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韩秋香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19,(2):34-35
高温热害是近年来辽宁省营口市玉米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在玉米花期,由于其对高温胁迫敏感性较高,一旦出现玉米花期高温情况,极易导致玉米减产。该文根据玉米对花期高温的响应特征,对玉米花期高温危害及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从耐高温品种筛选、控制播种时期、加强水肥栽种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几点玉米花期高温问题解决对策,以期为辽宁省营口市玉米高温环境中减灾保产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6.
7.
为了探明不同调控措施对热敏感型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缓解作用,寻找缓解夏玉米花期高温胁迫的合适途径,选用热敏感型玉米品种‘登海605’为试验材料,设置了高温(CK)、高温灌水(T1)、高温喷施叶面肥(T2)、高温喷施芸薹素内酯(T3)、高温‘登海605’与‘伟科702’混作(T4)共5个处理,调查不同调控措施对玉米花期高温胁迫下玉米株高、穗位高、穗位叶叶绿素含量、花丝长度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花期高温胁迫下灌水能够降低果穗秃尖长度,增加果穗穗行数和行粒数,提高百粒质量和结实率,产量比对照增加28.38%;喷施叶面肥、芸薹素内酯都能够增加穗行数,提高结实率,产量比对照分别增加6.96%、5.96%;‘登海605’与‘伟科702’混作能够降低秃尖长,增加百粒质量,提高结实率,产量比对照增加8.34%。各处理效果:灌水>混作>喷施叶面肥>喷施芸薹素内酯。灌水是缓解花期高温热害对热敏感型玉米产生不利影响的最有效措施,而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可采取耐热性互补的品种混作、喷施叶面肥和喷施芸薹素内酯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小麦叶枯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类病害,随着栽培管理条件的变化及小麦品种的频繁更换,该病在各主产麦区危害日趋严重。通过从小麦叶枯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给合本县病害发生的调查和防治试验以及开展防治所取得的效果,提出了相应防控建议和措施供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
李晓萍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22,(2):37-38
玉米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草地贪夜蛾迁入国内,导致玉米产量受到严重影响.该文阐述了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特征与对玉米的危害,提出光线诱杀、定期查卵、生物治理、化学防治等防控措施,以期减轻虫害对玉米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李晓萍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22,(1):37-38
玉米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草地贪夜蛾迁入国内,导致玉米产量受到严重影响.该文阐述了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特征与对玉米的危害,提出光线诱杀、定期查卵、生物治理、化学防治等防控措施,以期减轻虫害对玉米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详细论述了蛋鸡受高温影响所产生的一系列应激反应。高温可使蛋鸡体温升高,代谢紊乱,胃肠机能障碍,并导致呼吸加快甚至呼吸困难;还可影响激素的产生及使免疫器官发育不全。说明高温应激影响蛋鸡的生长发育及提高死亡率,导致经济效益显著下降,并阐述了避免高温应激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西南地区单季稻高温热害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西南地区198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单季稻关键生育时期(孕穗期至开花期、灌浆期)为研究时段,选用危害热积温指数(Ha)为参数,通过线性回归、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不同等级高温热害发生的站次比、强度、频率以及气象要素对Ha的通径系数。结果表明:1)单季稻孕穗期至开花期、灌浆期Ha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重庆地区增幅最高,分别为每10 a变化8.3和1.4 ℃·d,四川次之,分别为每10 a变化6.2和1.4 ℃·d;2)孕穗期至开花期、灌浆期高温热害发生站次比总体呈上升趋势,每10 a倾向率分别为3.4%和2.7%,中、重度等级高温热害所占比例呈增加趋势;3)高温热害发生频率空间上总体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孕穗期至开花期高值区在四川盆地东北部、重庆大部、贵州东北部和南部以及云南元江地区,最高的站点为重庆的万州和丰都,达到100.0%;灌浆期高值区在四川的东南部、重庆大部以及云南元江地区,最高的站点为四川的叙永地区,达到72.5%;4)影响孕穗至开花期和灌浆期Ha的最大正相关因素分别为最高温度和日照时数,最大负相关影响因素均为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候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明显变暖,并且北方增温更甚于
南方,而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玉米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
产量对于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而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夏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黄淮海地区气温在50 年(1958 年-2007 年)来处于上升趋势,这也加重了该地
区夏玉米遭受高温热害的程度。本文以夏玉米温度三区间理论中的两个指标GDDbase,opt、
GDDbase+为基础,以黄淮海地区河南省郑州市为例,对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缓解京津冀区域种植业化肥源污染,亟需摸清其投入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减施增效的污染防控对策。基于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从宏观层面分析2010—2018年期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氮、磷、钾肥和复合肥(折纯量,下同)投入变化、京津冀区域化肥使用总量(氮、磷、钾和复合肥总折纯量,下同)变化、单位面积施用量变化以及施肥行为等特征。结果显示,2010—2018年期间京津冀区域的化肥施用量以2014年为转折点,呈现先逐年增加后转为下降趋势,2018年降至336.65万t。氮肥和复合肥是主要的肥料品种。2010—2018年期间N、P2O5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2013年以后K2O用量由升转降,复合肥用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8年N、P2O5、K2O和复合肥施用量分别为123.12万、26.34万、25.70万t和161.50万t。北京市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由2010年的358.45 kg·hm^-2提高到2017年的504.03 kg·hm^-2,增幅为40.61%。2018年降至485.58 kg·hm^-2,下降了18.45 kg·hm^-2。天津市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516.51 kg·hm^-2下降到2018年的370.16 kg·hm^-2,减少了28.33%。河北省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维持在330.07~360.11 kg·hm^-2,总体变化较为平缓。京津冀地区整体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为339.72~363.73 kg·hm^-2,平均348.66 kg·hm^-2。北京市、天津市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北省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综上,2010—2018年期间,京津冀化肥投入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偏高,存在下调空间。北京市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呈现增加趋势,更为值得关注。针对京津冀化肥投入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化肥减施增效的污染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5.
16.
分析猪高热病的发病症状及猪群高死亡率发生原因,并提出"以生物安全为基础,保健为重,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选用登海661(DH661)和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高产条件下施氮时期对高产夏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次施氮尤其是增加花后施氮较拔节期一次性施氮可提高产量9.3%-18.2%,氮肥偏生产力提高10.9%-17.5%.拔节期、大喇叭口期、花后10d按2∶4∶4施氮,DH661产量可达14188.9 kg/hm2;基肥、拔节期、大口期、花后10d按1∶2∶5∶2施氮,ZD958产量可达14529.6 kg/hm2.分次施氮较一次性施氮可延长灌浆期LAI高值持续期.花后施氮20%-40%较一次性施氮穗位叶Pn、φPSⅡ、NPQ和ETR分别提高了10.8%-24.1%,16.6%-25.1%、29.2%-45.3%和14.4%-25.8%,并保持了灌浆期RuBPCase和PEPCase较高活性,延缓了叶片衰老,提高了光能利用率.DH661较ZD958在相同的施氮方式下花后具有更高的光合性能.分次施氮及花后施氮可显著改善两个高产夏玉米品种光合特性,提高氮素利用率,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播期对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不同播期对不同熟性品种夏玉米生长发育及群体特性的影响,以纪元一号(早熟品种)、郑单958(中熟品种)及农大108(晚熟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8—2009年在中国农业大学上庄试验站设置3个播期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夏玉米的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平均每推迟1d全生育期缩短0.2~0.6d;从早熟到晚熟品种夏玉米生育期缩短表现出加剧的趋势。随播期推迟,早熟与中熟品种的穗位比增大,茎粗降低,但播期对晚熟品种的穗位比与茎粗影响不显著。播种期推迟,夏玉米最大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重量、群体光合势(LAD)及籽粒产量均呈降低趋势,其中晚熟品种的籽粒产量降幅大于早熟品种。晚播与中播相比:农大108籽粒产量降幅为40.7%~41.6%,而纪元一号降幅为22.2%~27.7%。播期及品种是影响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适度提前播种利于高产群体的形成,在相同管理措施条件下郑单958具有较强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