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洛旱13是以洛旱2号为母本、晋麦4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水旱协调选择混合法选育而成的旱薄地小麦品种.2007-2009年度参加国家黄淮旱薄组小麦区域试验,20点汇总,16点增产,2 a平均单产4 154.25 kg/hm2,比对照晋麦47增产5.85%.2008-200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7点汇总,7点增产,平均单...  相似文献   

2.
谭丽萍  薛伟 《作物杂志》2014,30(2):158-159
赤麦7号是以弱冬性材料B37为母本、以赤麦5号(94-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按育种目标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品质优、杭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2007~2008年国家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793.3kg/hm2,比对照品种辽春17号平均增产4.36%,2009年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604.0kg/hm2,比对照品种辽春17号平均增产12.3%。该品种不但适于春种,而且适于旱肥地及二阴地夏播。  相似文献   

3.
正1产量性状1.1区域试验2013年泉花806参加福建省花生区域试验,产量居参试品种首位,荚果产量3 930.0 kg/hm~2,比高产对照泉花7号增产10.3 6%,增产达极显著,籽仁产量2 778.0kg/hm~2,比对照增产14.25%,增产极显著。2014年续试,荚果产量3 816.0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6.55%,增产极显著,籽仁产量2 734.5kg/hm~2,比对照增产10.22%,增产极显著。两年平均泉花806荚果产量3 873.0 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  相似文献   

4.
威芋4号原名克选10号,是威宁县农科所从黑龙江克山农科所引入的"克疫"品种实生籽后代,采用单株混合选择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抗病性好、食味佳、淀粉含量高、用途广等优点,集食、饲、加工等兼用。2004年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437.5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20.13%;2005年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825.6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17.4%;两年平均产量2131.6kg/667m2,比对照增产18.9%,17个试点16增1减,增产点次达94.1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134.5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23.2%,该品种适宜在海拔800~2500m地区种植。2006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黔审薯2006002号。  相似文献   

5.
晋草4号是以新型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3SX-1 A为母本,以SCR2-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饲草高粱杂交种.在2006~2007年国家区域试验中,2006年平均产量103 948.5 kg/hm2,比对照增产4.4%;2007年平均产量115 000.5 kg/hm2,比对照皖草2号增产5.5%,两年平均产量109474.5 kg/hm2,比对照增产5.0%.该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生物产量高,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适口性好等特点,是牛、羊、鱼的优质饲草,也是当前我国退耕还林的优势草种.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新品种民薯2号是青海省民和县农作物脱毒技术开发中心于2000年在青海省民和县小白花品种中筛选而成。2007~2008年,参加青海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3885.75kg/hm2,比对照品种大西洋增产91.68%,比青薯6号增产16.38%;在青海省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5941.5kg/hm2,比对照青薯6号增产19.31%。全生育期150±7d,其植株农艺性状好、生长势强、茎秆粗壮,叶色较深,枝叶繁茂,结薯集中,薯块整齐,长圆形,芽眼较浅,黄皮黄肉,商品率高;块茎淀粉含量18.00%,维生素c含量26.23mg/100g,粗蛋白含量2.00%,还原糖含量0.172%,干物质含量21.06%……  相似文献   

7.
金凯7号是以JB43为母本,JP35为父本,以高产、优质、多抗、中早熟、广适为目标选育的玉米新品种。2012-2013年吉林省玉米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2689.0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3.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11213.4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 3.4%。该品种丰产性好,容重高、蛋白质含量高、品质优,抗病性较强,耐密植;适于吉林省玉米中熟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春小麦新品种赤麦5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麦5号(赤94-5)是以文革1号为母本,克76条295为父本,人工有性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品质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2001-2002年国家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72.85kg/667m2,比对照品种辽春9号平均增产20.7%,2002年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9.0kg/667m2,比对照品种辽春9号平均增产19.0%.于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不但适于春种,而且适于旱肥地及二阴地夏播.  相似文献   

9.
李云昌  胡琼  梅德圣  李英德  徐育松 《种子》2006,25(11):90-92
中油6303是利用陕2A不育系等为材料,以大粒作为实现高产和高含油量有机结合的纽带,经测交、诱变、杂交和回交等方法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品质优、抗(耐)病性强、产量高、含油量高、稳产性好等特征。贵州省区试平均产量2256,3kg/hm^2,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7.11%;贵州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860.75kg/hm^2,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14.70%,含油量44.05%,理论产油量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31.26%。全国(长江上游区)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224.2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8.96%,理论产油量比对照中油821增产32.22%。其种子芥酸含量0.33%,商品籽饼粕硫苷含量18.28 μmol/g,符合国际领先的加拿大优质油菜标准,2004年分别通过贵州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一个在我国冬油菜主产区(长江上游区)应用前景广阔的优质高效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10.
金玉2号是贵州省旱粮研究所选育的适宜西南山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在2007~2009年分别参加了云南丽江、文山州、曲靖的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丽江区试两年平均单产603.3kg/667m2,比对照会单4号增产24.1%,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97.4kg/667m2,较对照增产30.7%;文山州区试两年平均单产586.8kg/667m2,较对照兴黄单892增产8.1%,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93.3kg/667m2,较对照增产7.8%;曲靖区试两年平均单产684.0kg/667m2,比对照曲辰三号增产17.4%,生产试验平均单产686.5kg/667m2,比对照增产8.3%。该品种株型半紧凑,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生产上提供鲜食可口、品质纯良的花生品种,以远杂9102辐射变异株为母本,以05-77为父本,经杂交后系统选育,育成优质鲜食型花生新品种,于2017年2月正式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审定品种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蜀花2号。2014-2015连续参加两年四川省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854.0 kg/hm2,比对照增产10.33%;籽仁平均产量3522.0 kg/hm2、比对照增产6.55%;2016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7个试点荚果产量6点增产、平均产量4248.3 kg/hm2,比对照增产10.26%。蜀花2号种子休眠性和抗倒性强、耐旱性较强,对叶斑病、锈病、网斑病及病毒病的抗性均较强,适宜于四川平原、山区及丘陵的非青枯病高发区。  相似文献   

12.
<正>齐农1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于2002年以嫩950127-4×东农42的F_1为母本,以嫩丰1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广,丰产稳产性好,2年区域试验10点次试验全部增产,每hm~2平均产量2656.0kg,比对照品种嫩丰18号增产14.1%;1年生产试验,5点次试验全部增产,平均产量2281.9kg,比对照品种嫩丰18号增产12.4%。蛋白质含量为40.46%,脂肪含量为21.53%,中抗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  相似文献   

13.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旱地作物研究所以创制抗旱、耐瘠、绿色、优质的玉米种质资源为核心。自主创制并选育出玉米优良自交系G11-1-1和P209,并用两亲本测配出抗病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玉米新品种红单22号。红单22号参加2020—2021年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组联合体区域试验,2020年区域试验初试平均产量为10 155 kg/hm2,比对照增产8.5%;2021年区域试验复试平均产量为11 085 kg/hm2,比对照增产7.8%;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 620 kg/hm2,比对照增产8.1%;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1 235 kg/hm2,比对照增产5.9%。红单22号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220438。  相似文献   

14.
潍豆20 是潍坊市农业科学院2013 年以潍豆126 为母本、齐黄34 为父本通过系统选育与混合选育相结合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9-2020 年参加山东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 年每667m2 平均产量214.3kg,比对照菏豆12 号增产4.5% ;2021 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30.9kg,比对照菏豆12 号增产8.8%。该品种产量高,抗倒伏,抗病好,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42.17%,脂肪含量21.58%,2022 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豆20220003。  相似文献   

15.
金玉579是贵州省旱粮研究所选育的适宜西南山区种植的高产、广适、优质、综合抗性好的玉米杂交种。2015—2016年贵州省区试平均产量为10 221 kg·hm-2,比对照增产7.02%,2年分别比对照增产(黔单16号) 5.66%和8.41%;云南省中海拔区试平均产量11 776.5 kg·hm-2,较对照增产15.2%,2年分别比对照(海禾2号)增产11.9%和18.8%。生产试验贵州平均产量9 087 kg·hm-2,较对照增产8.61%;云南平均产量10 354.5 kg·hm-2,较对照增产20.7%,增产点率100.0%。2017年分别通过贵州省和云南省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黔审玉2017003号和滇审玉2017022号。另外,在湖南省已成功引种,其公告号为(湘)引种2017第2号。说明该品种在西南山区玉米主产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袁明 《中国种业》2015,(8):75-76
齐农1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于2002年以嫩950127-4?东农42的F1为母本,与以嫩丰1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广,稳产丰产性好,2年区域试验10点次试验全部增产,平均公顷产量 2656.0 kg,平均比对照品种嫩丰18 号增产14.1%,一年生产试验,5点次试验全部增产,平均公顷产量 2281.9 kg,平均比对照品种嫩丰18号增产12.4%;蛋白质含量为40.46 %,脂肪含量为21.53%,中抗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种植。201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应用种植,是一个稳产、抗线性状较为突出的高油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适宜山区耐瘠薄、大穗、产量高、抗性好的优质硬粒型(半硬粒)玉米品种,特筛选6个品种(组合)与当地主推品种遵玉三号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R165平均单产665.5kg/667m2,比对照增产32.3%,产量最高;正大619平均单产657.7kg/667m2,比对照增产30.8%,产量位居第2;R605平均单产650kg/667m2,比对照增产29.2%,产量位居第3;黔单16、L2032:平均单产595.8kg/667m2,比对照增产18.4%,产量并列第4;对照遵玉3号平均单产503kg/667m2,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不同马铃薯品种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区域适应性,以筛选出适应性强、优质高产高效的新品种,结合贵州省特色粮食产业专项项目实施,开展不同品种同田对比试验。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采取大垄(单垄双行)栽培模式,因子一为品种,分别为滕育1号、红美、陇薯7号、黔芋8号、费乌瑞它(CK);因子二为种植密度,分别为3 700窝/667 m2和5 550窝/667 m2。结果表明,陇薯7号、黔芋8号品种产量高,红美、陇薯7号品种商品率最高,黔芋8号、陇薯7号、滕育1号均表现出比对照增产差异性显著,综合平均产量相比对照增产916.8 kg/667 m2、891.5 kg/667 m2和266.2 kg/667 m2,相比对照增产率为46.2%、45.0%和13.4%。  相似文献   

19.
袁明 《中国种业》2018,(2):84-85
齐农2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大豆研究室于2003年以哈4475为母本、嫩丰1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广、稳产丰产性好,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2666.9kg,比对照品种抗线6号增产12.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415.4kg,比对照品种嫩丰18号增产11.6%。蛋白质含量为38.23%,脂肪含量为21.48%。中抗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2014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应用种植,是一个稳产、抗线性状较为突出的高油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石黑豆1号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化诱5号为母本、大粒黑豆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的高产抗病夏播黑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田间抗倒性强,抗病性好,落叶性好,适宜机械化操作。2016-2017年参加河北省夏播黑大豆区域试验,石黑豆1号平均产量2970.8 kg/hm2,比对照德豆99-16增产6.87%,2017年参加河北省夏播黑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63.5 kg/hm2,比对照德豆99-16增产5.20%。2018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