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色姜是傣药中的一种常用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随着傣药在市场上的流行程度不断提升,紫色姜的栽培也越来越受欢迎。在紫色姜的栽培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栽培技术的管理,以提高紫色姜产量和质量。本文对紫色姜栽培繁育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紫色姜是傣族传统常用药,是傣成药"双姜胃痛丸"的主药,当前紫色姜的栽培还没有实现大规模种植,一般为小规模庭院栽培,但由于紫色姜的功能比较全面,有的地区开始大规模引种栽培,西双版纳州就积极加强对紫色姜引种栽培,提高了紫色姜栽培技术水平。本文对紫色姜引种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紫色姜为傣族传统用药,是傣成药"双姜胃痛丸"的组方药材。紫色姜目前多采用小面积的庭院栽培方式,从而影响了紫色姜的产量和效益。西双版纳版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多年的栽培经验,提出了通过选地和整地、种姜的选择、适时播种、加强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确保紫色姜优质高产,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4.
紫色姜为傣族传统常用药,是傣成药"双姜胃痛丸"的主药,目前栽培方式多为小面积的庭院栽培。介绍了庭院栽培的紫色姜(Zingiber purpureum)引种到平原地区后的物候期及生长特性,并对其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为紫色姜的扩大种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半夏栽培技术和组培育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为常用中药材,因野生资源匮乏,药材商品主要来源于人工栽培。对半夏近年来的栽培技术、组培育苗研究进行综述,为半夏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夏枯草药材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枯草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应用历史.近年来需求量增加,导致原材料短缺,人工栽培技术研究成为该药材研究与利用的热点,综述了夏枯草的形态和生物学特征,归纳了夏枯草资源分布情况,有利于夏枯草药材资源的开发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羌活是甘肃省道地药材,在羌活野生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大力开展羌活人工栽培技术,对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羌活人工栽培、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储藏等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藏茵陈是青藏高原的名贵中藏药材之一,在玉树藏茵陈资源的调查的基础上,对人工种植的藏茵陈进行了药效检测,讲述了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藏药薄叶鸡蛋参的特征特性及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薄叶鸡蛋参是一种藏医传统习用药材,自然生长生物产量低,仅依靠其野生资源难以满足需求。受薄叶鸡蛋参特殊生境和栽培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薄叶鸡蛋参人工栽培较少。本文介绍了薄叶鸡蛋参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并从选地整地、育苗移栽、田间管理以及收获等方面总结了薄叶鸡蛋参的人工栽培技术,以期为薄叶鸡蛋参野生资源保护及种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多花黄精是百合科黄精属多年草本植物,我我国大宗药材,随着多花黄精要用价值被人们认识,原料需求量增大,刺激药农对多花黄精采挖,导致野生资源枯竭加速,进行人工栽培是满足市场需求的有效途径,由于管理措施与种植模式差异,严重影响药材品质。多花黄精林下仿野生种植可保持药材品质,目前林下仿生栽培技术不完善,研究多花黄精植物特性,总结林下栽培科学技术方法,为药材产业良性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详细阐述多花黄精的植物特征特性,重点介绍林下栽培技术,包括良种繁殖、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促进林下种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半夏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大,天门半夏作为全国优质地道药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野生天门半夏资源的过度挖掘,导致资源枯竭.该文在总结天门半夏人工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天门半夏的地域范围、生态环境、生物学特性及标准化栽培技术,以期为天门半夏的人工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也为中药市场提供安全优质的半夏产品.  相似文献   

12.
从选地、整地作床、定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留种等方面介绍秦巴山区洋火姜栽培技术,以为洋火姜的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掌叶覆盆子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覆盆子等野生药材资源日益枯竭,市场需求大。针对此,采取人工选育野生种苗栽培的形式进行实践种植研究,以分株培育方法作为主要的栽培策略。基于此,介绍掌叶覆盆子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走访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优势药材骨碎补(Davallia mariesii Moore ex Bak.)种质资源种类与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有效成分含量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广西骨碎补种质资源丰富,基源植物共3科5属7种。骨碎补原植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多附生于林中岩石或树干上,偶生于墙上,土生较少。广西骨碎补药材品质佳,质量好,有较好的利用和开发价值。骨碎补生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坏,资源逐渐减少,建议加强对骨碎补种质资源收集和原生境保护,开展种苗繁育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建立较大规模的人工种植与繁育基地,为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霍山石斛是安徽省的一种道地药材,被冠有“中华仙草之最”之称,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等功效,但因其生长条件严苛和人类对霍山石斛野生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其野生资源已濒临灭绝。目前已经通过组织培养和人工栽培技术对其资源进行了极大的保护。本文对霍山石斛的组织培养技术和人工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并且对霍山石斛的主要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霍山石斛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产品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袁永林 《新农业》2006,(2):18-19
五味子是辽宁地道药材,素以“辽五味”著称于世。近几年,由于过度采摘,野生五味子资源几乎枯竭,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各地相继开始了人工栽培。各地自然气候土质不同,受其适应性限制,五味子人工栽培主要是坐果率低和生长后期落果问题,严重影响进一步开发。积极开展五味子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认真总结栽培经验,尽快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已成为发展生产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何首乌块根为常用大宗药材经济价值很高。随着年采挖量的增加,野生资源减少,逐渐成为市场上的紧俏货,发展人工种植前景很好。文章介绍了何首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岷县地处甘南高原东缘与陇中黄土高原及陇南山地的接壤区,是天然药材宝库,是当归药材的道地主产区。岷县当归的人工栽培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至今当归药材畅销国内外。岷县非常重视当归药材的人工生产工作,在当归的人工栽培技术和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且使岷县成为国际和国内当归药材的主产区和供应区。但随着当归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当归病虫害日趋严重,严重制约当归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开展试验研究的同时,总结群众经  相似文献   

19.
羌活作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是多种药物必不可少的原料,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优质羌活药材资源逐渐短缺。该文在探讨羌活的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种子后熟处理、分株、组织培养等繁殖技术,以及土壤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保种等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对羌活的研究重点,以期为羌活的人工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由于野生黄芩资源匮乏,近些年人工栽培逐渐增多。隆化县结合退耕还林,采用林药间作模式种植黄芩、桔梗等药材333.5 hm~2。本文介绍和推广黄芩高效栽培技术,以期提高黄芩种植的品质和产量,为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