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韩阿玲 《新农村》2010,(2):29-29
1.鸽痘 鸽痘又称传染性上皮癌,系由鸽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2.
鸽痘是由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它是目前鸽场的常见病之一,多发生在一岁以内的幼鸽,每年3~6月为主流行季。该病不仅能够直接引起鸽大量死亡,而且出现很多残、次鸽,直接影响养鸽的经济效益。笔者对鸽痘的流行特点与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流行特点 鸽痘由鸽痘病毒引起,主要通过接触传染,一般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灰尘经过创伤及黏膜盛染。以夏秋季节多发,主要通过蚊蝇叮咬而感染发病。该病各种鸽及各年龄的鸽都可感染。鸽痘病的发生分为皮肤型鸽痘和黏膜型鸽痘.一般皮肤型鸽痘多呈良性经过,而黏膜型鸽痘发生严重,多因黏膜胂胀及痘痂阻塞咽喉造成呼吸困难而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4.
张玲 《农村科技》2011,(12):47-47
鸽痘是鸽的一种常见病,由鸽痘病毒引起,一般经创伤及黏膜感染,以夏秋季节多发。不同品种和龄期鸽子都可发病,幼鸽对本病敏感,发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鸽痘是由鸽痘病毒经蚊虫传播以幼年乳鸽多发的皮肤或黏膜感染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多发于3~6月份,严重者可引发雏鸽及青年鸽死亡,轻者表现为皮肤病变,多在翅、腿、嘴周围和肛门等处形成脓包及干酪样感染。即便较轻的感染也会造成乳鸽体质下降(群众俗称为“麻风病”),养鸽效益低下。为此,许多鸽农谈“痘”色变,却又不知如何有效防治。笔者以东莞市企石镇蛇王洪农场为基地,组织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经过长期的试验研究,终于找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鸽痘防治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首先是选择场址。鸽场应该建在地势较高、干燥、通风的地方。在该病的…  相似文献   

6.
正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秋冬季节易流行,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指导养殖户采取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良好效果。1流行病学鸡痘的病原为禽痘病毒,是一种比较大的痘病毒,从皮肤病灶脱落下来的干痘痂,它的毒力可以保存几个月之久。常用的消毒药物10min可以杀死病毒。鸡痘病毒的传染途径,主  相似文献   

7.
正猪痘病是由猪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猪痘的病原有两种,分别猪痘病毒(只感染猪,属痘病毒科猪痘病毒属)和痘苗病毒(除猪外还感染牛、鸡等其他动物,属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痘病毒科共6个属),无交互免疫性,即感染前者恢复后仍可感染后者。猪痘病毒有种属特异性,只能引起猪感染发病,猪痘病毒在猪组织细胞内增殖,在患病动物细胞核内可见空泡和包涵体。痘病毒可感染多种动物,如牛、绵羊等,在患病动物细胞核内可见包涵体。  相似文献   

8.
鸡痘是由痘病毒科的禽痘病毒引起,主要表现有皮肤型、粘膜型(白喉型)及两者混合感染型等。现将笔者在长春市吉林大学动物医院门诊中所接触到的鸡群爆发皮肤型、粘膜型  相似文献   

9.
一、流行特点鸽痘由鸽痘病毒引起,主要通过接触传染,一般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灰尘经过创伤及黏膜感染。以夏秋季节多发,主要通过蚊蝇叮咬而感染发病。该病各种鸽及各年龄的鸽都可感染。鸽痘病的发生分为皮肤型鸽痘和黏膜型鸽痘,一般皮肤型鸽痘多呈良性经过,而黏膜型鸽痘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鸽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效力评价中的标准鸽缺失问题,筛选满足要求的试验鸽。2019年3月对鸽场饲养管理和鸽群发病史情况进行调研,筛选合格鸽场;采血进行鸽新城疫抗体检测,排除高母源抗体鸽群;进一步检测鸽圆环、鸽腺病毒和鸽痘,排除感染上述易感病原鸽群;最后对选定的鸽隔离饲养一定时间,排除潜在的病原感染;采用筛选鸽进行鸽新城疫灭活苗免疫攻毒试验,验证是否满足试验的需求。通过调研,确定3家鸽场,从1月龄左右鸽群中随机选择50羽健康鸽进行检测,ND母源抗体为0~1∶32不等,均无鸽腺病毒感染,但有个别鸽存在圆环抗体或携带鸽痘病毒。从其中2家鸽场购回HI抗体≤1∶4,且无其他病原感染风险的鸽各25羽进行鸽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攻毒试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免疫组鸽免后28 d ND HI抗体在1∶16~1∶64之间,均值在1∶32以上;攻毒保护结果为,免疫组17/20~19/20保护,对照组均5/5发病,3~4羽死亡。通过鸽场调研初筛、新城疫HI抗体检测、鸽常见病原检测、隔离观察等步骤筛选的实验鸽可满足鸽新城疫灭活疫苗效力评价试验的要求,且结果稳定可靠。通过该研究筛选的实验鸽,满足试验需求、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并在保证鸽用疫苗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鸽痘是鸽场常见病,是由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乳鸽易感染,发病率高达80%。病鸽康复后不再发病,但仍带有病毒,会传染给其他鸽。该病具有一定的死亡率,而且容易导致鸽场出现残、次、弱鸽,影响养鸽经济效益。临床症状一般在眼睑、嘴角、鼻瘤、肛门等裸露的皮肤上出现。这些特殊的痘疹,由灰白色小结节变成棕褐色的结痂。当有细菌感染会使痘痂化脓,一般痘痂在3~4个星期后干枯而自行脱落,留下平滑灰白色的疤痕。有的鸽痘也可发生在喙部和喉部的黏膜上,初为黄白色的小结  相似文献   

12.
美国落地王鸽又称白羽王鸽 ,为良种肉用鸽。鸽痘是一种以吸血昆虫为媒介、以鸽体表皮肤形成痘痂、喙部及喉部黏膜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伪膜为典型症状的病毒性传染病。如果不及时防治 ,感染率可达 80 % ,死亡率 10 %。因此 ,养鸽户要根据王鸽临床症状 ,及时做好预防和治疗。1  相似文献   

13.
苗化 《农家致富》2004,(15):45-45
禽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家禽皮肤或粘膜发生痘疹为特征.近年来在鸽场多发,常引起乳鸽大量死亡.种鸽繁殖力下降。本病主要由蚊虫等吸血昆虫传播,温暖潮湿季节蚊虫多,本病也多发。  相似文献   

14.
正鸡痘主要是由鸡痘病毒引发的一种综合型传染疾病,具体可分为鸡痘病毒、火鸡痘病毒、鸽痘病毒、鹌鹑痘病毒、麻雀痘病毒和金丝雀痘病毒等,这些具体的病毒存在着联系,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对蛋鸡的生长及产蛋十分不利。鸡痘病感染后蛋鸡的无毛处会出现痘疹,并且还会伴随口腔黏膜出现纤维素性,患病后蛋鸡的体重会迅速下降,严重的阻碍蛋鸡的生长,并且会导致蛋鸡产蛋量大幅  相似文献   

15.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该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农村散养鸡由于对防疫不重视或疫苗防疫种类不全,极易发生鸡痘疫病。该病在本地区许多农村散养鸡中时有发生。1发病情况近期鸡东地区许多农村散养鸡陆续发病,开始有个别发病,以后病鸡逐渐增多,且每天出现死亡现象。养殖户曾用恩诺沙星、土霉素、红霉素、喉管散等药物治疗,均无疗效。经笔  相似文献   

16.
<正>一、病因及传播途径鸽痘是以皮肤发生典型的痘痂或喙部及喉部形成明显的一层黄白色干酪样伪膜为特征的鸽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病毒性传染病。本病多发生在春季和秋季,感染于各种年龄和不同品种的鸽群,乳鸽对本  相似文献   

17.
鸽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毒主要通过皮肤或粘膜的伤口侵入体内,传染媒介主要是蚊子.鸽舍潮湿、蚊子孳生,较易发生鸽痘,多发生于梅雨季节和夏秋之间.  相似文献   

18.
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禽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在鸡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发生痘疹,或在口腔、咽喉部粘膜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  相似文献   

19.
对姜堰市沈高镇一养鸽户饲养的1 760对肉鸽的发病情况进行研究,介绍该养殖户肉鸽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并进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鸽痘并发副伤寒病混合感染,结合生产实践,提出鸽痘并发副伤寒病的治疗方法,以为饲养户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禽痘(Avian Pox,AP)是由禽痘病毒(APV)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的常发传染病.早在18世纪它就是养禽业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当前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型鸡场中流行更严重.禽痘通常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两种,前者以皮肤(尤其是头部)的痘疹、结痂和脱落为特征,后者可引起口腔和咽喉粘膜的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并常形成假膜,故又名禽白喉,有的病鸡可同时混合发生.禽痘可使病禽生长迟缓,产蛋下降,种禽发病时孵化率降低,若并发其他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卫生条件、营养状况不良时也可引起大批死亡,特别是雏鸡损失更惨重,死亡率高达50%.近年来禽痘的发生和流行表现以下几个特点:①宿主范围很广.很久以前就在数种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