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慈竹和硬头黄木质素含量及G与S比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4个地区两种丛生竹慈竹和硬头黄为材料,对其木质素含量和G与S比值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4个地区木质素含量均为慈竹高于硬头黄,多数地区竹种间木质素含量的差异不大.在所有地区中,以三台慈竹木质素含量最高,长宁最低;而硬头黄木质素含量以三台地区含量最高,青神最低.同一地区硬头黄G/S值较慈竹低.不同地区中以绵阳硬头黄G/S值最低,其次是长宁慈竹、青神硬头黄和青神慈竹.长宁地区种植的慈竹、绵阳及青神种植的硬头黄对造纸较适合.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绿色时报2016年6月7日消息从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中心获悉,由厦门市园林植物园研究员陈松河、高级农艺师王振忠和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陈其兵、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明艳等人申请的竹类品种"花叶唐竹"和"竹海硬头黄",最近在该中心获得新品种登录认证。"花叶唐竹"是陈松河从唐竹原竹中发现的变异新品种,秆径2~3 cm、秆高3~5 m,特点是碧绿的竹叶上分布着宽窄不均的黄白色条纹,  相似文献   

3.
为给蓬勃发展的丛生竹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以川南地区人工栽培的3种丛生竹材用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竹秆特性,测量胸径、全长、秆高、尖削度、竹壁厚、节间长等指标。对各指标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拟合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胸径与竹秆高度、秆质量、总节数等因子相关性显著,拟合的模型经F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相同胸径下,全长方面,硬头黄竹梁山慈竹撑绿竹;秆质量方面,硬头黄竹秆质量最大,梁山慈竹和撑绿竹相当,约70%的秆质量都集中在中下部。随着竹秆相对高度上升,相对壁厚的下降速度依次为硬头黄竹梁山慈竹撑绿竹,相对直径大小为梁山慈竹硬头黄竹撑绿竹,但在相同胸径下,硬头黄竹胸径处的竹壁最厚。  相似文献   

4.
以赣南地区的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采取施用毛竹专用肥的营养管理手段,研究施肥和对照处理硬头黄竹秆形结构特性,探讨毛竹专用肥对硬头黄竹生长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硬头黄竹节间长随节位数变化规律呈现"短-长-短"的变异模式。施肥提高了竹最长节出现的节位数和最长节的长度。施肥对壁厚和壁厚随高度的变化无影响,但会降低竹尖削度,且施肥处理秆重随高度分布较均匀,因此施肥处理硬头黄竹秆形较好,利于加工利用。同时对各指标间进行了方程拟合。结果表明,秆重与胸径和壁厚显著相关,与秆高极显著相关;秆高与胸径和壁厚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德宏州重要大型丛生竹及其无性繁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省瑞丽市生态条件优越,竹藤种质资源极其丰富,是发展竹产业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也是建立竹藤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繁育基地最为理想的地区。结合瑞丽珍稀竹藤种质资源保存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对26种优良大型丛生竹种首次进行截秆移植无性繁殖试验,平均生根成活率为59.6%,观测时已发新笋355枝,最高为云南甜竹(83.3%)和潞西大竹(80.8%),最低为锡金龙竹(20%)和金丝巨竹(20%)。结合试验结果,对10个重要竹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以典型的自然或栽培种群为研究对象,全面调查和分析了云南4种典型热带丛生竹——巨龙竹、龙竹、云南甜龙竹和黄竹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分化背景,并结合种群平均秆径和平均秆质量,初步评价了以种群为代表的各个竹种的种源分化状况。结果显示:4个竹种种群间的平均秆径和平均秆质量等主要营林指标差异显著;巨龙竹、龙竹、云南甜龙竹种群间存在着较高水平的遗传分化,其遗传分化系数(Gst)均大于0.83;而黄竹种群间也存在一定水平的遗传分化(Gst=0.252 4)。研究结果为筛选巨龙竹等4个竹种的优良种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野生竹类种质资源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优良的竹类种质资源对竹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野生竹类种质资源蕴含着多种具有潜在育种价值的基因资源,是培育优良竹子新品种不可或缺的资源。通过对河南省境内的野生竹类植物进行全面调查,结果发现,河南野生竹类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信阳、南阳和洛阳等地区的山地及丘陵地区,海拔在20~2 000 m;共计4属20种,其中刚竹属植物占13种(含种下等级4个),箬竹属植物4种,箭竹属植物2种,茶竿竹属植物1种。本研究对于河南野生竹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引种栽培、育种及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南县丛生竹引种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南县丛生竹种质资源缺乏,为了大规模发展南县的竹产业,提高南县人民的经济收入和维护南县的生态环境,采取斜埋秆育苗和直立埋秆育苗这两种育苗方法,对从湖南的龙山县和四川、江西等省地引进的丛生竹种进行了田间育苗栽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斜埋秆育苗是一种行之有效而值得推广的育苗方法;在壤土、砂土、粘土这三种土壤质地类型中,壤土较适合丛生竹的生长;慈竹和青皮竹这2个丛生竹种比较适合在湖南南县栽植。  相似文献   

9.
滩地硬头黄竹生物量结构及回归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丛生竹种硬头黄竹的生物量结构,并建立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和竹高的拟合模型.结果表明:(1)硬头黄竹各器官生物量在单株上的分配为秆79.54%,枝7.51%,叶4.23%,根1.71%,蔸7.01%;其中竹秆所占的比例最大,远超过苦竹等其它竹种.(2)硬头黄竹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DBH)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胸径(DBH)与鲜秆质量(W1)、全株质量(W4)的拟合模型分别为W1=435.61 D1.887 5和W4=558.787 D1.895 3,可以较准确地估算出各器官的生物量大小.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丛生竹种质资源丰富,且具有优良的造纸特性。从当前我国丛生竹纸浆林资源优势、造纸特性、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分析了丛生竹纸浆林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巨龙竹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子,该文采用形态标记方法首次系统研究了厚壁型和薄壁型巨龙竹的形态差异。结果证明两者气生根节数与秆壁率二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从而证明了"厚壁型巨龙竹"和"薄壁型巨龙竹"的种质分化,为巨龙竹优良种质资源的选择与发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丛生竹生长特性及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生竹生长特性是丛生竹林结构调整和林地管理的依据.当前有关丛生竹生长特性和经营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该文对丛生竹种群基株、分株克隆生长特性进行概述,并对基于丛立竹数与根盘面积比的丛生竹林分结构调整、丛生竹散生化栽培、林地管理等技术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丛生竹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可利用的丛生竹种较少、优良丛生竹种资源扩展缓慢、丛生竹生长特性与经营管理技术互动关系研究缺乏等问题,在今后应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3.
安徽广德优良竹类种质资源异地收集保存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类种质资源是竹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为了收集和保护安徽省的竹类种质资源,广德县林科所承担了"广德优良竹类种质资源异地收集保存库建设"项目。项目共收集保存竹子20属222种,保存各类活体竹株30余万株;同时,开展了相关竹类生物学特性和适应性等系列研究,为优良竹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淯江河岸缓冲带硬头黄竹人工林生物量以及5种营养元素含量的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淯江河岸缓冲带硬头黄竹人工林单位面积的总生物量为98 672.01 kg/hm2,其竹株各器官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秆78.76%、枝7.37%、叶5.05%、根1.49%、蔸7.33%。其竹株各器官的5种营养元素含量均不相同,以代谢旺盛的竹叶含量最高。5种营养元素总含量在硬头黄竹竹株各器官中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叶42.62g/kg、蔸26.92g/kg、根24.99 g/kg、枝22.75 g/kg、秆21.83 g/kg。该竹林单位面积N、P、K、Ca、Mg 5种营养元素贮存总量为2 323.2 kg/hm2,其中K的贮存量最高为908.0 kg/hm2占39.1%,其次N为864.6 g/hm2占37.2%,Ca、P和Mg的贮存量仅占其总量的20%左右。  相似文献   

15.
在四川泸州和宜宾选择梁山慈竹、撑绿竹、硬头黄竹纸浆林开展笋目位置和年龄的调控出笋试验,分析出笋率、成竹率、新竹相对生长率和竹材产量后得出:(1)合理的"抹目"、"疏芽"可以提高成竹率、增加新竹相对生长率和竹材产量,梁山慈竹、撑绿竹、硬头黄竹在同时抹除3目、4目时效果最好,从不抹目到抹除3目、4目的增产幅度分别达31.04%、25.59%和37.87%;(2)在保证笋目出笋成竹能力和养分供给下,母竹数的减少和年龄结构的调小不会减小丛生竹纸浆林产量,梁山慈竹和硬头黄竹在保留所有1年生母竹和25%的2年生母竹,撑绿竹在保留所有1年生母竹和50%的2年生母竹时产量最高.综合分析认为:对笋目位置和年龄的调控出笋技术可为丛生竹纸浆林生产经营提供新的经营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丰富百日草新品种,获得优良自交系亲本是必要前提。从已收集到的红色和粉色百日草自交系种质资源中分别选育出橙黄色和鲑鱼红自交系,花径5.5~6.5cm,株高22.0~26.0cm,冠幅20.0~25.0cm;花大色艳,单株花量多,重瓣性强,生长健壮,长势旺盛,抗病性好;选育出的两个自交系均可作为父本与雄性不育系杂交,为获得更多的杂交后代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
茶秆竹笋竹两用经营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茶秆竹 Pseudosasa amabilis Mc Cl.是我国南部湿润地区典型的混生小径竹 ,其竹材优良且笋味独特 ,是我国笋竹两用优良竹种。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野生茶秆竹资源 ,我们分别进行茶秆竹留笋长竹时间、不同出土高度采笋、施用发笋肥、抚育措施等系列试验 ,探索上述试验因素对竹林发  相似文献   

18.
甜龙竹是大型优良笋材两用丛生竹种,鲜笋品质优良,是云南省重点发展的笋用竹种。甜龙竹天然种群因缺乏科学经营管护,种群退化较为严重,亟需对其种质资源和天然种群进行研究与保护。本文从种质资源现状、生物学特性、竹笋营养成分、培育技术以及种质资源保护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花皮单竹’属于竹亚科单竹属Lingnania McClure的单竹Lingnania cerosissima McClure变异株,经多年选优、培育而成的栽培竹新品种。‘花皮单竹’为大型合轴型丛生竹,秆高6~8 m,直径4.5~6.5 cm;全秆和部分竹枝具黄绿相间条纹,全秆被厚白蜡粉。而单竹秆型相对较小,其秆高3~7 m,直径2~5 cm,竹秆通体绿色,不具条纹,幼时被白蜡粉。经10年的繁育观测,其性状稳定,适宜于年均温17~20℃、年降水量1 000~2 000 mm、海拔6 00 m以下的长江流域以南广大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20.
为给单枝竹属Bonia Balansa种质资源的保育和开发提供依据,对广西单枝竹属资源及其分布开展调查,并进行了秆型、秆高、叶长、叶宽形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单枝竹属竹种资源丰富,在25个天然居群共收集单枝竹B.saxatilis、芸香竹B.amplexicaulis和箭秆竹B.saxatilis var.solida等2个种、1个变种的106份种质;单枝竹属竹种在广西集中分布在21°57′~25°57′N,111°06′~106°29′E,海拔100~800 m之间的岩溶地貌区,呈现箭秆竹、单枝竹、芸香竹自北向南天然分布规律,单枝竹、芸香竹分布存在重合现象。秆型存在4种类型:1直立且秆梢挺直型;2直立但秆梢钓丝状下垂型;3攀援型;4匍匐型。秆高、叶长、叶宽形态差异显著,单枝竹变异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叶宽、秆高、叶长;芸香竹和箭秆竹依次均为秆高、叶宽、叶长。单枝竹属资源及其表型变异丰富,具有种质挖掘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