23
松嫩草原碱化羊草草地放牧场植物多样性的研究表明,放牧改变群落内物种的竞争力和环境条件,导致群落类型和种群分布的变化,从而引起植物多样性的变化。随放牧逆行演替的进行,植物种丰富度、植物多样性及均匀度都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适牧阶段最高,极牧阶段也有较大提高。在植被垂直结构方面,由下至上,植物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均呈递减趋势。在上层,过牧和极牧阶段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对主要代表群落的研究表明,羊草群落、角碱蓬群落和羊草-寸草苔群落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都较低,羊草-匍枝委陵菜+寸草苔群落植物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最高。  相似文献   

11.
对松嫩平原割草场空间演替系列中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光稃茅香Hierochloe glabra种群构件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月中旬,2种植物的现实种群均以冬性株占绝对优势,羊草为98.6%~100%,光稃茅香为97.6%~100%;潜在种群中分蘖节芽所占比例羊草为34.1%~61.0%,光稃茅香为30.8%~73.9%,根茎芽所占比例分别为49.0%~65.9%和26.1%~69.1%,芽库的输出率分别为34.7%~38.3%和25.7%~43.9%。当时2种群的1龄根茎尚未形成,根茎累积长度与生物量均以2龄为主。羊草的更新能力高于光稃茅香,在5个演替系列中,随着羊草种群数量的增大,光稃茅香的数量不断地减少。随着演替时间的增加,羊草将逐渐取代光稃茅香而成为割草场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2.
五脉山黧豆是长根茎型豆科牧草,是典型的无性系植物.在松嫩平原生长季后期,五脉山黧豆无性系种群生物量59.6%分配于分株,40.4%分配于根茎.经过对样本的观察,创建了按实际生活年限划分豆科植物根茎年龄的方法.五脉山黧豆的根茎最多可生活3个年度,但至生长季后期3龄级根茎存活量甚少,并已经失去了繁殖力.当年形成的1龄级根茎大多是从2龄级根茎上产生.2龄级根茎几乎没有死亡.根茎长度的年龄结构表现为1龄级与2龄级大体相同,3龄级陡度减少.根茎生物量的1龄级比率比根茎长度的有所增加,2龄和3龄级则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五脉山黧豆无性系种群采用了优先向1龄级根茎输送与贮藏营养物质的生存与发展策略.在水淹后恢复演替群落具有地被植物种间竞争的条件下,五脉山黧豆仍可以通过指数函数迅速地增加着无性系的子代数量,同时也迅速地扩展着无性系的生态位空间.  相似文献   

13.
刈割对羊草和全叶马兰生长与种间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巴雷  王德利  曹勇宏 《草地学报》2005,13(4):278-281,312
研究刈割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全叶马兰(Kalimeris integrifolia)生长与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强度越大,相对生长速率越大;留茬4.8和12cm之间差异显著;刈割改变植物间相互作用的方向,削弱种间关系在群落中的重要性;刈割对羊草生长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松嫩平原不同土壤基质条件下羊草种群的构件结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羊草(Leymuschinensis)是典型的无性系植物。通过对不同土壤基质条件下羊草无性系构件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松嫩平原4月中旬羊草种群返青期,无性系潜在种群芽库均由3个龄级组成,呈明显的增长型年龄结构,6种土壤基质0龄芽所占比重变化范围为78.5%~98.1%,依次为草甸土>林间风沙土>林缘风沙土>中度盐碱土>重度盐碱土>轻度盐碱土。在芽库的活动芽和休眠芽结构中,各土壤基质均以活动芽占较大比重,最低者为重度盐碱土占53.2%,最高者为林缘风沙土达95.6%。除林间风沙土春性植株占80%外,其余5种土壤基质均以冬性植株占较大比重,变化范围为53.7%~90.5%,依次为中度盐碱土>草甸土>轻度盐碱土>林缘风沙土>重度盐碱土。  相似文献   

15.
针对松嫩平原自然条件下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单优群落独立株丛,采用随机挖掘整个分蘖丛的取样方法,对星星草果后营养期无性系结构及其生长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星星草无性系总构件数量为(49.07±29.74)个,分蘖株和分蘖苗分别占53.3%和46.7%;总生物量为(2.54±1.57)g,分蘖株和分蘖苗分别占90.7%和9.3%。随丛径的增加,分蘖株数量、分蘖苗数量、分蘖株生物量分别呈直线增加,总构件数量和总生物量呈幂函数增加,分蘖苗生物量呈对数函数增加;分蘖株生物量、总生物量分别与分蘖株数量和总构件数量呈直线函数关系,分蘖苗生物量与分蘖苗数量呈幂函数关系;其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草原植被在持续牧压下退化演替的模式与诊断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刘钟龄  王炜 《草地学报》1998,6(4):244-251
草原在长期超强度放牧压力下,发生逆行演替。由于群落中的植种群更替,使生物生产力衰退,并伴随着土壤与下垫面的变化,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流程下降到低一级生态效率的系统状态。  相似文献   

17.
过度放牧对羊草杂类草群落种的构成和现存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韩文军  春亮  侯向阳 《草业科学》2009,26(9):195-199
主要分析了典型草原区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杂类草草甸草原的土壤及植物群落随放牧强度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放牧压力的增大,表层土壤密度显著性增加,而表层土壤水分变化不明显。重度放牧区地上现存生物量高于中度放牧区,低于轻度放牧区。轻度放牧区的现存生物量与中度放牧区和重度放牧区,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演替序列为:羊草草原+杂类草→羊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糙隐子草+大针茅Stipa grandis+米氏冰草Agropyron michhnoi→糙隐子草+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冷蒿Artemisia frigida。因此,退化草原的植物组成取决于利用方式和强度,同时受生境条件的制约。其典型草原区的羊草杂类草草甸草原的演替序列介于典型草原与草甸草原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