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贾广杰 《种子科技》2023,(18):64-66
小麦、花生和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农作物,其生产效率直接影响农作物的总产量和农民的收入。然而,传统、单一的作物种植方式往往无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也容易导致土壤养分的枯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研究者提出了小麦、花生和玉米的间作套种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实现了作物的互利共生,既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又改善了土壤的肥力。文章探讨了间作套种模式要点,以期为提高小麦、玉米、花生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添加氮素抑制剂是提高小麦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大田试验,在减氮10%的条件下,添加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氢醌(HQ)和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双氰胺(DCD)对小麦产量、土壤肥料、植株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00%尿素对照相比,DCD、DMPP、NBPT和HQ氮肥抑制剂均增加了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其中DMPP处理的小麦产量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且均增加了土壤pH,降低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影响不大,其中硝化抑制剂DCD、DMPP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含量,脲酶抑制剂NBPT和HQ降低了土壤碱解氮含量,DMPP和HQ增加了小麦植株氮、磷含量,DCD和NBPT降低了小麦植株氮、磷含量,4个氮肥抑制剂均降低了小麦植株钾含量。总之,DMPP和HQ的减肥增效效果最理想,能够有效增加小麦产量,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缓解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小麦根部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培肥条件下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活性的变化情况。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铬、镉和铅三种重金属对小麦根重的影响,利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氮磷化肥、氮磷化肥+低秸、氮磷化肥+中秸、氮磷化肥+高秸、氮磷肥+厩肥、氮磷肥+低秸(休闲田)以及无肥对照区等七种不同培肥条件下重金属铬、镉和铅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铬对小麦的根重影响较大,这三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对小麦根重的影响要比单因素条件下的影响要明显;在不同肥料条件下重金属对土壤环境内的铵态氮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氮磷肥料条件下,重金属对土壤铵态氮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氮磷+低秸(休闲田)条件下,重金属铬、镉与铅对土壤铵态氮的抑制性显著降低,铵态氮总量基本影响较小。通过研究表明,不同培肥条件能够影响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可以通过控制土壤培肥条件达到降低土壤重金属生物活性,减轻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旱地马铃薯茬免耕法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免耕、翻耕对照试验,从土壤孔隙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导水率、小麦的生育性状等方面,比较研究了内蒙武川半干旱区马铃薯茬小麦免耕栽培法的效应,通过比较研究得出,免耕法不失为解决当地马铃薯茬严重缺水、保水保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运用合理覆盖栽培方式。可以减少地面蒸发。有效利用降雨:土壤含水量在不同时期可提高1.4~2.3个百分点。增加幅度为11.97%~13.07%;同时还能增加小麦生育期间有效积温。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小麦产量和改善小麦品质,小麦增产幅度可达10.75%;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1.1~2.2个百分点。覆盖栽培同时还可以改良土壤容重等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1小麦节水稳产栽培技术原理1.1小麦发达的根系小麦发达的根系是高效利用土壤水的关键,特别是小麦初生根系(种子根)具有扎深2m以上的特点,能够有效利用深层土壤储水,并确保小麦健壮生长和提高抗倒伏能力。1.充分利用m土体中土壤储水,提高土壤水利用根据冬小麦生长特点,在其水分不敏感时期,通过适度水分胁迫,有意识创造一定的土壤水分缺亏条件,促进小麦根系充分下扎,减少灌溉,降低小麦总灌溉用  相似文献   

7.
金华市各县的土壤多属酸性和弱酸性,据土壤普查结果表明;pH值在5.6~8.5的微酸性土壤占44.8%,pH值在4.5~5.5的酸性土壤占43.4%。多年来,金华市大小麦产量处于低而不稳的状况,其中土壤酸度是影响大小麦增产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来,在大小麦生产上,由于推广了增施石灰的措施,能使大麦亩产提高14%左右,小麦亩产提高11%左右。本文在1975~1980年试验研究基础上,又通过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农业科学院萨拉托夫谷物栽培研究所小麦遗传育种科学家利用冰草 (一种野生杂草 )与小麦杂交培育抗旱抗病小麦品种获得成功。经 5年试验室处理和田间实验 ,1 997年成功的培育出抗旱抗病 (叶锈病及白粉病等 )小麦优良品种。该品种品质极佳 ,在雨量不充沛地区 ,土壤干旱条件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产时期小麦品种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特性的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建中  李继云 《作物学报》1999,25(5):560-564
以液培、土培盆栽法结合大田试验对我国不同时代陕西关中地区的小麦品种进行了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特性的鉴定。结果表明:小麦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的特性不是随品种的更替而呈递增或递减趋势,新、老品种中均有高效利用土壤潜在磷的基因型;含有异源基因的小麦品种对土壤潜在磷的利用能力较强;土培盆栽法是一个较能代表大田试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近年来华北地区麦田因多年旋耕导致土壤耕层过浅、土壤质地变差、小麦根系发育不良以及小麦产量品质降低等问题,在平衡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Agri-star松土促根剂对土壤质地及小麦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松土促根剂和土壤深耕处理均可起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单位体积小麦根系质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此外,施用松土促根剂能够提高冬小麦成穗数和穗粒数,进而起到提高小麦籽粒产量的效果,其中以1号松土促根剂+配方肥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平均达7 925 kg/hm2,较单施配方肥处理增产12.9%。研究还发现,施用配方肥、添加松土促根剂或者进行土壤深耕处理能够改善小麦籽粒淀粉品质,同样也以1号松土促根剂+配方肥处理效果最好。综合比较分析,在当前华北地区免耕、旋耕麦田,应用Agri-star松土促根剂可以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小麦产量和改善小麦籽粒淀粉品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程国玲  李培军 《种子》2007,26(6):24-27
采用发芽实验研究了矿物油对小麦和苜蓿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物油对小麦和苜蓿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油浓度的增加,二者的根、芽、下胚轴生长和发芽率均明显下降。在0~800mg/kg范围内,随着油浓度增加小麦和苜蓿各项指标下降较快,几乎呈直线下降,大于800mg/kg则抑制减弱,1600mg/kg以上变化不大。在二者的各项指标中,根或根与下胚轴的干重均随油浓度增加呈现规律性下降,是衡量土壤油污染程度的一个较稳定指标,小麦发芽率可作为土壤矿物油污染监测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小麦田中土壤氮素在土壤中的分布、移动特点,分析了小麦植株对氮素的吸收状况及土壤氮素与小麦籽粒产量及其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缓解甘薯连作障碍,探究甘薯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设置甘薯连作、甘薯―花生轮作、甘薯―小麦轮作3个处理,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和Biology生态板方法,研究甘薯不同轮作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碳源利用能力、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甘薯连作相比,甘薯―花生轮作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生物量,降低了真菌生物量及真菌与细菌比值,甘薯―小麦轮作降低了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生物量,提高了真菌与细菌比值;甘薯―花生轮作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胺类化合物的利用能力,甘薯―小麦轮作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胺类化合物的利用能力,其中甘薯―花生轮作对羧酸类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甘薯―小麦轮作;甘薯―花生、甘薯―小麦轮作均提高了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Shannon index)、均匀度指数(Mclntoch index)和优势度指数(Simpson index),其中甘薯―花生轮作的均匀度指数高于甘薯―小麦轮作,而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显著降低;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碳源利用能力和多样性指数与不同土壤养分存在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的关系。综上所述,甘薯与花生、小麦轮作能够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小麦施锰的增产效果及施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施肥量的增加,小麦产量逐年提高。小麦对锰素的摄取量逐年增大,土壤中的锰素越发不足。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小麦施锰对各生育期都有一定的影响,增产效果显著。通过土壤普查得知,我区土壤70%属于缺锰或潜在性缺锰面积,所以,施用锰肥是提高小麦产量的有  相似文献   

15.
土壤硼毒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国高硼土壤面积的分布,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的硼处理研究表明,土壤硼毒对小麦生长有明显的影响。表现在黄叶率增加,干物质生产受阻,根系分布浅、根量小,而且根系比地上部分对硼毒更敏感。品种基因型之间对硼的反应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植株体内硼浓度随品种基因型和土壤硼含量的不同也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紫色土旱地节水农业综合配套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紫色土旱地节水农业综合配套技术示范研究表明,聚土垄厢,垄沟栽地膜玉米、垄厢免耕植小麦,秸秆覆盖的栽培模式,可减少水土流失、增强抗旱能力、改善土壤性状,提高作物产量。聚土覆盖小麦产量达5190kg/hm^2,比对照小麦增产18.2%,是合理利用水资源、保土、保肥、能蓄能排的旱地节水农业夺取作物高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四川干旱情况下灌水对土壤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减少粮食损失,探讨四川在干旱气候条件小麦有效节水栽培,通过在四川绵阳丘陵区设置田间试验,大田生产条件下,分析比较了完全依靠自然降水和人工浇灌以及进行1 次渗灌、2 次渗灌,小麦生长重要时期土壤物理特性的变化及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状况。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处理在小麦各生长阶段对土壤物理特性和小麦农艺性状影响不同。苗期和拔节期,不同处理间土壤紧实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小。开花期和成熟期,不同灌溉处理对土壤紧实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以及小麦性状影响较大。在四川丘陵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对冬小麦在拔节期进行渗灌1 次为宜,此次灌溉比完全依靠自然降水每公顷增加小麦产量2113.46 kg,增产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
滨海盐碱地土壤盐分随季节存在周年变化规律,雨季盐分下移,旱季盐分随蒸发在地表富集。在土壤盐分低于0.3%的地块能够进行小麦、玉米种植。以山东滨州地区盐碱地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该地区多年降雨规律和土壤盐分迁移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小麦和玉米生产,探讨滨海盐碱地生产管理措施和技术方案。探索滨海中度盐碱地块(盐分在0.2%~0.5%之间),通过选择耐盐碱品种、适宜的耕种方式、合理的肥料施用方案,以及有效的压盐排碱措施,开展小麦、玉米周年生产的技术方案和综合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关于秸秆还田对小麦土传病害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河北农业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地块耕层土壤中的主要有机酸对小麦幼苗生长、禾谷丝核菌及纹枯病发生的化感作用,明确了作物秸秆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为典型根病。为害小麦时最重要的物理 茎秆棋 叶鞘变为黑脚 状。小麦全蚀病菌是土壤寄居菌,主要由土壤传病,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1 ̄2年。防治小麦全蚀病应采取以家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种子检和倒茬,增施肥料,加强田管和施用粉锈宁、甲基托布津、苯来特、多菌灵等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