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长春市25种草本花境植物景观价值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草本花境植物景观价值的综合评价模型,从植物观赏性、生态适应性、应用安全性3个方面筛选出20种评价因素,对长春市25种草本花境植物的景观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花期、绿期、抗病、花色、耐旱、叶色、扩散速度及耐寒8个评价因素是影响长春市草本花境植物景观价值的主要因子;根据评价结果将25种草本花境植物划分为3个等级:Ⅰ级(分值J≥2.2),花境应用价值高的种类8个;Ⅱ级(2.0≤J<2.2),花境应用价值较高的种类13个;Ⅲ级(J<2.0),花境应用价值一般的种类4个,从而为长春市在扩增草本花境植物种类时提供可参考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花镜发展较晚,在花境设计、植物选择、植物配置与应用上与欧美国家有一定的差距。本研究从花境的定义、唐山地区花境应用现状、花境中植物选择原则、花境植物材料配置、适合唐山地区花境中花卉材料与展望花境今后的发展几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以后的园林工作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国外关于花境植物材料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材料与花境发展历程密切相关,在花境设计施工及养护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深入探寻花境的发展历程,合理选用植物材料,通过文献搜集和整理,对国外花境植物材料的应用发展情况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国外对于花境植物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的培育与筛选,并且注重植物形态、颜色、芳香等多重角度的筛选。花境植物材料由单一的草本花卉逐步过渡到以宿根花卉为主,球根花卉、观赏草、观叶植物、小灌木等材料的综合使用。  相似文献   

4.
屈明 《吉林农业》2010,(9):203-204
花境是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模拟自然的花卉应用形式,于20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并掀起应用热潮。文章从介绍花境的概念与类型入手,重点探讨了花境植物材料的选择与营造技术,并对国内花境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秦皇岛市公园绿地花境植物应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如英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6):3528-3533
对秦皇岛市22个公园绿地的花境应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秦皇岛市公园绿地花境中栽植的植物有70种,隶属于32科59属;花境的观赏期从4月到10月下旬,其中春夏季(4~7月)开花的花境植物有58种,夏秋季(8~10月)开花的花境植物有42种;花境植物色彩丰富;花境的应用形式有滨水花境、林缘花境、路缘花境、草坪花境、墙垣花境5种.针对秦皇岛市公园绿地花境应用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引种驯化、突出地域特色,加大抗寒抗逆植物的应用、加强花境景观的持续性,优化花境植物种类结构、促进节约型城市绿地的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龚仲幸  章红  龚稷萍  陈丽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13-5514,5575
系统地阐述了花境的概念、特点,对目前园林中常见花境植物材料作了分类介绍和总结,并分析了园林花境植物材料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摸清益阳市花境植物在道路绿化中的应用现状,先查阅文献资料,然后结合实际进行调查。从应用种类与频度、植物生态适应性与观赏性等方面,调查与分析了益阳市花境植物应用情况。结果表明:益阳市花境植物材料共58种,涉及40科52属;花境植物以灌木、多年生花卉运用比例较高,一、二年生花卉明显偏少。调查的植物中,芒萁的应用频度占比最高,其次是紫娇花、黄金菊等。观花植物有58种,以红色系植物占比最高,春夏两季开花植物较多,少有全年开花植物。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益阳市花境存在管理养护不到位、植物种类选择设计较为单一等情况。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如注重季相色彩设计,考虑高低搭配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花境在国内的推广与应用,花境本土化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造成各地花境景观雷同、景观衰退严重、养护负担增加。基于此,保证景观效果的稳定性和低维护性是亟须研究的方向。本文在我国各地对花境植物材料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长效低维护花境植物的选择原则,并结合南通当地实践经验总结了长效低维护花境植物的配置方案,以期为花境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南京城市公园花境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南京城市公园花境的植物种类和群落配置模式,通过实地踏勘的方法,对6个城市公园的23个花境进行调研记录和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城市公园花境常用植物共116种,包括61科98属,种类上最多的是多年生植物,色彩上红色系最多;将23个花境按照空间位置分成入口空间花境、道路空间花境、草坪空间花境、水体空间花境、主题空间花境以及树林空间花境6类,总结了每个类型的植物群落模式和配置方式,对每类典型花境进行分析。讨论与其他城市公园花境的异同。目前,南京城市公园花境存在设置花境的城市公园较少、花境的形式较为相似以及植物种类基本相似等问题,提出加强花境认知、了解公园景区的主题和景观特色、加大乡土植物材料应用等建议,以期对今后城市公园花境的营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扬州市城市绿地花境的调查,分析了扬州城市绿地中花境应用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扬州城市绿地中已应用的花境植物约68种,涉及33个科,以多年生花卉为主,植物材料比较单一,科属分布较为集中.通过对花境配置的实例分析,表明花境配置模式主要以半面观的路缘、林缘及临水花境为主,在居住区内则多以建筑前花境配置模式,形式较为单一,设计不够专业.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主城区花境植物应用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重庆市主城区花境植物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重庆市主城区已应用花境植物171种,隶属65科138属,其中以多年生草本为主,较多的科有禾本科、菊科、唇形科和百合科等.(2)表现优良的有140种,存在部分有病虫害、易倒伏植物.(3)观赏价值高的有157种,其中以观花观叶为主,观干、观果的极少;花期主要集中在春夏秋三季,以夏季为盛;常绿植物有93种.(4)应用安全的有161种,存在部分有毒、易扩散植物.(5)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重庆市主城区花境植物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观赏应用价值高的常绿植物52种,其中综合评分在3.5以上的可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秦皇岛森林逸城小区花境应用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秦皇岛森林逸城小区为例,对该小区的花境应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该小区共有花境植物18种,分属11科,其中以宿根和球根花卉为主,共16种,占88.9%;花境观赏期从4月持续至10月下旬;花境色彩鲜艳,包括红色、黄色、粉色、白色等多种颜色,形成以大色块构图为主的群体美;主要包括林缘花境、路缘花境、滨水花境3种应用形式。通过分析发现,森林逸城小区花境应用存在持续性差,早春、秋冬效果差,种类少,景观单调,后期管理差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包括:加强花境景观的持续性,提高早春、秋冬季节的观赏性,增加抗寒、抗逆性品种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园林景观的构建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地园林设计师都利用花境材料的不同特点,综合利用不同的搭配技巧及手段,创造出更能彰显城市园林特色的花境景观。论述北方花境植物的特点,及随植物不同株型、形态在色彩、质感等不同方面的搭配技巧,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4.
蒋亚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41-12143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在2010~2011年经多次实地调查,结合拍摄照片,了解到许多花境植物,并学习其配置与设计,从而得出花境在宿迁市园林道路景观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宿迁市道路应用的花境植物种类太少,效果一般,养护不到位,景观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
申晓萍  黄虹心  吴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45-14647,14650
对南宁节日花坛花卉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南宁市应用于花坛中的植物种类主要为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宿根花卉及少量的木本植物、球根花卉等,共计20个科、38个种、60多个品种。总结了3年来花坛花卉在南宁市的应用现状,对目前花坛花卉应用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夏冰  何婷婷  董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431-20433
通过植物材料调查及物候观测,利用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相对全面、可提供多角度检索渠道的北京地区花境植物材料数据库,以期为花境设计施工的素材选择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7.
北方地区花卉材料种类及其在花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北方地区花卉材料的种类,并分析了其在花境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该地区花卉材料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据不完全统计,华南地区有显著观花特色的树种共有60科168属315种.对这些观花树种的形态、花色、花期、园林应用频率等方面进行了分类,并重点介绍几种值得推广的观花树种,为华南地区园林设计观花树种的选择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9.
通过滨水花境及隔离带花境2种花境的应用实例,详细分析了2种花境设计的应用背景、技术要点及达到的景观效果,并进行了技术总结,以期促进花境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