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井冈山毛竹菱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IT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井冈山毛竹菱斑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从108块毛竹病斑组织中分离获得30株真菌,选择分离频率高的菌株为研究对象,结合ITS-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节菱孢属菌(Arthrinium sp.)、赤霉菌属(Gibberella zeae)和炭角菌属(Xylaria sp.)5个属.经过室内和田间有伤接种致病性测试证实,尖孢镰刀菌、链格孢菌、节菱孢属菌、赤霉病菌和炭角菌属皆具有致病性,其中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最强,分离相对频率最高,初步推断其为井冈山毛竹主要致病菌类群.  相似文献   

2.
古侧柏鳞叶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古侧柏鳞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分别以夏季、秋季的古侧柏健康鳞叶为材料,分离内生真菌,共获得311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隶属于21属。进一步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优势菌株C-3(Chaetomium sp.),C-6(Nigrospora sp.),C-14(Trichoderma sp.),C-19(Bipolaris sp.)和C-30(Alternaria sp.)对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这5株内生真菌对4种病原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C-14表现最强,抑菌率分别为79.55%,59.82%,75.67%和62.82%,显著高于其它菌株(P0.05)。  相似文献   

3.
竹材主要变色菌霉菌的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我国云南、广州、北京、湖南和安徽等省市采集变色霉变竹材标本,分离纯化得到78株真菌菌株,鉴定为木霉(Trichoderma spp.)、毛霉(Rhizomucor spp.)、曲霉(Aspergillu spp.)、镰刀菌(Fusarium spp.)、链格孢菌(Ahernariaspp.)、可可毛色二孢菌(Botryosphaeria rhodina)和稻球黑孢(Nigrospora oryzae)等.选取代表性的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营养因子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均影响菌丝的生长及色素形成;温度条件对菌株的生长影响较大,对于大多数菌株而言,28℃是最适生长温度,5℃生长减缓甚至停滞,但未死亡,40℃以上菌株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但个别霉菌在50℃仍可生长,表明竹材霉菌对极端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竹材霉菌变色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pH值在4~11下皆能正常生长,最适pH值在5~8间;光照对菌株生长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欧美杨溃疡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河南濮阳、山东菏泽等地的欧美杨溃疡病发病林地采集病样96份,经分离、纯化、归类出10种分离物,其中镰孢属(Fusarium)真菌占优势.以离体苗干水培接种和盆栽苗接种,经致病性测定,明确分离物Mz01为致病菌株.经形态学鉴定,Mz01为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采用真菌通用引物对分离物Mz01进行PCR扩增,对其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测序,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一致.茄镰孢菌作为我国欧美杨溃疡病的病原菌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双季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果实真菌性病害种类,并筛选出合适的杀菌剂,对广西隆安县境内双季板栗现有林分开展采前果实病害调查,实地采集病果,将病害部位进行培养、分离纯化、致病性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鉴定出的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分析等研究。确认广西隆安县双季板栗采前果实病害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可可球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该病害是2种或3种病原菌同时危害果实,其中新发现尖孢镰刀菌可侵染双季板栗果实导致采前果实坏死。3种菌株菌丝适合的生长温度为25~28℃,全黑暗(6 d)条件下均能生长,在pH值5~10范围内,生长良好,最适pH值为7。  相似文献   

6.
将采集获得的野生硬叶兜兰植株,采用新单菌丝团分离法,分离纯化后,获得6株菌根真菌。对6株内生菌的菌落形态、产孢结构和分生孢子形状、大小作了测量与观察及一些生物学特性初步鉴定,结果为5株菌根真菌分别属于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胶膜菌属(Tulasnella)和镰刀菌属(Fusariu),未鉴定1种。  相似文献   

7.
回枯病是辽东楤木的主要病害,其病原菌为蠕孢镰刀菌(Fusarium larvarum)。  相似文献   

8.
用9种植物病原菌为供试菌。采用经典生长速率法对艾蒿提取液的离体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生药质量浓度为0.1g/mL时,艾蒿提取液对9种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艾蒿乙醇提取液对串珠镰刀菌的抑制作用最明显,抑制率达到98.2%;对致病疫霉Ⅰ、仁果丛梗孢、瓜果镰刀菌的抑制率达70%以上;艾蒿丙酮提取液对串珠镰刀菌、仁果丛梗孢、致病疫霉Ⅰ的抑制率分别为78%、72%和67%。  相似文献   

9.
金龟子绿僵菌(Metarrhizium anisopliae (Metsch.)Sorokin)是一种虫生性真菌,属半知菌类丛梗孢目、瘤座孢科、绿僵菌属。该菌在榆林地区寄生白杨透翅蛾、杨大透翅蛾、大皱鳃金龟子等害虫,是一种有益真菌资源。该菌发现后,即进行了分离、纯化,在室内致病试验基础上,进行了苗圃防治试验。试验结果,初步看出该菌具有生活力强、致病迅速等特点。现将初步观察结果整理如下。一、菌种的发现与纯化该菌于1977年在进行蛀干害虫调查中发现,致病死亡的4龄白杨透翅蛾幼虫2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湖北省武陵山区一种新的油桐黑斑病病原真菌,并对其开展了生物学特性和对农药敏感性研究。从油桐黑斑病发病叶片中分离到的JF-4菌株生长迅速,致病力强。菌株培养性状、产孢特征结合核糖体rDNA基因转录间隔区(ITS)和RNA聚合酶次大亚基基因(RPB2)分析表明该菌为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该病原菌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对5种供试杀菌剂敏感性不同,43%戊唑醇悬乳剂抑菌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200多年生的东北红豆杉(TasxuscuspidateSiebetZucc.)的树皮中分离出94株内生真菌,鉴定出19种。其中,除10个新记录属种外,还包括2个新种:长线孢拟茎点(PhomopsislongiscoleosporuY.XiangetLuAnGuo,WuWenFang)和大孢盾壳霉(ConiothyriummacrospoumY.Xiang,LuAnGou,WuWenFang);1个新变种为紫杉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slervar.taxiY.XiangetLuAnGuo];还有6个国内已知种:阿姆斯特丹散囊菌(EurotiumamstelodomiMgngin),匐散囊菌原变(EurotiumrepensdeBary),葡萄孢(Botrytissp.),桔青霉(PenicilliumcitrinumThom),黑附球孢(EpicoccumnigriumLinK),镰刀孢(Fusariumsp.)。用薄层层析技术,测定了各菌种发酵代谢产物,经筛选发现紫杉链格孢[Alternaria(Fr.)Keisslervar.taxiY.XiangetJ.X.Cui],葡萄孢(Botrytissp.),阿玛姆斯丹散囊菌(EurotiumamsteloodomiMgngin),匍匐散囊菌原变种(EurotiumrepensdeBary)4种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可与紫杉烷类物质显色剂——香草试液发生较明显的颜色反应,其中紫杉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slervar.taxiY.XiangetJ.X.Cui]菌种的代谢产物中有一种含量较大的组分,还可与稀碘化铋钾生物碱试剂发生反应,该组分化合物经过光谱分析,为紫  相似文献   

12.
调查、确定了轮状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有10种寄主,且寄生率均在40%以上,同时测定了轮状镰刀菌对青杨天牛蛹的毒力L_(c50)为8.7×10~5个/毫升孢子。同时详细描述了该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白三叶草提取物的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和水相的黄酮含量,并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5种细菌及可可葡萄座腔菌、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多主棒孢霉和尖孢炭疽菌5种真菌为供试菌,采用抑菌圈法和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石油醚相的黄酮含量为12.98 mg/g(12.98%),氯仿相的黄酮含量为13.89 mg/g(13.89%),乙酸乙酯相的黄酮含量为7.4 mg/g(7.4%),水相的黄酮含量为1.5 mg/g(1.5%);石油醚相对5种细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氯仿相对普通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 mg/m L和8 mg/m L;乙酸乙酯相对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4,4和8mg/m L,仅水相对5种供试菌株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氯仿相和乙酸乙酯相对5种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氯仿相对5种供试真菌的抑制作用没有明显差异,其EC50分别为3.54、6.42、8.45、3.63和5.90 mg/m L;乙酸乙酯相对多主棒孢霉的抑制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2.51 mg/m L,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为165.43mg/m L,石油醚相和水相对5种真菌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北地区昆虫病原镰刀菌主要有:轮状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燕麦镰刀菌、雪腐镰刀菌、茄病镰刀菌、腹状镰刀菌和本色镰刀菌等7种,其中以轮状镰刀菌致病力最强,分布最广。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疱锈病重寄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疱锈病是樟子松枝干上的主要病害,为利用重寄生菌对樟子松疱锈病进行生物防治,对其病原菌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um(Alb.et Schw.)Wint.的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得到重寄生菌拟枝孢镰刀菌Fusarium sporotrichioides Sherb.、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并测定ITS序列,获得基因登录号。经显微观察发现接种重寄生菌后锈孢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存在两种不同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辽东木葱木回枯病病原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枯病是辽东木葱木的主要病害,其病原菌为蠕孢镰刀菌(Fusarium larvarum).  相似文献   

17.
小穴壳菌属(Dothiorella Sacc.)(有性阶段是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 Cas.)、疡壳孢属(Dothichiza Lib.)、壳囊孢属(Cytospora Ehrenb.)、盾壳霉属(Coniothyrium Sacc.)等4属真菌是引起树木溃疡病的主要病原真菌类群,是我国现阶段森林的重大有害生物.本文报道了这4个属的真菌基于28S rDNA-PCR-RFLP和RAPD解析的分类学研究结果,15个供试菌株聚为4类,每一类即一属,在分子水平上证明了其属的传统分类地位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球孢白僵菌YFCCFQ001发酵液的抗菌活性以及不同培养基对其抗菌效果的影响,用乙酸乙酯萃取球孢白僵菌YFCCFQ001发酵液,旋干后得到提取物,采用抑菌圈法测定其对6种耐药性人体致病细菌以及8种普通人体致病细菌的抗菌活性,并通过单菌多产物策略,改变培养基碳氮源,检测抗菌效果的变化。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YFCCFQ001提取物对4种耐药性致病细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8种普通致病细菌均有抗菌活性(其中关于球孢白僵菌对副溶血性弧菌、短小芽孢杆菌、无乳链球菌、福氏志贺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抗菌活性未见文献报道)。不同氮源对其抗菌活性影响显著,其中胰蛋白胨抗菌效果最好,对3种耐药性致病细菌和6种普通致病细菌均有活性。研究发现了球孢白僵菌对耐药性致病细菌的抗菌活性,以及不同培养基对球孢白僵菌发酵液抗菌活性的影响,为真菌中新型抗菌天然产物的寻找和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苏铁镰刀菌球茎腐烂病症状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报道了苏铁的一种新病害-苏铁镰刀菌球茎腐烂病。该病危害成年苏铁,引起苏铁球茎腐烂,整株死亡,发病株率达25%。该病全年均可发生,高温高湿季节及下半年发病较重,在苏铁栽培区造成较大危害。通过对病组织分离、纯化、培养、接种及培养菌的致病性测定,鉴定其病原为茄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App.et Woll。  相似文献   

20.
宋漳 《林业科学》2001,37(6):66-70
从福建省南平市桔蚜虫尸上分离的一株镰刀菌 ,病原鉴定为镰刀菌属 (FusariumLinkexFn)的砖红镰孢 (FusariumlateritiumNees .)。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旺盛 ,10~ 3 5℃均可生长 ,生长适宜温度为 2 0~2 6℃ ,2 5℃下培养 3d后可产孢。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 2 0~ 2 5℃ ,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96%~ 10 0 %。对桔蚜若虫的毒力测定表明 ,砖红镰孢对桔蚜具有较强的致病力 ,其LC50 为 2 71× 10 7个孢子·L- 1 ,LT50 为2 2 1~ 6 3 4d(在 1 0× 10 1 1 ~ 1 0× 10 7个孢子·L- 1 浓度下 )。用砖红镰孢菌液田间防治桔蚜 ,死亡率达91 8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