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通过对杨分月扇舟蛾、杨扇舟蛾的发生危害进行室内外观察和防治技术研究,本文叙述了这两种虫的生物学特征和发生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杨扇舟蛾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扇舟蛾1年中第1代至第2代种群数量保持增加趋势;幼虫3龄期是影响下一代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虫期,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3龄幼虫期的捕食因子为关键因子,决定系数F^2为0.5588捕食因子(b值)为0.4232。  相似文献   

4.
杨分月扇舟蛾、杨扇舟蛾发生危害和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杨分月扇舟蛾、杨扇舟蛾的发生危害进行室内外观察和防治技术研究,本文叙述了这两种虫的生物学特征和发生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从2008年开始对杨扇舟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可持续控制技术进行了观察研究,通过人工饲养和野外调查,总结和阐明了杨扇舟蛾的基本发生规律。掌握了杨扇舟蛾各代、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及越冬代成虫的平均产卵量、平均遗孵卵及平均孵化率等基本重要数据,利用先进的测报手段,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杨扇舟蛾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扇舟蛾是湘北平原湖区欧美杨人工林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1年发生5代。主害代第3-4(6-8月),每头幼虫的平均危害量分别达到143.27cm^2和141.42cm^2。人工模拟第3代幼虫的危害状况,受害1次就能对当年材积生长材积生长造成极显影响。经测定分析表明,50%的失叶量为受害的允许临界值,并确定第2代幼虫的防治指标为3头/100片叶,第3-4代幼虫的防治指标为20头/100片叶。  相似文献   

7.
不同药剂防治杨扇舟蛾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25%灭幼脲Ⅲ号2 500倍液、Bt制剂2 000倍液、3%高渗苯氧威3 000倍液、0.9%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4种药剂对杨扇舟蛾进行防治,结果表明:25%灭幼脲Ⅲ号2 500倍液、Bt制剂2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优于其他2种药剂,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植物源杀虫剂喷雾防治杨扇舟蛾幼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玉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05-15006
[目的]探讨1.2%苦参碱烟碱乳油对杨扇舟蛾幼虫的防治效果,从而实现无公害防治。[方法]将1.2%苦参碱烟碱乳油加水稀释为600、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杨扇舟蛾幼虫。[结果]1.2%苦参碱烟碱乳油600、800、1000倍稀释液喷雾后,杨扇舟蛾幼虫死亡率依次为99.2%、96.9%、77.6%,校正死亡率依次为99.1%、96.5%和75.6%,且差异均极显著(P〈0.01)。[结论]1.2%苦参碱烟碱乳油的600倍稀释液可以防治杨扇舟蛾幼虫。  相似文献   

9.
城市杨扇舟蛾的生物学及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在南充市年发生不完全6代,以蛹越冬。2,3代为害最重,4代以后明显受天敌制约。于第1代幼虫发生期根部施呋喃丹一次,可有效地控制该虫为害。  相似文献   

10.
杨扇舟蛾的生物学特性与科学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杨扇舟蛾的生物学特性,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杨扇舟蛾的防治方法,为该害虫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杨扇舟蛾对杨树不同叶位叶片的取食选择性及其发育和繁殖适合度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杨树枝条的第1、3、5、7叶位叶片室内饲养杨扇舟蛾初孵幼虫至化蛹,观测其对杨扇舟蛾幼虫发育和繁殖适合度的影响.[结果]不同叶位叶片对杨扇舟蛾幼虫历期(27℃下14 d)、蛹历期(6 d)和产卵前期(17 d)无明显影响,但对存活率曲线、蛹质量和单雌产卵量具有显著影响,第3叶位叶片饲养的杨扇舟蛾具有较高的存活率、较小的蛹重和较低的繁殖力.[结论]试验结果为阐释杨扇舟蛾发生的机理和有效控制杨扇舟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转基因741杨林中,对靶标害虫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种群生命表的比较研究,证明了转基因741杨林中杨扇舟蛾的世代存活率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种群趋势指数降低了13.43~19.26倍,表明转基因杨可以减少靶标害虫的自然种群数量.经存活曲线分析得知杨扇舟蛾种群的个体死亡主要发生在幼龄幼虫期,特别是对1~2龄幼虫的致死能力更为明显.经过对转基因741杨林中杨扇舟蛾各死亡因子的致死力比较分析可知:由毒蛋白直接引起的食物和环境共同作用、病菌致死以及间接引起的化蛹死亡率升高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Two generations of 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 larvae were fed continuously with leaves of selected clones of transgenic (Bt + API) triploid Chinese white poplar in order to evaluate additive insect-resistant effects of transgenic triploid Chinese white poplar. When the two generations were subcultured with the high and medium level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poplar, the high and medium level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poplar manifested its obvious additive resistance to C. anachoreta (Fabricius), with higher mortality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C. anachoreta (Fabricius) larvae and longer larvae growth period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than those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Furthermore, the weight of pupa and the fecundity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generations when subcultured with low level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poplar. These results implied that the population of C. anachoreta (Fabricius) would decline gradually to under the economic threshold even when planting the medium level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poplars in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4.
张军  耿小雪  程微  刘婧敏  孙文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38-11639,11674
[目的]探讨2-十三烷酮、槲皮素和单宁酸3种植物次生物质与杨扇舟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关系。[方法]用0.01、0.10和1.00 mg/ml浓度的2-十三烷酮、槲皮素和单宁酸处理的杨树叶子分别饲养杨扇舟蛾幼虫,测定喂饲后72 h内杨扇舟蛾虫体GSTs的活性。[结果]低浓度的2-十三烷酮和槲皮素对杨扇舟蛾体内GSTs活性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升高,杨扇舟蛾体内GSTs活性又略有回升,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而单宁酸的浓度越大,杨扇舟蛾体内GSTs活性越低,不存在诱导作用。[结论]为杨扇舟蛾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炬红  高宝嘉  刘军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05-11607
[目的]揭示转双抗虫基因741扬对杨扇舟蛾幼虫的致死效应规律。[方法]用转基因741杨不同系号在室内饲养杨扇舟蛾幼虫,研究取食转基因741杨不同发育天数、不同龄期以及不同世代的杨扇舟蛾幼虫死亡率。[结果]转基因741杨对不同发育天数、不同龄期的杨扇舟蛾幼虫均有一定的致死效应,但随着幼虫的生长发育,致死效应降低。发育天数少、低龄幼虫的死亡率高,发育天数多、高龄幼虫的死亡率低。转基因741杨对取食2代的杨扇舟蛾幼虫也具有一定的致死效应,且高于取食1代的杨扇舟蛾幼虫。[结论]在一定的时间内,随着幼虫的发育,取食时间的延长,杨扇舟蛾幼虫对转基因741杨抗虫性的抵抗力增强且逐渐适应,但随着取食代数的增加,致死效应则加强;转基因741杨对杨扇舟蛾幼虫的抗性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明4种棕榈科植物挥发物对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引诱作用。[方法]用“Y”型嗅觉仪观测了椰甲截脉姬小蜂雌蜂对4种棕榈科植物(椰子Cocos nucifera,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槟榔Areca catechu和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的行为反应。结果14种棕榈科植物未受害心叶和机械损伤心叶挥发物对椰甲截脉姬小蜂没有明显的吸引作用;每叶10头椰心叶甲3龄幼虫为害20—48h,幼虫-散尾葵心叶复合体、幼虫-槟榔心叶复合体和幼虫-椰子心叶复合体对椰甲截脉姬小蜂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幼虫-大王棕心叶复合体仅在36、48h对椰甲截脉姬小蜂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小于或大于这些时间范围,4种复合体对椰甲截脉姬小蜂都没有明显的吸引作用;相比之下,椰甲截脉姬小蜂对幼虫-椰子心叶复合体的趋向率稍强于其他3种复合体,但对4种复合体的行为反应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椰心叶甲幼虫为害寄主植物心叶后,诱导的植物挥发物可引起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寄主栖境定向行为。  相似文献   

17.
用转基因741杨叶片饲养杨扇舟蛾幼虫,观察记录幼虫的死亡、蜕皮情况以及各龄幼虫的体重,研究转基因741杨对靶标害虫生长发育的抑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取食转基因741杨后杨扇舟蛾幼虫的生长发育不良,表现为发育进度减慢、发育历期延长、体重增长速率降低。且对不同龄期开始饲养的幼虫和取食不同世代的幼虫抑制作用不同,从低龄开始饲养的幼虫生长发育受到的抑制作用强于从高龄开始饲养的幼虫。对取食2代的幼虫抑制作用强于取食1代的幼虫,转基因741杨对杨扇舟蛾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宋印刚  杨列富  胡猛  张全  李光  蔡军  王元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71-8872,8880
[目的]调查营林措施对杨扇舟蛾和杨树水泡溃疡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轻度、中度、重度间伐和修枝进行杨扇舟蛾和杨树水泡溃疡病的防治试验。[结果]杨扇舟蛾的防治以中度间伐为宜,虫口密度平均下降10.83%;杨树水泡溃疡病的防治,以轻度间伐最佳;修枝对杨扇舟蛾和杨树水泡溃疡病的防治均以中度为宜。[结论]间伐和修枝有利于杨树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