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今年4月26~28日福建省崇安县茶叶局和茶叶学会举办的乌龙茶初制技术培训班上,30多名学员除学习乌龙茶的一般初制技术外,还学习掌握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乌龙茶综合做青机自控仪的操作使用技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大力发展茶叶商品生产的需要,省农业厅委托饶平县林业局,于4月15日至4月28日举办了乌龙茶生产培训班,委托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5月15日至5月30日举办了红茶生产技术培训班。参加两个班学习的学员共六十人。郑荣兴、蔡义初、许剑秋等十五名茶叶科技人员,应聘到班讲授了茶树栽培、茶树病虫防治,乌龙茶初制、红茶初精制、茶叶拼配、茶叶审评的原理和技术经验,期间组织了现场参观见习和制茶实习。  相似文献   

3.
香气和滋味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两项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品尝茶叶的主要内容。但是当前有相当一部分茶叶生产者和消费者,对茶叶的香气和滋味认识不足,存在一些误区,有必要加强宣传,正确引导。1清香和青气有着本质的区别清香是指茶叶香气高而清爽;青气是指茶叶有青草气或青叶的气息,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当前国内市场流行清香型乌龙茶,有相当一部分人误把青气当作香气,把青气型乌龙茶当作清香型乌龙茶。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对乌龙茶初制技术半知不解。乌龙茶在初制过程中,具有强烈青草气的青叶醇和具有青气的青叶醛大部分挥发逸散,使其臭青气转…  相似文献   

4.
闽北乌龙茶初制加工工艺复杂,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文章简述了物联网的概况、在茶叶加工及茶产业中的应用,从实际工作角度分析物联网技术在闽北乌龙茶初制设备中的运用及原理,并提出开发物联网关键技术实现闽北乌龙茶柔性生产线的展望,以期能提升闽北乌龙茶的初制水平,促进闽北乌龙茶初制朝着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主要研究乌龙茶初制过程对茶叶铅污染的情况,结果表明,乌龙茶初制过程确实会对乌龙茶造成一定程度的Pb污染。其污染方式主要是通过燃料以及制茶机械中含Pb的金属材料对茶叶进行Pb污染。另外,使用不洁净的包揉布也会对茶叶造成一定程度的铅污染。  相似文献   

6.
乌龙茶采制工艺复杂,对于不同品种、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园地采摘的鲜叶,都要求分别投制不宜混杂,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从近年各地初制厂生产的茶叶品质分析,以规模较小、应用小型技术设备配套者,采制及时,处理迅速,质量较优。所以生产乌龙茶的初制厂依当前的技术条件以小型化为宜,年产量最好不超过500担(干毛茶)。 对于此类小型初制厂,技术设备配套除乌龙茶初制特有的设备外,要在其他茶类应用的设备中选配,其性能往往未能完全适应乌龙茶的工艺要求。这就需要改进,具体有几个项目:  相似文献   

7.
"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之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冯廷佺 《中国茶叶》2005,27(5):18-19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有"中国特种茶"之称.历史上,乌龙茶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闽北、闽南,广东潮州、汕头和我国台湾地区.与之相应适销的乌龙茶花色品种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冻顶乌龙.自从台资茶叶企业进入内地以来,市场上出现了以内地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利用我国台湾茶机和初制技术生产的乌龙茶,其香气较传统乌龙茶清香,业界称之为"清香型"乌龙茶.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保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工与物料成本的上涨,清洁化、自动化、连续化和智能化成为现代茶叶加工的必然趋势。本文对广东和福建乌龙茶连续自动化初制生产线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现状进行了总结,针对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对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乌龙茶连续自动化初制生产线的完善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福建茶叶》 2 0 0 0年第 1期刊登黄艺辉先生“闽南乌龙茶初制工艺技术”一文 ,此类科普读物对普及乌龙茶初制工艺作用很大 ,深受茶农欢迎 ,但文中多处工艺技术值得商榷。笔者多年在长泰、诏安、安溪参与乌龙茶初制 ,现就实践经验提出几点看法 ,与黄艺辉先生 (下称黄文 )商榷。1 鲜叶采摘1 1 春茶宜鲜叶偏嫩开采。众所周知 ,驻芽 2 - 3片叶的新梢是闽南乌龙茶最理想的初制原料 ,但在春茶生产实践中 ,必须掌握鲜叶偏嫩时开采 ,原因有三 ,一是春茶生产期间 ,正值春夏之交 ,经常遇到不利初制天气 ,若掌握顶芽形成驻芽时才开采 ,遇到不利初…  相似文献   

10.
提高高山乌龙茶优质率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乌龙茶区生态环境好,鲜叶品质优,无污染,市场销售好,提高初制技术和优质率是提高效益的关键.通过调查上杭县高山乌龙茶产区的生产与加工现状,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调查茶叶销售市场对品质要求,考察福建相关乌龙茶区的加工工艺,参考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在应用与试验的基础上,总结改进品质,提高优质率的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1.
乌龙茶初制工序中的干燥是固定茶叶色、香、味的最后一道工序,对成茶品质的形有很大的影响.乌龙茶精制中的干燥可以改变成茶品质.目前的乌龙茶初精制干燥方式很多,本文就各种方式的原理和优缺点进行简单阐述,并对其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12.
清高香乌龙茶的品质特征与初制工艺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清高香乌龙茶是福建茶叶进出口公司根据国内外消费者对乌龙茶消费的多样化需求,研制的闽北乌龙茶创新产品,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中外人士的喜爱,清高香乌龙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绿揭油润,内质干嗅茶香显露、冲泡后清花果香高而长,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鲜爽醇和、耐冲泡,叶底呈"金娃娃"状,曾在我省首届发明与革新成果大会荣获优胜奖。关于清高香乌龙茶初制加工技术已有报道[1]。本文以清高香乌龙茶的某些内含成分与闽北水仙对照,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了解其主要品质特征与初制工艺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清高香乌龙茶工艺流程鲜叶…  相似文献   

13.
华安茶叶加工初具规模,现有茶叶初制加工厂800多家,精制加工厂12家.工艺上大胆创新,推广采用省茶科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的科技成果,运用空调做青技术,稳定产品质量,迎合市场需求,大力开发生产轻发酵乌龙茶.轻发酵乌龙茶以发酵程度轻为其工艺特点.是近二十年随着改革开放,海峡两岸交流的不断发展,而逐渐走俏市场的产品.加工技术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4.
《广东茶业》2006,(4):29-29
7月25-31日,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广东省茶叶学会和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国家职业资格评茶员认证培训班在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顺利举办,来自全省茶叶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  相似文献   

15.
潮州单丛茶属于乌龙茶系列,是我市特色农产品。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色高档单丛茶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传统的乌龙茶初制工艺为:晒青-凉青-做青(浪菜)-杀青(炒青)-揉捻-千燥六道工序,本项目通过在初制工艺中使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将茶叶在揉捻后通过真空冷冻干燥机械脱水干燥后,使茶叶色、香、味及内含物不因高温干燥变化而分解。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茶叶政策的开放,巩固和提高我省茶叶品质,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我所于今年2月举办了第一期全省茶叶审评与检验培训班。参加第一期培洲的学员有57人,来自全省19个市、地区和县的供销社、棉麻、土产和食杂公司,国营和乡镇茶场。培训班学习的课程有,茶叶审评基础知识,制茶工艺与茶叶品质色、香、味的形成,茶叶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护茶叶储藏过程的品质,建阳地区茶叶公司与浙江岱山县海星冷气机厂协作,在去湿机上加装自动控制仪,使该机起到恒定地保持室内空气所需的干燥度,以防止茶叶反潮变质。加装自动仪配套的样机,试用效果良好。预计将在此基础上推广应用于乌龙茶初制进程,调节做青(木间)的温湿度,作为提高乌龙茶初制品质的生产配套设备。  相似文献   

18.
叶榕 《福建茶叶》2003,(4):18-18
《福建茶叶》2003年3期刊登“安溪乌龙茶生产技术的改进”一文,有一道关键的新技术被忽略,现有必要补上,以进一步提高乌龙茶生产的经济效益。这道新技术即提高乌龙茶初制成品率的决窍。近年来由于乌龙茶初制杀青工序的改进,比传统杀青工艺,减少投叶量,更高的杀青温度(一般控制在300~310℃),加大杀青程度(俗称杀老),茶坯要炒到有些干硬,手握不能成团且容易断碎。这种杀青叶含水分少,如果立即进行揉捻或包揉,必然会产生大量碎茶与粉末,既影响茶叶质量又降低成品茶产量。因此在杀青后增加一道新工序——装袋保水,把杀青叶及时摊开,散发部分热…  相似文献   

19.
《茶世界》2011,(6)
5月23日,经过精密的筹划和准备,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行业标准化建设培训班在榕城福州成功举办。经过精心的准备,福建农林大学的孙云教授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培训老师分别针对闽北乌龙茶标准化生产、茶叶标准化、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这三个专题进行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20.
1 传统乌龙茶制茶技术的特点在建国前 ,乌龙茶做青大多为轻发酵 ,晒青失水率大约在 5 %左右 ,以轻做青 ,高香气为特色 ,茶叶市场上俗称北 (武夷山 )尝岩韵 ,南 (安溪 )评香气的概念。台湾乌龙茶制法由于大多数是建国前的安溪人把技术带到台湾 ,保留了轻发酵特色 (当然 ,在品种繁育和外形塑揉上有新的进展 )。五十年代中后期 ,闽南茶区随着茶叶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制茶机具如手摇杀青机、木质揉茶机、滚筒式摇青机等已创造或改进 ,对茶叶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2 市场拓展对乌龙茶品质的要求由于当时茶叶是一类管理物资 ,茶叶的经营方式须由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