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研究将获得的导入慈姑胰蛋白酶抑制基因的新疆栽培品种 (品系 )和导入 Bt基因的抗蚜品种 ,采用室内叶片饲喂法 ,进行了抗棉铃虫幼虫的鉴定和抗性评定。在供试的 13个 Bt材料中 ,其中有 8个材料的抗虫性优于中国农科院培育的 R93- 6,表现为超高抗至中抗 ;导入APIA的 4个棉株 ,与对照新陆早 4号相比 ,其中 3株表现为抗 ,1株为中抗。采用田间罩笼法观察棉蚜在抗虫棉上的增殖量 ,结果为川 10 9和川 77蚜量低于对照 ,而导入 APIA的棉株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抗虫棉的初选和抗虫鉴定(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将山西农科院棉花导入Bt基因的10个品种(品系)和本校由中国植物所导入Bt及雪花莲凝集素(GNA Bt)的双抗品种(新R-1),经卡那霉素的初选,采用室内叶片饲喂法,对单株进行了抗棉铃虫幼虫的鉴定和抗性评定,对双抗品种的抗蚜性进行了田间套袋接蚜试验。在供试的山西10个Bt棉材料中,筛选出抗棉铃虫无黄萎病的13个单株。在215株导入双价基因的新R-1棉株中,筛选出3株双抗效果明显的单株。  相似文献   

3.
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新疆棉花获得抗虫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人工全序合成的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新陆早4号和C6524两品种中,收获注射地Bt杀虫蛋白基因的棉花种子2万余粒。经棉铃局喂的抗虫性生物检测,得到高抗虫的18株新陆早4号转化苗和36株C6524转化苗;以Bt基因的一对引物进行PCR分析,54株抗棉铃虫的转化棉花苗均扩增出部分Bt杀虫蛋白基因的目标带。未转化的对照棉花苗则无此条带,证实Bt杀虫蛋白基因已整合到转化抗虫棉株的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4.
转Bt基因棉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1995~1996年在田间系统研究了转Bt基因棉花品系93-4在单作和麦套2种种植方式下,对主要棉花害虫及其天敌种群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作和麦套条件下,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棉造桥虫幼虫均有良好的抗性,残虫量均低于防治指标;在单作条件下,转Bt基因棉田比常规棉田的棉苗蚜、棉伏蚜和叶蝉分别增加20.30%,21.38%和67.62%,红蜘蛛、棉蓟马和白粉虱分别减少58.42%,39.62%和39.06%;在麦套条件下,转Bt基因棉田的棉苗蚜和棉蓟马分别减少5.88%和79.46%,棉伏蚜、红蜘蛛、白粉虱和棉叶蝉分别增加14.62%,75.48%,48.22%和58.54%;在单作和麦套条件下,转Bt基因棉田比常规棉田捕食性天敌略增加,寄生性天敌减少,天敌总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多个冬小麦材料抗俄罗斯麦蚜基因的遗传方式和等位位的研究,为在抗蚜育种上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抗蚜材料提供了理论参考。研究结果:PI137739,PI262660,PI262605,PI372129,P1243781的抗蚜基因是显民生单基因,且PI137739,PI262660,PI262605的抗蚜基因等位,否定了1989年由Du Toit报道的PI137793,PI262660的抗蚜基因不等位  相似文献   

6.
子房注射法获得转基因抗虫棉植株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子房注射法将构建在植物表达载体pBI121.1上的Bt杀虫基因导入棉花品种石远321、中植372、822和辽棉9001中,获得8株转基因植株。经温室抗虫性鉴定,8株转基因植株对棉铃虫都表现出较好的抗性。同时对这8棵株叶片进行的PCR检测结果证明Bt基因已经整合进植物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小麦苗期与成株期麦长管蚜抗性的关系,2010-2012年采用蚜量比值法对94个小麦品种进行了温室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成株期自然感蚜麦长管蚜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3个品种连续3年在成株期对麦长管蚜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高抗品种2个,中抗品种8个,低抗品种33个;45个品种在苗期对麦长管蚜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高抗品种5个,中抗品种16个,低抗品种24个;30个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同时表现抗蚜,占供试品种的31.91%,其中C273和兰麦(陕西柞水)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为高抗;小麦品种在温室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成株期自然感蚜的蚜量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苗期和成株期麦长管蚜抗性表现一致的共有66个品种,占供试材料的70.21%。研究表明温室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小麦麦长管蚜抗性的方法是可靠的,是快速鉴定小麦品种麦长管蚜抗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外刊文摘     
1977年从大田选一密毛株,代号“抗77”,当季获自交铃。用江苏棉一号作父本与其杂交,获杂交铃.1978—1982年对这一选株及其衍生后代进行5年8代种植,并采用罩笼内接蚜和田间抗蚜鉴定法鉴定其抗蚜性。“抗77”老株移入温室后,叶蚜累计数为54.5头,对照“洞庭一号”是228.2头。大田棉蚜自然侵染比“陕3563”棉株蚜量少  相似文献   

9.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转Bt(Bacilusthuringiensis)基因棉品系R93-4为试验材料,以常规棉品种中棉所12为对照,研究了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4龄棉铃虫幼虫连续取食转基因棉最终不能存活,5龄和6龄幼虫的存活率分别为379%~856%和634%~965%;5龄棉铃虫幼虫取食转基因棉后,体重和蛹重分别减轻187%~572%和35%~362%,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降低482%~875%和667%~100%,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分别降低501%~697%和806%~878%;取食转基因棉的花粉后,成虫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分别比对照降低598%和721%  相似文献   

10.
转Bt杀虫蛋白基因的抗棉铃虫棉花新种质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采用花粉管通道途径,将合成的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优良品种泗棉3号和中棉所12号,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组织化学分析表明,GUS标记基因已在R1代植株中得到表达。据对GUS阳性转基因棉株的PCR分析结果,证明Bt杀虫蛋白基因出现在R1代中,并通过自交传递至R2代。经鉴定,获得了5株对棉铃虫幼虫有高度毒杀作用的R1代单株S545、S591、S636、S1001(泗棉3号+Bt/GUS)及Zh1109(  相似文献   

11.
棉花黄萎病菌鉴定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病害,如何快速有效的鉴定黄萎病菌已成为植物病理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该病原菌鉴定技术的现状,并对未来新鉴定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从事黄萎病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提供可供借鉴的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12.
几种激素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激素对棉花生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棉花生育关键时期,一次性喷施适当剂量的化学药剂,可以塑造预期株型,改变封行时期和封行程度。  相似文献   

13.
对大田生长的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和海岛棉(G.bardadense L.)7个品种的纤维分化进行的比较研究表明,各供试品种首先在珠柄顶部突起纤维细胞,后在合点区和腰区,最后在珠孔区。纤维突起的时间和开花当天的 F/E 值(胚珠上纤维细胞数与胚珠表皮细胞总数的比值)因种和品种而异,纤维开始突起的时间与铃期有关。温度影响纤维的分化并最终影响单粒种子上的纤维量,纤维分化的最适温度为25~30℃。  相似文献   

14.
对大田生长的陆地棉(G.hirsutum L.)和海岛棉(G.barbadense L.)8个品种的纤维伸长、次生壁加厚及成熟纤维的品质的研究表明:纤维的伸长符合方程 Y=a_0+a_1x+…+a_5x~5。北农-1在开花后14d 纤维伸长最快,到24d 停止伸长;海7124在开花后12d 伸长最快,到25d 停止伸长;8763依在开花后18d 伸长最快,到36d 停止伸长。纤维的伸长与次生壁加厚相重叠,8763依和海7124的重叠程度比北农-1大。品种间纤维品质差异的原因在于纤维发育上的不同。与品质关系最大的纤维发育特征是纤维快速伸长期的长短,纤维伸长与次生壁加厚的重叠程度。  相似文献   

15.
苏棉 17号系中早熟型新杂种棉 ,产籽棉 3 373.9~ 3 72 9.9kg/hm2 ,皮棉 14 92 .9~ 15 2 7.0kg/hm2 ,比泗棉 3号增产 11.10 %和 10 .6 9%~ 7.2 3%。高抗枯萎病。纤维品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施用生物炭对灰漠土养分及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生物炭作为一类富含碳、高度芳香化和稳定性高的有机物质,是改良农业土壤,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研究施用生物炭对灰漠土养分及棉花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 450℃ 炭化 1 h 的棉秆炭为试材,研究添加耕层土重的 0、1.5% (1.5Bc) 、3.0% (3.0Bc) 、6.0% (6.0Bc)棉秆炭对灰漠土土壤养分及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 添加棉秆炭对全量养分影响不明显,但提高了灰漠土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相比对照CK处理增加在31.27%~44.10%和36.4%~98.5% (P<0.05),比NPK处理,速效钾含量增加了29.4%~88.3%;CEC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棉秆炭的添加,降低了土壤的pH值,1.5Bc添加量降低更明显,降低了0.13个单位;另外添加棉秆炭显著提高了棉花的产量,比对照CK增加7.9%~21.3%,而NPKM比CK增产12.4%;也提高了对棉花茎粗、株高及生物量等的影响,但不显著(P>0.05)。【结论】 棉秆炭的添加提高了阳离子交换性能,增加了土壤肥力,有利于新疆灰漠土土壤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棉对非靶标害虫棉蚜适合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室内比较了棉蚜在单价转基因棉(导入Bt致毒基因)、双价转基因棉(导入Bt致毒基因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和常规棉上连续饲养时各代种群的增长,同时比较了3个棉花品种上第14代棉蚜体型。结果表明,在连续17代饲养中,仅在第11代,取食双价转基因棉的棉蚜净增殖率显著低于常规棉(P<0 05),而取食单价转基因棉的棉蚜则与取食常规棉的棉蚜无差异,其余各代次品种间无差别;内禀增长率差异不同于净增殖率,在第8代,取食单价转基因棉棉蚜内禀增长率显著高于取食常规棉的棉蚜(P<0 05),而取食双价转基因棉棉蚜则与取食常规棉的棉蚜无差异,其余代次均无显著差异。各品取食棉蚜寿命也仅在第8代出现差别,表现为转基因棉上棉蚜寿命显著短于常规棉(P<0 05)。各品种上第14代棉蚜头宽、体宽和体长均无显著差异,而腹管长存在差异,其中取食单价转基因棉的棉蚜腹管显著短于取食常规棉的棉蚜(P<0 05),而取食双价转基因棉的棉蚜则显著长于取食常规棉的棉蚜(P<0 05)。  相似文献   

18.
将深棕色棉品种与白色棉杂交,观察F1代和自交F2代棉纤维的颜色表现,并且测定了各世代植株棉纤维中的色素含量。杂交F1代棉纤维的颜色介于两亲本之间,自交F2代可以分为3类:深棕色类型、中棕色类型和白色,F2代深棕色类型棉纤维的颜色和纤维中色素含量接近亲本棕色类型,F2代中棕色类型棉纤维的颜色和纤维中色素含量与F1代较一致,F2代3种类型经过卡平方检验符合1:2:1的比数(p>0.05),所以棉纤维棕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遗传。讨论了质量性状与"修饰基因"的关系,有助于天然彩色棉的品种选育和新色彩品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新疆棉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棉花产业是新疆农村居民家庭农业收入和新疆国民经济的主要构成部份。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新疆棉花产业对新疆国民经济的影响,得出在当前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和单产已经较高的水平下,再提高播种面积和提高单产已对新疆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并结合当前新疆棉花生产中出现的种植成本提高、农业结构单一和棉花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合理规划棉花产业布局,实施标准化战略,构建棉花风险保障体系与保障棉农利益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邯棉646是以高产、优质品系邯4104为母本,高产、优质、抗虫品系邯郸109后代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抗棉铃虫、高产、优质、杂种优势强,适宜在黄河流域棉区麦套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