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海南龙眼的鲜食品质特性。[方法]选择成熟度一致的海南主栽品种正造及反季节龙眼进行品质分析,分别检测其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食率、TSS、单果重、穗果重、农药残留,[结果]正造龙眼与反季节龙眼品质无差别,且反季节龙眼TSS略高于正造。海南两个主栽品种‘石硖’和‘储良’之间的食用品质有明显的差别:‘储良’单果重及可食率略高于石硖,穗果重相近;‘石硖’维生素C及TSS含量高于‘储良’;‘石硖’单糖含量显著高于‘储良’,而蔗糖含量低于‘储良’。仅在果皮中检测出低浓度的氯氰菊酯、除虫脲残留,果肉中9种农药残留均低于检出限。[结论]在海南境内生产的龙眼均可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海南龙眼的鲜食品质特性.[方法]选择成熟度一致的海南主栽品种正造及反季节龙眼进行品质分析,分别检测其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食率、TSS、单果重、穗果重、农药残留,[结果]正造龙眼与反季节龙眼品质无差别,且反季节龙眼TSS略高于正造.海南两个主栽品种‘石硖’和‘储良’之间的食用品质有明显的差别:‘储良’单果重及可食率略高于石硖,穗果重相近;‘石硖’维生素C及TSS含量高于‘储良’;‘石硖’单糖含量显著高于‘储良’,而蔗糖含量低于‘储良’.仅在果皮中检测出低浓度的氯氰菊酯、除虫脲残留,果肉中9种农药残留均低于检出限.[结论]在海南境内生产的龙眼均可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3.
 以‘巴厘(Ananas comosusr cv. Yellow Mauritius)’、‘卡因(Ananas comosusr cv. Cayenne)’和‘台农11号(Ananas comosusr cv. Tainung 11)’3个菠萝品种的果实为试材, 进行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以及维生素C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是菠萝果实的主要糖类;在果实发育早期,各糖分含量较低,随着果实生长速度减慢,糖含量迅速增加,在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在成熟果实中,不同品种间糖份的比例有较大差异,其中,‘巴厘’为3.71:1.11:1,‘卡因’为2.67:0.74:1。菠萝果实中所含有机酸有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乙酸、草酸和马来酸;随着果实的发育,不同品种间有机酸的含量、比例以及变化规律有一定的差异;在成熟果实中有机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巴厘’为柠檬酸(约占65.7%)、苹果酸(约占24.9%)、乙酸、草酸和马来酸,酒石酸没有检测到,‘卡因’为柠檬酸(约占62.2%)、苹果酸(约占14.4%)、酒石酸、乙酸、草酸和马来酸。菠萝果实中也有较丰富的维生素C,不同品种维生素C含量差异较大,‘巴厘’最高(0.49mg/g),‘卡因’次之(0.19mg/g),‘台农11号’最低(0.11mg/g)。  相似文献   

4.
对西双版纳新引的6个油棕品种中果皮多酚、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中果皮含油率、多酚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T1’‘RY4’‘RY6’中果皮含油率高于其他3个品种,达58%以上;‘M1’最低,为51.84%。‘RY4’‘RY6’中果皮多酚含量分别为0.730 mg/g、0.697 mg/g,显著高于‘T1’‘T2’‘T3’‘M1’品种。‘T2’中果皮β-胡萝卜素含量0.123 mg/g,显著高于其他5个品种;‘T1’‘RY4’‘RY6’居中;‘M1’最低,为0.038 mg/g。6个品种中,‘RY6’‘RY4’中果皮含油率(58.63%、58.89%)、多酚(0.697 mg/g、0.730 mg/g)、β-胡萝卜素(0.088 mg/g、0.078 mg/g)含量都较高,食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不同镉浓度水培处理紫苏根茎叶的有机酸组成、镉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利用HPLC可分离并同时定量分析出9种低分子量有机酸.在不同处理紫苏的根茎叶中均检测到其中的8种有机酸,包括:草酸、酒石酸、丙酮酸、抗坏血酸、乙酸、柠檬酸、富马酸和琥珀酸.草酸、酒石酸、乙酸、柠檬酸、富马酸和琥珀酸占有机酸总量的95%以上.有机酸含量平均值在紫苏各器官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茎(13 530.2μg·g~(-1))叶(9 963.7μg·g~(-1))根(8 676.7μg·g~(-1)).紫苏各器官的有机酸含量随着镉胁迫时间的延长和处理浓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紫苏各器官的镉平均含量高低顺序为:根(753.1 mg·kg~(-1))茎(135.6 mg·kg~(-1))叶(24.3 mg·kg~(-1)),镉含量随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大显著升高,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紫苏有机酸总量与根、茎的镉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叶片镉含量显著负相关.紫苏根的镉含量与草酸、酒石酸含量显著正相关;茎的镉含量与酒石酸、丙酮酸、抗坏血酸、柠檬酸及琥珀酸含量显著正相关;叶的镉含量与抗坏血酸、乙酸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草酸及柠檬酸含量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龙眼采后果肉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观察了石硖、储良龙眼 (DimocarpuslonganLour.cv .Shixia&Chuliang)在 4和 2 0℃条件下的贮藏效果 ,测定了果肉生理生化变化 .结果表明 :低温能够大大延缓果肉的衰败进程 ,石硖明显比储良耐贮藏 ,储良 33d、石硖 5 0d时果肉几乎全部流汁 .随着贮期延长 ,整果和果肉质量损失率和霉烂率增加 ,好果率降低 ,果皮褐变 .生理生化变化表现为丙二醛 (MDA)含量逐渐增加 ;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活性 (4和 2 0℃ )变化不明显 ,相对较稳定 ,储良活性比石硖低 ;过氧化物酶 (POD)呈上升趋势 ,2 0℃下活性明显比 4℃下高 ;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呈显著下降趋势 ,储良活性明显比石硖弱  相似文献   

7.
有机酸是决定植物果实品质及风味的重要元素,不同有机酸的组分及含量使不同物种果实风味存在明显差异。本试验以蛋黄果‘云热-205’果实为试材,利用常规的品质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岗党村、莫卡1号、热经所内的蛋黄果果实性状和有机酸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岗党村蛋黄果平均单果重最大,热经所蛋黄果可食率最高;有机酸含量,绿熟果的酸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同时以酒石酸(9.31~17.05 mg/g)、苹果酸(12.05~22.22 mg/g)和柠檬酸(2.18~12.62 mg/g)为主。在室温下贮藏,自绿熟至完熟时,果实总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和没食子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富马酸则呈上升趋势。因此,蛋黄果果实品质随着海拔的升高,果实质量及总酸含量均呈升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有机酸是葡萄果实中重要的风味化合物。在浆果发育过程中,环境温度会影响有机酸的积累。以酿酒葡萄‘赤霞珠’和‘马瑟兰’为试材,比较了新疆鄯善为代表的的炎热气候与山西乡宁地区为代表的冷凉气候两种栽培条件下葡萄果实中有机酸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山西乡宁葡萄果实更大,果粒百粒质量、横纵径均高于鄯善产区;鄯善地区葡萄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乡宁,pH则高于乡宁。转色前有机酸持续积累,包括酒石酸、苹果酸及少量柠檬酸;转色后鄯善和乡宁葡萄果实可滴定酸分别降低84.8%和78.5%,其中以苹果酸的降解尤为显著。鄯善地区成熟葡萄果实酒石酸含量保持在7.23~8.96 mg/粒,乡宁葡萄果实酒石酸含量显著高于鄯善,达到9.06~10.75 mg/粒;在葡萄发育的整个周期,乡宁葡萄果实中酒石酸、苹果酸和抗坏血酸含量均高于鄯善,两个供试品种表现趋势一致。此外,相较于苹果酸合成与降解相关基因,液泡膜质子泵基因VvVHP在响应高温转运苹果酸并改变可滴定酸含量中可能发挥了更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以我国东北地区栽培的8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葡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糖酸组分及含量变化。【结果】供试8个葡萄品种成熟果实中总糖平均含量为182.74 mg/g FW, 其中北冰红含量最高(236.82 mg/g FW),红地球最低(139.82 mg/g FW)。葡萄糖和果糖是为主要的可溶性糖,含量约为1.1∶1,均随果实发育逐渐积累;供试品种有机酸平均含量7.64 mg/g FW,以酒石酸和苹果酸为主,占总酸含量87.79%以上, 其中双红含量最高(12.69 mg/g FW),维多利亚含量最低(3.96 mg/g FW)。欧美杂交种藤稔、高妻以苹果酸为主要有机酸(分别占总酸含量52.60%、53.77%),其余6个品种以酒石酸为主(占比47.39%~66.16%)。【结论】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总糖含量随着果实发育呈上升趋势;有机酸以酒石酸和苹果酸为主,总酸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各品种果实进入糖分快速积累、有机酸迅速分解阶段的先后与其生育期的长短存在对应关系,而糖分快速积累及有机酸快速分解所需时间长短与各品种生长发育周期的长短并无正比例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龙眼果实挂树成熟与退糖期间的解剖学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硖和储良两个品种龙眼(Dimocarps longana Lour. cv. Shixia and Chuliang)果实为试材,比较了挂树成熟与衰老(退糖)期间果皮和果肉的解剖学结构,测定了成熟与衰老期间果肉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结果表明:石硖成熟期比储良短,分别为14 d和21 d,之后退糖,TSS含量的下降速率分别为每天0.60%和0.31%。完全成熟时,龙眼果皮组织结构较为完整,外果皮为数层平行排列的变形细胞,附着不连续的角质层和蜡块;中果皮为大的层状薄壁细胞,间以块状栓质组织、石细胞和维管束;内果皮为1~2层紧密排列的薄壁细胞,胞壁角质层深厚;果肉表面光滑,薄壁细胞结构清晰完整、排列整齐。退糖时,外表皮的蜡质层和表皮毛脱落,外、中果皮里的胞间隙或层状缝隙增大,内果皮表面出现破损和"钉"状突起物;果肉表面皱褶增多,结构塌陷,胞壁可能增厚。不同龙眼品种之间的果皮结构差异主要在于成熟时的中果皮,石硖细胞排列紧密、缝隙小而少,而储良细胞间隙较大;果肉结构差异在于成熟时石硖胞壁坚挺、呈长圆形,而储良胞壁卷曲、呈狭长型,刚性弱于石硖;退糖时储良果肉皱缩塌陷比石硖明显,但后者出现细胞壁纤维化增厚的特异现象。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主栽3个莲雾品种果实为试材,利用常规的品质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果实品质和糖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间果实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有显著差异,变化范围分别为61.95~79.95 g和5.04%~8.68%。果糖和葡萄糖是莲雾果实中所积累的主要糖类,但不同品种糖的比例差异显著。总酸和有机酸含量较低,总酸含量变化范围为1.52~5.11 g/kg,且不同品种间的含量和比例存在差异,‘飞弹’、‘新世纪’以苹果酸和柠檬酸为主,‘黑珍珠’以富马酸为主,酒石酸则未检测出。  相似文献   

12.
以‘泰山三白甜’、‘三白酸’和‘牡丹’石榴成熟期的果实为试材,籽粒经紫外杀菌15 min后装入保鲜袋于(4±0.5)℃冷藏保鲜18 d,期间比较3个品种籽粒的保鲜品质、有机酸组分含量变化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2个酸石榴品种籽粒冷藏过程中的失重率、腐烂率、相对电导率均低于甜石榴品种‘泰山三白甜’;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显著高于‘泰山三白甜’;2个酸石榴品种中可滴定酸和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整个冷藏期内较稳定,均比‘泰山三白甜’变化幅度小;3个品种均以柠檬酸、苹果酸、草酸和酒石酸为主要有机酸,2个酸石榴品种中柠檬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泰山三白甜’,而草酸含量均显著较低;‘牡丹’石榴中苹果酸含量在冷藏过程中均显著低于‘三白酸’和‘泰山三白甜’,三者酒石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冷藏过程中2个酸石榴品种鲜切籽粒保鲜效果均优于甜石榴品种,以‘牡丹’石榴中各有机酸组分含量最稳定,冷藏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明晰外源赤霉素对龙眼果实发育与糖分形成的影响。本实验以‘石硖’龙眼为材料,测定外源GA3处理与对照龙眼果实生长发育指标、假种皮糖分含量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水平,分析外源GA3在龙眼果实发育及糖分累积中的调控作用。果实生长发育指标表明,GA3处理增加了果实纵横径、重量及体积并显著增加了假种皮的重量。假种皮糖分水平及酶活性数据则显示,石硖龙眼假种皮以积累蔗糖为主且蔗糖代谢酶AI和SS(分解方向)在蔗糖累积中起主要作用。GA3处理并不影响糖的积累类型,但调控了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大小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品种梅花果实主要成分及活性差异,采用常规理化法、滤纸片法、DPPH法、ABTS法、FRAP法、铁还原能力及亚硝酸盐清除法测定了北京地区13个品种梅花果实的营养成分、抑菌及抗氧化活性,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梅花果实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其可食率、水分及可溶性固形物范围分别为83.65~94.13%、85.03%~91.98%、4.95%~12.50%;含酸量(3.80%~7.53%)远高于含糖量(1.01%~3.90%);‘飞燕宫粉’的总酚含量最高,为152.08 mg/100g,‘香雪宫粉’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83.72 mg/100 g。‘粉红朱砂’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为14.17 mm;‘飞燕宫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作用均达到最强,分别为17.67 mm、19.67 mm。‘矫枝’的DPPH·清除能力(27.40 mgTrolox/100g)、ABTS+·清除能力(155.75 mg Trolox/100 g)、亚硝酸盐清除能力(93.02 mg Trolox/100 g)及FRAP值(328.25 mg Trolox/100 g)均达到最高,‘香雪宫粉’的铁还原能力(444.92 mg Trolox/100 g)表现最强;从抗氧化活性综合(antioxidant potency composite,APC)指数法来看,‘矫枝’(96.10%)、‘香雪宫粉’(85.48%)、‘双碧垂枝’(82.18%)的抗氧化活性显著强于其他品种。研究结果为梅花果实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烤烟叶片不同区位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烟叶不同区位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差异,探索烟叶分切加工的化学物质基础,为烤烟原料的分切加工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浓香型初烤烟叶为材料,从叶尖到叶基分切成10段(HN-1~HN-10),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回归分析研究叶片不同区位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并基于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对不同区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烟叶不同区位半挥发性有机酸总量平均为12.43 mg/g,变幅为9.01~20.56 mg/g,各组分平均含量表现为:亚麻酸(5.59 mg/g)棕榈酸(2.83 mg/g)亚油酸(2.04 mg/g)油酸(1.02 mg/g)硬脂酸(0.89 mg/g)十五酸(0.06 mg/g)。棕榈酸、亚油酸以及半挥发性有机酸总量在不同区位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以及半挥发性有机酸总量与区位(HN-1→HN-10)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从叶尖到叶基,亚油酸和亚麻酸呈逐渐降低的抛物线型变化,棕榈酸和半挥发性有机酸总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抛物线型变化。基于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不同区位聚类结果表明,不同区位聚为3段,第1段叶尖部(HN-1~HN-5)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为12.83 mg/g,第2段叶中部(HN-6~HN-8)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为12.30 mg/g,第3段叶基部(HN-9~HN-10)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为11.61 mg/g。【结论】不同区位的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且从叶尖到叶基呈规律性变化;烟叶HN-2~HN-5区位工业可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盐碱地上不同树莓品种果实抗衰老和矿物质营养成分的差异,测定其Vc、可溶性蛋白、总酚、类黄酮、花青素,以及矿物质元素Na、K、Fe、Zn、Ca、Cu等的含量。结果表明,‘红宝’Vc含量最高,为15.12 mg/100g,与‘香妃’(13.68 mg/100g)、‘哈瑞太兹’(12.72 mg/100g)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诺娃’(4.80mg/100g);‘香妃’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为10.73μg/g,与‘诺娃’(10.24μg/g)、‘红宝’(10.05μg/g)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哈瑞太兹’(9.40μg/g);‘红宝’的总酚、类黄酮、花青素、Na、Fe、Ca、Zn、Cu含量也均最高,分别为93.30μg/g、15.00μg/g、20.60μg/g、7.39 mg/100g、4.54 mg/100g、6.23 mg/100g、0.18 mg/100g和0.02 mg/100g。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红宝’的果实保健营养成分最高,函数值为0.86,其次是‘香妃’(0.49),‘哈瑞太兹’(0.35)和‘诺娃’(0.30)营养成分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7.
采用HPLC法同时分离测定了龙眼肉中的为尿嘧啶、胞苷、尿苷、胸腺嘧啶、肌苷、鸟苷、胸苷、腺嘌呤、腺苷等多种核苷成分,并用外标法计算各种核苷的含量。结果发现,鸟苷、尿苷、腺苷含量较高,多数龙眼品种为30~70μg/g;胸腺嘧啶、胞苷含量次之,普遍在10~30μg/g之间;胸苷、尿嘧啶含量较低,普遍在3~10μg/g之间;龙眼肉中还含有少量的腺嘌呤和次黄嘌呤核苷。如果以鸟苷、次黄嘌呤核苷、腺苷等核苷含量的多少来衡量龙眼品种的优劣,则石硖、双孖木、古山二号、储良、大乌圆、东壁、福眼等为较优的龙眼品种。  相似文献   

18.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426-1429
以鲜食葡萄极早蜜为试材,探讨了不同浓度水杨酸对葡萄果实有机酸含量的影响。葡萄盛花20,40,70,100 d后喷施不同浓度(0,1,3,5 mmol/L)的水杨酸,采用HPLC法测定果实中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极早蜜成熟果实总酸含量为19.15 mg/g,以酒石酸为主,占总酸含量的48.41%;酒石酸含量随极早蜜果实发育呈下降趋势,苹果酸则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叶面喷施3个浓度水杨酸导致果实中总酸分别比对照增加5.36%,0.55%,6.05%,但差异不显著。3 mmol/L水杨酸处理花后60 d酒石酸降低15.05%,苹果酸降低18.09%;5 mmol/L水杨酸处理花后80 d酒石酸增加17.07%,花后100 d苹果酸增加30.06%。  相似文献   

19.
三个抗寒紫花苜蓿品系的寒境生理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俄罗斯杂花苜蓿’‘金皇后紫花苜蓿’和‘阿尔冈金紫花苜蓿’为对照材料,以暖温半干旱气候区(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牧草试验站)为对照区,对育成的3个抗寒紫花苜蓿品系‘GNKH-1’‘GNKH-2’‘GNKH-3’在高寒湿润气候区(甘南州夏河县)进行抗寒生理适应性研究.【方法】采用同期采样法,在2个气候区的最后一茬即10月初采集长势一致的6个参试苜蓿材料,测定叶部和根部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结果】低温胁迫下,高寒区供试苜蓿越冬率显著低于对照区,其中,高寒区抗寒苜蓿品系越冬率显著高于对照材料,‘GNKH-3’和‘GNKH-2’的越冬率最高,分别为76.66%、72.34%;苜蓿叶部和根部的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均上升,‘GNKH-3’脯氨酸增加的程度最大,分别增加了783.15、881.04μg/g,‘GNKH-2’可溶性糖增加较大,分别增加了6.64%、13.99%;高寒区‘GNKH-2’根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为2.84mg/g;‘GNKH-1’‘GNKH-3’和‘阿尔冈金’叶部和根部MDA增加的幅度最小,且含量较低.【结论】以抗寒生理指标为基础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供试苜蓿材料在高寒湿润气候区的生理适应性,其顺序为:‘俄罗斯杂花’‘GNKH-2’‘GNKH-3’‘GNKH-1’‘金皇后’‘阿尔冈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摘叶和挪叶处理对葡萄种子中黄烷-3-醇类物质的影响,为提高酿酒葡萄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v.Cabernet Sauvignon)葡萄为供试材料,于果实成熟的不同时期(转色50%、转色100%和采收前2周)分别进行半摘叶、全摘叶和挪叶处理,研究葡萄种子中黄烷-3-醇含量及组成的变化。【结果】葡萄种子黄烷-3-醇以表儿茶素(EC)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为主要组成单体,儿茶素(C)的含量最低。种子黄烷-3-醇含量从坐果期的13.7mg/g上升至转色开始时的78.3mg/g,之后呈下降趋势,至果实采收时黄烷-3-醇的含量为51.6mg/g。3个处理中,仅采收前全摘叶处理显著增加了采收时种子的黄烷-3-醇含量,增幅为7.6%。在黄烷-3-醇类物质的组成单元中,延伸单元的含量最高,其次为起始单元,游离单体的含量最低,采收时其含量分别为36.4,14.2和1.1 mg/g。摘叶和挪叶处理可显著降低采收时种子黄烷-3-醇的起始单元含量,降幅为11.2%~38.7%。此外,黄烷-3-醇类物质的平均聚合度(mDP)随葡萄生长发育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转色期后逐渐升高,至采收时为2.9,而没食子酸化程度(G)的变化规律不明显,摘叶和挪叶处理可增大采收时种子黄烷-3-醇的mDP,并保持G值在42%左右。【结论】采收前全摘叶处理可显著增加采收时葡萄种子黄烷-3-醇的含量,而采收前半摘叶处理可显著降低G值,因此采收前半摘叶和全摘叶的栽培措施更有利于改善酿酒葡萄的酿酒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