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贵州省内保存的550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种质资源对玉米主要病害的抗性是丰富的,不同的材料间抗性差异显著。通过鉴定,筛选出抗大斑病种质105份,抗小宽病资源17份,抗丝黑穗病资源151份,抗矮花叶病种质23份,这些抗源有的具有多抗性,抗两种以上病害的种质有47份。筛选出的抗源可提供育种者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利用。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加大从地方品种中发掘和改良、创新种质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贵州地方辣椒种质资源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跃勇  崔德祥 《种子》2007,26(10):58-59
对我省"七.五"期间入库的131份贵州地方辣椒品种的抗病性(TMV,CMV和炭疽病)鉴定结果进行概述、评价,筛选出一些对某一病害抗性强或对多个病害抗性较强的遗传资源,并提供可供利用的优良品种,为我省辣椒抗病育种和基因资源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甜菜主要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旨在鉴定与评价不同生态区甜菜主要种质资源的抗病性,为种质资源在抗病育种上科学有效利用提供依据。以甜菜3个生态区的313份主要种质资源为试材,在自然发病条件下,按照甜菜的规范标准,调查种质的发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划分抗性级别。鉴定出高抗甜菜褐斑病种质资源85份、抗病89份,抗甜菜根腐病种质资源11份,抗甜菜丛根病种质资源3份,抗甜菜白粉病种质资源28份。同时鉴定出兼抗2种病害的种质资源,高抗褐斑病兼抗根腐病种质资源5份、抗褐斑病兼抗根腐病种质资源5份、抗褐斑病兼抗丛根病种质资源2份,高抗褐斑病兼抗白粉病种质资源20份。结果表明,中国甜菜种质资源比较匮乏,除抗褐斑病种质资源外,抗根腐病、丛根病和白粉病的资源不但数量少,而且抗性级别低。  相似文献   

4.
啤酒大麦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彩婷  马庆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2):105-111
为了使近来年中国育成和引入的大批大麦种质得到合理利用,以41份国内外二棱啤酒大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综合指标灰色关联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表现好的品种(系)2号、8号及14号可经引种实验后直接参加区域试验;综合表现较好的1号、3号、12号、16号品种(系)、24号、38号、40号、41号可作为重点亲本加以利用,但其个别性状如1号、3号、16号、40号的株高,38号、41号的蛋白质含量需进行改良;对21号、22号、25号、27号、31号可作为优良亲本进行选育;对于综合表现不佳的品种(系)10号、17号、23号可大胆的淘汰,减少育种工作量,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5.
生产实践证明,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的重要途径。特别对一些发生范围广、流行速度快,用药剂还难以防治的病害,选育抗病品种显得更为有效。开展作物种质资源对一些主要病害的抗性鉴定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综述玉米病害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当前病害发生的特点,重要病害及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属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 ,人均占有水资源 410 m3,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黄河自 1972年以来 ,已有 2 0多年出现断流 ,其中 1981年和 1995年省境内全河断流 ,1997年断流达 2 33天。同时 ,大多数的水库、塘坝、内河干涸 ,严重阻碍了水稻生产。因此 ,对山东省旱稻种质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水稻种质资源耐盐碱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合黑龙江省种植的耐盐碱性材料,为黑龙江省培育耐盐碱品种提供育种材料,以黑龙江省种植推广的水稻品种及一些引进资源100份为供试材料,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采用盐碱胁迫,通过死叶率、耐盐碱指数及产量进行综合评价供试材料的耐盐碱性,筛选出普粘7、东农425、龙粳21和绥粳8等耐盐碱性较强的品种,可作为耐盐碱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育成杂交稻种质资源数千份。三系法资源有数十种不同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数百个;两系法资源有稳定的光敏核不育系十多个,广亲和系、品种几十个:有一批多胚苗,无融合生殖等种质材科。杂交配组较大面积用于生产的有7种不同胞质的不育系和90余个恢复系,约占育成资源总数的3%。今后应着重加强两系法等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评选的研究和提高杂交稻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0.
保山市大麦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种质资源在大麦生产和育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因此筛选鉴定出优质种质资源迫在眉睫.为筛选优异的种质资源,对保山228份大麦资源生育期、株高、穗部性状、产量和抗病性等性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经鉴定筛选出特早熟材料8份;矮秆材料10份;特多粒型材料3份,多粒型材料19份;千粒重大于60 g的二棱稀有大粒型材料2份,千粒重大于55 g的二棱特大粒型材料10份,千粒重大于45 g的多棱材料8份;高产材料10份;高抗白粉病材料17份;高抗条纹病材料206份.为今后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大麦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豇豆优异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水稻种质资源的耐盐性鉴定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0、0.5%、1.0%和1.5%NaCl溶液下,对51份水稻材料进行鉴定和筛选,以获得极端耐盐水稻种质资源,同时研究了不同NaCl溶液对水稻发芽率及发芽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水稻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发芽时间推迟,但材料间差异很大.以发芽率为评价指标,沈稻4号、四丰43、辽选180、珍优1号、珍优2号4个品种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对1.5%的高浓度盐胁迫依然有弱的耐性;以发芽指数作为评价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为辽盐166、奥羽316、珍优2号、珍优1号、辽盐188、沈农9209、四丰43 7个品种具有较高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4.
贵州有色稻米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俊梅  陈惠查 《种子》1998,(4):52-54,67
本文通过对入编《贵州省稻种资源》的部分有色稻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抗病,抗逆性的分析,研究,为生产,育种及开发提供可利用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国外水稻种质资源在广西的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水稻种质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水稻育种要在米质、产量、抗性上有新的突破,除了有新的育种技术外.还要有丰富的遗传资源.广西水稻育种在20世纪90年代前居国内先进水平.就是利用了一些国内外育种中间材料:而90年代以后育成的水稻品种(杂交稻组合)在产量、米质、抗性上有一定的提高,但突破不大,主要原因是育种者手中缺乏国内外新的育种材料.国际水稻研究所等育成的水稻种质.亲源广泛,遗传基础丰富.蕴藏着丰富的抗性与特殊性基因源.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刘传增 《作物杂志》2004,20(6):50-51
通过引进种植几个日本水稻品种( 系) 试验, 确定其适应区域、产量水平、米质状况, 不仅可以促进水稻生产向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更重要的是能带动和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增强竞争实力, 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利用花药培养创新水稻抗旱种质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个水稻与旱稻杂交组合F1进行花药培养,结合田间水、旱处理,南繁北育,创造抗旱性强的水稻种质资源。3个组合共获得108份花培材料,对其中68份进行抗旱性鉴定,45份表现抗旱,抗旱植株获得率为66.18%。其中,抗旱性级别为1级、3级、5级,分别为4.41%、17.65%、44.12%,这些材料将为抗旱育种拓宽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502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性状变幅和变异系数较大,说明各地区水稻资源产量具有较大差异;所有水稻种质资源均能正常抽穗,平均生育期为118d;绝大部分资源株高在90~120cm之间、穗型为中间型、抗病性较强。部分香稻、陆稻种质资源及抗病性强的珍贵资源具有较大利用价值,对于突破水稻品种选育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藏小麦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简报李卫民,姚技强,盛宝钦(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小麦白粉病在我国华北地区近年来严重流行,但目前的生产品种大都不抗病,即使抗病品种,抗源也比较单一。为了寻找新的抗源,作者于1990年利用多个小麦白粉菌小...  相似文献   

20.
水稻种质资源包括栽培稻、野生稻及育种材料等各种类型,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生物技术研究以及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中国具有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但其利用率却不高,原因之一就在于传统方法不能够对其进行准确的研究评价。理想的分子标记具有稳定性高、重复性好、检测简单快速和共显性遗传等优点。本文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重要功能基因的挖掘、品种DNA指纹库的构建及分子育种材料遗传基础的拓展等方面的作用,旨在为更充分的将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水稻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