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筛选出毒力较高的药剂用于防治设施大棚的辣椒蚜虫,采用浸叶法测定了辣椒蚜虫对5种烟碱类农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棉蚜对啶虫脒和烯啶虫胺较敏感,LC50分别为0.935 8、1.729 9 mg/L;吡虫啉的活性最低,LC50为9.151 1 mg/L。桃蚜对啶虫脒、噻虫胺、噻虫啉敏感,LC50分别为1.279 4、2.196 4、2.273 8 mg/L;吡虫啉的活性最低,LC50为12.866 5 mg/L。5种农药对棉蚜的毒力大小依次为啶虫脒烯啶虫胺噻虫胺噻虫啉吡虫啉;对桃蚜的毒力大小依次为啶虫脒噻虫胺噻虫啉烯啶虫胺吡虫啉。  相似文献   

2.
5种药剂对烟粉虱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5种药剂对烟粉虱的毒力及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乳油、10%烯啶虫胺水剂、20%丁硫克百威乳油、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4%阿维·啶虫脒乳油对烟粉虱若虫毒力的L5C50(有效成分)分别为0.472 6、22.221 6、49.937 3、9.322 5、8.637 4mg/L,毒力顺序为2%阿维菌素乳油>4%阿维·啶虫脒乳油>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10%烯啶虫胺水剂>20%丁硫克百威乳油.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乳油、10%烯啶虫胺水剂、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烟粉虱成虫具有较好的防效,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4%阿维·啶虫脒乳油对烟粉虱成虫防效一般.  相似文献   

3.
氟啶虫胺腈对棉田蚜虫的毒力测定及瓢虫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氟啶虫胺腈对南疆棉田三种蚜虫的毒力及其对三种瓢虫的安全性。方法 以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5%吡虫啉乳油为供试药剂,室内通过药膜法测定棉蚜、棉黑蚜和棉长管蚜氟啶虫胺腈的敏感性,采用滤纸接触法测定两种药剂对十一星瓢虫、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安全影响。结果 棉蚜、棉黑蚜和棉长管蚜对两种药剂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三种蚜虫3日龄若蚜和成蚜对氟啶虫胺腈敏感性均高于吡虫啉,棉蚜3日龄若蚜和成蚜对氟啶虫胺腈的LC50分别为1.17、0.36 mg/L,5%吡虫啉乳油和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的相对毒力分别为55.41、60.11,棉蚜对5%吡虫啉乳油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十一星瓢虫、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毒力均小于5%吡虫啉乳油,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三种瓢虫成虫的安全系数分别是5%吡虫啉乳油的6.16、7.90和4.54倍,对3龄幼虫的安全系数分别是5%吡虫啉乳油的5.07、7.48和9.23倍。结论 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可用来防治棉田棉蚜、棉黑蚜和棉长管蚜,且对棉田瓢虫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四种农药对螺旋粉虱的室内药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EC、20%啶虫脒SL、480 g/kg乐斯本EC、云大尽胜(32.5%阿维·毒EC)进行螺旋粉虱成虫及蛹的室内药效测定.测定成虫结果表明:处理后1 h,4.5%高效氯氰菊酯EC有效浓度为11.25 mg/kg的处理死亡率最高,成虫死亡率达90%,20%啶虫脒SL的成虫死亡率为3.33%-57.5%,480 g/kg乐斯本EC和32.5%阿维·毒EC的成虫死亡率分别为0%~8.33%和O%~2.5%;处理后3 h,4.5%高效氯氰菊酯EC对成虫的死亡率高达100%,20%啶虫脒SL、480 g/kg乐斯本EC和32.5%阿维·毒EC的成虫死亡率分别为27%~70%、32.5%~71.67%和55%~74.17%;蛹的测定结果表明,几种处理按LC50值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4.5%高效氯氰菊酯EC<480 g/kg乐斯本EC<32.5%阿维·毒EC<20%啶虫脒SL.  相似文献   

5.
啶虫脒的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啶虫脒对7种害虫的杀虫活性.啶虫脒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接触LD50值为2.17×10-3μg/头,其活性是吡虫啉的1/6;对萝卜蚜(Hyadaphis erysimi)的接触LC50值为46.86 mg/L,其活性是吡虫啉的1.6倍;在18℃、25℃、32℃这3种不同温度下,啶虫脒对萝卜蚜的接触LC50值分别为34.55 mg/L、46.8 6mg/L、15.43?mg/L;啶虫脒对大猿叶甲(Colcaphellus bowringi)、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黄守瓜(Aulacophora femoralis)3种蔬菜鞘翅目害虫成虫的接触LC50值分别为3.72 mg/L、32.14 mg/L、40.78 mg/L;3%啶虫脒乳油2000倍处理菜青虫(Plutella xylostella)3龄幼虫5?d的死亡率达100%,500倍处理斜纹夜蛾(Prodenia latura)2龄幼虫,5 d的死亡率为93.33%.啶虫脒对大猿叶甲、菜青虫的杀虫活性高,是防治这两种蔬菜害虫的优良杀虫剂.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几种药剂对辣椒蚜虫的毒力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乳油、10%烯啶虫胺水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4%阿维·啶虫脒乳油、0.3%印楝素乳油对辣椒蚜虫均具有较高的毒力,其LC50值分别为2.584 7、18.235 7、11.204 3、1.037 3、1.621 8 mg/L(有效成分),毒力顺序:4%阿维·啶虫脒乳油>0.3%印楝素乳油>2%阿维菌素乳油>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10%烯啶虫胺水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辣椒蚜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啶虫脒、吡虫啉、烯啶虫胺和吡蚜酮等杀虫剂对大豆蚜虫的毒力和防治效果,采用浸渍法进行了4种杀虫剂对大豆蚜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杀虫剂对大豆蚜虫都有较高的毒力,以啶虫脒对大豆蚜虫的毒力最高,LC50为7.026μg/g,其余3种杀虫剂的毒力大小依次为吡虫啉、烯啶虫胺、吡蚜酮,LC50分别为9.484、15.247和43.734μg/g,对大豆蚜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氟啶虫胺腈和噻虫啉对烟蚜的毒力及温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氟啶虫胺腈和噻虫啉的杀虫活性及温度效应,采用浸液法测定了2种药剂对烟蚜的毒力,并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对其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和噻虫啉对烟蚜的LC50值分别为5.12 mg/L和1.96 mg/L,其毒力分别是啶虫脒的5.6倍和14.5倍,均显示出良好的杀蚜活性;在10~30℃温度范围内,氟啶虫胺腈和噻虫啉对烟蚜的毒力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防治烟蚜抑制效果较好的杀虫剂,在室内的条件下,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四种杀虫剂对烟草蚜虫的毒力。结果表明,5%啶虫脒乳油对烟草蚜虫毒力较低,LC_(50)值为50. 1172 mg/L,毒力较高的药剂为0. 3%苦参碱水剂,其LC_(50)为1. 4328 mg/L,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0. 3%印楝素水剂对烟草蚜虫的LC_(50)值分别为16. 7430mg/L、4. 2007 mg/L,两种植物源杀虫剂0. 3%苦参碱水剂和0. 3%印楝素乳油对烟草蚜虫的毒力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新害虫绿长突叶蝉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方法]用点滴法和浸渍法在室内测定70;吡虫啉WG、30;啶虫脒SL和5;阿维菌素EC对绿长突叶蝉(Erythroneura apicalis Nawa)若虫触杀毒力.[结果]三种杀虫剂对绿长突叶蝉若虫毒力由高到低依次是:70;吡虫啉WG> 30;啶虫脒SL >5;阿维菌素EC,对绿长突叶蝉若虫的LC50分别是3.276、5.456、8.070 mg/L.[结论]新害虫绿长突叶蝉对供试杀虫剂较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桃粉大尾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了解杀虫剂对桃粉大尾蚜的毒力,为该害虫在新疆的化学防治及抗药性治理(IRM)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浸叶法测定桃粉大尾蚜对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通过9种药剂对桃粉大尾蚜室内24 h毒力测定表明:吡虫啉杀虫剂对桃粉大尾蚜表现出较高的活性,LC50为 0.013~0.031 mg/L;其次为阿维菌,LC50为0.042 mg/L;优化Bt (LC500.052 mg/L)和啶虫脒(LC500.087 mg/L);高氯微乳剂、顺式氯氰菊酯的活性最低,LC50在0.38~0.454 mg/L.48 h毒力测定表明,LC50的排序没有发生变化,但毒力均有所增加.[结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生产实践中杀伤天敌比较严重,推荐田间防治桃粉大尾蚜的药剂分别吡虫啉、阿维菌、优化Bt和啶虫脒等药剂.  相似文献   

12.
比较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烟粉虱的毒力以及田间药效。毒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排序为: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5%氟虫氰悬浮剂〉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5%啶虫脒可溶性粉剂〉10%吡虫啉粉剂〉5%云菊乳剂,6种药剂对烟粉虱成虫均有一定的杀灭作用,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0.000 184 mg/L对烟粉虱的成虫表现有最高毒力;6种药剂对烟粉虱3-4龄若虫的毒力排序分别为: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5%啶虫脒可溶性粉剂〉5%氟虫氰悬浮剂〉10%吡虫啉粉剂〉5%云菊乳剂,阿克泰对烟粉虱的3-4龄若虫有最高毒力。总体来看,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无论是对烟粉虱成虫还是3-4龄若虫均具有较高毒力。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10%吡虫啉粉剂、5%氟虫氰悬浮剂在施药后第1天的时候效果最好,均超过80%;5%云菊乳剂的持效期最长。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吡虫啉对小十三星瓢虫各虫态及枸杞蚜虫的选择性毒力研究,结果表明:小十三星瓢虫卵对吡虫啉最敏感,其LC50为0.3917μg/mL,小十三星瓢虫蛹对吡虫啉敏感性最差,LC50为20.4928μg/mL,吡虫啉对小十三星瓢虫各虫态及枸杞蚜虫的选择性毒力顺序依次为蛹>成虫>幼虫>卵。因此,在应用吡虫啉防治枸杞蚜虫时要根据田间虫情施药,尽量避过小十三星瓢虫的卵、幼虫及成虫期,以免造成对天敌的杀伤和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杀虫剂啶虫脒对捕食性天敌东亚小花蝽的安全性,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啶虫脒对东亚小花蝽若虫和成虫的毒力,并通过农田内危险商值评价了啶虫脒对东亚小花蝽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啶虫脒对东亚小花蝽1龄、3龄、5龄若虫和成虫的LC50分别为0.128 7 mg a.i./L、1.352 4 mg a.i./L、2.012 6 mg a.i./L和2.0301 mg a.i./L;在推荐剂量下,田间喷施2次啶虫脒对东亚小花蝽是不安全的,风险不可以接受,田间喷施1次啶虫脒对东亚小花蝽1龄若虫是不安全的,对3龄、5龄和成虫是安全的,风险可以接受。因此,建议在释放过东亚小花蝽的田块使用啶虫脒要谨慎。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石榴生产中常用的6种杀虫剂对棉蚜的防治效果,开展其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试验。本文采用浸叶法48 h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20%啶虫脒对棉蚜毒力最大,25%吡蚜酮毒力最低,48 h LC50分别为36.6578 mg/L和352.2443 mg/L。6种药剂毒力大小依次为啶虫脒>氟啶虫胺腈>吡虫啉>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蚜酮。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剂在试验剂量下使用安全无药害,对棉蚜均有一定的防效,70%吡虫啉速效性最好,第1d防效为87.48%,与其他药剂有显著性差异;25%吡蚜酮速效性较差,第1 d防效仅为32.98%;22%氟啶虫胺腈持效性最好,第14 d防效为98.73%,与其他药剂有极显著性差异;10%高效氯氟氰菊酯持效性较差,第14 d仅为42.22%。因此,生产中选用防治棉蚜药剂应兼具持效性和速效性,可选择啶虫脒或氟啶虫胺腈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吡蚜酮不建议作为单剂使用。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药膜法研究了3种杀虫剂对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us sichuanensis Xiao成蜂的毒力和对繁殖的亚致死效应,并采用EthoVision3.1行为仪分析了杀虫剂对其搜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对啶虫脒最敏感,致死中浓度LC50和亚致死浓度LC10分别为7.71和4.46 mg/L,其次为吡虫啉(11.22和6.68 mg/L)和功夫菊酯(27.72和9.36 mg/L).经啶虫脒、吡虫啉和功夫菊酯亚致死浓度(LC10)处理的肿腿蜂,亲代、F1和F2代的寄生成功率均受到抑制;经功夫菊酯处理的肿腿蜂,亲代单蜂产卵量显著增加(P<0.05);经啶虫脒和吡虫啉肿腿蜂,亲代的出蜂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F1代影响显著(P<0.05).经啶虫脒和吡虫啉亚致死浓度(LC10)处理的肿腿蜂搜寻行为变弱.结果表明,功夫菊酯对川硬皮肿腿蜂较安全;啶虫脒和吡虫啉对川硬皮肿腿蜂的繁殖和搜寻行为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评估3种药剂对川硬皮肿腿蜂的安全性,为指导合理用药,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6种杀虫剂对绿盲蝽3龄若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防治绿盲蝽的有效药剂,指导田间施药,采用试管药膜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绿盲蝽3龄若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氟氯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螺虫乙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对绿盲蝽3龄若虫的LC50值,药剂处理24 h后,分别为8.19、10.39、19.96、25.30、25.77、28.17 mg/L;药剂处理48 h后,分别为3.64、5.86、10.39、17.57、15.93、12.21 mg/L。可见,阿维菌素对绿盲蝽毒力最高,氟氯氰菊酯次之,吡虫啉、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和螺虫乙酯毒力较低。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浸苗法,调查环氧虫啶等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室内不同龄期褐飞虱毒力,结果显示:5种新烟碱类化合物对褐飞虱成虫毒力水平最高,其余依次为5龄若虫、1龄若虫和2~4龄若虫.如吡虫啉对1~5龄若虫、雌虫和雄虫的LC50分别为15.61、23.76、22.92、21.64、15.31、8.04、6.72 mg/L.环氧虫啶对褐飞虱1、3、5龄若虫和雄虫毒力水平略好于噻虫嗪和烯啶虫胺,但差异不显著.环氧虫啶、噻虫嗪和烯啶虫胺对2、4龄若虫和雌虫毒力相当,但要显著好于噻虫嗪和烯啶虫胺.以1龄若虫为例,吡虫啉、哌虫啶、环氧虫啶、噻虫嗪和烯啶虫胺LC50分别为15.61、16.14、2.78、3.85、3.18 mg/L.根据以上结果建议环氧虫啶可作为轮换药剂,与噻虫嗪和烯啶虫胺等常用新烟类杀虫剂轮换使用,用于田间褐飞虱防控.  相似文献   

19.
几种药剂对褐足角胸叶甲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浸叶饲喂法测定6种药剂对褐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fulvipes Motschulsky)成虫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均对褐足角胸叶甲均有效果,其中25%联苯菊酯.啶虫脒.哒螨灵乳油、25%氯虫苯甲酰胺.啶虫脒.哒螨灵乳油、25%除尽·啶虫脒·哒螨灵乳油和25%多杀菌素.啶虫脒.哒螨灵乳油对褐足角胸叶甲成虫的毒力较高,LC50分别为23.5198、7.4323、23.6026和15.9777mg/L。45%马拉硫磷乳油和20%甲氰菊酯乳油的毒力较低。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新型杀虫剂氟啶虫胺腈对桑粉虱(Bemisia myricae)的毒力及其对家蚕(Bombyx mori)的安全性,采用试管药膜法和叶片浸渍法在室内测定其对桑粉虱成虫和卵的毒力,并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50%氟啶虫胺腈WG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及亚致死剂量对家蚕生长发育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50~1 000 mg/L的50%氟啶虫胺腈WG对桑粉虱成虫处理5 h的致死率为86.22%~96.43%,其LC50为122.251 mg/L,而125~1 000 mg/L的浓度范围内对桑粉虱的卵无明显作用,但可延迟孵化时间。3龄起蚕取食50%氟啶虫胺腈WG以50~200 mg/L处理的桑叶72 h累计中毒死亡率为24.44%~76.67%,LC50为91.158 mg/L,属于中等毒性农药;其亚致死剂量20、30和40 mg/L可延长4、5龄期0.5~1.0 d,其高浓度处理的全茧量、茧层量、蛹重和眠蚕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