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系杂交中籼华安3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华安3 号最适宜的秧龄、密度、纯氮分别是38d、22.5 或15.0 万穴/hm 2、187.5kg/hm 2。必须施足基面肥,不施促蘖肥,以促苗早发、快发,奠定大穗基础;超前搁田,在每公顷茎蘖苗达150 万时即开始搁田,以稳苗健株,协调群体发展,控制无效分蘖,增加有效积累;合理巧施穗粒肥,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2.
协优57肥东县3a制种,平均产量3.25t/hm^2。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增加每穗总粒数及提高结实率可提高产量。栽插过密、穗数太多会导致减产。单产3.0t/hm^2的产量结构应该是:母本有效穗300万 ̄360万/hm^2,总颖花数2.25亿 ̄3.00亿/hm^2,结实率45% ̄55%,千粒重27.0g。主要栽培措施:(1)适时播种并安排好播差期;(2)培育多蘖装秧;(3)加强大田管理,搭好  相似文献   

3.
秧龄,密度,施氮量对中籼X07S/紫恢100号特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了秧龄,密度,施氮量对X07S/紫恢100号的特征特性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对产量影响程度依次为:施氮量〉密度〉秧龄,且各因素差异均达1%水平,q测验显示,最适秧龄,最适密度,最佳纯氮量分别为38d,0.0万穴/hm^2,150.0kg/hm^2本试验最优处理组合是,秧龄40d,密度9.0万穴/hm^2,纯氮150.0kg/hm^2。  相似文献   

4.
鄂籼杂1号系用新恢复系092-8-8与珍汕97A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较优、耐肥、耐寒、抗倒、较抗病、再生力强,适应性广等优点。1993 ̄1995年在全省已累计示范种植3.4万hm^2,平均单产7.5t/hm^2以上。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L9(33)的正交设计,得出播期对65002的影响最大,氦素水平次之,密度的影响最小。65002在合肥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以4月20日左右播种,施纯氦262.5kg/hm2,穴数在22.5~30万穴/hm2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砂姜黑土和潮土为供试土样,在小麦配方施肥中测定其肥力,结果提示,低肥田施氮肥,砂姜黑土为180.5kg/hm^2、P2O5为82.5kg/hm^2;潮土的N为96.5kg/hm^2、P2O5为90.0kg/hm^2。中肥田中,砂姜黑土N为135.0kg/hm^2、P2O5为35.5kg/hm^2;潮土的N为139.3kg/hm^2、P2O5为90.0kg/hm^2。高肥田中,砂姜黑土N为78  相似文献   

7.
玉米全地面地膜覆盖节水增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盖玉米产量高于15000kg/hm^2的综合农艺措施保苗密度81900-84300株/hm^2,施N307.5-396.0kg/hm^2,P2O5216.0-313.5kg/hm^2,N:P2O5为1:0.77-0.79;灌溉定额3747-43086m^3/hm^2,灌水3-4次,头水于拔节前后灌溉二水于大喇叭口期灌溉。  相似文献   

8.
65002是以培矮64S为母本,扬稻6号为父本配制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1997年经过武安、车逻、司徒三点百亩示范方高产栽培和全国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比较试验,该组合表现高产稳产抗病抗倒,米质优,全生育期约150天,比汕优63长3~5天。一般亩产稳定在550kg以上,比汕优63增产10%以上,高产田块亩产可达750kg。主要栽培技术应掌握建立合理的高产群体结构,主攻早发,争足穗大穗,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9.
对渭北山旱地地膜高粱的示范表明,地膜高粱国同类地块的地膜玉米增产50%以上。其栽培技术要点为:播种密度9.0万 ̄12.0万株/hm^2,播种行距18 ̄25cm,每穴点种3 ̄4粒、保苗1 ̄2株,施农家肥5.25万kg/hm^2、尿素375 ̄525kg/hm^2(硝酸铵525 ̄675kg/hm^2)、普通过磷酸钙600 ̄750kg/hm^2。  相似文献   

10.
民和县灌区1991-1995年实施春小麦套种黄豆7769.3hm^2,套田五年平均单位面积产小麦4291.5kg/hm^2,黄豆1582.5kg/hm^2混合5874kg/hm^2,比小麦单种五年平均单产4200kg/hm^2增产小麦2.2%,混合增产39.9%。  相似文献   

11.
运用3因素5水平通过旋转组合设计,经3a多点试验研究,综合分析表明,在酒泉地区现有生产条件下,要同时获得甜菜块根产量52500~60000kg/hm^2,糖产量10000~12000kg/hm^2,应施N174.1~188.6kg/hm^2,P2O5126.8~158.8kg/hm^2,K2O97.1~120.0kg/hm^2。  相似文献   

12.
两系杂交粳稻N5088S/1514已在湖北作双季晚稻试种,推广3年(1992 ̄1994年)累计试种面积达6666.67hm^3。具有熟期适宜、产量高、抗性好、脱粒等特点。一般单产6750 ̄7500kg/hm^2,比常规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比籼杂交量略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结果表明:甘肃河西冷凉灌区甘蓝型低芥酸菜产量4000kg/hm^2以上的生长模式的叶面积指数苗期0.5、现蕾期2.0、初花期3.0、终花期1.0以上,各栽培根茎粗分别庆达到3.3、6.3、7.2和9.0mm以上;其栽培模式为施纯氮150 ̄225kg/hm^2,五氧化二磷75.0 ̄112.5kg/hm^2,密度75万株/hm^2左右,品种以陇油1号和丹低为宜。  相似文献   

14.
氮肥,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纹枯病,褐飞虱发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发安徽省沿淮,淮北水稻生产的主要因子(施氮量,栽插密度)对产量,纹枯病和褐飞虱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施N:纯75-270kg/hm^2,密度:常规稻15-37.5万穴/hm^2,杂交稻10.5-28.5万穴/hm^2)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氮量;氮肥对纹枯病,褐飞虱发生程度的影响大于密度。根据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沿淮,淮北稻区,合理的氮肥,密度组配为:常规稻纯N192kg/h  相似文献   

15.
以汕优浙3,威优华联2号,汕优48-2为对象,研究了油菜在茬早杂交产量超7.5t/hm^2的基础条件(1)粗壮的秧苗:移栽前单株白根数〉8.5条,单株绿叶数5.2-5.4张,单株带蘖数M1.6个;(2)抽穗后有足够的绿叶面积和合理的冠层结构;齐穗后10d叶面积系数〈4.9;(3)较高的干物质生产量;齐穗期干物质生产达到9.5t/hm^2。  相似文献   

16.
本项研究证实,一穴多株的小群体范围内,存在着明显的边际效应。条形穴栽培与园形穴栽培相比,能够发挥这种边际效应,提高大群体的群体数量与群体质量,起到增增穗增粒而显著增产的效果。园形穴栽培产量为11651.67kg/hm^2,条形穴栽培为12302.67kg/hm^2,比园形穴栽培增产651.00kg/hm^2增产率为5.59%。  相似文献   

17.
培两优288常山县作单季杂交晚稻进行旱育抛栽时,以抛栽密度20株/m^2,纯氮施用量168.75kg/hm^2,氮肥运筹以基肥:蘖肥:穗粒肥3.5:3.5:3为宜。考虑到培两优288分蘖力较弱,生产中可适当增加抛栽密度。  相似文献   

18.
广东水稻的增产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水稻的增产潜力,在现有育成品种条件下,通过栽培技术,可以获得产量11260.5kg/hm^2,双季稻年产22521kg/hm^2,优质稻产量8677.5kg/hm^2,提高广东粮食的自给率,在于提高单产,重点抓好占水稻面积2/3的中低产区。  相似文献   

19.
青海东部农业区雨水集流补灌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青海东部干旱山区的自然特点,提出雨水集流的可行性及获得3750kg/hm^2产量的最佳补水量(127.5-195m^3/hm^2)、补水时间和施一。产量增长率达到16.8%,补灌1mm水生产粮食31.5kg/hm^2。  相似文献   

20.
小麦垄系高产配套技术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研究,小麦垄系高产配套技术体系已研究成功,采用此生产技术的小麦在1997、1998、1999年产量分别为4575kg/hm^2、4875kg/hm^2,对照产量分别为2446.5kg/hm^2、3000kg/hm^2、3315kg/hm^2,分别比常规栽培技术增产30%以上,是一项重大突破性的成果,具有重要理论与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