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施用氯酸钾对龙眼成花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十年代中后期台湾、泰国已有反季节龙眼批量出口,倍受瞩目的龙眼药物催花技术又称龙眼产期调控或反季节栽培,目前在龙眼促花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龙眼药物催化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颜昌瑞教授研究出氯酸钾促进龙眼成花技术后 ,该项技术迅速传入泰国、中国大陆和越南、马来西亚等龙眼产区。由于龙眼成花受气候影响较大 ,造成大小年结果现象严重 ,因此该项技术受到各地生产者的高度重视 ,其推广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据报道龙眼催花技术于 1998年底传入福建、广东和广西 ,1999年我区已有开展分批次龙眼反季节催花的试验 ,2 0 0 1年随着一些单位和个人大力推广、销售催花药物而使得我区各龙眼产区广泛开展龙眼催花。尽管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已明确氯酸钾等氧化剂对龙眼有催花作用 ,但由于该项技术问世时间短 ,对其作用机理和…  相似文献   

3.
泰国龙眼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眼是泰国最重要的亚热带果树作物之一。泰国的龙眼产量居世界第二。主栽品种为“Do”,该品种的优点是产量非常稳定。其它的主要商业品种还有“Haeo”。“BiaoKhiao”and“Chomphu”。2004年,泰国龙眼的种植面积5.7万公顷,总产量18.7万吨。70%的龙眼以鲜果、干果或罐头等形式出口,出口额9100万美元,其余30%以鲜果的形式在国内消费。泰国龙眼出口中国香港、中国大陆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花期从12月底至翌年的2月底,采收从6月底开始到8月底结束。土施氯酸盐以诱导反季节花果的技术已普遍应用。主要病虫害为龙眼丛枝病和荔枝蝽。  相似文献   

4.
泰国促进农业厅厅长通萨表示,清迈府和南奔府的龙眼果农,已开始喷洒化学催熟剂刺激反季节龙眼结果,并争取在销售旺季上市。特别是明年1月底的农历新年假期,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龙眼市场需求均处于高水平。2008年来,泰国已外销6.82万吨新鲜龙眼和冷冻龙眼,价值8.69亿泰铢。  相似文献   

5.
时下正是茂名反季节龙眼大批量上市的旺季。据市场反馈信息显示,当地产出的反季节龙眼不仅俏销珠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还因其质优成为同季节水果类市场的佼佼者。据悉,茂名自2003年培育反季节龙眼获得成功后,迅速组织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龙眼产期调控技术,开展早熟龙眼生产。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生态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反季节‘四季蜜’龙眼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反季节‘四季蜜’龙眼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龙眼药物催花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 ,台湾屏东科技大学留美博士颜昌瑞教授发明了龙眼催花技术 (Forcingflower) ,可实现周年开花结果。一年中任何时间 ,催花药剂处理后 4 5- 5 5天即可开花 ,其主要成分是氯酸钾。福建农林大学叶明志教授研究认为 ,氯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 ,它能促进植物细胞中氧化 (酶性或非酶性 )乙烯的前体 1-氨基丙烷 - 1-羟酸 (AOC)转化为乙烯 ,从而加速枝条进入“花熟” ,诱导花芽分化而起催花作用 ,促使龙眼开花结果。该技术在泰国和台湾已成功地大面积对龙眼开花进行调控和反季节生产 ,广东、福建及我区的龙眼主产区均有小面积试…  相似文献   

8.
反季节龙眼生产对有效延长鲜果供应期,克服龙眼保鲜难题,提高经济效益,解决龙眼生产期过度集中带来的销售压力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反季节龙眼栽培与正造栽培的气候条件截然不同,天气对龙眼成花、开花、座果、果实发育等有很大影响,栽培难度大,盲目发展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还容易造成亏损.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反季节龙眼生产的经验,提出如下一些看法,供各位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自颜昌瑞教授研究出氯酸钾促进龙眼成花技术后,该项技术迅速传入泰国、中国大陆和越南、马来西亚等龙眼产区.由于龙眼成花受气候影响较大,造成大小年结果现象严重,因此该项技术受到各地生产者的高度重视,其推广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10.
由于四季催花肥及相关技术的出现,龙眼生产突破了季节的限制,为龙眼鲜果的周年供应提供了可能。2000年,台湾龙眼反季节催花技术传到海南。经过几年的推广应用,海南各地龙眼反季节催花效果很不稳定。有连续几年丰产的实例,但大部分效果不尽满意,成花率、产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海南龙眼生产模式可分为自然成花的正造龙眼和氯酸钾催花的反季节龙眼,合理的果实负载量对树势保持和避免出现大小年结果极为重要。正造与反季节龙眼生产上的果实负载调控模式差异很大,龙眼正造果实坐果量极大,严重影响树势和果实品质;而反季节龙眼采前落果普遍发生,严重影响龙眼产量,因此正造龙眼的疏果和反季节龙眼的保果同样重要。【方法】以海南主栽品种石硖龙眼为试验材料,开展正造疏果和反季节保果两个试验。正造龙眼果穗进行不同疏果药剂处理,研究疏果效应;反季节龙眼人为诱导落果后,配合不同保果药剂处理,研究保果效应。【结果】通过对龙眼果实落果率和果柄离层分离力的跟踪监测,发现胁迫促进脱落情况下,IAA和DMTU处理可延迟反季节龙眼果实脱落进程2 d,2,4-D和NAA处理可延迟果实脱落进程3 d,但均不能阻止果实脱落,IAA取代果实的位置处理可完全抑制果柄分离;环剥处理可诱导100%正造龙眼果实在6 d内全部脱落;不同浓度乙烯利、百草枯与100 g/L尿素处理后10 d内分别诱发11.88%~53.05%、29.23%及35.43%的果实脱落,仅尿素处理10 d后落果极少,其余处理均出现延续性落果。...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泰国龙眼生产状况,分析其生产优势,并借鉴泰国龙眼产业成功的经验,对我国龙眼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与泰国最大水果和蔬菜批发市场集团泰国农产品中央市场(TaladThai)签署预定协议,提前预定明年上市的1万集装箱龙眼。泰国商务部促进对外贸易厅希望通过拓展泰国水果出口市场和消费群众,帮助泰国水果种植户提高收入,解决明年龙眼上市后的销售问题。此次TaladThai联手泰国商务部与中国企业签署的龙眼订购协议总量为1万集装箱,其中龙眼干8000箱,新鲜龙眼2000箱,合计总额20亿元人民币,约合108亿泰铢。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海南龙眼的鲜食品质特性.[方法]选择成熟度一致的海南主栽品种正造及反季节龙眼进行品质分析,分别检测其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食率、TSS、单果重、穗果重、农药残留,[结果]正造龙眼与反季节龙眼品质无差别,且反季节龙眼TSS略高于正造.海南两个主栽品种‘石硖’和‘储良’之间的食用品质有明显的差别:‘储良’单果重及可食率略高于石硖,穗果重相近;‘石硖’维生素C及TSS含量高于‘储良’;‘石硖’单糖含量显著高于‘储良’,而蔗糖含量低于‘储良’.仅在果皮中检测出低浓度的氯氰菊酯、除虫脲残留,果肉中9种农药残留均低于检出限.[结论]在海南境内生产的龙眼均可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海南的龙眼产业发展迅猛,至2004年底海南的龙眼种植面积已达19.3万亩,产量达11918吨,主要品种为储良、石硖。以前,传统的龙眼控梢催花技术对海南龙眼的控梢催花效果很不理想,致使海南的龙眼产业受到巨大挫折,一些地方的龙眼树已被砍掉,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海南省农科院在海南首次取得龙眼反季节催花技术的成功,使海南龙眼种植业由劣势变为巨大优势,前景看好。为了促进海南龙眼产业的发展,课题组对全省范围内的龙眼丰产园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其丰产栽培技术经验,编写了“龙眼丰产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广东茂名反季节龙眼正大批量上市销售,零售价每公斤高达30多元人民币且供不应求。茂名水果管理部门表示,通过种植反季节龙眼,果农已走出一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目前,当地反季节龙眼栽培面积达约2万亩,今年预计产量达6600多吨,产值近亿元。  相似文献   

17.
2008年3月23日,泰国农业部长颂萨在视察清迈府龙眼种植园时表示,清迈府针对2007年龙眼大量上市而价格下跌的情况,调整了种植面积,2008年的产量预计比2007年减少20%,约为43.2万吨,处于过去5年来的低水平。目前泰国北部地区出现旱情,但龙眼长势仍然良好,没有受到旱情影响。而2008年中国南方龙眼产量在8万吨左右,供应缺口较大,估计会增加从泰国进口龙眼的数量。  相似文献   

18.
由于四季催花肥及相关技术的出现,龙眼生产突破了季节的限制,为龙眼鲜果的周年供应提供了可能。2000年,台湾龙眼反季节催花技术传到海南,经过几年的推广应用,我们发现全省各地龙眼反季节催花效果很不稳定,有连续几年丰产的实例,但大部分效果差强人意,表现在成花不稳定,产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9.
在德国科隆的Anuga食品交易会上,德国采购了不含农药的有机龙眼。 德国政府援助机构(GTZ)与泰国商业部合作开展了一项旨在促进泰国出口有机龙眼的计划,供出口的龙眼不使用农药和化肥。泰国是目前Anuga商品交易会的伙伴国之一。在经历了过去的食品恐慌后,有机食品在西方国家逐步赢得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20.
时下正是广东茂名反季节龙眼大批上市的旺季。据悉,当地产出的反季节龙眼卖价是正季龙眼的4-7倍,俏销珠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成为当下国内水果市场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