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杂交晚稻协优914的选育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恢复系t914与协青早A配组而成的协优914,是一个高产、稳产、抗性较强、米质优的杂交晚稻新组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20 0 0年晚季莆田市接受全国南方稻区水稻品种区试任务 ,对 10个中迟熟晚籼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 ,初步选出协优 963、协优 962、新优 2 0 8和威优 111等 4个综合表现较为理想的组合 ,为今后进一步生产试验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 区试在莆田县良种繁育场的省引种观察圃中进行 ,位于东经 119°0 0′ ,北纬 2 5°2 6′ ,海拔 10 2m ,乌埭田 ,排灌方便。供试品种有协优963、特优D2 、 80 3A/ 2 0 4 0、新优 2 0 8、协优 962、中鉴 99 32 2、协优 982、Ⅱ优 15、D优 4 4 8、威优 111等 10个品种 ,以汕优 4 6为对照。1 2 试…  相似文献   

3.
协青早不育系是我省广德县农科所1983年育成的矮败籼型不育系。两年来经过各地测交配组,已选配出协优64、协优6号、协优11和协优49新组合4个,还有协优63、协优桂33等七个正在配组鉴定和参加区试。由于协青早A米质优、异交率高、抗性强,一些利用该不育系配制的新组合不但优势强,抗性好,而且米质优于同父配制的其他组合。我公司于1984年秋由厦门秋繁基地引进,在当年海南冬繁和1985年春繁秋制的同时,着重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开发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协青早A的主要 生物学特性 协青早A是[(矮败不育株×竹军)×协珍一号]×…  相似文献   

4.
协优9516亲本的生育特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经对恢复系9516与密阳46(CK)的试验对比,协优9516的亲本协青早A与恢复系9516的抽穗动态,开花习性,花时相遇均较为吻合,是一个具有制种高产潜力的新组合。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生态气候条件对杂交籼稻新组合和两优332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在长江中下游主要籼稻种植区选择了11个不同纬度生态点,研究不同生态气候条件下和两优332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变化规律,综合评价抽穗后30 d内各气候因子的效应。结果表明,8个RVA谱特征值在不同生态点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抽穗后30 d内日平均气温和平均光照时数是影响和两优332 RVA谱特征值的主要生态气候因子。根据RVA谱特征值变异系数的大小,可将和两优332的8个RVA谱特征值划分成3种类型,即生态气候稳定型、中间型及生态气候敏感型。根据RVA谱特征值中的崩解值、消减值和回复值3个指标对和两优332各生态点的评价,发现洪湖、临湘和京山是和两优332优质种植区。  相似文献   

6.
协优63组合因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协青早A播始历期等特性易受气候条件、栽培措施影响,常常造成制种单产时高时低,高时达200kg以上,低时50kg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协优63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因此,对影响协青早A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进行观察研究是夺取协优63制种高产稳产需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现根据近几年协优63制种实践就该组合制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供同行参考。1注意外界条件对协青早A播站历期的影响协青早A的播始历期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年际间有一定差异,如199…  相似文献   

7.
杂交籼稻新组合协优136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协优136系用协青早A与恢复系T136配组而成的迟熟中灿新组合,表现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抗倒伏,后期熟相佳等特点,2000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朱贵平 《杂交水稻》2001,16(4):26-27
概述了协优914父母本的主要特征特性,针对山区特点,提出了协优914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协优46亩产超500kg的苗、穗、粒结构,并总结了协优46亩产超500kg的栽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0.
和两优332是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兆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不育系和620S与恢复系R332杂交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籼稻新品种。武夷山市2015年引进作为中稻种植,表现丰产性好,后期转色好,米质优,口感好等优点。总结了和两优332在武夷山市作中稻栽培的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通院332是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农大30为母本、07-15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常规粳稻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结实率高、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在吉林省水稻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以及大面积示范中表现优异,2018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丹玉67号(丹657)是丹东农业科学院2001年以自选系丹1079-2为母本,D3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熟玉米单交种。2003—2004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0 332 kg/hm2,比对照种增产10.7%,2005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480kg/hm2,比对照种辽单565增产5.1%。抗玉米大、小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抗倒性强,耐旱,活秆成熟,具有适应性强稳产性、丰产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制种程序复杂、种子成本偏高是制约杂交水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混播机械化制种是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系统回顾了国内外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和阐述了一种利用雌性不育的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为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较高的用种成本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方式已难以满足当前水稻轻简化栽培的需求,实现杂交水稻种子由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机械化生产方式转型是降低制种成本的一条理想途径。本文对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面临的难题,结合多年的研究实践,提出了解决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难题的技术途径,并对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现阶段实现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比较现实的途径,并对机械化制种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技术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高不下的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已经成为制约杂交稻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国内外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现状,总结机械化制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我国当前形势和耕作制度的特点,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了通过培育小粒型不育系,利用不育系与恢复系种子粒型(主要是粒厚)的显著差异,实现父母本混播混收、收获后机械分离获得杂交种子的全程机械化制种设想。提出了适合机械化制种的小粒不育系应具备的性状特征。按此设想,笔者团队选育出了综合性状优良的小粒型不育系卓201S、南3502S、展998S等,并配组了系列高产、优质的杂交稻组合卓两优581、卓两优141、南两优1998等,成功实现这些杂交稻的高效机械化制种。卓201S等小粒型不育系及其系列杂交组合的育成,是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品种选育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和解决季节性雇工难等突出矛盾,提升杂交水稻制种综合生产能力,对中浙优1号组合的机械化制种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总结,并对机械制种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机械化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8.
亚洲杂交水稻生产概况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亚洲杂交水稻生产概况,总结了中国杂交水稻生产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亚洲发展杂交水稻战略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杂交粳稻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安徽省水稻生产现状和杂交粳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杂交粳稻发展所具有的地理和市场需求优势、政策和科技优势等,分析了发展杂交粳稻的面积和产量潜力,提出了发展杂交粳稻的目标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杂交夏大豆制种必备的几个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优势的利用是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杂交制种产量过低是制约杂交大豆推广的瓶颈。杂交大豆生产受种植区域、杂交亲本、气象条件和栽培措施四大因素的影响,只有同时满足各种条件,才能获得较好的制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