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苏大丰麋鹿种群及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立冰  丁晶晶  丁玉华  任义军  刘彬 《野生动物》2012,33(5):254-257,270
以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为研究对象,探讨麋鹿种群管理及保育对策.结果显示:1986 ~2011年,大丰麋鹿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增长率在7.7% ~27.1%之间,平均年增长率为13.6%(n=25).大丰麋鹿种群的管理有4种方式,即圈养、半散养、野生放养和异地寄养.圈养生境面积小,麋鹿采用全年人工补饲;半散养生境面积较大,以第一核心区麋鹿为例,其种群密度从1998年的0.825头/hm2增加到2011年的3.06头/hm2,平均增长1.9%(n=14).野生放养是恢复麋鹿野生种群的基础和前提;异地寄养是保存麋鹿物种的关键.今后,大丰麋鹿保护区将走麋鹿种群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合理野生放养、异地选点寄养,并通过栖息地生境修复、麋鹿血统交换等方式,不断探索麋鹿保护发展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大丰麋鹿野生放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6年在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支持下,由国家林业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从英国伦敦动物学会的7家动物园引进39头麋鹿(雄性13,雌性26)放养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年来麋鹿已由当初的39头发展到现今706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麇鹿种群。随着麋鹿种群的不断壮大,在麋鹿野生种群的最后灭绝地恢复其自然种群的工作随之提上议事日程。根据建区宗旨和  相似文献   

3.
大丰麋鹿栖息地生境管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麇鹿(Elaphurusdavidianus)原为中国特有种,具宽大的蹄,蹄间有皮质腱膜,尾长多毛,夏季喜泥浴和泡水,主要以禾本科、苔草类及多种嫩草和树叶为食,故平原、沼泽和水域是其栖息的理想环境。麇鹿曾是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其野生种群曾广布于我国东部沼泽平原地区,其化石出土地覆盖了辽宁以南陕西以东的广大地区。麋鹿的野生种群灭绝较早,生境情况无从直接考察。清代唯一圈养的  相似文献   

4.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是中国特有物种,野生种群在本土灭绝近200年,2018年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小麋鹿的人工驯养试验,通过合理饮食饲喂与建立条件反射、食物诱导强化训练等方式相结合,在试验场地对刚出生的小麋鹿个体开展驯养试验,总结了麋鹿驯养中饲养的日粮配比和成功驯化的技术方案,探讨了麋鹿人工驯养的关键措施和技术难点,为进一步开展人工驯养麋鹿提供技术参考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麋鹿自古就是珍贵的药用生物资源,其茸、角、血、肉等均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麋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自我国重新引入以来,大丰麋鹿种群不断繁殖壮大,数量从1986年的39头,增长到2018年的4556头。但是,目前其受到种群密度的制约、生境退化和潜在传染病暴发威胁,影响了麋鹿种群的健康发展。笔者通过系统分析麋鹿药用资源的保护现状,结合已开展的麋鹿生物学科学研究,综合分析麋鹿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可行性,既能有效缓解保护区种群密度制约问题,又能推动中医医药事业和麋鹿繁育保护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麋鹿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江苏大丰引进麋鹿种群在壮大和发展的30年中,在黄海之滨建立了首个麋鹿野生种群。由于圈养麋鹿种群密度过大,引起生境恶化、食源短缺、寄生虫寄生和疾病传染等制约大丰麋鹿发展的问题。笔者从有效降低麋鹿密度的角度出发,建议采取麋鹿栖息地生境恢复与改造、确保饮用水清洁安全、增加自然食物、采取人工补饲、防治寄生虫及其它疾病、实施血统交换等措施,以保证大丰麋鹿种群质量和增加遗传基因的多样性,进而为麋鹿群的健康繁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大丰麋鹿保护区野生鸟类疫源疫病监测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中东部的大丰市境内沿海滩涂,为典型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区内主要保护对象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丹顶鹤以及湿地生态系统。2010起,该区以江苏省大丰国家级野生动物监测站为平台,对区内野生鸟疫源疫病进行监测,包括日常监测、禽流感重点防控等,有效地获得区内鸟类资源相关情况,降低了禽流感等疫源疫病爆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大丰野生麋鹿采食互花米草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玉华 《野生动物》2009,30(3):118-120
学术界对引进种互花米草的利弊争论由来已久。2008年,对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糜鹿及其栖息环境内的互花米草展开调查。研究发现在大丰滩涂上,互花米草是麋鹿等食草野生动物的喜食植物,互花米草生境更是大丰野生麋鹿最佳的栖息环境之一。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生物资源及栖息地现状 野生动物资源根据历年的调查和历史献记载,上海地区分布有哺乳类40种,鸟类424种(含亚种),爬行类32种,两栖类14种,鱼类250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9种,如白头鹤、东方白鹳、中华鲟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62种,如黑脸琵鹭、灰鹤、小天鹅、白琵鹭、虎纹蛙、海龟等;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的有56种。  相似文献   

10.
湖北石首野生麋鹿种群大量死亡原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2月13日~3月16日,湖北省石首市长江南岸三合垸的野生麋鹿出现大量死亡疫情,31 d内死亡45头,死亡率为22.8%(45/197)。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与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该麋鹿种群死亡是由魏氏梭菌与气单胞菌感染所致。由于初春麋鹿在过度采食芦苇嫩芽、饮用污染水和天气变化较大等多种诱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免疫力低的麋鹿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大丰麋鹿 (Elaphurusdavidianus) 4只母鹿的产仔行为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 ,首次离群至分娩时间间隔的平均值为 32 2 5h ;母鹿临产时的行为主要有走动、卧地、回头顾腹、呆立、嗅地等 ,走动的频次最高 ,其次是卧地和回头顾腹 ;分娩历时平均为 33 75min ,以卧式分娩为主 ;仔鹿的首次站起时间为 39min ,仔鹿吃到初乳的时间为 6 0 75min。  相似文献   

12.
中国麋鹿种群发展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为中国特有种。由于人类的猎捕和环境的变迁,在1900年左右该种群在中国基本灭绝。麋鹿重引入是中国第一个重大物种重引入项目,目前已经建立了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代表了中国麋鹿的人工圈养、半人工圈养和自然放养3种方式。作者从麋鹿的生物学特征、生境、种群、遗传繁殖、饲养管理及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详细阐述了中国麋鹿种群发展现状及其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为促进麋鹿种群的健康繁衍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丰麋鹿保护区冬季鸟类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彬  丁玉华  任义军 《野生动物》2010,31(4):192-196
2009年12月,2010年1月、2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7种不同生境类型的鸟类群落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13目29科71种,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鸟类8种,占总物种数的11.3%。鸟类的季节型,以留鸟比例最大,占38.0%;鸟类的地理型以广布种鸟类最多,占42.3%。从鸟类数量来看,稀有种的种类最多,占鸟种类总数的50.7%,其留居类型以留鸟最多,占鸟类种数的38.0%;密度最大的优势种鸟类种类最少,占鸟类种数的11.3%,其季节型以冬候鸟最多。7种生境中,落叶阔叶林群落植被结构最复杂,鸟类种数、多样性和均匀度最大,而植被结构较简单的互花米草草滩群落最小。  相似文献   

14.
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认识不足,其主要原因是未能把自然保护区真正作为社会公益性单位,认为保护区只能保护而不能开发,看不到直接的效益。笔者试图从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三方面对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其中直接经济效益252712165.53元,间接经济效益至少为16680072元。笔者通过对保护区的综合效益的评价,进一步明确了从事自然保护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的黑脸琵鹭及其栖息地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伯锋 《野生动物》2005,26(6):13-15
福建省地处中国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地跨中、南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17℃-22℃,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陆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80%,森林覆盖率62.9%,境内河流密布,拥有663条河流,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河流共有13条。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324公里, 滩涂广阔,岛屿众多,现有滩涂面积1898平方公里,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1546个。独特的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鸟类资源,同时,福建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上,每年有大量的水鸟迁徙停留海岸滩涂湿地, 以补充能量完成迁徙活动,还有一些  相似文献   

16.
野生麋鹿发情后期行为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义军  丁玉华  解生彬  侯立冰  刘彬 《野生动物》2011,32(6):309-311,342
2009年8~9月,以大丰野生麋鹿群为研究对象,探讨野生麋鹿在发情后期的行为习性变化。结果显示:1)在发情后期,躺卧、站立、走动、采食4种行为,在群主与单身汉以及雌鹿个体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发情后期,群主采食时间增加,尽管时间发生频率上不及单身汉、雌鹿高,但是在时间-频率分布上显得高度相似,差异不显著(P〉0.05);3)发情后期的单身汉和雌鹿的主要统计的各种行为频率总量及时间-频率分布上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在发情后期,大丰野生麋鹿行为表达正在向休情期渐渐过渡,能够主动适应自然环境变化,具有了在关键生理阶段的自我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1背景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为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野生种群早已灭绝。1986年,由原国家林业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从英国重引进39头麋鹿(13♂、26♀),在江苏省大丰县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麋鹿自然保护区,实施麋鹿重引进项目。截至2014年底,大丰麋鹿种群扩大到2360头,其中野生种群为235头。目前,世界上麋鹿总数近5000头,其中多数采用圈养方式。因此,大丰麋鹿种群的复壮和其野生种群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放养的首批8只麋鹿,经过逾一年的野外生存,顺利闯过了野外觅食关、发情关、繁殖关、自身防护关,并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大丰野生麋鹿群中的一部分产仔雌鹿为研究对象,采用以取样法和扫描法相结合的手段进行连续观察。结果表明:麋鹿产仔前采食时间明显多于产仔后,差异显著(P0.01),休息时间产仔前少于产仔后,差异显著(P0.05)。08:00~10:00是采食低谷,为麋鹿休息时间最多的时间段。结果表明:野生麋鹿活动范围受栖息地生境布局和人类活动影响,麋鹿野生习性表现异常丰富。  相似文献   

20.
粗蛋白是评价牧草质量的重要指标,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充分了解粗蛋白的含量及其动态变化,为牧草品质遥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光谱仪测定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半散养区主要优势植物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的冠层反射率,并分析了其粗蛋白的相对含量。选择狼尾草原始反射率光谱及其构建的植被指数与其粗蛋白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显著相关的光谱特征;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和多元逐步回归(stepwis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SMLR)建立狼尾草粗蛋白含量高光谱预测模型,通过比较模型精度确定最优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显著性波段的PLSR模型精度最高(验证集R2=0.897, RMSE=1.303, RPD=3.110);基于显著性波段的SMLR模型反演效果最差(验证集R2=0.170, RMSE=3.691, RPD=1.098);基于植被指数的PLSR和SMLR模型精度较为接近,验证集RPD约为2;基于显著性波段的PLSR模型反演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可为保护区大区域尺度狼尾草粗蛋白含量的定量反演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