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花茶是中国所特有的茶类,制造历史有已一百多年,主产于福州,主销于华北和东北。抗日战争以后,产量一直下降,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花茶生产得到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产量逐年上升,生产技术也有显著改进,采用  相似文献   

2.
茶叶短穗扦插育苗在我場还是一項新的工作,因此,整个扦插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过程。今年我場采用无性繁殖方法,完成了茶树短穗扦插育苗101亩,其中春插茶苗49.81亩,夏插50.8亩。总的来說,取得了一定成績;也吸取了不少教訓,可以多插而且应該多插的春季中,完成的育苗任务只有32%,扦插一亩茶苗需要三亩茶树供給枝条,目前成活率平均只有75%;但在夏季干早和劳力紧張的情况下,却超額完成了育苗任务,平均1.3亩茶园的枝条即可扦插一  相似文献   

3.
孝感市凤凰山茶场一九七三年建园于凤凰山南麓的山坡上,现有投产面积250亩,但由于建园的质地较差,标准不高,茶树长势瘦弱,到一九八三年,平均亩产只有21公斤。为了改造低产茶园,发挥壮年茶园的生产潜力,一九八四年以来,我们因地制宜,对这个场进行了低产茶园改造,使茶叶产量连年上升。一九八五年生产干茶16000公斤;  相似文献   

4.
一解放前后的茶叶生产情况浙江栽培茶树历史悠久,产茶区域远在唐朝时候就有相当规模。目前,全省88个县市中产茶的县市就有74个,经营茶叶生产的农民有80多万户,200多万人。因此,茶叶是浙江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根据1951年对35个县163家典型茶户的调查,茶叶收入平均占农业总收入的28%,茶叶集中的产区,收入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5.
铜仁市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早在80年代初期就把发展茶叶作为全市的支柱产业来抓,已从最初不足3000hm2的茶园面积发展到如今的7万hm~2,基本实现了户均666. 67m~2茶、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的目标。贵州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将茶产业发展摆在优先位置来抓,那么,如何使茶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效益最大化,铜仁市在加强茶园秋冬季管理中实施精准管理,其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一) “越紅”产区紹兴县今年春茶总产16,100担,比1958年春茶增产15%,(国家收购量比去年增加12.9%)。这个巨大成绩是在去年48.2%的茶园(即11,348亩)台刈、修剪之后获得的,因此,具有更大的意义。正如茶区群众說的:  相似文献   

7.
池州地区的低产茶园改造季昆森(池州地委办公室)五年来池州地区低产茶园改造工作进行后已取得成效,对今后低产茶园方面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一、五年的回顾池州地区在1988年11月上旬,召开全区第一次农业会议,突出抓茶叶、蚕桑。抓全区的茶叶生产,从战略上...  相似文献   

8.
9.
低效茶园的成因与改造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云强 《茶业通报》2004,26(2):73-74
本文简要分析了低效茶园的成因及性状表现,并相应提出了一些技术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低产茶园面积很大,以亩产干茶低于50斤为标准约500万亩,占茶园总面积30%左右。我省是老茶区,127万亩投产茶园平均单产仅70斤左右,低于三十年前世界平均单产水平,与国内江苏、浙江等省相比较,差距也不小。我省茶叶单产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低产茶园占的面积大,据霍山县调查,低产茶园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44%;名茶之乡、全国第一大产茶县一歙县,30万亩茶园平均单产长期稳定在60斤左右的低水平线上。山区  相似文献   

11.
夏茶后改造低产衰老茶园虽然有许多优点,但是夹秋早往往威胁新芽的萌发和生长。为了探讨如何减轻对新芽萌发生长的影响,进行了低改茶园铺草试验。一、试验设计本试验是研究重修后茶园中铺草措施,以增强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并抑制杂草,减轻干旱的危害,从而提高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12.
英山县位于大别山南麓,是湖北省重点产茶县之一,产茶历史悠久。据历史记载,早在唐朝,英山著名的“团黄”、”蕲门”和霍山的“黄芽”同称“淮南三茗”作为贡品。但到解放前夕,全县茶园面积不足2千亩,产茶不到3千担,而且大多为黄大茶。  相似文献   

13.
在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义工商業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今天,对社会各方面的生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当然也同样推动了茶叶生產的發展。过去几年來茶叶生產無疑地有顯著成就,但总的生產水平还不能滿足人民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增產速度还赶不上其他農作物。这虽然有許多原因的影响,而其中生产技術沒有及时很好的  相似文献   

14.
潜山县现有茶园总面积3万面,其中60年代前后发展的茶园约占15%,这部分茶园由于当时建园基础差,栽培管理粗放,树势减退,单产水平低。而七十年代后期发展的部分茶园,树势也在衰退,使低产茶园面积比重扩大。据统计,全县2.5万亩成龄茶园中,亩产低于25公斤的茶园约达8000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1/3。在这些茶园中,多数树龄不算太大,骨架基本完好,但由于不修剪或修剪不当,采摘过度致使树势衰退,有的树冠形成“两层楼”,叶层薄,叶面积指数低,鸡爪枝也大量出现,茶叶单产明显下降。根据目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求树冠改造当年增产的可能性,在1958年开始了这个试验,1959年又重新做了一次。在处理方法上,1958年和1959年有些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1958年的试验,我们把它叫做甲区,1959年的叫做乙区,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敬亭山茶场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一合理制訂茶叶質量标准是提高茶叶質量的前題 提高質量,包含有“物美价廉”的意义。“八大”政治报告的决議中已經指出:“应当在一切企業中克服片面地追求数量而忽视質量的傾向,养成重视質量的風气,并且按照需要和可能定出合理的產品标准和工藝规程。一切檢查制度不嚴的厂矿和工地,都必須迅速建立質量檢查和技術監督的机構和制度。在提高質量的过程中,必須同时注意降低  相似文献   

18.
关于茶园复合栽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松能 《茶业通报》1994,16(4):11-13
关于茶园复合栽培的探讨汪松能(江西省婺源茶校)传统单作茶园的弊端是光合生物产量不高,覆盖率低,经济效益差.由于茶树根系处于同一层次,水肥的利用率也不高,流失,渗漏现象严重。如何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设计一个理想的人工农业生态系统,我们进行了多次试验,...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平利县老茶园低产的形成原因,并依据低产成因提出了综合性改造技术措施,以促进茶园高产高效,达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于一体目的。  相似文献   

20.
茶叶是我县的一项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发展前途宽广,由于种栽历史较短,因而产量、质量稳而不高。为了提高茶叶产量、质量,近年来我们对低产茶园进行了改造,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作法是: 一、调查分析现状我县的茶园,基本上是建国后发展起来的。1958年、1964——1966年、1674——1976年三个时期发展得较快。前两个时期以发展国营茶场为主,共5,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