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1月下旬福建三明市区出现极端低温,最低气温-4. 2℃,造成引种的勃氏甜龙竹遭受较严重的冻害。为探讨不同冻害补救措施对勃氏甜龙竹笋期生长的影响,分别选择砍伐枯竹与扒土施肥结合、砍伐枯竹及未采取冻害补救措施3块样地进行出笋、退笋、笋高、地径及笋重量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冻害补救措施对勃氏甜龙竹笋期生长达高度显著影响,尤其对勃氏甜龙竹平均每丛笋总重量的影响最大;扒土施肥对冻害补救勃氏甜龙竹笋期生长的促进效果较为明显,出笋期也略长于未采取任何措施的竹林,对提高冻害补救勃氏甜龙竹笋的质量和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福建省华安县竹种园5种牡竹属笋用竹云南甜龙竹、版纳甜龙竹、勃氏甜龙竹、马来甜龙竹和梁山慈竹竹笋营养进行成分比较。结果表明:5种笋用竹鲜竹笋含水量均接近或超过90%,口感较好;灰分含量勃氏甜龙竹竹笋的最高,达0.893%,版纳甜龙竹最低(0.340%);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马来甜龙竹(1.717%),最低的是版纳甜龙竹(1.260%);勃氏甜龙竹(0.281%)和云南甜龙竹(0.292%)脂肪含量较低,马来甜龙竹(1.134%)和梁山慈竹(1.083%)脂肪含量较高;勃氏甜龙竹(0.655%)和云南甜龙竹(0.666%)粗纤维含量较低,而梁山慈竹、版纳甜龙竹和马来甜龙竹含量相近,达较高水平,分别达0.953%、0.894%和0.879%。5种竹笋均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最高的是勃氏甜龙竹(227.64 mg·g~(-1)),最低的是马来甜龙竹(120.43 mg·g~(-1));必需半必需氨基酸总含量最高的是勃氏甜龙竹(84.26%),最低的是马来甜龙竹(50.67%);呈味氨基酸总量最高的是勃氏甜龙竹,达212.79 mg·g~(-1),其次依次为梁山慈竹(164.71 mg·g~(-1))、版纳甜龙竹(156.35 mg·g~(-1))、云南甜龙竹(141.44 mg·g~(-1))和马来甜龙竹(115.83 mg·g~(-1))。  相似文献   

3.
对版纳甜龙竹在不同地区、坡向、坡位、坡形、海拔等立地因子以及立竹密度、季节的鲜笋产量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各项因子对版纳甜龙竹鲜笋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阳坡(光照多)、下坡(水分养分充足)、立竹密度适中有利于版纳甜龙竹的发笋,生长在海拔1 100~1 500 m的鲜笋产量较高。版纳甜龙竹鲜笋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通过调查较好地掌握了版纳甜龙竹发笋规律,对经营版纳甜龙竹竹林和鲜笋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1]。  相似文献   

4.
于2019年,在广西南宁市七坡林场开展低丘松林下套种3种丛生笋用竹种(绿竹、麻竹、勃氏甜龙竹)试验,探究3种丛生笋用竹种的造林效果、发笋及幼竹生长规律。结果显示:勃氏甜龙竹的成活率高达83.15%,略高于绿竹(76.6%)和麻竹(62.13%);发笋时间,以勃氏甜龙竹最早(5月中旬),绿竹最晚(6月上旬);发笋持续时间历时最长的为勃氏甜龙竹(180 d),最短的为麻竹(150 d);麻竹的发笋量最高,平均单株母竹发笋率、退笋率分别为2.186、0.115,且以下坡位发笋率略高于上坡位,而退笋率相反;3种笋用竹幼竹高生长均呈现出慢—快—慢的"S"型生长规律,勃氏甜龙竹与麻竹的高生长速率相接近,生长盛期日均高增长量为12 cm; Richards、Gomperz.T方程分别较好地拟合了勃氏甜龙竹和绿竹、麻竹的发笋—幼竹高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5.
勃氏甜龙竹笋苗兼用林林分结构优化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勃氏甜龙竹是一种优良的多用途竹种,近年来在许多适生区得到推广,其资源扩繁主要依赖于母竹移植。研究应用竹子生理整合性等生态学原理,以竹林林分结构调控为核心技术,采用不同林分结构组合,旨在探求笋苗兼用竹林经营模式。结果表明:(1)新造竹林有一明显的出笋数量和笋个体质量增长期,时间区段不同,前3a均快速增长,然后笋个体质量相对稳定,出笋数量仍较快增长。(2)竹笋产量主要影响因子是丛立竹数和立竹胸径,决定出笋数量和笋个体质量。出笋数量与丛立竹数正相关,与笋个体质量负相关。胸径与笋个体质量正相关,与出笋数量无相关。(3)合理的林分结构在450丛·hm-2时,丛立竹数为10株左右,胸径4~6cm。(4)经营类型经济效益明显,新造竹林第2年即有产出,第4年进入丰产期。  相似文献   

6.
笋材两用毛竹林冠层结构及其生产力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笋材两用毛竹丰产林的冠层结构特征与林地生产力功能间的关系 ,表明在一定立竹密度范围内 ( 2 2 50~ 3 150株· hm-2 )笋材两用毛竹林在人工经营措施的干扰下 ,竹冠冠幅受密度影响程度低 ,同胸径、枝下高、全高关系紧密 ,顺序为胸径 >全高 >枝下高 ;立地等级对竹林产量有显著影响 ,具体体现在对立竹度的显著影响 ,对冠幅影响不显著 ,笋材两用毛竹丰产林应选择半阳坡、半阴坡的缓坡林地 ( I类立地 ) ;毛竹林冠层具明显的垂直和水平二维分布规律 ,该分布规律有利于立竹充分利用地上营养空间。建立了竹林竹材产量同立竹结构因子间的数学模型 G=- 3 0 2 .2 7+42 .0 8M- 0 .0 0 0 56N+15.94 D+2 9.3 7h- 9.3 2 H,经微机模拟该模型计算值同实际产量间误差小 ,对生产中建立合理的竹林林分结构具参考价值 ,可采用冠层结构的代表因子——冠幅作为衡量林分生产力的补充因子  相似文献   

7.
“十五”期间云南省林业厅计划在全省 9个地、州、市发展 8个乡土竹种 ,总面积达 4万hm2 ,其中主要以大中型丛生竹为主 ,尤其以龙竹、甜龙竹、麻竹和杂交竹为主要发展竹种。丛生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有助于各地快速发展竹子生产 ,也有利于云南山区农民脱贫致富。1 研究竹种主要以甜龙竹 ,为主其品种为勃氏甜龙竹 (Dendrocalamusbran disii)、版纳甜龙竹 (D .hamiltonii)均为大型丛生竹。一般丛生竹没有长距离地下走的竹鞭 ,竹蔸部分就是地下茎 ,秆基上的大型芽一般在春末夏初开始萌发 ,初为向地生长 ,后…  相似文献   

8.
以2-3年生勃氏甜龙竹的壮年竹作母竹,将其伐倒后,把芽饱满的茎秆锯成2~3个节1段的竹秆,培育出1年生的埋节苗,于2002年3月育苗,2003年5月造林。2004年11月和2005年11月,采用羊粪+地膜(处理Ⅰ),沼液+绿肥+地膜(处理Ⅱ),鸡粪+地膜(处理III),鸡粪+绿肥(竹叶)(处理Ⅳ)4种措施,开展勃氏甜龙竹反季节栽培试验,测定其产笋量。结果表明,采用反季节栽培可使勃氏甜龙竹的发笋时间提前至每年1-2月份,与常规方法 (5月发笋)相比,出笋时间提早了2-3个月。处理Ⅲ(鸡粪+地膜)对勃氏甜龙竹竹笋增产效果明显,每公顷产量为5 386.8 kg,比对照(2 887 kg/hm2)增产2 499.8 kg/hm2,增幅达46.41%。  相似文献   

9.
云南师大竹类研究所为《林业科技通讯》的协办单位,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23名,主要从事各种竹类植物的组织培养、快速育苗及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大部分科技人员常年驻扎在基层生产第一线,有丰富的育苗、运输保鲜、栽植、管护经验,并建立起大面积育苗基地,可供优良种苗。甜龙竹 包括勃氏甜龙竹、版纳甜龙竹、马来甜龙竹、野龙竹等竹种。竹笋香甜可口,可以生食,是全国30多种笋用竹中笋体最大、含糖量和谷氨酸量最高的竹种。竹株秆材高大(比楠竹还高大),广泛用于各种行业。这些竹种适于年均温16℃以上、极端最低温-3℃、无…  相似文献   

10.
版纳甜龙竹(Dendrocalamus hamiltonii)是一个体型巨大的丛生竹类。它的竹笋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竹茎被广泛用做编织和建筑用材。版纳甜龙竹生长迅速,对改善不丹南部的贫穷现状具有很大的潜力。由于版纳甜龙竹是当地较好的可以用作商业用途的树种,所以为了防止不可持续的采伐,研究最大限度地提高版纳甜龙竹产量的营林措施时,要确保它的可持续发性。我们基于农民对竹产量的要求确定了3种版纳甜龙竹的采伐方式:择伐、U型伐(horseshoe cut)和皆伐,以无采伐为对照,试验对比了不同采伐方式的效果,试验期超过2个生长季。虽然3种采伐方式对竹笋产量没有差异,但采用U型伐时竹笋的产量最高。无采伐的竹林,竹材产量高于采伐过的竹林。在采伐的竹林中,竹材产量最高的是U型伐的竹林,但其产量与采用皆伐方式的竹林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U型伐技术能使竹笋和竹材产量最大化,虽然U型伐对新竹笋的萌发有促进作用,但其长期收获的可持续性仍需要进一步评估。即使竹材产量和当年的新竹数量似乎影响了新竹笋的发生,本研究仍发现竹材的收获量和竹笋的再生量有更强的关系,这表明补偿生长机制影响了竹笋的再生。  相似文献   

11.
以勃氏甜龙竹竹叶为原料,对其中竹叶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勃氏甜龙竹、箬竹、浦竹仔及椅子竹中总黄酮及牡荆苷、异牡荆苷、荭草苷、异荭草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勃氏甜龙竹超声提取最佳的工艺为:甲醇作为提取溶剂、浓度为70%、料液比为1︰10(w︰v)、超声时间60min、温度40℃。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勃氏甜龙竹中总黄酮得率能达到4.6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4种丛生竹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795 2%、1.166 9%、0.092 6%、0.897 2%。勃氏甜龙竹、箬竹和椅子竹中均含有牡荆苷、异牡荆苷、荭草苷及异荭草苷,浦竹仔中仅含有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分析方法的建立,为丛生竹化学资源的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林冠层乔木种子的留存状况是影响森林群落更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的研究认为,过度发育的林下植被,能够强烈地改变森林底部微环境,对林下乔木幼苗更新产生重要影响;林下小径竹类通过其强大的地下茎和快速克隆生长的能力,能够迅速占据林窗或林下的灌木层,成为优势种,甚至是单优种,形成过度发育的林下植被,对林下幼苗更新及整个森林群落的更新过程和动态产生负面影响。然而,很少有人关注林下小径竹类与冠层乔木  相似文献   

13.
甜龙竹为云南优质特产笋材两用大型丛生竹。其笋体洁白粗大,鲜甜可口,生熟均可食用,是我国30多种笋用竹中含糖量和谷氨酸含量最高的竹种;其竹材力学性能良好,是制作竹地板、家具、农具、生活用品等工农业产品的优质原料。据统计,全国已开发出甜龙竹笋材系列产品200多种,产品供不应求。其竹丛高大翠绿,叶片极大,又是优良的观赏竹种。1 形态特征甜龙竹主要品种有勃氏甜龙竹、版纳甜龙竹、马来甜龙竹和野龙竹4个品种。甜龙竹地下茎合轴丛生型;高一般为15~20m,最高25m,粗10~15cm,最粗可达20m;稍头下垂,节间长30~50cm,节上下密被白色…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从勃氏甜龙竹中提取新鲜竹汁,检测了其农残、矿物质元素、氨基酸的含量;并对新鲜竹汁进行过滤除菌,对比分析过滤前后竹汁中微生物的变化,研究其保质期。实验结果显示:勃氏甜龙竹农残未超标,矿物质元素和氨基酸含量丰富;从新鲜竹汁中分离得到36株菌株,均为细菌,主要属于Acinetobacter,Arthrobacter,Bacterium,Cedecea,Enterobacter,Pantoea,Pseudomonas,Sphingomonas和Stenotrophomonas 9个属;从过滤膜表面分离得到37株菌株,种类与新鲜竹汁中的主要微生物基本一致;过滤除菌后未检测出微生物;从过滤后变质的竹汁中分离得到21株菌株,属于Acinetobacter,Bacillus和Brevibacterium 3个属;过滤法能除去竹汁中的主要微生物,可以延长新鲜竹汁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15.
历时10年对撩壕施肥的毛竹林生长特性和林分结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径级毛竹均分布在林分密度3 750~10 305株/hm~2的中密度到高密度的范围之内,当林分密度为8 250株/hm~2的中密度时,林分平均胸径和新竹平均胸径达到生长高峰;当林分密度为10 305株/hm~2的高密度时,平均枝下高、秆全高和枝下高占全高的比例也达到最大值。(2)撩壕施肥竹林立竹株数为8 625株/hm~2,其中胸径12~17 cm的大径竹占该竹林总株数61.2%,比对照竹林增加4.02倍;胸径9~11 cm的中径竹占该竹林总株数33.2%,比对照竹林增加38.4%;胸径8 cm以下的小径竹占该竹林总株数5.6%,为对照竹林的87.4%。(3)撩壕施肥竹林Ⅰ~Ⅳ度竹为幼、壮、中龄竹,立竹株数和蓄积量占林分比例均在70%以上,处于绝对优势,繁殖功能旺盛;Ⅴ~Ⅶ度竹为次老龄竹和老龄竹,立竹株数和蓄积量占林分比例均在30%以下,繁殖能力有所下降,但因能增加立竹密度,有利于为新竹提供营养。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不同贴现率的净现值、效益成本分析和土地期望价等指标进行经济分析,以评价在印度卡纳塔克邦库格地区的撂荒稻田上种植勃氏甜龙竹的可行性。并与其他可能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对比,包括以不同的间距进行生姜的单一种植和生姜与竹林的间作,以测定该地区和最佳的经济适用的农作方式。结果显示,以上所有土地利用方式在贴现值为10%和5%时,其净现值高于零且效益成本率比大于1,因此在经济上都是可行的。当勃氏甜龙竹与生姜的间作距离为6mx6m,其净现值和土地期望价最高,这主要是由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竹子栽种的低投入和竹产品的高市场价。此外,还研究了限制在库格地区普及该竹种的各种因素,并考察了能否增加其附加值以提高主要相关利益人的收入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由云南师范大学和云南省监狱管理局联合投资150余万元的“云南省优质笋材两用竹高产高效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近期完工通过阶段性验收.该示范园位于西双版纳和昆明,其交通、通讯、水利、土地、气候条件十分优越,面积700余亩,均选用吨粮田营建.其中快速育苗基地300亩,速生丰产高效示范园400余亩.竹子种类:版纳甜龙竹、勃氏甜龙竹、马来甜龙竹、麻竹、龙竹、巨龙竹、香竹、野龙竹、撑篙竹×大绿竹、麻竹×甜龙竹、毛竹、灰金竹等20余个笋材两用竹.此外尚有80余个材用竹和观赏竹种.种苗数量:甜龙竹160余万株,龙竹50余万株,麻竹150余万株,杂交竹50余万株,毛竹350余万株,其他竹类60余万株(盆).  相似文献   

18.
分别3种不同立地类型、4种不同经营水平,建立毛竹纸浆材模式林,进行优化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毛竹纸浆模式林宜选择立地类型为Ⅰ、Ⅱ类地,经营措施宜集约、中等经营,竹林结构以立竹密度3000~4500株/hm2,竹龄Ⅰ~Ⅲ度竹占绝对优势,均匀度6以上,整齐度6~10,叶面积指数7以上的纯林或混交阔叶树10%左右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灰金竹种群结构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灰金竹种群结构和产量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分析相同立地条件下竹林的年龄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竹林内部,以1~3年生竹且各龄竹株的数量百分率趋于相近时,竹林产量高。林分立竹密度在37500株/hm2~52500株/hm2之间为宜;竹株分布越均匀,竹林产量越高;竹林冠层高度越高,林分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持续高温干旱灾害天气对毛竹林生长的影响,为毛竹林抗灾减灾及灾后恢复提供参考,调查分析了毛竹林持续高温干旱灾害特征及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等对立竹受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使毛竹叶片灼伤、枯黄、失绿变白,严重的全株叶片脱落;竹秆脱水、皱缩、枯黄,中下部位出现黑斑,局部表皮灼伤。竹龄越小受损程度越严重,1度竹死亡率显著高于2度及2度以上竹。海拔高度、坡向、坡位、土壤厚度、立竹密度、经营水平等对毛竹林立竹受损程度均有较明显的影响,其中海拔较高毛竹林高于海拔较低毛竹林,阳坡毛竹林显著高于阴坡毛竹林,且上坡>中坡>下坡,土壤厚度<50 cm 毛竹林明显高于土壤厚度>100 cm毛竹林,立竹密度3 750 4 500株·hm-2和2 250 3 000株·hm-2毛竹林高于立竹密度3 000 3 750株·hm-2毛竹林,集约经营毛竹林高于粗放经营毛竹林。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持续高温干旱灾害对毛竹林的影响因子主要为土壤厚度、坡位,其次为海拔高度、坡向和立竹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