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栽培方式的金钗石斛品质。[方法]通过对外观性状、多糖含量、石斛碱含量、水分含量、总灰分含量、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比较大棚栽培、附石栽培、附树栽培、盆栽4种栽培方式的金钗石斛品质。[结果]外观性状数理统计结果表明,大棚栽培茎长最长,为(33.68±7.54)cm,附石栽培茎长最短,为(27.32±5.02)cm;附石栽培茎直径较粗壮,长边直径为(11.10±1.10)mm、短边直径为(8.19±0.84)mm,大棚栽培茎直径较细小,长边直径为(9.88±1.11)mm、短边直径为(6.27±0.75)mm。多糖含量以盆栽最高,为(17.76±0.95)%,石斛碱含量以附石栽培最高,为(0.73±0.01)%;浸出物含量为17.84%~21.48%。4种栽培方式的金钗石斛水分含量为3.03%~3.92%,总灰分含量为2.19%~2.92%;以上5个质量控制指标主成分综合评分,附石栽培评分最高。[结论]4种栽培方式的金钗石斛活性成分含量、常规检查均符合2020版《中国药典》对金钗石斛的质量要求,外观性状分析与综合评分结果表明附石栽培金钗石斛品质最佳,与... 相似文献
4.
5.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6,(3)
在近自然栽培模式下,从多糖、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含量等方面探讨5种宿主树种对齿瓣石斛茎条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宿主树种遮荫所形成的小环境因子存在较大差异,各营养成分含量与环境因子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其中,氨基酸总量、大量矿质元素含量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与所测环境因子均呈极显著相关,氨基酸总量与温度、湿度、光照入射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847、0.806、-0.867,大量矿质元素含量与温度、湿度、光照入射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0.992、-0.987。这一研究提示,宿主树种造成的小环境因子及宿主本身成分的差异,造成了齿瓣石斛茎条石斛多糖、游离氨基酸和微量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在生长季节,随着温度的降低、湿度的增加及光照的减少,齿瓣石斛营养成分含量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金钗石斛组培苗移栽后,光照强度是影响成活率和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其伴生树种的修剪来调控遮阴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遮阴度。通过本试验研究,探索金钗石斛生长的适宜遮阴条件。[方法 ]以不同遮阴度为试验因素,设置4个处理,观察记录金钗石斛的生长状况。[结果]金钗石斛在中等遮阴(55%-65%)长势最好。[结论 ]在实际生产中通过调节伴生树种试石斛栽培地的遮阴度尽量为中等遮阴(55%-65%)。 相似文献
7.
不同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品质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铁皮石斛为研究对象,设置活树附生栽培、新伐毛竹附生栽培、岩壁附生栽培3种种植模式,通过生长性状以及检测分析折干率、水分、灰分、多糖、粗纤维和蛋白质含量,比较不同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的生长和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新伐毛竹附生栽培模式下生长的铁皮石斛长势虽不及活树附生栽培,但整体略好于岩壁附生栽培。就品质而言,新伐毛竹和活树附生栽培的石斛多糖含量无显著差异,岩壁附生栽培的多糖含量明显增加。新伐毛竹和岩壁附生栽培石斛的粗纤维和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二者显著低于活树附生栽培;新伐毛竹附生栽培的石斛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模式;3种模式间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新伐毛竹附生栽培模式下的折干率显著低于其他2个模式。由此可知,新伐毛竹附生栽培可一定程度替代其他栽培模式种植铁皮石斛。 相似文献
8.
10.
<正> 金钗石斛(Dendrobinm Nobile Lindl)又称金石斛,属兰科植物.是我省大别山宝之一.全株入药,是极珍贵的中药材.石斛味淡性甘,其主要有效成分是含多种生物碱,巳分离出来的石斜酮碱,金钗碱、石斛高碱等达8种之多.有滋阴益胃,清热生津止渴之功,是退热的特效药.金钗石斛是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气生根,附生于潮湿岩石上或老树干上.茎直立丛生,高约20-30厘米,稍扁多节,内质黄绿色.叶3-5片互生于茎上端,长圆状披针形,草质光滑无毛,长约7-9厘米,无柄,叶鞘抱茎.总状花序,自茎节出生,具2-3朵,白色花被顶端淡紫色.蒴果长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测定不同附生树种金钗石斛中石斛碱的含量。[方法]以贵州赤水仿野生3年苗为试验材料,不同树种继续附生生长1年,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不同附生树种金钗石斛中石斛碱的含量。色谱柱:DB-1(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80℃,10℃/min升温至250℃,保持5 min;进样口温度250℃;FID检测器温度250℃。[结果]不同附生树种金钗石斛中石斛碱的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杉木附生金钗石斛的石斛碱含量最高,为0.932%,枇杷、杨梅、龙眼附生金钗石斛石斛碱含量分别为0.825%、0.790%和0.601%。[结论]不同附生树种的金钗石斛石斛碱含量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限量要求,该研究为确定适宜的附生树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层农技推广》2015,(6)
为了探索有效防治金钗石斛炭疽病的农药,经选择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加80%噁霉·乙蒜素乳油加杰效利、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加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剂、30%溴菌·咪鲜胺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种药剂配方进行金钗石斛炭疽病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加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到85.2%;其次是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剂400倍液和30%溴菌·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防治效果达83.7%;第三是用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加80%噁霉·乙蒜素乳油加杰效利4 000倍液进行防治,防治效果达到82.1%;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差,防治效果只有60.8%。因此,在金钗石斛炭疽病的防治中,选择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加80%噁霉·乙蒜素乳油加杰效利、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加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剂、30%溴菌·咪鲜胺可湿性粉剂4种农药(农药组合),在金钗石斛幼芽抽发期,连续喷2次,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金钗石斛不同采收时间质量变化,为其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依据。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和四部)测定不同时间采收的金钗石斛中的水分、浸出物、总灰分和石斛碱含量,利用比色法、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黄酮和多糖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不同时间采收的金钗石斛的质量变化并进行综合评价。两个采样点的金钗石斛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和石斛碱含量均在相同时间达到最大值,多糖和黄酮含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不一致;两个采样点金钗石斛中6个检测指标在12个月均存在显著差异;两个不同采样点金钗石斛水分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5.20%和5.73%,多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42.35%和34.78%;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定得出两个采样点金钗石斛适宜采收期分别为8月至12月和9月至翌年1月,两个采样点最佳采收期为11月。贵州赤水金钗石斛最佳采收期为11月。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设施环境下不同时期环境特征和金钗石斛的生长、营养及品质特性,以12月龄金钗石斛苗为试材,于7月~次年3月观察其生长特性,测定不同月份叶片的营养元素(N、P、K、Ca、Mg)及茎多糖含量变化,并对大棚内环境温度和湿度进行精准监测.结果表明,7~10月,棚内平均温度为26.6℃,平均相对湿度为66.2%,金钗石斛休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金钗石斛种植的投入与产出,对其种植效益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7,(4)
为研究重金属对不同栽培模式的铁皮石斛食用安全性影响,利用ICP-MS技术测定了大棚栽培、树栽培和石壁栽培的铁皮石斛中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3种不同栽培模式下的铁皮石斛中重金属Pb、Cd、As和Cu均低于WM/T 2-2004《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但树栽培和石壁栽培的Pb含量要显著高于大棚栽培。利用日摄入量(EDI)和复合污染指数(HI)对3种不同栽培模式下的铁皮石斛进行健康风险评价,发现Pb、Cd、As、Cu和Al的日摄入量远低于FAO/WHO和USEPA推荐的参考剂量;HI估算结果显示Pb、Cd、As、Cu和Al的HI值均低于1,表明正常消费不同栽培模式下的铁皮石斛基本不产生重金属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8.
19.
金钗石斛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钗石斛是我国的名贵中药,化学成分主要有多糖类、生物碱类和酚类等,其中多糖为主要成分之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金钗石斛多糖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和抗氧化等功能,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文中分类综述了金钗石斛多糖的含量、结构分析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金钗石斛多糖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疆农业科学》2017,(9)
【目的】研究骏枣栽培模式下枣黑斑病发病程度的关系,不同病情级别及其与果实营养成分含量变化的相关性,为南疆红枣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种不同栽培模式的骏枣为研究对象,建立枣黑斑病分级标准,统计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采用蒽酮比色法、酸碱中和滴定法和分光光度计等方法测定枣果10种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并应用SPSS软件进行一元回归分析。【结果】3种栽培模式下枣黑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差异;枣果总酸含量与枣黑斑病危害级别呈正相关,而其余9种营养成分与枣黑斑病危害级别呈负相关。【结论】骏枣种植密度越大,枣黑斑病发生越重,且枣黑斑病不同病情级别均会不同程度降低枣果品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