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优化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人工栽培技术,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不同栽培基质、不同密度、不同肥料对金线莲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基质、种植密度、肥料对金线莲多糖、氨基酸、维生素C影响极显著;栽培基质和种植密度对灰分含量影响显著;肥料对Ca含量影响显著。综合3个因素对金线莲有效成分和经济产量的影响,以栽培基质为泥炭土∶椰糠∶沙=4∶2∶1,栽培密度3 cm×3 cm,肥料管理以2号肥花宝5号1 000倍液+氨基酸1 000倍液,更能促进金线莲经济效益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金线莲人工栽培技术,该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不同栽培基质、不同密度、不同肥料对金线莲林下方框栽培方式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基质对金丝莲鲜重增长量、鲜重增长率影响极显著,对干重影响显著;种植密度对鲜重增长量和干重影响极显著,肥料对折干率影响极显著。综合3个因素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以处理4(栽培基质为泥炭土∶椰糠∶沙=4∶2∶1,栽培密度3cm×3cm,肥料管理以2号肥花宝5号1000倍液+氨基酸1000倍液)更能促进金线莲生长,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在连体大棚里,以不同遮阳比例、不同密度、不同基质配比和不同施肥水平对金线莲进行栽培试验。对金线莲的产量和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75%遮阳网2层+基质用珍珠岩∶泥炭4∶10+密度为株行距3 cm+施肥用花多多11号肥2 000倍液处理组合的总产量和单株丰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在金线莲栽培基质中腐熟花生壳代替腐熟松树皮的可行性。[方法]以金线莲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金线莲生长和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以农富康秸秆发酵剂发酵花生壳+泥炭土(1∶1)为栽培基质的金线莲生长最好,其成活率、生物产量最高。[结论]在栽培基质配方为花生壳+泥炭土(1∶1)情况下,自然风干花生壳不能用于金线莲栽培,自然条件下腐熟花生壳可用于金线莲栽培,选用适宜发酵菌剂发酵花生壳用于金线莲栽培,能达到更好的栽培效果,完全可以替代腐熟松树皮用于金线莲栽培。  相似文献   

5.
为对金线莲的组培快繁和林下仿野生栽培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栽培基质、覆盖稻草和避雨措施对金线莲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基质和避雨措施对林下栽培金线莲成活率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覆盖稻草对金线莲成活率影响不显著;栽培基质对林下栽培金线莲鲜重和茎长的影响显著(P0.05),避雨措施和覆盖稻草对金线莲的鲜重和茎长无显著影响。金线莲林下栽培的有效措施是基质选用药渣,在基质上铺一层稻草和进行避雨栽培。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基质和光照强度对金线莲成活率的影响,以福建红霞金线莲组培苗为试验材料,按月测定13种不同基质上金线莲的成活率;以5个品种金线莲组培苗为实验材料,设置3种不同光照强度条件,按月测定各光照强度下各品种金线莲的成活率。结果表明:基质试验中,绝大多数实验组30 d金线莲成活率处于较高水平,30 d后死亡加速,移栽120 d后,以泥炭土:椰糠(1:1)为栽培基质的金线莲成活率最高,为64.44%;光照实验中,3层遮光网(透光率1.56%,1.6 klx)条件下,随月份增加各品种金线莲成活率较为平稳,成活率显著高于1层和2层遮光网下的金线莲。福建圆叶金线莲品种成活率表现良好,在各光照强度下移栽120 d,其成活率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7.
广东金线莲大棚优质种植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金线莲在广东种植难的问题,以肇庆种质金线莲组培苗为材料,对种苗前期处理、种植基质和栽植密度选择、大棚日常养护、病虫害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防控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对金线莲的病虫害系统防治表明,由43%戊唑醇乳油5 000倍+73%克螨特3 000倍+10%吡虫啉5 000倍液阶段式组合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83.3%,金线莲株高、叶质量、茎粗、鲜干重等生长质量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单株折干率为13.36%。该金线莲大棚优质种植技术体系为该濒危药用植物在广东的规模化栽培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5个金线莲品种在宁波地区杂木林下进行仿野生种植,比较其栽培性状和品质。结果表明,在宁波林下仿野生种植最有潜力的品种是大叶品种,但是管理难度相对较高;最容易种植的品种是溢绿2号,但是其品质有欠缺;综合表现最好的品种是红霞,管理难度、外观、产量和品质都较好。  相似文献   

9.
按照2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4种密度与3种气候年景对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8个月后,气候年景正常或偏差时密度400~1111株/m~2的成活率为88.6%~97.5%,密度大的成活率较高;气候年景差时成活率显著降低,为62.8%~70.4%,密度大的成活率较低。气候年景正常时不同密度的产量(干重)为113.2~322.6g,气候年景偏差时的产量为116.1~320.9g,气候年景差时产量显著降低,为93.7~218.6g。密度越大,金线莲产量越高,气候年景正常或偏差时最适宜的栽植密度为1111株/m~2。不同密度单株鲜重和干重分别为2.407~2.576g和0.300~0.324g,气候年景差时各密度平均单株鲜重和干重分别为2.543g和0.318g,高于其他气候年景的。  相似文献   

10.
福建金线莲不同品种生长性状和产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金线莲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不同品种组培苗的生长性状差异和200d栽培苗的生长性状、生长量和干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品种组培苗中,红霞和圆叶的外观特征和茎粗度均优于尖叶;3个品种200d栽培期植株中,红霞的外观特征特别突出,单位面积鲜重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均最高,红霞的综合表现第一,圆叶的综合表现第二,尖叶的综合表现第三。  相似文献   

11.
金线莲林下人工栽培基质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开展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林下不同基质的培育试验,结果表明:金线莲移栽苗在不同栽培主基质和辅助基质条件下的成活率相差较大,腐殖土、泥炭土、蛭石和树皮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其他基质;在提高成活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可行性和经济性,优选出以泥炭土和树皮为最佳基质组合,并得出该组合比例在泥炭土∶树皮∶其他原料=14∶5∶1情况下时,金线莲移栽成活率最高,生长状况最好,可有效满足金线莲的生长需求,移植90 d,平均成活率、平均株高、平均叶数可达到98.1%、9.9 cm和5.5片。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完善马铃薯—玉米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寻求薯玉套作体系下获取马铃薯、玉米共同高产的最佳种植密度,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玉米和马铃薯密度单因素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玉米栽培模式下,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幅宽1.4m,马铃薯密度为47643穴/hm2,玉米密度为52937株/hm2时,田间单位面积的总产值最高,为65676元/hm2。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栽培基质对金线莲生长和生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台湾金线莲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台湾金线莲生长和生物产量的影响,以筛选适合金线莲生长的最优栽培基质.结果表明,金线莲茎生长和生物产量受栽培基质影响较大,且对鲜重的影响大于干重,其中以25%粗松树皮+75%进口泥炭土为栽培基质的金线莲生长最好,其生物产量高、茎粗长、节数多、根长且较多、叶片较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金线莲干重与鲜重呈极显著的高度正相关,金线莲茎长、茎径、根长与生物产量关系极密切,通过选择合适栽培基质,能同时增加金线莲茎长、茎径和根长,提高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14.
对金线莲组培苗进行无土栽培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着重探索两种水培法与传统土培法对金线莲组培苗移植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营养液为基质进行水培栽培,移植苗生长状况优于土培法,采用循环流动的营养液栽培法效果最佳.初步总结一套适合金线莲组培苗工厂化栽培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选用果蔗拔地拉茎尖脱毒健康组培杯苗,探讨不同密度对其分蘖苗数、成茎率、株高、茎径、单位面积有效茎数、总芽数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1.5万~2.7万株/hm~2范围内,不影响拔地拉果蔗茎尖脱毒组培苗的株高、茎径;组培苗分蘖苗数以种植1.8万株/hm~2最多,为9.69条/株;每株组培苗的成茎数、成茎率以及单位面积有效茎数、芽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因此,果蔗拔地拉脱毒组培杯苗以种植2.1万株/hm~2为宜,单位面积可获得最优的总芽数。  相似文献   

16.
皖油18号不同栽培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623-1623,1632
通过对皖油18号不同稀植密度试验,研究油菜种植密度与群体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皖油18号在60 000株/hm2时产量最大,达2 301 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或减少,单产呈递减趋势;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对产量影响较大;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变化较小.探索出了油菜高产栽培最佳群体结构,为大面积推广栽培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含油互叶白千层高效栽培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比高含油互叶白千层组培苗不同种植密度的枝叶产量,开展种植密度、采收高度、采收时间对采收后死亡率的影响试验,以及不同季节枝叶含油率的检测,比较了组培苗与扦插苗的抗寒性。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22 500株·hm~(-2)的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最高,当年枝叶产量可达37.8t·hm~(-2),逐年递增,至第4年产量稳定,达43.95t·hm~(-2);采收高度对死亡率影响达显著水平,最佳采收高度50cm;最佳采收季节为11月上中旬;组培苗抗寒性明显优于扦插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芨人工栽培效果,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提高经济效益。[方法]对白芨在厚朴林下不同林分郁闭度、不同密度的复合种植与不同抚育措施经营效果开展对比试验。[结果]林分郁闭度在0.4~0.6的林下种植白芨,单位面积产量比郁闭度0.4以下、0.6以上的分别增长5.4%、6.8%;白芨种植密度为30 cm×30 cm的单位面积产量比种植密度20 cm×20 cm、25 cm×25 cm、35 cm×35 cm的分别增长16.1%、12.0%、13.1%;白芨在10—11月种植的单位面积产量比12月—次年1月、次年2—3月种植的分别增长5.6%、21.3%;白芨在栽培期间施用农家肥的单位面积产量比施用化肥、复合肥的分别增长31.7%、18.4%;种植白芨中耕除草4次/a的单位面积产量比1、2、3次/a中耕除草的分别增长240.1%、137.0%、43.9%。[结论]林下种植白芨,林分郁闭度为0.4~0.6时,出苗率高、生长势好、产量高;白芨于10—11月种植,种植密度以30 cm×30 cm效果最佳。同时白芨在栽培期间每年中耕除草4次,并结合施用农家肥,能促进白芨块茎发育和生长,大幅度提高白芨产量。  相似文献   

19.
以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429为试验材料,设两因素(种植密度、留叶枝方式)三水平试验设计,其中,种植密度水平为2.25万株/hm2、3.75万株/hm2和5.25万株/hm2,留叶枝方式水平为不留叶枝(常规整枝, CK)、留2个优势叶枝和留全部叶枝,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与留叶枝方式对棉花产量构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叶枝能够提高棉花的霜前花率,促进棉花早熟,但在不同的密度种植时棉产量构成和产量效应不同:低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能够显著提高单株铃数和霜前花率,最终使产量略有提高;中等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会显著降低单铃重,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其中留全部叶枝的棉花减产显著;高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会降低棉花单铃重,其中留2个优势叶枝棉花的单铃重降低显著,最终导致产量略有降低。在三系杂交棉简化整枝栽培管理中,采用种植密度3.75万株/hm2、留2个优势叶枝方式栽培棉花产量最高,籽棉产量为5383.6 kg/hm2。  相似文献   

20.
陈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9):98-100
该研究选择在不同海拔250m(处理1)、350m(处理2)、450m(处理3)的阔叶林林下仿野生栽培福建金线莲,经220d定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金线莲产量有提高的趋势,其中处理2比处理1增产4.34%,处理3比处理1、2分别增产6.42%和1.99%,但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不同海拔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在金线莲多糖、黄酮、氨基酸含量方面也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有效成分呈上升的趋势,其中处理3的黄酮含量分别比处理1和处理2提高16.21%(P0.05)和5.95%(P0.05),处理2的黄酮含量比处理1提高9.69%,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