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家驯     
《大豆科技》2005,(4):F002-F002
邱家驯研究员。1940年10月出生,汉族、江苏阜宁人,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助教、讲师、高级农艺师、副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江苏省作物学会理事兼豆类专业委员会主任,是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筹建负责人之一。2000年获第四届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2.
《大豆科技》2016,(5):27-28
正8月23~26日,第26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共同承办,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175家单位的636位代表参会,创历届参会人数之最。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第八届理事会副主任委员邱丽娟主持开幕式。  相似文献   

3.
倪艳 《大豆科技》2005,(3):37-37
1.高铁胁迫对大豆叶片体内保护系统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章艺,等.中国油料作物学报[J].2004,2:65.2.光照强度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I全生育期光照强度变化对大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胡国华,等.中国油料作物学报[J].2004,2:86.3.野生大豆抗草甘膦基因漂移的初步研究陈新,等.中国油料作物学报[J].2004,2:89.4.大豆疫霉根腐病研究进展张淑珍,等.中国油料作物学报[J].2004,2:102.5.豆类贮藏防虫法农家致富顾问[J].2004,8:43.6.提高高蛋白大豆种子质量的规模化繁育措施李挺,等.中国种业[J].2004,8:51.7.可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大豆新品种世界…  相似文献   

4.
《大豆科学》2008,27(5)
一、农业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概况 农业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于1998年批准建设,2004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中心设有大豆种质资源、大豆产量品质遗传改良、大豆抗性和大豆育种理论与生物技术4个研究室,并建有配套的江浦试验场试验基地,还在河南工业大学共建“大豆精深加工研究所”。在中心基础上,2006年申报获准建立“江苏省特色大豆种质基因库”。  相似文献   

5.
夏大豆南农88-31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南农88-31是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九五”期间育成的夏大豆中熟新品种,1999年4月由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表现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性好、品质优良,是我省麦后茬较为理想的夏大豆种植品种。一、产量表现(一)品种比较产量南农8...  相似文献   

6.
《大豆科学》2012,(1):1
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是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基础上拓展的,依托单位为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王绶教授在金陵大学建立了第一个科学大豆育种计划,以后中央大学金善宝教授,金陵大学马育华、王金陵教授相继发展了大豆遗传育种研究。现由盖钧镒院士任主任,有专职研究人员26人,其中教授14人,常年流  相似文献   

7.
《大豆科学》2011,(6):882
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是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基础上拓展的,依托单位为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王绶教授在金陵大学建立了第一个科学大豆育种计划,以后中央大学金善宝教授,金陵大学马育华、王金陵教授相继发展了大豆遗传育种研究。现由盖钧镒院士任主任,有专职研究人员26人,其中教授14人,常年流动研究人员100多人。实验室在全国大豆主要生态区设有4个区域性(专业性)重点实验室、6个农业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豆产量生物学与遗传育  相似文献   

8.
《大豆科技》2007,(5):48-48
1.2006/07年度世界大豆供需预测[J].世界农业,2006,11:64.2.刘昭军,等.大豆油份分子标记[J].黑龙江农业,2006,6:6-8.3.周长军.大豆有性杂交F2代产量性状的遗传力分析与遗传相关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6:14.4.薛庆喜,等.不同作物茬口对重茬和连作大豆产量及遗传相关研究[J  相似文献   

9.
《大豆科技》2007,(4):48-48
1.黄贤校,等.大豆低聚糖的生产工艺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2006,5:29.2.帖向宇,等.大豆乳清蛋白的热稳定性分析及其与球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6,9:77.3.刘燕,等.豆粕-多糖接枝物脂肪替代品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6,9:83.4.左秀凤,等.吸附脱色条件对大豆油过氧化值影响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6,9:98.5.李积华,等.酶法提取绿豆渣水溶性纤维素及过程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分析研究[J].2006,9:106.6.张海悦,等.黑豆降压口服液的研制[J].食品工业科技,2006,9:148.7.刘静,等.大豆多肽分离纯化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国际菜用大豆会议简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主办的第二届国际菜用大豆会议 (SecondInternationalVegetableSoybeanConference)于 2 0 0 1年 8月 10日至 12日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附近的塔科马科城举行。与会的 78位代表分别来自 15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 ,约半数与会者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盖钧镒教授 (会议计划委员会成员 )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的韩天富研究员分别应邀参加了会议。中国台湾有 10人参会 ,分别来自亚洲蔬菜研究开发中心 (AVRDC)、高雄区农业改良场、台南区农业改良场和亚细亚食品控股有限公司。会议期间 ,先后有 6位代表做了大会报告 ,30位代表在分组会议上发言 ,讨论了世界菜用大豆生产、加工和贸易的历史和现状 ,交流了在菜用大豆遗传、育种、种质资源、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品质分析、加工利用及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等方面的最新进展。盖钧镒教授做了题为《中国毛豆生产的历史》的大会报告 ;宋达博士 (SundarShanmugasunatam ,AVRDC)及其他几位台湾学者分别在大会及分组会议上报告了国际采用大豆研究现状和台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