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生长良好的37株‘长鸡心枣’实生后代单株为试材,调查其物候期及叶、枝、花、果等器官的相关性状指标,分析其后代群体性状变异分离情况。结果表明:实生后代中叶面积、叶柄长、叶柄面积、枣吊长度、果实形状、黄酮含量、淀粉含量、单果重变异幅度较大,叶长、叶型指数、花径、蜜盘直径、果实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性状变异幅度较小;全部后代单株叶片形状、叶尖形状及叶缘形状与母本性状表现相同;实生后代物候期变异程度较大的为完熟期、白熟期、末花期,变异程度较小的为初花期、盛花期及萌芽期。后代群体的叶面积与叶周长,果实横径与单果重、叶宽、叶型指数,叶长与叶宽、叶长与叶型指数等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横径与叶长、叶型指数与叶宽、单果重与叶宽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并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2个实生后代单株。  相似文献   

2.
秋水仙素离体诱导对非洲紫罗兰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非洲紫罗兰丛生芽为外植体,研究了秋水仙素在不同浓度(5、102、0 mg/L)及不同处理时间(102、03、0 d)对其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0 mg/L秋水仙素处理30 d的丛生芽诱变频率最高,达32.5%。诱导苗在叶长、叶厚、叶宽、叶色等外部形态上与对照苗相比具极显著差异,其叶下表皮内的气孔和保卫细胞长、宽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且单位面积气孔数减少。  相似文献   

3.
在山金柑自然群体中通过流式细胞术发掘到1株四倍体植株,对其叶片、花朵、花粉、果实、种子等性状进行鉴定,并利用该材料自交创制新的四倍体材料。鉴定结果表明:四倍体相对于二倍体,叶片更宽、更厚、叶形指数变小,叶片气孔密度变小、气孔器更大;四倍体的花直径、整花长度、花瓣长度、花丝长度、雌蕊长度、花粉粒均极显著大于二倍体,花粉外壁纹饰密度极显著小于二倍体;四倍体的果形指数变大,果皮厚度增大,色泽指数无显著差异;四倍体种子横径与二倍体无显著差异,纵径极显著大于二倍体;其种子胚类型为多胚。四倍体山金柑自交后代均为四倍体,可作为柑橘育种和基础研究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种类型群体的三倍体苹果种质为试材,比较分析了株系之间及群体之间的气孔性状差异.结果表明,2个组合株系间的气孔长度、气孔指数(长/宽)、气孔密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气孔宽度的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利用形态学进行苹果种质倍性鉴定时,气孔宽度不应作为一个主要参数.2个三倍体群体间的气孔长度、气孔宽度、气孔指数的变异系数较小,差异不显著;气孔密度的变异系数相差较大,但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枇杷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与倍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16个枇杷品种的二倍体和自然多倍体为试材,研究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和气孔密度与倍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气孔密度与倍性相关性不显著;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气孔叶绿体数平均值分别为14.22、17.98和17.46,多倍体气孔叶绿体数比二倍体有明显增多,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多倍体之间差异不显著;品种间叶绿体数有明显差异,但各品种叶绿体数分布有近似规律;以16为界来判定倍性,叶绿体数少于16的为二倍体,大于或等于16的为多倍体,对二倍体和多倍体判定的准确率分别达92.8%和94.2%。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对于多倍体枇杷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可作为判定枇杷倍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番木瓜四倍体的诱导及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将二倍体穗中红番木瓜无菌试管苗茎尖浸入0.05%、0.1%、0.2%、0.4%秋水仙素水溶液中处理1、2、3、4、5d,诱导多倍体,对照用无菌水处理2d。结果表明0.2%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处理3d效果最好,诱导率为36.7%。通过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检测,变异芽为四倍体或嵌合体,四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6(2n=4x=36)。对获得的四倍体和二倍体进行了形态及气孔特征的比较,结果表明四倍体与二倍体植株在叶长、叶宽、叶厚、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保卫细胞大小及叶绿体数目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叶片厚度、气孔密度和保卫细胞内叶绿体数目可作为鉴别四倍体与二倍体的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南瓜材料自交系‘112-2’和"九江轿顶"为试材,通过测定2~4片真叶1心期的形态指标(叶长、叶宽、叶面积、茎长、茎粗)、叶绿素含量、气孔密度和病情指数,研究了南瓜不同的苗期性状与白粉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3片真叶1心期,中国南瓜自交系‘112-2’叶面积、叶长、叶宽和病情指数分别略低于"九江轿顶",而茎粗、茎长和气孔密度略高于"九江轿顶",均无显著差异,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九江轿顶";植株长至4叶1心期,2种南瓜材料各形态指标(除茎粗外)、叶绿素含量、气孔密度和病情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2~4叶1心期,自交系‘112-2’和"九江轿顶"材料分别与病情指数、气孔密度呈负相关,与叶绿素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病情指数分别与叶绿素含量、气孔密度呈负相关。表明中国南瓜自交系‘112-2’的抗白粉病能力强于"九江轿顶",与叶绿素含量、气孔密度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7个苹果品种及5个杂交组合的F1代种苗为试材,测定并评价了叶长、叶宽、叶厚、叶面积、叶形指教5个表现性状,研究了苹果杂种后代叶片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苹果叶片性状呈现明显的衰退趋势,叶片性状在杂交后代中存在广泛变异,叶片大小在个体间的差异变化最大,比较适合作为杂交后代叶片性状早期选择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以15℃夜温为对照,研究了6℃夜间低温对番茄叶片气孔开张度日变化及叶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7d时,处理植株叶片气孔器大小和叶面积显著小于对照,气孔密度显著大于对照。表皮厚度极显著大于对照。叶片厚度大于对照,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处理植株番茄叶片气孔张开程度一天中皆小于对照,气孔张开率上午与对照差异不显著,14:00显著小于对照。16:00极显著小于对照;恢复7d时,夜低温处理番茄叶片气孔器显著大于对照。气孔密度、每叶气孔数及单叶叶面积、气孔张开率皆小于对照,叶片气孔开口程度、叶片表皮厚度及厚度大于对照,但差异都不显著;夜间低温处理后叶片栅栏组织显得更紧密,恢复7d后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茄子幼苗叶面积速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相关与回归分析方法,对春播长茄品种(F1)幼苗叶面积的测定结果表明,茄子幼苗叶长、叶宽与单株叶面积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第4叶位单叶面积与单株叶面积间的相关最为密切,因而以其回归方程作为茄子苗叶面积的无破坏性速测方法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SSR-PCR荧光标记检测技术对葡萄杂种后代进行真伪性鉴定,并对葡萄果形的遗传变异规律进行分析。【方法】以圆形果粒葡萄品系E42-6(红地球的实生后代)、长圆形果粒葡萄品种里扎马特及其杂交F1新雅和F2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PCR方法鉴定真杂种。通过调查后代群体果实横径、纵径、果形指数等指标,进行葡萄果形遗传倾向分析。【结果】在亲本E42-6和里扎马特中筛选出34对多态性标记,其中18对SSR标记在亲本间具有特异性互补位点,证实新雅为E42-6和里扎马特杂交F1代;随机选取5对多态性标记,从528株F2代群体中鉴定出520株为新雅自交后代,鉴定率为98.5%。后代果形偏向椭圆形和长椭圆形,占比64.6%;果粒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均呈连续正态分布,表现数量性状遗传特点;果形指数均值大于亲中值,组合遗传传递力为104.07%,加性效应占优势,能够稳定遗传给后代;群体中也有一定比例(7.88%)的超高亲后代。【结论】利用SSR荧光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PCR检测方法对葡萄杂交F2群体进行真伪性鉴定是可行的。F2群体果形变异类型丰富,以椭圆形和长椭圆形为主,具有获得父本里扎马特长形果粒性状的遗传优势,果形指数呈正向增强趋势遗传,其遗传变异主要来自遗传效应,遗传潜能大。  相似文献   

12.
不同倍性西瓜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西瓜倍性的增加,叶片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增大,叶片单位面积上的气孔和表皮细胞的数目减少,细胞的大小与西瓜倍性呈正相关,单位面积上的细胞数目与西瓜倍性呈负相关。通过FDA荧光记数法观察,4x、3x和2x的叶片保卫细胞中的叶绿体数目分别为19.9±3.4,15.9±2.2,11.5±1.5,其比例约为4∶3∶2,与西瓜的倍性一致。根据此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对西瓜倍性进行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荔枝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指南中的数量性状是极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性状。通过对荔枝测试指南中数量性状的分级研究,以期为荔枝品种数量性状客观准确的描述提供技术依据,以确保荔枝品种DUS测试工作顺利开展。【方法】以74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荔枝品种为研究对象,对荔枝测试指南中9个数量性状进行观测,并依据各性状的特点选择最适的分级方法,对各数量性状的表达状态进行分级范围划分。【结果】9个数量性状变异范围为12.35%~33.09%,性状间相关系数分布在-0.14~0.75之间;正态性分析(K-S检验)结果表明,9个数量性状中有7个数量性状符合正态分布,采用最小显著差法分级,其他性状用极差法分级。【结论】对9个数量性状进行的分级范围研究结果可作为今后荔枝DUS测试数量性状描述分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发掘更好的彩叶观赏树种蓝果树种质资源和进一步开发利用及保存,采用400 m2的标准样法对黔中地区11个县(市、区)的蓝果树种质资源进行调查,观察土壤颜色、测量土层厚度和海拔;测量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及代表植株的5~12片叶的叶长、叶宽,并观察其叶形和叶色;记录样地内所有伴生植物的种类。结果表明:蓝果树生长的土壤多为酸性的黄壤,土层厚度在24~212 cm 之间,海拔在1021~1439 m 之间。平均叶长在8.1~12.7 cm 之间,平均叶宽在3.6~6.2 cm 之间,叶色方面主要变化有绿色间紫红色或红色、铁锈红色、绿色。21个样地中蓝果树的平均年龄多在10~20年,多数胸径小于10 cm,平均胸径最大的30.9 cm,其次为19.0 cm。21个样地中均有的伴生植物都为酸性土壤的指示性植物。初步查清了黔中地区蓝果树种质资源,为发掘更好的蓝果树种质资源和良种选育、进一步开发利用及保存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无融合生殖型平邑甜茶(M.hupehensis. 2n=51)与融合型冬红果(M.pumila. 2n=34)和M9(M.varparadise, 2n=34)的杂交后代,经田间形态观察与鉴别,在301个实生后代中,发现有268个母本遗传型(即由母本珠心细胞发育形成的无性个体)和33个有性杂种植株。经镜检后者体细胞染色体数,其中有25个四倍体植株、7个三倍体植株和1个非整倍体植株。这些杂种植株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无融合生殖能力。  相似文献   

16.
观赏海棠‘王族’自然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叶、花形态性状分析及AFLP标记技术,对50份‘王族’(Malus‘Royalty’)观赏海棠的自然杂交后代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杂交后代叶和花18个形态指标的变异系数在3.44% ~ 42.68%之间,其中托叶长、托叶宽、叶面积、叶片鲜样质量、花瓣宽、花梗长的变异系数在20%以上,多样性特征显著。9对AFLP分子标记引物共扩增得到34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03条,占总数的86.8%。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24 ~ 0.36之间,Shannon信息指数在0.36 ~ 0.53之间。分析认为,‘王族’自然杂交后代不论是在形态水平上还是在分子遗传水平上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尤其是形态上的差异更为显著。这些变异为观赏海棠选择育种提供了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丁萍  唐艳  刘萍 《南方园艺》2013,24(3):6-9
以滑皮金柑和融安金橘2个金柑品种叶片为材料,观察比较两者叶片解剖结构、气孔性状和膜透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两者在组织结构层厚度之比、气孔密度、气孔指数方面的差异不大,但滑皮金柑叶片总厚度及各组织厚度较薄,气孔较大,膜透性较大。  相似文献   

18.
梨果实部分性状遗传倾向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梨12个杂交组合、342株实生树为试材,进行了各组合亲本和后代的性状分析,探讨了各主要性状的遗传趋势。结果表明,梨果实大小为数量性状,杂种后代果个趋于变小,分离广泛,各组合杂种后代果个的传递力平均为75.2%,平均变异系数为37.5%,果个与亲中值、母本和父本的相关程度相近。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数量性状遗传,杂种后代分离较广,其组合传递力平均为100%。以浓香型大南果梨为父本的两个组合后代中分别出现15%和38.1%的浓香型品系。果形指数的遗传传递力平均为98.1%,遗传力为0.446。果心总体呈增大趋势;石细胞数量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9.
Details of common media and procedures are given for the regeneration of plants from disks of mature leaves and young axenic leaves of African Violet.Growth analysis of the progeny plant populations show differences in plant diameter, leaf number, leaf area and petiole length between tissue culture progenies and those derived from leaf cuttings. Both the tissue culture progeny poulations had similar character means. Intra-population variation was high for all three progeny populations. Leaf shape, number of flowering plants, number of peduncles and number of flowers and flower buds per plant did not vary among the three progeny populations, but intrapopulation variation was high in the latter characterist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