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腾冲红花油茶在云南省的野生分布、人工栽培、开发利用、新品种选育等概况,提出了种质资源保护措施和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保护腾冲红花油茶农业文化遗产,使之得以传承和更好地被利用,在对腾冲红花油茶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腾冲红花油茶农业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文中介绍腾冲红花油茶农业系统具有的历史悠久,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丰富,以及混农林种植等特征,阐述其遗产价值,论述其保护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制定保护与发展的目标与原则,提出资源保护、技术保护、文化保护、景观保护以及生态产品开发和休闲农业发展等保护与发展措施,并给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 f.Simplex Sealy.)又叫红花油茶,红山茶,在花卉观赏方面有其特殊的意义。驰名中外的“云南山茶”就是“腾冲红花油茶”经过长期人工选育出来的。“云南山茶”现有的108个品种中有三四十个,如:“卷瓣蝶翅”、“桃红绣球”、“玉狮子”等名贵新品种就是近年来直接从“腾冲红花油茶”的天然类群中挑选出来的。腾冲红花油茶主要是自然起源,解放前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云南省腾冲市沙坝林场陡山营林区组织实施腾冲红花油茶种质资源保存库营建项目,探索不同类型腾冲红花油茶种质资源的不同调查方法、入选标准以及种质资源保存库营建技术;建立腾冲红花油茶种质资源保存库1个,面积28.47hm2,收集保存优良无性系5个、近缘种10个、优良单株118个、自然类型51个。  相似文献   

5.
腾冲红花油茶是世界著名观赏花木和我国主要木本油料植物之一,花叶可供观赏,果实可以生产被誉为“油王”的腾冲红花油茶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由于过度采挖、掠夺性利用,腾冲县野生腾冲红花油茶已濒临灭绝,许多优良种质资源正在大量丧失。文中在阐述其自然种群分类及生存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行种质资源调查、原地保护、异地保护等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6.
对高黎贡山以西的油用腾冲红花油茶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摸清了腾冲红花油茶的分布规模、区域、形态特征和自然类型。高黎贡山以西共有油用腾冲红花油茶5 659.1 hm2,50个种质类型。  相似文献   

7.
对腾冲红花油茶3个天然林种群和3个人工林种群的产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为:腾冲红花油茶天然林和人工林种群间各产量指标、脂肪酸组成的差异较小;在天然林种群、人工林种群内却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天然林种群内的茶油脂肪酸中的亚麻酸含量变异系数高达182.33%,单株产量变异系数高达96.16%;6个种群间产量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脂肪酸组成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相关性不显著。总体上产量指标与茶油脂肪酸中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存在较低的相关性,即可选育出果量和果质均较高的腾冲红花油茶新品种。以此提出在腾冲红花油茶的选育过程中应以天然林种群为主,人工林种群为辅。  相似文献   

8.
杨茜  蒙进芳 《绿色科技》2022,(3):114-118
腾冲红花油茶是云南优质的木本油料,兼具油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综述了油茶有性生殖过程,以及腾冲红花油茶的生物学特性、种内杂交花前授粉、坐果率和结实率、花果性状变异等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关于腾冲红花油茶的生殖研究内容较少,且多为观测类的基础性研究,基因类的研究仅有一篇;针对目前的研究进展,建议今后的研究应先明确整个有性生殖的...  相似文献   

9.
对和睦村和龙华寺两地的腾冲红花油茶重瓣、半重瓣类型资源进行植株调查,摸清了数量、位置、树体特征和花朵性状。两地共有腾冲红花油茶重瓣、半重瓣单株117株,花型有荷花型、牡丹型、蝶型等8种;花瓣颜色有淡红、粉红、粉白、桃红等9种。阐述这些重瓣、半重瓣植株生存与利用现状及存在的生存环境差、利用方法不当等问题,提出建立资源保护区,改变繁殖方式,开展优良品种培育,探索产业化开发模式等种质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腾冲红花油茶的坐果率及结实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腾冲红花油茶开花坐果及结实规律,2010年在腾冲县林业技术推广所腾冲红花油茶基地中,选择早、中、晚花期类型实生腾冲红花油茶植株的不同方位、不同部位的坐果率及结实率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腾冲红花油茶坐果率较高,为47.41%;早、中、晚花型平均坐果率分别为44.03%、46.18%和52.02%,差异不显著;除早花型南、西、北方位坐果率差异显著高于东方位,其他方位坐果率差异不显著。腾冲红花油茶结实率较低,仅为19.99%;早、中、晚花型结实率分别为13.46%、19.89%和26.61%,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类型内各方位、部位结实率差异不显著,但数值自上而下具有由大到小的变化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腾冲红花油茶主要产果类型的果实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腾冲红花油茶由于长期的异花授粉和天然杂交产生的自然类型繁多,不同类型的植株开花、结实性状差异极大。通过对566株腾冲红花油茶的调查及其果实性状的差异性分析,表明在腾冲红花油茶众多的自然类型中蕴含着丰富的产果油用品种类型,并从其主要的产果类型中评选出细皮圆果、圆球小米、扁球小米、中柿饼、长圆谷穗等优良的腾冲红花油茶产果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居云南八大名花之首的云南茶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它的花大色艳、多采多姿驰名中外,是中国茶花中的佼佼者。边陲腾冲,是云南茶花的故乡,其特有的乡土树种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liculata Lindley f·simplex Sealy)是云南茶花的原始种群。几乎云南茶花所有栽培品种如名贵的恨天高、紫袍、童子面、松子鳞、蝶翅、牡丹茶等,都可以在红花油茶的天然林或人工林中,找到其相似或对应的品种。除此而外,还有一些别具特色的、观赏价值高的新品种。从腾冲红花油茶中选育云南茶花的新品种,可获山茶快速育种之功。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先后从红花油茶中选育出了80多个新品种,1991年元月,经云南省科委主持,由国内知名的茶花专家、  相似文献   

13.
腾冲红花油茶自然类型及其品种类群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学特征、开花结实性状和经济性状(用途)等方面将腾冲红花油茶按单瓣花系、重瓣花系、半重瓣花系划分为果(油)用,观赏茶花和花、果兼用3个类型20个主要品种类群。对这3个类型20个主要品种类群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今后培育早实、丰产的腾冲红花油茶优良品种和开发高价值的云南茶花观赏品种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林业实用技术》2010,(11):18-18
2010年10月17日,国家油茶科学中心腾冲红茶油茶实验站在云南省保山市成立。成立大会上,宣读了《中国林科院关于建立国家油茶科学中心腾冲油茶实验基地(站)的复函》,出席会议的领导分别为国家油茶科学中心腾冲红花油茶实验站和中国林科院亚林所腾冲红花油茶试验基地揭牌。  相似文献   

15.
腾冲红花油茶产业发展问题与措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黄佳聪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1):90-92,98
腾冲红花油茶是油茶主要栽培物种之一,加快其产业发展对实现国家食用油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腾冲红花油茶的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的有利因素,提出了科学、细致规划,发掘优良种质资源,总结、引进和组装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加强龙头企业建设等产业发展的具体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南边陲的腾冲,是云南山茶的故乡,驰名中外的云南山茶花就是腾冲的乡土树种——腾冲红花油茶(CameliareticulataLindleyF.simplexSealy)经选育栽培驯化而来的。云南山茶花的育种工作发展缓慢,1950年有18种。到19...  相似文献   

17.
2011年6月~2012年6月对腾冲县腾冲红花油茶古树病虫及寄生植物危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危害腾冲红花油茶的病害共有15种,虫害7种,寄生植物3类.叶、果部病害、刺吸性害虫和食叶性害虫以及树衣发生率最高,但对植株的危害较轻;枝枯病、干腐病、蛀干害虫和桑寄生等对古树的危害较严重;在腾冲红花油茶纯林中的古树病虫害较在混交林及四旁散生的古树严重,但混交林中枯枝病、桑寄生和树衣危害较重.建议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腾冲红花油茶古树的保护意识,并加强对古树的复壮修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11月18日讯,腾冲红花油茶是云南省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各地对油茶产业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种质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流失严重,只有1个红花油茶种源通过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良种,致使当前产业建设造林的红花油茶良种壮苗供应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9.
为完善腾冲红花油茶杂交技术,选择不同种群类型的5个典型林分50株样株2 898朵样花,采用胶布隔离柱头授粉技术,在样花开花前1~3、7~10、15~20 d用相同的异源花粉对其人工授粉,在坐果稳定后的6月上旬统计坐果率,研究腾冲红花油茶在花蕾露红期人工授粉的可行性及最佳授粉时期。结果显示:不同时期授粉的坐果率差异极显著(P0.01),以开花前1~3 d授粉效果最佳,单株最高坐果率达100%,平均坐果率达(58.35±3.64)%;腾冲红花油茶种内杂交可以选择在开花前1~3 d进行。  相似文献   

20.
对腾冲红花油茶苗期病害进行了3年的调查,确定茶饼病、茶立秙病、茶炭疽病、白绢病4种为苗期主要病害.对其病原、植株受害状况、传播途径、发病期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农业、化学防治措施,认为在茶苗生严中应积极预防、及时防治,病害未发生时以农业预防和化学防治措施为主,病害发生后,应多种农药轮流施用或混合施用,以有效防止腾冲红花油茶苗期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