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源地.传统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使得该地区草地利用长期以来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对于草畜关系的认识一直比较模糊.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浑善达克腹地的正蓝旗桑根达来镇进行牧户和嘎查层面的调查,利用OMMLP模型对不同类型牧户和嘎查从能量平衡的角度进行模拟分析,为浑善达...  相似文献   

2.
人工草地建设是解决高寒半干旱地区冷季缺草与草蓄平衡的一项关键因子,是保证该区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目前,人工草地建植不合理、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寒半干旱地区人工草地的健康快速发展和牧草高效生产。以西藏那曲地区为例,对典型高寒半干旱地区人工草地现状及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目前那曲地区人工种草适宜的牧草品种,并探讨了人工草地建设和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应用GIS和RS技术,结合西藏班戈县草地变化特征和植被盖度变化情况对该县草地生产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班戈县草地生产力变化以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为主,该县适合放牧的面积仅占全县面积的12.25%。班戈县天然草地被划分为高寒草甸草原166.39万hm2和高寒草甸25.52万hm2,可食用鲜草量为568.4 t/hm2,全县年均产草量约13.695 7 t/hm2,其中可食牧草仅125.482万t。该县理论载畜量为86万羊单位,实际放养家畜量为111万羊单位,超载29%。说明该县存在超载放牧和草地退化现象,轻度退化草地向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转移的趋势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放牧时段对高寒草原植被群落和生物量的影响,对青海省海北高寒草原的连续放牧地、暖季放牧地以及冷季放牧地进行群落调查、样品采集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常年连续放牧相比,暖季放牧和冷季放牧显著提高高寒草原的群落高度、群落盖度和代表性牧草高度;季节性放牧较常年放牧显著增加禾本科生物量、莎草科生物量、地上总生物量和优质牧草产量;地下总生物量变化趋势为冷季放牧暖季放牧连续放牧,其中冷季放牧显著高于常年放牧;冷季放牧地的草地生产力显著高于常年放牧地,但与暖季放牧地的草地生产力差异不显著。在海北高寒草原地区,采用季节性放牧有助于提高高寒草原群落高度、盖度和草地生产力。可以适当鼓励牧民进行季节性放牧,促进天然草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草原超载过牧的牧户异质性,利用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四子王旗和陈巴尔虎旗3个旗县的320户牧户样本数据,对家庭承包经营模式下草原超载过牧的牧户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小牧户是草原超载的主体,草场经营面积越小,载畜量的草地面积单位越低。中小牧户是草场租入的主体,草场承包面积越小,租入草场的概率越高。大牧户是雇工放牧的主体,草场经营面积越大,雇工放牧的概率越高。在家庭承包经营模式下,草场面积是影响牧户是否超载和超载程度的重要因素。为了达到草原生态保护,实现草畜平衡,在制定和完善一些政策措施时,应该瞄准草原超载的主体,重点关注草地资源禀赋较差的地区和牧户。在草地资源禀赋适中的地区,应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小牧户进行草场流转,扩大草场经营规模,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在草地资源禀赋较差的地区,应该反思围栏的必要性,尝试探索新的草地管理模式,例如集体草场的社区参与式管理。  相似文献   

6.
刘晓慧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9):60-60,67
指出导致草原退化的真正原因是季节性草畜矛盾突出。改进措施:一是根据牧草生长规律实施季节性放牧,即夏秋季放牧,冬春季舍饲,给予草地休养生息的机会;二是改良草食家畜品种,提高繁殖率、出栏率和产品质量,使草畜生产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北疆绿洲—荒漠过渡带草地开发优化生态经济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疆绿洲-荒漠过渡带草地具有生态边际效应,极具开发潜力.根据水、土条件,选择宜垦天然草地建立优质高产人工饲料基地,极大地增加第一性生产,提高向第二性生产转化效率是克服草地生态危机,提高草地畜牧业经营效益的关键.以第一性生产给第二性生产提供最多的净能(NE)和可消化粗蛋白(DCP)为目标,以资源、生态平衡和基本需求为约束条件,NE和DCP的供需平衡为调控手段,运用线性规划为优化方法,确定了草畜优化配置的肉类生产模式.并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农草畜系统进行了动态仿真.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开垦为人工饲料基地后,生态效益改善明显,光能利用率可从0.0138%提高到1.193%;土壤含盐量可从25 g@kg-1下降到8 g@kg-1;载畜量可从每公顷0.346羊单位,提高到9.34~33.03羊单位;可食畜产品的饲料能转化效率从0.0547%增加到7.131%~11.428%.系统的经济效益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公顷纯收入从47.25元递增到8187.4元,农草畜系统的综合生态经济效益提高120倍.表明所建立的农草畜系统是一种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放牧与围封对亚热天然暖性草丛草地生产力的影响并分析其草地承载力.[方法]以贵州中部龙里县亚热带天然暖性草丛草地为试验地区,连续调查2010~2012年草地生产力月、季和年动态,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放牧与围封条件下,贵州龙里暖性草丛草地植物现存量、牧草生长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峰值出现在8~10月份.围封明显提高天然草地的生产力,对天然草地植被组成改变不大.[结论]从草畜平衡的角度分析,贵州中部暖性草地适宜载畜量在3.45~4.66只羊/hm2时,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在经济上可为农牧民所承受.  相似文献   

9.
草地资源的持续退化使黄河源地区畜牧业生产受到威胁.合理的草地经营模式是减缓草地退化的关键,联户放牧已成为牧民普遍认可的草地经营方式之一.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对4个典型乡镇160户牧户进行调查,分析单户放牧和联户放牧两种草地经营模式家庭情况和草地管理的差异,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影响草地经营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联户经营模式在研究区更为普遍,联户经营模式在草地质量和管理情况上均表现出一定优势.2)人均收入、户主年龄对牧户选择联户放牧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家庭草场质量等级和家庭草场面积则有明显的负向影响.引入社区管理、开展合作社、引导劳动力转移将有助于联户草地经营模式的规范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SWOT模型,分析了中国南方地区牧草产业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南方地区牧草产业发展的优势是水热条件、草地资源和农闲田资源较丰富;劣势是牧草晾晒、贮存及草场改造成本高,且地形以山地为主不适宜使用机械提高生产效率;面临的机遇是中国支持南方地区牧草产业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且南方地区草畜产品消费市场大,牧草种植收益较好;面临的威胁是青壮年劳动力缺乏,且能够带动牧草产业快速发展的草食家畜产业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也较缺乏。因此,中国应把握南方地区牧草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即加大南方地区草地畜牧业的科技投入,构建高效的南方草地畜牧业产业发展模式,从而撬动整个牧草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胡志强  宋孝玉  覃琳  刘辉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19):3862-3874
【目的】保护中国高寒荒漠草原的生态环境,指导草原牧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从草畜平衡的角度为制定高寒荒漠草原牧区合理的放牧管理政策及实现牧草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季节性轮牧的特点和牲畜生产节律,考虑了草地资源的时空隔离和牲畜数量的动态变化,对暖季、冷季两个草场放牧时间段进行细化,在现有合理载畜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载畜量最大为目标,以动态草畜平衡为约束条件,以转场时间和出栏率为优化参数,建立了放牧-管理优化模型,并选取青海省乌兰县牧区作为高寒荒漠草原季节性牧区的典型代表,利用遗传算法寻优,确定乌兰县牧区丰、平、枯3种降水情景下最优放牧条件,进行草畜平衡优化模拟计算和动态草畜平衡分析,并与优化前进行对比。【结果】放牧-管理优化模型对牧区不同降水情景的模拟结果均较好。以未利用饲草量最低为依据,确定乌兰县牧区丰、平、枯3种降水情景下最优放牧条件分别为11月1日转场,出栏率43.4%、11月3日转场,出栏率38.2%和11月3日转场,出栏率36.7%,最优合理载畜量分别为109.92、96.14和83.64万标准羊单位,较优化前合理载畜量分别提高了11.75%、10.44%和10.43%;优化前后乌兰县牧区丰水年的合理载畜量分别为98.38和109.92万标准羊单位,比枯水年的75.74和83.64万标准羊单位的适宜承载量高30%,可见除牲畜出栏率和转场时间外,降水量也是影响牧区合理载畜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牧区产草过程与牲畜动态需草过程的分析,进行乌兰县牧区平水年动态草畜平衡计算后发现,优化前冷季牧场可利用饲草不能被完全利用,放牧过程存在不合理之处,剩余草量超过6 130万kg,而优化后可利用饲草未充分利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牧草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对于乌兰县整个牧区而言,调整放牧转场时间和牲畜出栏率是改良放牧制度的可靠方式;利用放牧-管理优化模型对牧区放牧过程进行优化,可以在保证牧区全年合理载畜量较高的同时,能够实现季节性轮牧区动态草畜平衡。【结论】放牧-管理优化模型对高寒荒漠草原季节性牧区的适用性较好,对轮牧区放牧管理过程调控和草畜平衡优化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放牧-管理优化模型可有效调控牧区载畜量,其优化结果可为制定合理的放牧制度提供参考,因此可将该模型用于优化单个牧户或牧场的放牧过程,得到单个牧户或牧场的最优放牧条件,从而制定相应的放牧制度,对单个牧户或牧场的生产实践工作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挖掘草原生产潜力的途径、技术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侯向阳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6):3229-3238
草原是中国第一大陆地生态系统,面积近4亿hm~2,占国土面积的41.7%,是中国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的重要资源,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带。然而,由于长期不合理开发利用,中国草原面临严峻的生态退化、植被生产力衰减、草畜矛盾突出、畜产品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生态和生产功能均严重下降,成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约性区域之一。系统地、可持续地挖掘草原生产潜力,有效提升草原生态和生产功能,是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加速现代畜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挖掘草原生产潜力主要有三方面途径,一是进行退化草原恢复,提高草原生产力;二是进行旱作栽培草地建设;三是发展高效草业。针对不同类型退化草原,采取自然恢复、优化利用、人为改良等改良与恢复措施,可加速退化草原恢复进程,并提高退化草原生产力20%—30%甚至40%—50%。在半干旱区由于水土资源的限制,应重点发展以粮改饲为主的旱作栽培草地,以挖掘本土牧草优异资源为主,选育和扩繁抗旱、抗寒、耐牧型牧草品种,研发和应用旱作草地栽培技术、收获加工技术、土壤保育及耐旱材料等,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旱作栽培生产效率,可提高生产力2—3倍。在区域水资源条件较好且综合平衡的基础上,适度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人工草地,如按提高生产力10—20倍计,每年可增加饲草1.5×10~7—3×10~7 t,可解决2×10~6—4×10~6 hm~2草地的优质饲草的生产问题。为保障可持续挖掘草原生产潜力,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是发挥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长效驱动作用,紧紧把握推进方式转变,在草畜平衡的范畴中鼓励草地优化利用,以不断挖掘政策效益和可持续挖掘草地的第一性生产潜力和第二性生产力;二是建议和实施可持续挖掘草原生产潜力研发计划行动。重点开展天然草原饲草生产力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半农半牧区高效草牧业技术模式和示范,突破生产饲草生产土地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水土生物等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约草畜结合的饲草质量差、调制利用差、转化效率差的技术难题,综合提高饲草转化利用效率。三是建立不同类型区现代草业大示范区。针对不同草地类型的特点和面积进行战略布局,建立区域性的大示范区,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实现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四是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完善市场体系,鼓励建立多元主体综合体形式运作市场,助推草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工草地是现代化畜牧业生产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发展人工草地既保障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又改善生态环境,还增加农牧民收入。该文对开展人工草地建设的牧草品种选择、地面处理、施(追)肥、播种、除杂、病虫害防治、利用等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喀斯特高寒山区农牧民群众建植和利用人工草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为退化草地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样方法,调查研究区退化草地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并分析生态经济类群及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结果】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加,草地中优势种紫花针茅被小型禾草溚草取代;高寒草原退化标志植物天山赖草、绢毛委陵菜等杂类草重要值增加;禾本科、豆科等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少;群落内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了50%(P0.05),群落地上生物量与物种丰富度指数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与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结论】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结构简单化,导致草地质量和生产力明显下降;草地群落物种丰富度影响草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封育是玛曲高寒沙化草地重要的管理方式.为研究封育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主要植物种生态位的影响,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主要植物种进行生态位特征调查,计算主要植物的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封育2年后,草地优势种为禾本科牧草异针茅,其重要值平均为0.29.乳浆大戟作为高寒沙化草地的主要杂类草,生态位宽度为0.973.紫羊茅、优势种异针茅与杂类草乳浆大戟生态位重叠较大.说明高寒沙化草地经过2年的围栏封育,禾本科牧草有了较大的竞争力,草地植物群落发生良性演替,可食牧草的比例上升,草地经济价值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天山北坡选择了昌吉、塔城、阿勒泰三处示范区,先后7年完成了划区轮牧、放牧强度、退化草地修复、人工草地建设、优良野生牧草育种材料的筛选、牧草新品种培育等工作。通过多年努力,已经确认与自由放牧相比,适度放牧或划区轮牧是比较合适的利用强度和利用方式,示范户按照这种利用强度或利用方式经营,一方面暖季草场完全可以满足家畜利用,无需添加任何补充性饲料;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草地良性发展和生态恢复。说明改变暖季饲养模式、增大冷季饲草贮备是提高牧民经济收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主要措施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江河源区高寒草地畜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无节制的索取、掠夺,导致江河源区草地畜牧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草地生产与家畜之间供求矛盾突出;超载过牧及鼠虫害严重、草地严重退化;畜群结构不合理、抗灾保畜能力差;高寒草地畜牧业理论研究不足、缺乏高质量的示范区。针对该地区草地畜牧业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求,应当做到:①加强天然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②发展季节畜牧业、加快畜群周转;③建植和利用已建的人工草地,加强冷季补饲和育肥;④优化家庭牧场生态结构及生产模式;⑤建立建全草地资源监测(包括野生动物监测)、预报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⑥建立不同生态类型畜牧业优化生产模式及技术体系的示范区;⑦加强牧区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生态建设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8.
杜小娟  程积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853-5854,5944
西藏当雄县草原畜牧业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如天然草地退化、家畜存栏数过多、生产性能低、草畜矛盾突出等,严重制约了当雄县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对西藏当雄县草地的现状、退化成因分析,提出当雄县草地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贵州岩溶山区人工草地不同放牧强度与草地植物产量和放牧家畜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了贵州喀斯特高寒山区混播草地建植4个月后,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高度、盖度、频度、密度、生物量和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明显抑制禾本科杂草马唐及多年生草黑麦草和鸭茅的生长,但对白三叶和草地有毒有害植物西伯利亚蓼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放牧强度为中牧有利于改善草地比例,草地单位面积畜产品产出率高,兼顾了畜产品和草地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草畜代谢能平衡问题是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天然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放牧家畜高效生产的关键。草畜代谢能平衡评估技术是实现草原保护和提高草地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主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内蒙古鄂尔多斯为例,就中国北方草原草畜代谢能平衡进行分析,并就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希望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