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简要回顾1949—2012年中国糖料和食糖市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阶段我国糖料和食糖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进而得出中国糖料与食糖市场的主要变迁特点:一是食糖产量大体呈增长态势,且呈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二是糖料与食糖产业结构日益向优势产区集中;三是食糖消费稳步增长,且近5年增速超过产量增速;四是国内食糖供需维持紧平衡且供需缺口长期存在,食糖进口近两年大幅增加;五是食糖价格波动剧烈且影响食糖价格波动的因素日益复杂;六是食糖产业链各环节逐步实现转型升级,现货、远期和期货结合的多元化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且制糖企业集中度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2.
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糖料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糖是人类重要的能量来源。它既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和医药行业及下游产业的重要基础原料和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既产甘蔗糖又产甜菜糖的国家。近些年,国际食糖供需基本处于紧平衡,即:丰年略有余,灾年略不足,国内年缺口达1/3,约500万t。因此,发展我国糖料生产,促进制糖产业高质量绿色持续平稳发展,对保障我国食糖供给安全和把"糖罐子"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糖料产业发展总体表现为:糖料面积产量止跌企稳并呈现向优势产区集中态势,科技贡献突显、糖料单产及含糖稳中有增。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食糖生产成本过高、糖料产业总体竞争力不足,甘蔗种植条件差、机械收割困难,优异品种少及更新换代慢、加工技术落后于生产需要,糖料生产环节中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控措施与机械化配套应用急需加强,面对国际糖价周期性波动的冲击尚无成熟的应对措施。未来我国糖料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应坚持以稳面积、提产能(提单产和蔗糖含量),推进农机与农艺技术融合配套的高效栽培模式,南甘蔗北甜菜协同发展战略,以降本提质增效与环境和谐友好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为目标,达到我国食糖产业综合竞争力提升和保障国家食糖有效供给为目的。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甜菜制糖产业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自治区从1955年包头糖厂建成投产开始,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甜菜制糖产业基地。近年来内蒙古甜菜制糖产业快速发展,甜菜制糖企业呈现集团化、多元化、专业化的格局,共有13家糖厂在生产,日加工甜菜能力达5.35万吨,食糖年产能70万吨。内蒙古具有较强的甜菜生产技术优势,甜菜种植的比较收益突出,通过甜菜制糖企业合理布局,建立甜菜种植保护区,依靠科学技术,规模化种植提高了甜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合理轮作,避免甜菜重迎茬,建立环境友好型甜菜生产方式,形成稳定的甜菜生产能力,为制糖企业提供充足原料。采用先进的制糖工艺技术,降低糖分工艺损失,加快新产品开发,延伸甜菜制糖产业链,以效益为中心,推动甜菜制糖行业可持续发展。2018/2019榨季内蒙古食糖产量达到历史高位的65万吨,占国内甜菜糖总产量的49.04%,成为我国最大的甜菜糖产区。  相似文献   

4.
对2001年中国食糖与糖料供求形势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雪 《广西蔗糖》2002,(1):34-37
2001年中国食糖和糖料生产、进口、消费及市场价格出现以下情况 :食糖产量大幅度下降 ,市场供给偏紧 ,导致价格高涨 ;高糖价驱使制糖企业抢购原料使糖料价格上升 ,从而刺激了农民种植糖料的积极性 ,导致2001年全国糖料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 ;受国内生产增长和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的双重影响 ,2002年食糖及糖料收购价格会有所下滑 ,农民种植糖料积极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全国糖料种植面积将会稳中有降。12001年中国食糖市场供求缺口较大 ,主要原因是国内糖料主产区严重受灾糖料大幅度减产1 12001年国内食糖市场供给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提出了"十五"时期西部制糖工业发展重点。广西和新疆分别是全国甘蔗、甜菜的重要生产基地和食糖产区,"十五"时期是全国制糖工业重点发展地区。西部地区甘蔗、甜菜产量点全国总产量65%左右,其中广西甘蔗占42.9%,云南甘蔗占19.1%;新疆甜菜占35.5%,内蒙古甜菜占18%。西部地区制糖工业要根据国内外食糖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实行总量控制,滚动发展。提高甘蔗、甜菜单产和糖分,把糖料作物科学种植和良种推广抓紧抓好,用信息和产业政策引导农民种植甘蔗和甜菜,企业与农民实行合同方式,落实糖料种植面积。在产品…  相似文献   

6.
《中国糖料》2004,(1):25-25
2003年9月26日,内蒙古林西冷山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开机生产,标志着2003~2004年制糖期已经开始。北方新疆、黑龙江甜菜糖厂于10月初陆续开机;南方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甘蔗糖厂也将于10月中旬开榨。据初步统计,本制糖期全国糖料播种面积为135.3万hm2,比上制糖期减少8.7万hm2,但因减产的地区大部分为低产的甜菜地区,而单产较高的广西种植面积增加较多,预计新制糖期国内食糖会继续增产,全国食糖产量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加之今年的期末结转库存为33.5万t左右,新制糖期食糖市场供求平衡压力仍然较大。2004年,中国承诺的进口配额量为194.5万t,进口…  相似文献   

7.
《广西糖业》2021,(6):16-16
一、发展基础糖料生产能力提升;农民收入稳定;技术进步取得成效;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人均消费有所提升;食糖进口平稳有序;食糖市场稳步发展。二、存在问题糖料种植成本难以降低;食糖生产成本刚性增加;支持保护制度不健全;供给侧结构复杂;食糖消费受阻。三、“十四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面临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试谈我国甜菜科研面临的任务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甜菜是我国主要糖料作物之一,每年播种面积稳定在60万hm2左右,占全国糖料作物总面积的20%左右,甜菜糖的年产量在90万t以上,占全国糖总产量的17%左右。现全国有110多家糖厂以甜菜为原料进行食糖的生产与加工。甜菜不仅可提供食糖,其制糖副产品还可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甘蔗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云南、广东甘蔗种植相关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糖料蔗的生产种植经营粗放,基础设施差,种植面积及产量稳中有降;制糖企业精深加工不足,食糖走私依然猖獗,制糖企业处于举步维艰的亏损状态。为此提出解决建议: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种植,深化精准扶贫,提高蔗农、蔗企效益和积极性;加大科研投入,转变甘蔗种植和生产加工方式,全面提升我国甘蔗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徐雪 《中国糖料》2012,(4):70-72
分析了我国目前糖料生产的现状、面临的发展问题和制约因素,以及国家对糖料生产的支持政策,在此基础上提出"良种化"、"机械化"、"水利化"、"规模化"的发展思路和方向,保证我国食糖消费的基本自给和食糖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未来十年全球食糖供需形势这一研究背景,探讨了我国2017/2018榨季食糖市场形势尤其是消费特点,结果发现:第一,2017/2018榨季我国食糖期货和现货价格在增产预期驱动下呈现趋势性走低态势;第二,储备糖政策和走私糖入境等不确定因素对产业影响减弱,与2016/2017榨季价格抑制消费有所不同,2017/2018榨季我国食糖消费更多受国内经济环境和产业自身发展影响;第三,从宏观经济数据、食品工业分行业数据和产业月度供需平衡模型3个维度剖析2017/2018榨季我国食糖消费形势后发现,我国食糖消费特点发生显著变化,由前几个榨季"甜度需求增加、中间库存显增、替代显著放缓"转变为2017/2018榨季的"甜度需求减少、中间库存降低、替代增量稳定"。进而展望了2018/2019榨季食糖消费形势,预计呈现"总量稳定、降速变缓"消费特征可能较大,"走私持续入境、渠道库存低位"态势或将持续。  相似文献   

12.
大豆蛋白中蛋氨酸等含硫氨基酸含量偏低,探究蛋氨酸合成过程关键酶胱硫醚-γ-合成酶编码基因Gm CGS表达规律,对于改善这一缺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过表达At D-CGS转基因大豆株系及其受体品种Jack为材料,从上游物质硫酸根和下游产物蛋氨酸两方面入手,探究硫酸根和蛋氨酸对Gm CGS在转录水平上的影响。结果显示,较高浓度的硫酸根会促进野生型材料中该基因的表达,抑制转基因材料中该基因的表达;蛋氨酸处理之后,对Gm CGS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转基因株系中,Gm CGS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材料中该基因表达量。以上结果说明通过外界硫肥等栽培措施的改变只可以小幅度改变Gm CGS表达量,难以有效改善大豆蛋氨酸含量偏低的缺陷,这为提高大豆蛋氨酸含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黄淮区冬小麦主栽品种的根系性状和氮素利用率的年代变化趋势,以12个不同年代主栽品种为材料,采用根袋盆栽方法,研究了根系形态、吸收能力与生产力及氮素利用率的年代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进,小麦籽粒产量、生物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吸收效率显著提高,增长率分别为每年0.53%、0.38%、0.53%和0.59%,而氮素内部利用效率则呈下降趋势。小麦孕穗期和成熟期的根系总长、总表面积、总体积和平均直径均随着年代推移和品种改良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成熟期的相应指标分别每年下降0.68%、1.48%、2.26%和0.78%;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亦显著降低,而比根长则呈显著递增趋势。单位根表面积吸氮量随着年代推移而显著增加,平均每年增长2.09%。此外,近根区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硝化势随年代推移和品种更新有增加趋势。可见,近期小麦品种比早期品种在生产力和氮素利用效率上更具有优势,可能与根系生长冗余的降低、根系氮素吸收能力的增强、根冠关系的协调优化以及硝态氮营养的增强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明玉米籽粒呈色机理。[方法]以含花青素基因C1的F5代株系及不同杂色玉米F2代为材料,进行考种和籽粒颜色观察,测定了籽粒和果皮花青素值,研究了不同pH提取液的色泽。[结果] F5代株系单穗重、粒重及100粒鲜重比京501大,籽粒有红、红黑和黑等色;F2代穗籽粒有红、红黑和白等色,红黑和红色籽粒花青素测定值比白色高;F5代株系籽粒花青素测定值比京501高;酸性条件下籽粒、果皮提取液颜色由浅红到紫红,碱性条件下提取液颜色由浅粉到黄绿。[结论]玉米籽粒呈现不同颜色与花青苷及pH有关。  相似文献   

15.
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FA)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新型普通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该不育系通过小麦品种间近缘杂交获得,具有良好的不育性和恢复性。为了解FA的生态适应性,本研究通过FA与116份恢复性材料进行组合配制,在北京和河南南阳两个试验区进行种植,筛选高恢复性材料和强优势组合。研究发现,FA的花粉粒在两地都表现为瘦小、空瘪,花药成熟后不能完全开裂,主要通过开颖授粉,且在南阳种植的植株花粉碘染率低于北京。通过对FA杂交组合结实率的分析,在北京和南阳分别筛选出结实率大于90%的高恢复性组合72个和25个,分别占比62.07%和21.55%;进一步筛选出北京和南阳两地结实率均大于90%的高恢复性组合22个,占比18.97%,说明FA具有较好的恢复性。比较FA和杂交组合F1代在北京及南阳两地的结实率,发现在南阳结实率小于5%的低恢复性杂交组合12个,且这些组合在北京的结实率显著高于南阳,推测FA及部分FA的杂交组合具有一定的光温敏特性。将FA与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366具有相同父本的20个组合进行比较,发现FA与BS366的恢复源存在差异,其育性恢复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潜力及对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油菜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大力发展油菜产业将有助于保障我国油料供给安全。近年来,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油菜生产的比较效益有所下滑,国外进口油料冲击十分突出,产业发展处于瓶颈期,面临着巨大挑战。基于2018年农业农村部油料作物专家组的大量调研数据,通过广泛收集一手资料,结合国内外油菜产业发展形势,对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困境以及潜力进行了系统梳理,为促进我国油菜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保障我国油料产业供给安全、更有效地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吉林省、北京和河南省3个生态环境中对同一来源于X系单交种的早代S1、S2和S3等后代群体进行变换地选择,研究在90 000株/hm2的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各世代群体的非有利基因型植株的淘汰效果和入选优良植株的选择效果,并对不同生态区的变换选择途径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河南省生态环境下对影响产量潜力的子粒败育、果穗畸形植株淘汰效果较为突出。北京和吉林省生态环境对影响抗旱和耐低N等抗性性状的雌雄不协调植株淘汰效果突出;在S3代入选植株的平均粒重高达130 g/穗,显示出较高的单株产量潜力,其相关农艺性状和果穗产量性状得到进一步改善。在3个生态环境中,河南省环境胁迫性最强,入选果穗最少,入选果穗平均单穗粒重最低,对玉米植株与产量间接相关的抗性选择更有利;吉林省和北京则入选果穗多,入选果穗的平均粒重相对较高,对玉米产量直接性状选择更为有效。因此,在北京、吉林省和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变换地选择育种可以选出产量潜力高、综合抗性理想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8.
张莹 《园艺与种苗》2021,(3):27-30,57
[目的]筛选出适宜北京地区栗味南瓜种植的品种。[方法]引进26个栗味南瓜新品种,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豫鼎香1号、芳香这2个品种的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口感佳,适合在北京地区栽培。[结论]结果为丰富北京地区南瓜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出适宜无土栽培的红肉类型小型西瓜品种,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西瓜的要求。[方法]2018年在无土栽培条件下对6个红肉类型的小型西瓜品种进行了比较。[结果]综合田间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商品性状等方面的数据,传祺2号西瓜品种品质佳、产量高,综合表现最佳。[结论]传祺2号属中早熟耐裂细肉类型品种,其品质性状、产量性状、商品性状均较为稳定,且汁液含量最多,味甜爽口,适宜无土栽培技术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20.
opaque-2突变基因(o2)对玉米产量和产量配合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8个o2近等基因系(o2-NILs)与18个普通玉米自交系,配制33对杂交组合,在北京、新乡两个试验点进行产量和配合力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的产量、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差异均极显著;两个类型间的产量差异极显著,GCA效应值、SCA效应值差异不显著。o2-NILs组合的平均产量在北京和新乡两个试验点分别较普通玉米组合分别低8.06%和9.64%,平均低8.85%。在产量较高的组合中,有5对为o2-NILs与同型普通玉米的组合,分别是CAL58×丹598(o2/normal)、196×辽2345(o2/normal)、196×803(o2/normal)、CAL58×吉477(o2/normal)、CA156×196(o2/normal),说明这5对组合产量没有受o2影响。两个类型自交系GCA均为正值的为313(o2/normal)、吉63(o2/normal)、辽2345(o2/normal)、丹598(o2/normal)和196(o2/normal),表明o2基因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但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o2基因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