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马占相思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差异,及其在林木生长过程中的演变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林龄增长,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主要养分含量(除速效钾外)和酶活性均呈增加趋势,根际土壤pH值则呈下降趋势,但非根际土壤pH值的规律性不明显;不同年龄阶段根际土壤全氮、水解氮、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有机质、富里酸、胡敏酸、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也有相似的规律;不同年龄阶段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蛋白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非根际土壤。  相似文献   

2.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技术,对厦门市同安区耕地土壤有机质、pH、阳离子代换量(CEC)和缓效钾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绘制出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除缓效钾的半方差函数属于球状模型外,其他3种均为指数模型;4种化学性质的空间分布均呈现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有机质和CEC空间分布规律较为一致,自西北向东南呈逐渐减小的趋势,pH自西北向东南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而缓效钾的空间分布规律性不明显,呈无规则块状分布.  相似文献   

3.
以海南东北部次生林、半红树林、木麻黄与琼崖海棠混交林、木麻黄与大叶相思混交林4种不同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对样地0~100cm土壤层的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4种不同林分类型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土壤pH介于2.57~6.14之间,均属于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介于0~52.17g酸性土-1,只有半红树林有机质含量达到中等水平;土壤全氮含量介于0~1.73g树林有-1之间,半红树林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森林类型;土壤全磷含量介于0.01~0.28g-1树林明-1之间;土壤全钾含量介于0.05~1.41g-1全钾含之间;土壤有效磷含量介于1.05~14.36mg-1磷含量之间;土壤速效钾含量介于0~1.36mg-1效钾含之间;土壤硝态氮含量介于0~6.81mg-1态氮含之间;土壤氨态氮含量介于0~6.1mg-1氨态氮之间。  相似文献   

4.
张亚梅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1):110-115
[目的]探究保定东部平原不同树种人工林对其土壤性状的影响。[方法]以侧柏、油松、桧柏、白皮松、华山松、银杏、国槐、黄栌和楸树9种典型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取样,室内指标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分析,研究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性状特征。[结果]不同林分类型土壤pH在7.69~8.58,整体偏弱碱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养分指标处于中下级水平,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水量(WC)、有机质(SOM)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9种林分类型各土层间差异明显,土壤pH和TK含量表现为弱变异性,表层SOM含量变异性较强,深层土壤SOM含量变异性较弱,土壤WC、TN、TP含量在各层土壤中均为中等变异。土壤性状中除TK含量与林分类型不存在明显差异外,其他指标含量均与植被类型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性状间相关性较为普遍,土壤WC、TN含量和SOM含量积累高度同步,土壤TP和TK含量存在正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明确了保定东部平原不同树种人工林的土壤理化指标现状和土壤养分间的相关性关系,可为研究区植被长效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建设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初植密度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健康状况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旨在筛选适宜的初植密度,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高效培育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科尔沁沙地43年生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12个不同初植密度(417~10 000株/hm2)下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冠形、干形)与健康状况(病级、感病指数)及土壤化学性质(pH和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分析初植密度与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和健康状况及土壤化学性质间的相关性,采用冗余分析研究土壤化学性质对林分生长和健康状况的影响,并依据土壤化学性质对不同初植密度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初植密度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健康状况及土壤化学性质均有极显著影响(P<0.001)。随着初植密度的增加,樟子松人工林胸径、冠幅、单株材积和存活率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枝下高、冠形、病级和感病指数呈上升趋势,树高以及林分蓄积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初植密度为1 667~2 500株/hm2时,樟子松人工林的感病指数、存活率和林分蓄积量表现较优。②随着初植密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pH值整体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③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初植密度与樟子松胸径、冠幅、单株材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枝下高、冠形、病级和感病指数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及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④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化学性质对林分生长和健康指标变异的解释率之和为68.43%,土壤有效磷是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子;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当初植密度分别为1 667和2 500株/hm2时,土壤化学性质指标综合得分较高,说明其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结论】初植密度与樟子松人工林林分生长、健康状况及土壤化学性质密切相关,樟子松造林适宜采用中等初植密度(1 667~2 500株/hm2)。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台湾牛樟人工林对引种区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在海南北部引种2年的台湾牛樟人工林、木棉-台湾牛樟混交林,以及添加天然有机质椰糠后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以当地土壤(砖红壤)营造台湾牛樟人工林,0~20、20~40 cm表层土壤的pH值较造林前下降了0.3个单位,主要土壤营养成分含量整体上增加,引种区土壤肥力提高;与台湾牛樟人工林相比,木棉-台湾牛樟混交林表层土壤速效钾、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45.10%、15.84%和45.00%,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效磷含量降低,pH值与造林前相同;以1∶1比例混合红壤和椰糠基质营造台湾牛樟人工林,土壤pH值为3.97~3.99,表层土壤速效钾、硝态氮、铵态氮显著高于对照(砖红壤),其他土壤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低于对照。综上所述,营造台湾牛樟人工林可以提高引种区的土壤肥力,而与其他林分混交或添加有机质对增加引种区林地土壤肥力的效果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合理评价当地土壤结构和科学利用土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赤峰市敖汉旗风沙土区主要林分类型(小叶杨、沙棘、山杏、油松)为研究对象,采用Mastersizer 3000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不同林分类型0~10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机械组成(黏粒、粉粒及砂粒)。[结果]对于同种林分类型,不同土层中黏粒、粉粒、砂砾所占比例不同,但粒径组成均表现为黏粒粉粒砂砾,且各粒径组成在土壤垂直剖面上的分布规律不明显。对于不同林分类型,0~100 cm土层中黏粒、粉粒、砂砾所占比例不同。小叶杨林分土壤中黏粒、粉粒所占比例最小,砂砾所占比例最大。[结论]油松林分更有利于地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了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为马尾松人工林最佳栽培模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取样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密度对林地土壤N、P、K和盐基总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土层加深,除pH值和全K外,各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土壤表层(0~20 cm)中的有机质、全N、全P、速效N及速效P随着林分密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各指标峰值均出现在3 333株/hm2密度。[结论]马尾松人工林林分密度与地力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且4个密度中以3 333株/hm2密度最利于马尾松人工林林地土壤养分的循环累积。  相似文献   

9.
以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云勇林场的3种人工林:石笔木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养分状况和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的化学性质指标,分别用比色法、磷酸苯二钠比色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及脲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3个样地土壤均呈强酸性,混交林的有机质含量大于纯林,石笔木阔叶林的全磷、全钾、全钙、全镁、有效磷和交换性钙含量均最大,针阔混交林的全氮、碱解氮和交换性镁含量均最大,阔叶混交林的速效钾含量最大。混交林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纯林,脲酶活性则低于纯林。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以冀北山地6种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分边缘不同距离土壤pH、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等化学性质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中密度条件下华北落叶松林分边缘的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较高。华北落叶松林分边缘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和速效养分含量并未随林缘距离的增加而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边缘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不同毛竹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特征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建瓯市房道镇潘坑村天然毛竹混交林、毛竹锥栗混交林、毛竹杉木混交林、人工毛竹林内留养阔叶树以及毛竹纯林等几种林分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的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毛竹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最小,其次是毛竹锥栗混交林、杉木毛竹混交林、毛竹纯林留养阔叶树,而毛竹纯林的土壤容重最大;表层土壤的自然含水率、最大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呈现出天然毛竹混交林>锥栗毛竹混交林>杉木毛竹混交林>毛竹纯林留养阔叶树>毛竹纯林的规律;土壤养分含量则表现为天然毛竹混交林>人工留养阔叶林>毛竹锥栗混交林>杉木毛竹混交林>毛竹纯林.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皖南山区不同类型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差异,为该区合理营林提供参考,选取皖南山区6种不同类型森林土壤(杉木林、马尾松林、栓皮栎林、外松林、天然阔叶林和杉木-栓皮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比较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呈强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3.84~91.50 g·kg-1,总氮含量为0.94~3.37 g·kg-1,碱解氮含量为131.58~203.62 mg·kg-1,总磷含量为0.22~0.77 g·kg-1,有效磷含量为0.17~ 0.32 mg·kg-1;土壤主要缺乏速效磷养分。(2)阳离子交换量在8.09~12.57 cmol·kg-1之间,排序为:天然阔叶林 > 外松林 > 马尾松林 > 混交林 > 杉木林 > 栓皮栎林,不同森林土壤间阳离子交换量的差异主要由其土壤有机质的差异引起。(3)交换性盐基总量在1.74~2.72 cmol·kg-1g之间,排序为:马尾松林 > 外松林 > 杉木林 > 栓皮栎林 > 混交林 > 天然阔叶林,Ca2+和 Mg2+是主要的盐基离子,是成土过程中Ca、Mg优先固持形成的。(4)盐基饱和度在13.97%~28.98% 之间,排序为:马尾松林 > 杉木林 > 栓皮栎林 > 外松林 > 混交林 > 天然阔叶林,该差异是由淋溶作用和树木对盐基离子的吸收共同作用形成的差异。综上,研究区土壤保肥和缓冲性能较低且供肥能力较差,尤其是土壤速效磷供应能力差。其中松林的供肥保肥能力及缓冲性能明显优于其他树种森林,混交林的速效养分含量更高,故可通过营造松类混交林以及施肥来提高森林土壤供肥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及化学性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油松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pH值随树龄增加无确定的变化规律;土壤全磷含量随树龄增加按幂函数衰减;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和交换性盐基总量随树龄增加按Logstic模型变化;交换性镁含量随树龄增加按幂函数递增;油松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按幂函数衰减,土壤全磷、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及交换性盐基总量随土壤深度增加无确定变化规律,但土壤pH值随深度增加按幂函数增加。与撂荒地相比,油松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及交换性盐基总量分别增加了46.4%~317.9%,18.7%~234.5%,174.8%~290.3%,19.7%~53.3%,0.6%~54.7%,74.1%~102.6%,6.0%~47.1%和83.7%~114.2%,速效钾则出现了表面富集化现象。表明油松林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14.
人工林择伐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定量分析轻度择伐对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轻度择伐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并不明显.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土壤容重略有增加,最大持水量和总孔隙度略减小;土壤养分含量普遍略有下降.从森林生态采运角度出发,提出减轻择伐作业对林地土壤破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人工林择伐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分析轻度择伐对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轻度择伐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并不明显.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土壤容重略有增加,最大持水量和总孔隙度略减小;土壤养分含量普遍略有下降.从森林生态采运角度出发,提出减轻择伐作业对林地土壤破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皖南山区蝴蝶资源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共采集鉴定蝴蝶资源12科、123属、292种,其中以蛱蝶科种类最多,达80种,占总数的27.4%;其余依次是眼蝶科49种、弄蝶科46种、灰蝶科43种、凤蝶科35种、粉蝶科25种,其它6个科种类极少.  相似文献   

17.
柚子园主要土壤肥力属性空间变异及合理取样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柳州市一个面积约20hm2的柚子园采用50m×50m网格取样,布设76个采样点,对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空间变异性及合理取样数作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柚子园土壤pH、有机质以及大量营养元素含量变异系数范围为6.45%~59.48%。地统计分析表明,这些土壤肥力属性均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空间相关性,土壤速效钾的空间相关性弱,而有机质、碱解氮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土壤pH、速效磷空间相关性强。同时探讨了研究区域土壤的pH值、有机质和大量营养元素的合理取样数,结果显示,在95%置信水平下,土壤碱解氮选用5%的相对误差,土壤pH选用10%的相对误差,其余指标选用15%的相对误差水平,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推荐取样数分别为2、6、34、28、35个。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南亚热带桉树林(第2代和第1代)和针阔混交林(10~11年生和5~7年生)土壤理化指标的差异,探讨了桉树林和针阔混交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桉树1代相比,桉树2代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通气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桉树1代和2代容重与孔隙度间差异不显著,桉树2代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水解氮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土壤pH值、有效磷和速效钾升高.桉树土壤容重、自然含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均低于针阔混交林,表明桉树林土壤中有效水的贮存量变小,而土壤非毛管空隙度和土壤通气性高于针阔混交林,表明桉树林接纳降水和减少地表径流能力优于中幼龄针阔混交林.桉树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水解氮含量均低于针阔混交林,对土壤有机质消耗量高于针阔混交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全氮、水解氮和有效磷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全氮和水解氮相关性最高,表明有机质对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具有重要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可知,土壤肥力表现为针阔林Ⅰ>针阔林Ⅲ>桉树林Ⅱ>桉树林Ⅳ.  相似文献   

19.
湖州市材用笋用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毛竹林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采样分析了湖州市材用、笋用毛竹林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材用竹林土壤有机质和水解氮含量明显高于笋用竹林,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材用竹林土壤体积质量较笋用竹林小,而土壤总孔隙度较笋用竹林大,其差异也均达极显著水平。2类竹林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土壤酸度状况均无明显不同。表5参11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天然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探讨了武夷山风景区马尾松天然林不同演替阶段(幼龄林、中龄林、近成熟林、成熟林和松阔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结果表明: 随着马尾松天然林群落的进展演替, 土壤容重变小, 毛管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等指标增加, 反映了土壤的渗透性、自动调节能力、非毛管孔隙发达程度等物理性状随演替的进展、群落结构复杂性的增加而增加, 土壤的物理性状得到改善 从化学性质来看, 不同演替阶段、不同土壤层次土壤化学性质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以土壤表层(0~20cm)为例, 从幼龄林到松阔混交林, 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N等土壤养分指标递增, 反映了土壤保肥供肥能力随群落演替的进展而变强, 土壤肥力上升 此外, 各演替阶段, 土壤肥力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