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已有的决定黄瓜雌性的ACC合酶基因CS-ACS1G,与黄瓜性型有关的ACC氧化酶基因CS-ACO2、CS-ACO3,与黄瓜雌性相关的乙烯受体基因CS-ETR2和CS-ERS的序列,通过设计特异引物,对不同性型黄瓜品种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5个基因在本试验所用的不同性型黄瓜品种的基因组中均能被检测到,说明这5个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在本试验中不具有雌性特异性。通过PCR克隆在全雌性黄瓜品种G5224中获得了长度为1 124 bp的ACC合酶基因序列。BLAST分析表明,本试验所获得的ACC合酶基因序列和Trebitsh公布的CS-ACS1G基因序列的同源程度为99 %,表明PCR扩增产物确实为CS-ACS1G基因。此基因在基因组中表现不具雌性特异性的现象与多数研究者的结论相悖。  相似文献   

2.
对11个白皮黄瓜品种进行5℃低温胁迫处理,48 h后观察受害程度,板桥白黄瓜受害最轻,冷害指数为1.75;其次是新唐山秋黄瓜、正宗白叶三,冷害指数分别为2和2.25;新选白叶三受害最重,冷害指数为4.813.白黄瓜抗寒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板桥白黄瓜、新唐山秋黄瓜、正宗白叶三、陇丰白地黄瓜、翠玉8号、陇丰翠玉、白玉黄瓜、香玉龙白黄瓜、合水老来少黄瓜、特选白叶三、新选白叶三.  相似文献   

3.
对11个白皮黄瓜品种进行5℃低温胁迫处理,48h后观察受害程度,板桥白黄瓜受害最轻,冷害指数为1.75;其次是新唐山秋黄瓜、正宗白叶三,冷害指数分别为2和2.25;新选白叶三受害最重,冷害指数为4.813。白黄瓜抗寒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板桥白黄瓜、新唐山秋黄瓜、正宗白叶三、陇丰白地黄瓜、翠玉8号、陇丰翠玉、白玉黄瓜、香玉龙白黄瓜、舍水老来少黄瓜、特选白叶三、新选白叶三。  相似文献   

4.
中国矮生刺黄瓜品系特性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由中国蔓生刺黄瓜自然突变产生的矮生型黄瓜为材料,通过多低自交选育及性状观察,初步了解该矮生黄瓜植物学性状除具有自封顶、植株矮化性状外,与蔓生型黄瓜无明显差异。在生物学方面,该矮生黄瓜具有早熟、雌花节率高、结果集中、生长期短等特性。通过对中国矮生刺黄瓜与不同品种蔓生黄瓜杂交后代的观察、分析,初步认为黄瓜植株高度是由单基因体系和多基因体系共同作用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以抗霜霉病黄瓜‘东农129’为试材, 利用基因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 研究了黄瓜接种霜霉病菌前后基因表达的差异。共分离出4个接菌后在叶片中特异表达的cDNA片段, 分别命名为49-2、 50-5、50-7和52-14。同源性比对发现, 50-7号片段与黄瓜脂氧合酶基因部分同源, 其余为未知新基因序列。表达分析显示, 所筛选的4个差异表达基因片段与黄瓜感染霜霉病菌有密切关系。49-2号片段在所检 测的整个感染过程都有很强的表达; 50-5号片段与病菌侵染也有较密切的关系, 但相对49-2表达延迟; 50-7和52-14仅在接种24 h有一定表达, 显示出与病菌诱导之间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6.
黄瓜抗霜霉病相关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霜霉病黄瓜‘东农129’为试材, 利用基因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 研究了黄瓜接种霜霉病菌前后基因表达的差异。共分离出4个接菌后在叶片中特异表达的cDNA片段, 分别命名为49-2、 50-5、50-7和52-14。同源性比对发现, 50-7号片段与黄瓜脂氧合酶基因部分同源, 其余为未知新基因序列。表达分析显示, 所筛选的4个差异表达基因片段与黄瓜感染霜霉病菌有密切关系。49-2号片段在所检 测的整个感染过程都有很强的表达; 50-5号片段与病菌侵染也有较密切的关系, 但相对49-2表达延迟; 50-7和52-14仅在接种24 h有一定表达, 显示出与病菌诱导之间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7.
与黄瓜矮生基因连锁的ISSR标记及其SCAR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嵇怡  徐强  缪旻珉  梁国华  陈学好 《园艺学报》2008,35(11):1627-1634
以黄瓜矮生品系D8与蔓生品系JIN5杂交并自交得到的124株F2代为试材,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和BSA(混合群体分组分析法)法寻找与黄瓜矮生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从80条ISSR引物中筛选到一个黄瓜矮生性状特异的多态性引物UBC818,经F2代单株验证,UBC818的扩增片段在蔓生黄瓜JIN5植株中稳定出现,而在矮生黄瓜D8植株中没有。连锁关系分析表明,标记与黄瓜矮生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11.1 cM。根据对该片段的序列分析结果重新设计了1对引物,将ISSR标记成功转化成了SCAR标记, 并命名为UBC818-S。  相似文献   

8.
黄瓜无毛基因gl-2的遗传分析和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有毛类型‘9110Gt’(P1)和无毛突变体‘NCG-042’(P2)为试材,对无毛基因gl-2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黄瓜的有毛、无毛性状由一对核基因控制,有毛对无毛为显性。结合分离群体分组混合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以F2为作图群体,筛选得到18对与黄瓜无毛基因gl-2相关的SSR引物,构建了gl-2基因的SSR连锁群,并将该基因定位在黄瓜第2染色体上,两侧最近的连锁标记为SSR10522和SSR13275,遗传距离分别为0.6 cM和3.8 cM。经过回交群体验证,SSR10522和SSR13275的正确率分别为94.4%和91.6%。  相似文献   

9.
黄瓜白粉病抗性遗传分析与连锁标记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瓜高感、高抗白粉病自交系M12、M3为亲本组合得到的F2群体和BC1群体为试材,采用苗期接种鉴定,探讨了黄瓜白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结合BSA法和SSR技术,获得了与黄瓜白粉病抗性主效基因连锁的SSR标记。结果表明,供试亲本间白粉病抗性主要受一隐性单基因控制。对F2单株进行SSR分析,鉴定出1个与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连锁的标记SSR15592,该标记与抗性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7.62 cM。  相似文献   

10.
以温敏型黄瓜‘C09-123’为试材,通过对不同夜温处理的黄瓜幼叶进行差异蛋白质鉴定,筛选出一个与低夜温影响黄瓜雌性形成密切相关的蛋白,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运用基因克隆技术克隆了该基因,以期为明确该基因在黄瓜性别分化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也为进一步试验研究提供基因材料。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870bp,编码289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属于叶绿体中一个不稳定的疏水蛋白质,无明显信号肽,无跨膜结构。与甜瓜为同一进化分支,同源性较高。该蛋白属于PAPfibrillin蛋白家族,因此将编码该蛋白的基因命名为CsPAP-fib。  相似文献   

11.
黄瓜果实苦味基因Bt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果实无苦味的黄瓜纯合自交系931(btbt)和果实有苦味的纯合自交系46GBt(BtBt)为亲本构建的含有184个单株的F2群体为试材,对其进行SSR标记遗传连锁分析,构建了Bt基因的SSR连锁群。该连锁群包含8个SSR标记,与Bt基因最近的两侧标记为SSR10795和SSR07081,遗传距离分别为0.8 cM和2.5 cM。经验证,两标记检测的正确率均为91.6%。通过与前人发表的高密度图谱比较,将Bt基因定位在黄瓜第5染色体短臂一端3.3 cM范围内。利用黄瓜全基因组测序提供的基因预测、注释结果,发现与Bt基因紧密连锁的两个标记SSR10795和SSR07081之间的物理距离为17 227 kb,在该区域中共预测了536个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2.
部分隐性基因控制黄瓜枯萎病抗性的试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苗期浸根人工接种枯萎病的抗性鉴定方法,对高抗枯萎病黄瓜品种"安浓二号"、感病品种"四叶"及二者的杂交回交世代进行抗性遗传分析,结果F1、F2、B1、B2的抗性均不同程度偏高双亲的平均值,前三者趋于感病,后者略趋抗病,由此进一步分析推知抗病对感病为部分隐性基因控制,呈数量遗传特征。这与以往报道的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或部分显性的结果不同,是黄瓜枯萎病抗性遗传的新类型。该组合间决定抗性的基因至少3对,广义遗传力65.38%,狭义遗传力41.35%。  相似文献   

13.
对新旧基质不同配比对秋黄瓜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0%新基质栽培的黄瓜产量极显著增加,75%新基质 25%旧基质产量显著增加;而在旧基质中加入新基质的比例为25%~50%时,对黄瓜的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新旧基质不同配比对秋黄瓜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时照相比,100%新基质栽培的黄瓜产量极显著增加,75%新基质 25%旧基质产量显著增加;而在旧基质中加入新基质的比例为25%~50%时.对黄瓜的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燕095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科技人员根据重庆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消费习惯自主选育的适合春夏及夏秋栽培的雌型一代杂交黄瓜品种。为加快新燕095黄瓜的推广速度,在节约制种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制种的纯度与质量,作者开展了该品种的制种技术试验。该文介绍了新燕095黄瓜及其亲本的特征特性、制种方式,并从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人工授粉、采收等方面总结了新燕095黄瓜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6.
黄瓜无侧枝基因nlb 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无侧枝品系419(P1)和有侧枝品系SB-2(P2)为亲本构建的136 株F2 群体为试验材料,对黄瓜无侧枝基因nlb 进行定位研究。田间调查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2 群体的表现型中有侧枝与无侧枝的分离比为3︰1。运用分离群体分组混合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从F2 无侧枝群体和有侧枝群体中各随机选取10 株,分别混合其DNA,构建无侧枝和有侧枝基因池,通过分析SSR分子标记在基因池间的多态性,筛选得到nlb 基因连锁标记9 个。然后利用F2 群体进行进一步验证,经MAPMAKER3.0 软件分析,将nlb 基因定位于黄瓜1 号染色体,其中距离nlb 基因较为紧密的标记是SSR19673,遗传距离为15.9 cM。  相似文献   

17.
黄瓜抗白粉病基因AFLP标记的SCAR转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杜胜利  张桂华  李淑菊  王鸣 《园艺学报》2005,32(6):1095-1097
 将黄瓜抗白粉病相关基因的1个共显性AFLP标记转换为简单实用的SCAR 标记。应用该SCAR标记对36个已知田间白粉病抗性的黄瓜材料进行了盲测, 测定结果与其田间抗病性吻合率高达94.5% , 表明该标记可以用于黄瓜白粉病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18.
赵升  李治红  沈琼  王慧  周鑫  魏珉 《园艺学报》2018,45(6):1115-1118
为探明砧木影响嫁接黄瓜果面蜡粉形成的机制以及与外源硅的关系,以‘山农5号’黄瓜为接穗,‘云南黑籽南瓜’(去蜡粉能力弱)和‘黄诚根2号’南瓜(去蜡粉能力强)为砧木进行嫁接,采用水培法,研究营养液中添加硅与否对黄瓜硅吸收、硅转运蛋白相关基因表达和果实表面蜡粉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硅显著提高了‘云南黑籽南瓜’嫁接黄瓜和自根黄瓜果面蜡粉量及各器官硅含量,但加硅后‘黄诚根2号’嫁接黄瓜的果面蜡粉量和各器官硅含量均较低,与不加硅条件下的嫁接和自根黄瓜相近;加硅处理后‘云南黑籽南瓜’嫁接黄瓜苗根系中硅转运蛋白基因Cm Lsi1、Cm Lsi2-1、Cm Lsi2-2和Cm Lsi3的表达量均高于‘黄诚根2号’嫁接黄瓜苗;随着硅处理时间延长,‘云南黑籽南瓜’嫁接黄瓜苗根系中硅转运蛋白基因表达下调,而‘黄诚根2号’嫁接黄瓜苗根系中硅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同样下调。  相似文献   

19.
黄瓜果皮光泽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果皮有光泽自交系‘1101’(P1)为母本,以3 个无光泽自交 系‘1116’(P2)、‘9930’(P3)、‘1107’(P4)为父本,分别构建6 世代遗传群体,对黄瓜果皮光泽性状 进行遗传规律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黄瓜果皮有光泽性状由显性单基因G 控制,有光泽对无 光泽为显性。利用‘1101’ב1116’的F2 群体,结合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 BSA)筛选得到了30 对与黄瓜果皮有光泽基因G 相关的SSR 标记,将该基因定位到黄瓜第5 染色体上, 侧翼标记为CS28 和SSR15818,遗传距离分别为2.0 cM 和6.4 cM。两侧翼标记之间的物理距离为454 kb, 在该区域中共预测了177 个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0.
以大果刺黄瓜自交系CNS5和小果刺黄瓜自交系RNS4为亲本,构建P_1、F_1、P_2、B_1、B_2和F_26世代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法,对连续两季的黄瓜果刺大小的表型值(基座直径)进行遗传分析,以探究黄瓜果刺大小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黄瓜果刺大小的遗传符合C-0模型,即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基因加性和显性效应均为正向,基因上位性效应累计为正向。2016~2017年连续两季F_2群体中多基因遗传率分别是79.21%和71.25%,相对较高,环境效应分别为20.79%和28.75%,影响较小。在基因定位策略上,选择高代回交群体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