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山县既是国家级贫困县,又是黄河中游水土保持重点县,全县总面积1 434.1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占到62.6%。在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战略思路指导下,长期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至2015年底,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6.0 km~2,治理度达到64.2%。介绍了水土保持发展历程、治理成效与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2.
和顺县地处太行山中段西麓的清漳河上游,全县总土地面积2 250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 438 km~2,占63.91%。至2016年底,全县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2万hm2,治理度达到62.7%。总结提出了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沟壑区两种治理模式及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3.
交城县的水土流失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城县总面积1 822.12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55 km2,占到35.9%.年土壤侵蚀总量283.5万t,年土壤侵蚀模数4 328.2t/km2.至2008年底,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193.40 km2,治理度29.5%.在分析全县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榆社县地处太行山革命老区,土地总面积1 699 km2,水土流失面积1 268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74.6%。全县贫困人口8.98万人,占农业人口的83.6%,属重点扶贫攻坚县。近年来,实行重点治理与扶贫攻坚相结合,累计治理度达到57.3%。介绍了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成因、水土保持成效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偏关县是山西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水土流失面积占到全县总土地面积的81%,强度以上的侵蚀面积占到水土流失面积的86.4%。经过多年的强化治理,治理程度现已达到71.5%,水土保持效益显著。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为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治理标准较低,综合效益有待提高。今后的水土保持发展对策是:全面加强监督管理,局部地区继续加强综合治理。同时,提出了注重生态优先、搞好生态自然修复、改革项目管理、增大科技含量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阳高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全县国土总面积1 668 km^2,水土流失面积1 246 km^2,占到74.7%。年均土壤侵蚀模数5 500 t/km^2,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60多年来,以大泉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果为样板,全县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75.77 km^2,治理度达到54.23%,林草覆盖率达到32.85%。水土保持使山变绿、水变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介绍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发展社会经济的做法与成效。  相似文献   

7.
大田县是福建省主要矿产地,矿产资源开发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根据2011年遥感普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2.66万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1.95%。2012年以来,该县共完成强烈及以上矿山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 150hm2,中轻度矿山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 990hm2,矿山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大通县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年均土壤侵蚀模数3 000~5 000 t/(km2.a)。近年来,大通县先后开展了重点小流域工程、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等项目建设,共治理小流域24条,完成治理面积718.69 km2,使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36.3%。截至2008年底,林地面积达到64 360 hm2,草地面积达到41 830 hm2,林草覆盖率达到34.4%,梯田面积达到22 978 hm2。综合治理使项目区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8年人均产粮482 kg,人均纯收入2 510元。介绍了大通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成效、具体做法和今后工作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9.
沟壑治理实现控制山地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岫岩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全县80%以上为石质山区,水土流失总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0.52%。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沟壑治理为龙头,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工作,特别是近10a,全县加强了沟壑治理力度,共完成沟壑治理69条,修建各种拦沙坝286座,干砌石谷坊9846万座,同时植物配套措施2400hm2,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6万hm2,取得良好的生态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隆德县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群众生活困难,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全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0多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隆德县广大干部群众坚持"水保立县"大搞流域综合治理,特别是1998年以来,把梯田、退耕还林(草)、生态修复、坝系和"四荒"造林种草等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捆绑项目、整合资金、集中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8 km2,治理程度达72%,林草覆盖度达到43%。介绍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具体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