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同盐碱胁迫对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在Na+浓度为10、30、90、270 mmol/L的NaCl、Na2SO4、Na2CO3和NaHCO3胁迫下进行白羊草种子萌发试验,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分析白羊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以及白羊草幼苗的活力指数、胚根长和胚芽长的变化规律,揭示白羊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不同盐碱胁迫的响应。[结果]不同盐碱种类、Na+浓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胚根长及胚芽长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及胚芽长均随Na+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平均发芽时间则随Na+浓度的增加而延长。不同Na+浓度对白羊草种子的幼苗活力指数也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其幼苗活力指数随Na+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不同盐碱种类对白羊草种子幼苗活力指数的影响仅有显著(P<0.05)差异,而盐碱种类与Na+浓度的交互作用对白羊草种子幼苗活力指数的影响无显著(P>0.05)差异。白羊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能力会随Na+浓度的升高而下降,且在NaCl和Na2SO4胁迫下要高于Na2CO3和NaHCO3胁迫时。[结论]白羊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可耐受Na+浓度为10 mmol/L的NaCl、Na2SO4、Na2CO3和NaHCO3胁迫,对中性盐的耐受性要高于碱性盐,且盐碱胁迫对白羊草种子胚根生长的影响要大于对胚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盐胁迫是限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关键因子,适宜浓度的赤霉素(GA3)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种子造成的不利影响。为了解GA3对盐胁迫下牧草种子萌发和生长的缓解效应,筛选出促进盐胁迫下5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GA3浓度,本研究以100 mmol·L-1的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朝牧1号’稗谷(Echinochloa crusgalli ‘Chaomu1’)、羊草(Leymus chinensi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5种牧草种子为试材,选取不同浓度GA3进行浸种处理,测定其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苗高、鲜重等指标。结果表明:GA3浸种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5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造成的抑制作用,且不同浓度间作用差异显著(P <0.05)。150 mg·L-1的GA3能有效促进黑麦草、羊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100 mg·...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促进盐碱胁迫下紫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外源物质及其处理浓度,本试验以紫苏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氯化钙(CaCl2)、褪黑素(Melatonin, MT)、赤霉素(Gibberellin, GA)浸种24 h对盐碱胁迫下紫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外源物质浸种处理均能够有效缓解紫苏受到的盐碱胁迫,促进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提高抗氧化酶活性。CaCl2,MT,GA缓解盐碱胁迫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0 mmol·L-1,100μmol·L-1,50 mg·L-1,其中,50 mg·L-1GA对促进种子萌发效果最佳,100μmol·L-1MT对促进幼苗胚根伸长和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升高效果最佳,而促进幼苗胚芽伸长和鲜重增加的最佳处理为300 mg·L-1GA。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50 mg·L-1GA浸种24 h是盐碱胁迫下促进紫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ZN-1’和‘保定’苜蓿(Medicago sativa L.‘Baoding’)为试验材料,以浓度梯度为0 mmol·L-1,40 mmol·L-1和80 mmol·L-1,pH值为9.3的混合盐碱溶液(NaCl∶Na2SO4∶NaHCO3∶Na2CO3摩尔比为1∶1∶1∶1)进行胁迫处理,比较2个紫花苜蓿幼苗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和基因表达(ROS清除、离子转运和光合调控3类基因)差异,以期为解析紫花苜蓿耐混合盐碱胁迫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2个紫花苜蓿的株高、干重、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以及Fv/Fm等均出现明显的损伤(P<0.05)。其中,‘ZN-1’的耐混合盐碱性显著高于‘保定’苜蓿,主要表现为‘ZN-1’的株高和生物量更高、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的活性更高,净光合速率更强,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更高,叶片ROS积累量和地下部Na+积累更...  相似文献   

5.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我国东北松嫩盐碱化草地上的建群植物。为明确羊草在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阶段对盐、碱胁迫及与温度交互作用的响应,采用3个温度处理(20/10℃,30/20℃和35/25℃),并混合2种中性盐(NaCl:Na2SO4=9:1)与2种碱性盐(Na2CO3:NaHCO3=9:1)分别模拟土壤盐、碱胁迫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羊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率、叶片长度与根系长度均呈下降趋势,且在碱胁迫下其降幅更大;另外这2种胁迫均对羊草幼苗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温盐、温碱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羊草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生长,其中30/20℃处理下羊草生长最好;在盐胁迫下,当盐浓度<200mmol·L-1时,低温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随着盐度继续增加,高温则加剧了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碱胁迫下,即使碱浓度较低,高温与其交互作用也极大地加剧了对种子发芽的抑制。因此,盐、碱胁迫及温盐、温碱交互作用对羊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不同,碱胁迫及其与温度交互作用对羊草的伤害更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石竹种子萌发特性、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等指标的测定,研究盐胁迫对石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mol·L-1盐胁迫对石竹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100、150、200和250 mmol·L-1盐胁迫显著抑制石竹种子发芽,且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变强。50、100和150 mmol·L-1盐胁迫对植株幼苗茎粗有显著促进作用,200 mmol·L-1盐胁迫对茎粗影响不显著,250 mmol·L-1盐胁迫显著抑制茎粗生长;叶长、叶宽、根长和单株干重在50 mmol·L-1盐胁迫下正常生长,在其余胁迫处理下被显著抑制。幼苗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的含量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在100 mmol·L-1盐胁迫下含量达到最高,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150 mmol·L-1盐胁迫下活性最大,盐胁迫显著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石竹有一定的抗盐胁迫能力,可在50 mmol·L-1盐胁迫下正常萌发生长,高浓度盐胁迫下石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外源赤霉素(GA)和褪黑素(MT)对盐、碱和干旱胁迫下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的影响,本试验以白三叶‘瑞文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浓度(5,10,20,50 mg·L-1)GA和(1,2,5,12 mg·L-1)MT的处理,测定了3种胁迫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GA和MT可有效缓解盐、碱和干旱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外源物质浓度的升高,各指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20 mg·L-1 GA显著促进了盐胁迫下白三叶的种子萌发;5 mg·L-1 MT显著增加了干旱胁迫下白三叶的胚根长和鲜重;20 mg·L-1 GA显著提高了碱胁迫下白三叶的SOD、POD和CAT活性。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得出20 mg·L-1 GA浸种缓解盐和碱胁迫效果最佳,5 mg·L-1 MT浸种缓解干旱胁迫效果最佳。因此,在盐、碱和干旱胁迫条件下,使用20 mg·L-1  相似文献   

8.
盐爪爪种子萌发期抗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彦军  祝小娟  何瑞雪 《草地学报》2019,27(5):1237-1242
为了解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种子分别在NaCl和Na2SO4胁迫下种子萌发期的抗盐性,本试验采用发芽盒进行种子萌发出苗试验,测定盐爪爪种子在不同浓度(0,50,100,200,300,400 mmol·L-1)NaCl和Na2SO4胁迫下的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茎比以及幼苗可溶性蛋白、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盐爪爪种子在NaCl和Na2SO4浓度均为50 mmol·L-1时萌发率最高,当盐浓度大于100 mmol·L-1时萌发率开始下降;盐爪爪种子发芽势随盐浓度增加而下降,幼苗根茎比以及发芽指数随盐浓度增加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NaCl和Na2SO4胁迫下,盐爪爪幼苗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盐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酶活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酶活性呈下降趋势。综合分析表明,盐爪爪种子在盐浓度小于100 mmol·L-1时能正常萌发出苗;盐爪爪幼苗可通过增加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酶活性来抵御盐对其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Melatonin, MT)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紫花苜蓿‘中苜1号’(耐盐)和‘渭南’(敏盐)为材料,根施浓度为25(MT1),50(MT2),70(MT3),100(MT4),150(MT5)μmol·L-1的褪黑素预处理,用浓度为150 mmol·L-1的盐溶液胁迫并分析处理前后紫花苜蓿幼苗生理及光合指标。结果表明:150 mmol·L-1盐浓度使植株生长受明显抑制,当褪黑素浓度为50,70,100μmol·L-1时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2种紫花苜蓿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各浓度褪黑素处理均显著提高2种紫花苜蓿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50,70,100μmol·L-1MT处理显著提高2种紫花苜蓿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外源褪黑素浓度为100μmol·L-1时对...  相似文献   

10.
赵颖  魏小红  李桃桃 《草业学报》2020,29(4):92-101
通过将中性盐(NaCl、Na2SO4)和碱性盐(NaHCO3、Na2CO3)按碱性盐比例增加方式模拟出 5种混合盐碱胁迫(pH 7.33~10.39),采用50、100、150、200 μmol·L-1硝普钠(SNP)为外源NO供体对藜麦种子进行处理,分析外源NO对混合盐碱胁迫下藜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显著抑制藜麦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发育,且当混合盐碱溶液pH>9时,藜麦种子在萌发的第7天开始腐烂。各浓度SNP均显著促进混合盐碱胁迫下藜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中100和150 μmol·L-1 SNP处理效果最佳。A(NaCl∶Na2SO4=1∶1)、B(NaCl∶Na2SO4∶NaHCO3=1∶2∶1)胁迫下施加SNP,藜麦幼苗根长最大增加了74.08%和70.77%,生物量最高增加了1.72和3.97倍。C(NaCl∶Na2SO4∶NaHCO3∶Na2CO3=1∶9∶9: 1)、D(NaCl∶Na2SO4∶NaHCO3∶Na2CO3=1∶1∶1∶1)、E(NaCl∶Na2SO4∶NaHCO3∶Na2CO3=9∶1∶1∶9)胁迫下施加SNP阻止种子的腐烂,根长分别是CK的1.03、0.83和0.60倍,生物量分别是CK的1.13、1.13和0.82倍。随SNP浓度增加,盐碱胁迫下幼苗脯氨酸含量及SOD、POD、CAT、APX活性先增加后降低,MDA含量先降低后增加。以上结果说明SNP对藜麦萌发生长的调控具有浓度效应,可通过增加渗透调节和抗氧化酶活性来缓解细胞损伤,从而促进幼苗生长。本研究为SNP提高藜麦耐盐碱性和揭示其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6种高寒牧区禾本科牧草抗旱性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择在高寒地区种植多年的6种禾本科牧草,对其进行种子萌发期和苗期抗旱性试验。用PEG模拟水分胁迫及连续干旱法来研究干旱胁迫对种子发芽率及种子幼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此来综合评价六种禾本科牧草的抗旱性强弱。种子萌发期研究结果表明,5%的PEG浓度有效促进种子萌发,高PEG浓度显著抑制种子发芽率。经连续干旱胁迫法处理的苗期牧草,测定其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四项生理指标。对两个时期隶属值综合分析可知,六种牧草的抗旱性强弱为:草原看麦娘(Alopecurus pratensis) > 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 同德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 > 同德贫花鹅观草(Roegneria pauciflora) > 大颖草(Roegneria grandiglumis) > 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分析了14 Mev快中子辐射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3种禾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快中子辐射对3种禾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快中子辐射降低羊草种子的萌发能力并且抑制其幼苗生长,快中子辐射剂量越大,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幼苗苗高和根长减少的幅度越大,辐射剂量为3.54×1012个·cm-2时的发芽率为26.3%,仅为对照的40.65%。低剂量辐射提高无芒雀麦种子萌发能力,促进幼苗生长,而高剂量辐射抑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在试验辐射剂量范围内老芒麦种子的发芽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y=-2.775x2+14.245x+75.775,R2=0.638 1),高剂量辐射提高种子活力并促进幼苗的生长。本研究初步认为,羊草和无芒雀麦适宜低剂量辐射处理,辐射剂量应小于3.60×1011个·cm-2,而老芒麦适宜高剂量辐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浓度Cu2+(200、300、400和500 mg·L-1)、Cd2+(1、50、150和200 mg·L-1)、Pb2+(500、1 000、1 500和2 000 mg·L-1)对8种禾本科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胁迫对禾本科植物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因植物种类及重金属离子不同而有差异。随着Cu2+,Cd2+和Pb2+浓度的增大,8种禾本科草种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活力指数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供试不同浓度的Cu2+,Cd2+和Pb2+对8种植物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高浓度胁迫下会出现“无根苗”。通过采用性状相对值对本试验进行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8种禾本科植物耐Cu2+的强弱顺序为:玉米 > 高丹草 > 燕麦 > 黑麦 > 无芒雀麦 > 黑麦草 > 垂穗披碱草 > 高羊茅,耐Cd2+的强弱顺序为:高丹草 > 黑麦 > 玉米 > 燕麦 > 无芒雀麦 > 垂穗披碱草 > 黑麦草 > 高羊茅,耐Pb2+的强弱顺序为:高丹草 > 燕麦 > 玉米 > 黑麦 > 无芒雀麦 > 垂穗披碱草 > 黑麦草 > 高羊茅。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外源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对NaCl胁迫下垂穗披碱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对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和盐渍化草地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00 mmol·L-1NaCl盐胁迫抑制了垂穗披碱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外源添加0.05~2 mmol·L-1GABA可促进NaCl胁迫下垂穗披碱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与NaCl胁迫处理相比,垂穗披碱草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在不同浓度GABA处理下的平均增幅分别为109.77%和19.48%。外源添加0.05~2 mmol·L-1GABA处理能够显著提高NaCl胁迫下垂穗披碱草幼苗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从而有效降低NaCl胁迫导致的氧化损伤,提高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过程的耐盐性。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添加0.5 mmol·L-1外源GABA对促进NaCl胁迫下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蔺吉祥  穆春生 《草地学报》2016,24(2):479-482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禾本科赖草属根茎型优质禾草,不但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而且具有较强的耐旱、耐寒和耐盐碱性。羊草既是东北松嫩平原的优势种,也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建植人工草地的优良草种。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及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人工羊草草地不断建植,为此,人们对羊草种子的需求量与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研究羊草种子的发育进程、休眠特性及与盐碱耐性的关系,一方面明确羊草种子的最适宜收获时间,为农业生产上收获高品质羊草种子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挖掘羊草种子的发芽潜能、深入解析抗逆机理,为提高其利用率及抗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通过对羊草种子发育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种子在发育过程中,随着成熟度的不断提高,种子的颜色由绿色变为浅绿色,再变成黄色,最后变为棕黑色。种子千粒重不断增加,在盛花后33 d达到最大值,之后趋于恒定。含水量与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则呈下降趋势,含水量在盛花后36 d达到最小值,而2个试验年份电导率值有所差异,分别在盛花后27和30 d达到最小值。标准发芽试验结果显示,羊草种子在盛花后39 d发芽率最高,此时种子的开始发芽时间、50%种子发芽时间、发芽势等指标均为最优。尽管加速老化试验的发芽指标与标准发芽试验略有差异,但是盛花后39 d的种子同样具有最强的抗老化能力。上述试验结果表明,盛花后39 d羊草种子活力最高,品质最佳,是种子最适宜的收获时间。 (2)不同成熟度的羊草种子对土壤埋深与盐碱胁迫具有不同的响应方式。羊草种子出苗与其后的幼苗生长能力随着种埋深度的增加而降低,1 cm是最适宜的播种深度,此时的出苗率最高、出苗时间最短,并且叶片与根系长度与生物量最大;另外不同成熟度的羊草种子表现出不同的出土成苗能力,盛花后39 d的羊草种子活力最大,其上述各项幼苗生长指标均为最优。种子的成熟度与盐、碱胁迫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羊草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盛花后39 d的羊草种子在胁迫下具有最高的发芽率与发芽势,特别是在高浓度(400 mM)盐胁迫下,尤为明显。复萌试验结果显示,盛花后39 d的羊草种子在盐碱胁迫(特别是高盐环境)解除后同样具有最高的发芽率。上述结果表明,尽管不同成熟度的羊草种子均具有发芽能力,但是盛花后39 d的羊草种子出苗及抵御盐碱胁迫伤害的能力最强,这也进一步支撑了39 d是羊草种子适宜收获时间这一结论。另外羊草适宜浅播,1 cm是其最适宜的播种深度。 (3)通过人工手段处理可以明显打破羊草种子的休眠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除了热水浸种处理外,其余方法如浓硫酸、冷层积、PEG,GA3,KNO3及清水浸种均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羊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率、开始发芽时间及50%种子发芽时间。但是在生产实际中,既要考虑高效性也要考虑经济耗费,结合本试验的研究结果,我们推荐在生产中采用低温浸种20 d的方法来打破羊草种子的休眠,提高其发芽率。 (4)稃是抑制羊草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但同时也一定程度提高了种子的抗盐性。通过测定稃对羊草种子吸水、脱水、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响应以及不同持续时间盐胁迫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发现稃可以显著提高羊草种子的吸水量,并同时减缓种子在干旱环境下的脱水速率,使种子不会过度脱水而死亡。稃、不同温度处理及两者交互作用显著降低羊草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速率,表明稃对羊草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不同持续时间的盐胁迫处理下,未萌发的带稃种子复萌率均高于去稃种子,特别是在长时间及高盐胁迫下尤为明显,表明稃对羊草种子耐盐性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旦雨水、融雪等条件降低了土壤盐浓度,带稃种子就可以继续萌发出土。 (5)20~30℃是羊草种子最适宜的发芽温度,高温、低温均显著降低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速率,并且此温度可一定程度上减缓盐胁迫与碱胁迫对种子发芽的抑制效应。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羊草种子发芽率与发芽速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在碱胁迫下的下降幅度更大。在盐胁迫下,当盐浓度<200 mM时,低温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随着盐浓度的不断增加,高温则更加剧了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而在碱胁迫下,即使碱浓度较低,高温与其交互作用也大大加剧了对种子发芽的抑制。盐胁迫下未萌发的羊草种复萌率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加,而在碱胁迫下则随着碱浓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浓度碱胁迫使羊草种子失去活力而死亡,并且碱胁迫下种子的复萌率低于盐胁迫,25~35℃同样不利于种子的复萌。幼苗生长对温度与盐碱胁迫交互作用的响应方式与发芽阶段相似,20~30℃同样是最适宜温度;另外,盐碱胁迫均对羊草幼苗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在初夏(7月上旬),高降雨过后,温度与土壤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播种,以提高羊草种子的发芽率,更好的达到恢复退化草地的效果。 (6)在混合盐碱胁迫下,羊草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速率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不断下降,且碱性盐比例越大下降越明显。在250 mM盐浓度下,无碱性盐的A组处理发芽率为6.5%,而其余5组处理发芽率均为0。羊草幼苗生长阶段同样受盐浓度、pH及2者交互作用影响,并且根系对胁迫伤害更敏感,所受抑制作用更强。逐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阶段,盐浓度是羊草种子在混合盐碱胁迫下能否萌发的决定性因素,而一旦胚根突破种皮进入幼苗生长阶段,pH就转变为主导因素。上述研究表明,混合盐碱胁迫对羊草种子萌发与早期幼苗生长阶段的抑制机理有所不同,其中高盐浓度与高pH的交互作用对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最强。 (7)盐胁迫与碱胁迫均显著降低羊草幼苗的长度、鲜重与含水量,且碱胁迫抑制作用更强。2种胁迫均造成羊草幼苗Na+浓度与Na+/K+升高,并且K+浓度下降,但是在碱胁迫下,Na+ 浓度、Na+/K+上升幅度与K+下降幅度均大于盐胁迫。另外,在盐胁迫下,羊草幼苗大量积累Cl-,有机酸含量变化不大;而在碱胁迫下,Cl-,NO3-与H2PO4-均呈下降趋势,而有机酸则大量积累,其中苹果酸、柠檬酸是主要的有机酸组分,可溶性糖是羊草幼苗在两种胁迫下共同的渗透调节物质。上述结果表明,碱胁迫由于具有高pH,对羊草早期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Cl-与有机酸积累特征的差异表明羊草早期幼苗在盐胁迫与碱胁迫下具有不同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抗坏血酸(AsA)和水杨酸(SA)丸衣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缓解效应,以紫花苜蓿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AsA(1、2、4、8 mmol·L-1)和SA(1、5、10、20 mmol·L-1)对紫花苜蓿种子拌种后进行丸衣处理(未丸衣种子为CK1,不做拌种处理的丸衣种子记为CK2),分析丸衣种子在NaCl胁迫下发芽特性的变化,以期获得能有效缓解紫花苜蓿种子盐胁迫效应的种子丸衣配方。结果表明,1.25%和1.50%的NaCl胁迫显著(P<0.05)降低了紫花苜蓿未丸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种苗长和种苗重,延长了平均发芽时间。AsA在1.25%NaCl胁迫下缓解效果不明显,4 mmol·L-1AsA拌种后丸衣处理,能提高1.50%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种苗长。1 mmol·L-1SA拌种后丸衣处理,能提高1.50%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种苗长,而20 mmol·L-1SA拌种后丸衣处理降低了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说明AsA和SA丸衣对NaCl胁迫的缓解作用与其拌种浓度和NaCl胁迫浓度有关。本试验筛选出4 mmol·L-1AsA和1 mmol·L-1SA拌种丸衣配方对NaCl胁迫的缓解作用最优,该结果为AsA和SA丸衣应用于紫花苜蓿种子缓解NaCl胁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与野生直穗鹅观草相比,经过十多年引种驯化的直穗鹅观草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和较好的生产性能,在林西县生育期约100 d,平均干草产量可达4 753.3 kg/hm2,生长2年和生长3年的种子产量平均达724.5 kg/hm2,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分别比野生直穗鹅观草增加17.0%和23.4%,干草产量与垂穗披碱草(4 625.8 kg/hm2)和无芒雀麦(4 788.2 kg/hm2)相近,但种子产量明显低于垂穗披碱草(1 312.5 kg/hm2)和无芒雀麦(781.7 kg/hm2)。  相似文献   

18.
不同活力种子的萌发与出苗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娟  胡小文  何学青  王彦荣 《草业科学》2011,28(6):998-1003
摘要:研究测定了老化处理后几种禾本科牧草种子的萌发、幼苗以及出苗期的相关指标,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除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子外,老化处理显著降低其他参试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胚芽以及幼苗长度,出苗率、出苗速率;2)牧草种子的耐老化能力因种而异,休眠可显著提高种子自身的耐老化能力,如羊草;3)除羊草种子外,其他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胚芽以及幼苗长度与出苗率、出苗速率极显著正相关(P<0.01);4) 相比其他萌发指标,发芽率用于种子活力批次的划分在所有物种中表现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9.
梁静  程智慧  徐鹏  孟庆玲 《草地学报》2011,19(2):257-263,287
为明确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入侵禾本科草坪的原因,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白三叶腐解液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紫羊茅(Festuca rubra L.)、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和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 L.)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根长、干重、鲜重以及综合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三叶残体腐解液对5种受体种子萌发以及初期生长有双重浓度效应,即低浓度(0.011 g·mL-1)有一定促进作用,高浓度(0.090 g·mL-1)抑制作用显著(P<0.05)。加入腐解液降低了5种受体种子的发芽率,并抑制其幼苗生长。白三叶腐解液对5种受体植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其化感作用敏感性的强弱顺序为草地早熟禾>紫羊茅>匍匐翦股颖>高羊茅>黑麦草;化感物质定性鉴定表明,白三叶腐解液中含带邻、间位羟基的酚类化感物质。综上所述,白三叶腐解液具有化感作用,能够影响5种草坪草正常生长,是白三叶入侵5种禾本科草坪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