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县级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级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MAPGIS6.6为二次开发平台研制开发的,按照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主要标准和规范性政策文件的要求,以县级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和管理的工作流程为基础,采用多层体系结构、组件式设计思想、流程化业务处理和层次化的开发方法,设计了工程计划、作业设计、证卡管理、检查验收、钱粮兑现、政策文件、查询统计、图形处理、数据交换、系统设置等十大主体功能模块。本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流程化的模块设计、一体化的图表互动、格式化的证卡管理、自主化的查询统计、严格化的权限控制等特点,能有效提升和改善县级实施单位的工程管理水平,进而为国家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重点论述了以中地公司开发的MAPGIS软件建立的县级退耕还林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存在问题及建议,利用退耕还林信息管理系统,成为退耕还林工程调查与动态监测、档案管理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档案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数据资料,是组织和指导林业生产的重要依据。利用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进行退耕还林档案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避免项目之间、年度之间的重复,提高数据的精度,提高数据汇总进度,进而提高工作生产率。该系统运用地理信息为核心,建立退耕还林空间信息的查询管理,完善管理机制,实现退耕面积调查、动态监测及数据更新、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统计分析、规划设计、制图制表等功能,保障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档案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数据资料,是组织和指导林业生产的重要依据。利用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进行退耕还林档案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避免项目之间、年度之间的重复,提高数据的精度,提高数据汇总进度,进而提高工作生产率。该系统运用地理信息为核心,建立退耕还林空间信息的查询管理,完善管理机制,实现退耕面积调查、动态监测及数据更新、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统计分析、规划设计、制图制表等功能,保障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正在实施一项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为了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应用VFP语言和OLE技术研制开发了广西退耕还林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证卡管理、检查验收、粮款兑现的数字化管理,有效的降低工程管理劳动强度,大大的提高档案数据的检索查询速度。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基于VB与组件式GIS软件MapX开发的县级退耕还林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方法,旨在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顾雷  张旭  黄震春  范东璞 《林业科学》2006,42(Z1):101-105
数字林业领域中部分应用为典型的数据流驱动,但传统的数字林业领域对数据流驱动型应用还缺少有效的支撑环境.在数字林业网格中,设计基于工作流的面向数字林业网格的数据驱动支撑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开发若干林业生态工程应用.描述基于工作流的林业应用支撑平台WIFG(workflow-based infrastructure for forestry grid)的设计以及该平台的特点,介绍基于该平台开发的应用--退耕还林规划来说明如何使用该系统进行快速开发.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工程,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涉及范围广,形式多样。为了提高工程的管理效率,实现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准确化和自动化,采用系统工程的设计思想和软件工程方法,以G IS为开发平台,进行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着重探讨了系统的功能设计和数据库设计。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基于Web的西天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的数据管理系统。Web应用程序通过调用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提供的REST service API检索生态站的数据,并对检索到的观测数据进行管理。该系统向用户提供数据查询、数据目录管理、数据共享、数据可视化、数据报表等常用功能,展示了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提供的API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且功能强大,为单个生态站开发基于云平台的数据管理系统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前后的植被变化并揭示其成因,可以为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本研究以陕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的1987、1999和2022年Landsat数据集,通过像元二分模型反演得到陕北地区在退耕还林工程前后的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在退耕还林工程前,陕北地区植被覆盖度整体较低,而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遗迹往往是历史射向现代的一束光.通过这束光,能把我们带往遥远的过去,能听到历史深处的回声.坐落在南京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的明孝陵即是如此.在这里畅游,你会感觉到一种震憾,600多年前的金戈铁马声会阵阵入耳,风起云涌的人民造反画卷仿佛历历在目,波澜壮阔的社会结构重组好似在一幕幕展开,甚至那忠贞不渝的帝王爱情也会令你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12.
杭州问茶 田园湖山风韵长 从北京出发,坐了一夜的火车,一到杭州,就立即走访浙江作家协会主席叶文玲先生,谈起杭州茶事,她回忆起西湖南山路国际茶人村品茶诗会的情景。在茶席中她兴致勃勃,出上联云:生生所好,相期于茶;古籍出版社王翼奇先生对出一联,岁岁为文,独言以纸;戴盟先生对曰:句句求新,记志以笔;诗会副会长张学理先生云:字字堪珍,最惜是墨;次日,王翼奇先生又打电话给叶文玲先生,另加两联,其一:款款之情,尽抒诸笔,其二:娓娓而谈,不绝如缕。杭州茶事诗意雅致如是。  相似文献   

13.
14.
遗迹往往是历史射向现代的一束光。通过这束光,能把我们带往遥远的过去,能听到历史深处的回声。坐落在南京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的明孝陵即是如此。在这里畅游,你会感觉到一种震憾,600多年前的金戈铁马声会阵阵入耳,风起云涌的人民造反画卷仿佛历历在目,波澜壮阔的社会结构重组好似在一幕幕展开,甚至那忠贞不渝的帝王爱情也会令你荡气回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影响防风带近距离防风效果的结构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北部半干旱风沙区为研究区,调查现有防风林带的距离防风效果,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冠层疏通度、冠下疏通度、林带宽度、栽植密度、林带与风向夹角、林带高和平均枝下高占林带高的百分比与距离带缘5倍树高处的风速降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防风林带近距离防风效果的主导因子为冠下疏透度、林带与风向的夹角和枝下高占林带高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林学会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林学会于 2 0 0 1年 1 2月 1 9日至 2 0日在四川农业大学举行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学术研讨会”。应邀参加研讨会的有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和四川省林业厅的专家、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和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导、部门负责人等共 3 0人。受四川省林学会理事长曹正其厅长的委托 ,副理事长、省林业厅副厅长杨冬生教授出席指导并作了学术报告。研讨会由学会秘书长张江陵高级工程师主持。四川农业大学为研讨会的顺利举办作了周详的安排。会议收到论文 1 9篇 ,有 1 5位专家发了言。大家围绕建…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五种处理方法 ,探讨综合保水技术对坡地苹果梨产量的影响程度 ,结果表明 ,五种保水技术均能提高土壤含水率、叶片含水率和苹果梨产量 ,而以措施A效果最好。试验从1995年开始 ,并于1996年11月通过吉林省科委鉴定  相似文献   

18.
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本文对四川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背景、意义、内容、途径进行了论述,指出“把四川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战略目标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提出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应当包括森林、草地、农田、城市和河流五个子系统内容,采取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大工程治理战略,构建生态经济产业群,发展无公害农业,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依靠科技和法制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9.
对转入多拷贝rolB、rolC基因的三倍体毛白杨进行高生长量、生根率和内源激素(IAA、ABA)含量等指标的测定,以研究多拷贝rol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转Ri质粒三倍体毛白杨再次分别转入rolB、rolC基因后,部分株系试管苗的生长受到了抑制,但各株系生根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rolB基因转化植株的内源IAA平均含量高于rolC基因转化植株,其IAA/ABA值亦高于rolC基因转化植株。试验结果表明rol基因的多拷贝促使转化植株快速大量生成毛状根。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人工湿地的类型及其功能,进而说明人工湿地对蓄水防洪除涝、补充地下水、处理污水、提供食物、美化环境等诸多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