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植物检疫是由国家颁布的一项法令.它是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对植物种子、苗木、无性繁殖材料、农产品及其包装材料等进行检疫检验,以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的输入与输出.从而防止危险性病虫草在地区间或国家间传播蔓延的重要措施,保证农业生产安全的一项强制措施.但是,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植物检疫工作的实践,发现在植物检疫队伍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现就本人对植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克服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提出以下观点,与同行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2.
陈乃中 《植物检疫》1989,3(3):204-208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以保护农业生产为根本目的的植物检疫日益受到重视,植物检疫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植物检疫则以其基础学科交叉发展中潜科学的姿态增列于学科之林。但正如许多前辈所所指出,植物检疫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等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充实。笔者作为植物检疫队伍新的一员,有感于工  相似文献   

3.
冉俊祥 《植物保护》1994,20(5):40-41
当前植物检疫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冉俊祥(江苏省南通动植物检疫局226006)据《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植物检疫范围大致可概括为: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包括邮寄和旅客携带物品)检疫、装载容器和包装铺垫物检疫和来自植物疫区和装载动植物产品运输工具检疫3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郑百龙 《植物检疫》2002,16(5):314-316
198 3年元月 3日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正式颁布实施 ,标志着中国国内植物检疫工作全面恢复和振兴 ,植物检疫从此走上正常运作轨道。 1 8年来 ,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在实施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疫情扑灭、建立无检疫对象的种苗繁殖基地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取得了许多成  相似文献   

5.
黄河 《江西植保》1999,(1):13-14
植物检疫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行政执法工作。近年来,各级农业植物检疫机构和植检人员严格执法,认真施检,有效地防止了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播蔓延,为保护农业生产安全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作了些思考,现与大家研讨。1完善法规,使之更科学,更具操作性《植物检疫条例》是国内植物检疫工作的法律依据。该条例1983年1月3日由国务院发布,1992年5月13日经修订后重新发布。笔者认为,修订后的条例仍有两处不够完善,不便于操作。关于检疫范围界定问题:由于条例第四条…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八年冬我国大连动植物检疫所工作前和回所后曾多次和一些同志谈论外检工作,从回顾大连的外检历史谈到今后如何搞好外检工作,思想上有所明确。现在整理出三个问题,就正于同志们,权作抛砖引玉之举。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护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新形势,必须加强植物检疫基础理论的研究,以有效防止生物入侵。研究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理论、生物多样性和物种总数、物种分子互作和协同进化理论,有助于检疫性有害生物成灾机理和有害生物精准风险分析和防控的基础理论的研究。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大陆漂移和气候变迁,共同形成了当代全球生物多样性格局。不同生态地理区域的物种具有显著不同的多样性,经过数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生物地理互相作用进化,地球上已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物地理多样平衡体系。物种分子互作和协同进化,为检疫性有害生物成灾机理研究和有害生物精准风险分析和防控奠定了基础。病原与寄主的分子互作,主要涉及到病原物的识别、识别信号的传递、基因表达调控、病原效应子对抗的寄主物理和分子抗性机制等方面。近年来成灾机理方面取得最大的理论突破主要有:致病性基因表达调控机理、si RNA介导的抗病机制、致病蛋白因子互作等。分子生物学发展突飞猛进,使得寄主-病原互作分子合作机理越来越清晰,再加上大多数病原和寄主作物基因组被测定出来,为精准风险分析和防控提供了可能,即将进入检疫性有害生物精准风险分析和防控时代。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国内植物检疫工作始于50年代初,发展到现在,其形势怎样?发展前景如何?是进一步深化国内植物检疫工作至关重要的问题,经常引起人们的关心和议论。1987年全国植物检疫站长会议指出,自1983年1月国务院发布《植物检疫条例》以来,由于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和广大植检人员共同努力,国内植物检疫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尚不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发展和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为此,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国内植物检疫的十项措施。这是我们对  相似文献   

9.
一、立法是最根本的保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颁布了植保植检法,是检疫工作的有力武器,我国至今没有植物检疫法,国务院1956年批发农业部的《国内植物检疫试行办法》只是通过行政措施进行业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不是法律。在农业部门内起一些作用,到部外就没有多大作  相似文献   

10.
杨秀贞 《植物检疫》1993,7(3):231-232
1991年3月,南昌市植保植检站接到宁波动植物检疫局公函,说该局在南昌市粮油工业公司经理部经营的3000吨阿根廷小麦中,发现含我国对外检疫对象——假高粱,其含量超标非常严重,要求我们按照有关规定监督该批小麦的加工处理。南昌市植保植检站接函后,立即向南昌市农牧局领导请示汇报和市粮食局联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内植物检疫工作现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及市场经济的发展 ,植物检疫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工作实践 ,对植物检疫工作中的不足和有待完善的措施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与大家商榷。1 机构重叠 ,业务交错目前从国内检疫工作的机构设置与分工情况看 ,存在  相似文献   

12.
港口城市植物检疫工作中 ,内检和外检业务的衔接、交叉频繁 ,内、外检两个机构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地开展工作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 ,港口城市做好植物检疫工作 ,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 建立植物检疫工作办公室 ,加强沟通与合作港口城市内、外检是两个独立的机构 ,执行着不同的检疫职能 ,建立检疫工作办公室 ,可以避免工作上脱节 ,避免漏检现象。经港口入境的农产品及种子、苗木等繁植材料 ,需省间调运的 ,引进单位和个人 ,可持有效的引进证件和手续 ,及时地在当地植物检疫部门办理省间调运检疫 ,避免经港口入境的农产品…  相似文献   

13.
刘从进 《植物检疫》2002,16(3):183-184
在办理国内植物检疫案件的过程中,调查取证工作是最重要的关键性环节。笔者多年从事基层植物检疫工作,常办一些案件,现结合本人的办案实践就调查取证工作谈一些  相似文献   

14.
植物检疫是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工作方针的重要方面。执行植物检疫,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就可保护农作物免受新的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侵袭,并获得长期效果。根据我省近三十年的实践,国内植物检疫,应坚持以产地检疫为主,室内检验为辅,以培育无检疫对象的种子苗木为主,设卡、封锁为辅。具体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植物检疫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行政执法工作,要求整个工作做到科学、规范、合理。近年来,全国各级农业植物检疫机构和广大植检人员严格执法,认真施检,有效地防止了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播蔓延,为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安全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  相似文献   

16.
《植物检疫条例》及有关规章,是植物检疫工作中的准绳。宣传贯彻执行植检法规,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现将我们在执行《条例》及有关规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入境船舶植物检疫是运输工具检疫的重要内容,是防止植物有害生物传入的重要措施.我国口岸频繁地在船舶检疫中截获危险性有害生物,说明加强入境船舶检疫是十分必要的.食品仓检疫是船舶检疫的重点,区别对不同的船舶进行检查,抓住检疫重点,缩短检疫时间,可以为港口、客户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费用,有利于港口疏运,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下面就食品仓携带病虫害的特点、检疫的重点、除害处理的方法等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1983年1月颁布的《植物检疫条例》是我国国内植物检疫工作中一部具有权威性的法规。根据这部法规,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等规章又相继颁布。实施以来,植物检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我们作为基层的检疫员,感到有些条文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法规性、指令性方面有些模糊,需要进行进一  相似文献   

19.
加强国内植物检疫管理的几点意见雄世海(云南省镇康县植保植检站677700)1植物检疫干部的垂直管理目前植物检疫干部变换较大,培训机会较少,有的专职不专用,而且有的县级植物检疫机构只有一名检疫员,在这种情况下,人员调离,工作中断,旧不传新,新不接旧,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预示着我国全面进入世界国际贸易组织大家庭,我国改革开放又将迈入一个新的里程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森林植物检疫也不例外。在新形势下,如何防止危险性森林有害生物的入侵,保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林业发展,我们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尽快地熟悉国际规则,研究适应国际规则,运用国际规则,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生态建设服务。根据《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森林植物检疫工作实际,笔者以为应当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