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依托国家现代农业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楚雄综合试验站建设平台,"十二五"期间,楚雄州通过实施千亩蚕桑优质高产示范样板建设、蚕桑病虫害防控技术体系建设、蚕桑新品种试验示范、省力高效蚕桑生产技术应用推广等项目,蚕桑产业效益显著提高,推动了全州蚕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科技》2010,(8):F0002-F0002
<正>2010年4月13~14日,正值蚕业春季生产的关键时期,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向仲怀院士,在主持了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2010年综合试验站工作会议和到安徽省农科院作专场学术报告会之后,  相似文献   

3.
<正>2009年楚雄州楚雄市、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争取到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列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根据产业技术体系工作任务中"关于开展家蚕病害流行状态调查"的要求,笔者所在综合试验站开展了5年的病害调查,目的在于了解楚雄州境内蚕病的发生现状,以便掌握不同蚕期不同病害对蚕桑生产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为有效防控蚕病提供科学依据。于2009年夏蚕开始组成具有中、高级职称的18人专业人员调查团队在楚雄州重点蚕  相似文献   

4.
蚕桑产业是麒麟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蚕桑生产效益,达到农业增收、农民增效的目的,2011年麒麟区蚕桑站加大对蚕家新品种的引进试养力度,与云南省农科院蚕科所联系,于2011年春、夏、秋三季引进家蚕新品种云蚕9中×日进行饲养试验,现将饲养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供试品种:云蚕9中×日;  相似文献   

5.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对中国的蚕业生产将产生消极影响;云南省蚕业生产科学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能力偏低,导致生产效益低下,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东桑西移"后,西部蚕桑生产的生产机制、服务体系、科技支持体系都有待于加强.2009年党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关注"三农"问题,出台系列的惠农政策,加大投资,对粮油生产进行直补,蚕业生产要就势而谋,获取发展;中国的茧丝绸产量不是过剩性的价格走低,而是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阶段性市场性的购买力回落,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的好转,中国的茧丝绸价格是可以得到回升的.要用活用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借助国家拉动内需的资金,在争取粮食直补资金的同时,争取蚕桑项目资金,稳定并搞好云南省的蚕桑生产;要依托国家"现代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发挥好"红河蚕桑综合试验站"和"楚雄蚕桑综合试验站"的职能作用,促进云南省蚕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要依托云南省蚕桑生产的龙头企业,衔接好"公司+基地+农户"产业链,融洽好企业与蚕农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是湖南省唯一的蚕桑专业性研究所,创办于1941年,长期从事桑、蚕品种选育、病虫害综合防治、养蚕技术创新、蚕桑机具革新、蚕桑生态循环经济研究和蚕桑资源多元开发应用等领域研究,拥有年冷藏处理蚕种50万盒的冷库与保种楼各一栋,并建立了"国家桑蚕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长沙综合试验站"。曾荣获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各级科技成果奖48项(次),获国家专利5项,制定蚕  相似文献   

7.
分析楚雄州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培强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强行业管理,坚持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对策措施,旨在为发展楚雄州蚕桑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家蚕品种M中×M日是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南阳综合试验站安排在内乡县春季试养的新品种。现将试养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试验蚕品种:正交M中×M日,2.2张(按河南习惯每张卵量28 000粒计,下同),反交M日×M中,2.6张,对照品种春蕾×镇珠,蚕种均由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提供。试验用桑园:桑品种湖桑32号,栽植密度1 300~1 500株/667m2,20~23年树龄,宽窄行栽植。(二)试验方法正交M中×M日2.2张、反交M日×M中2.6张,安排在内乡县灌  相似文献   

9.
<正>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是湖南省唯一的蚕桑专业性研究所,创办于1941年,长期从事桑、蚕品种选育、病虫害综合防治、养蚕技术创新、蚕桑机具革新、蚕桑生态循环经济研究和蚕桑资源多元开发应用等领域研究,拥有年冷藏处理蚕种50万盒的冷库与保种楼各一栋,并建立了"国家桑蚕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长沙综合试验站"。曾荣获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各级科技成果奖48项(次),获国家专利5项,制定蚕桑地方标准6个,创系列品牌2个。  相似文献   

10.
<正>2010年4月12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2010年综合试验站工作会议在合肥稻香楼宾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体系首席科学家向仲怀院士,4位功能实验室主任,5位岗位科学家,25位综合试验站  相似文献   

11.
根据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任务书的要求,2012年初楚雄州茶桑站制定了《优良家蚕新品种的筛选与推广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笔者在农村养蚕户中进行家蚕新品种比较饲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供试品种由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提供,春季4对,分别为2081×2082、云蚕9、红菁×河皓、  相似文献   

12.
正1找差距,寻原因,清除发展蚕桑产业的障碍1.1科技创新体系滞后,蚕桑生产科技含量低。表现在生产上主要是:蚕农缺乏熟练的养蚕技术;养蚕操作不当、养蚕人员文化水平低,对蚕、桑病的预防能力差等方面;纸板方格簇、省力化蚕台育等先进的养蚕技术经过多年的推广和普及,所占比例仍然不大;优质高产桑、蚕新品种推广率较低;桑园配方施肥、蚕桑病科学防治等综合技术的应用面积也不大。1.2桑园(树)质量差。全县虽有桑园8000多亩,但大多数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楚雄州家蚕品种更新换代工作,寻找具有较好经济性状,更适应本地环境、气候和技术等饲养条件的家蚕品种,改善楚雄州家蚕品种饲养的结构,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楚雄州茶桑站与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合作,于2006年、2007年连续2年在楚雄市、大姚县进行雄蚕品种经济性状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1楚雄州蚕桑产业发展基本情况1.1产业发展现状1.1.1蚕桑生产基地稳步发展楚雄州坚持"改造老桑园,发展新桑园"的发展思路,蚕桑基地得到较快发展。到2009年底,全州有桑园面积0.77万hm2(其中2009年新植面积587.67hm2),养蚕种45084张,产鲜茧1580t,鲜茧产值3650万元,与"十五"初2000年的桑园面积0.2万hm2、养种11500张、产鲜茧316t、产值460  相似文献   

15.
目前祥云县蚕桑产业已发展到了较大规模,桑园面积达到了0.67万hm2,2004年饲养蚕种5.5万张,选用优良蚕品种是提高养蚕生产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而祥云县近几年饲养的蚕品种以全国当家夏秋用种“青松×皓月”、云南省当家种“云字号”品种及新引进的“苏菊×明虎(正反交)”等蚕品  相似文献   

16.
<正>高产、优质、高效是蚕桑生产的永恒主题,围绕国家蚕桑产业体系的构建,以红河蚕桑试验站为中心的蚕桑试验点,在2009年开展了蚕桑高产创建活动,探索蚕桑高产、优质综合技术。为此,陆良县开展了一系列综合试验研究,共投入资金13万元,将有关新老技术组合配套,在数百公顷连片桑园进行高产创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一亩树标,每公顷产茧4500kg;十亩攻关,每公顷产茧3000kg;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楚雄州蚕品种更新换代,寻找具有较好经济性状,更适应本地环境、气候和技术等饲养条件的家蚕品种,改善楚雄州家蚕品种饲养结构,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楚雄州茶桑站与云南省农科院蚕蜂研究所合作,于2006年和2007连续2年在楚雄、大姚进行雄蚕品种经济性状比较饲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2007年和2008年2年蚕桑与烤烟、粮作在楚雄、姚安、大姚等县(市)的经济效益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蚕桑生产成本高于烤烟、粮作生产,并受茧价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同时蚕桑生产由于受茧价、劳动生产率低等因素的影响,蚕桑生产经济效益低于烤烟、粮作生产.蚕桑生产效益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单产、蚕茧价格和生产成本3大因素,而茧价则受市场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敏感.只能通过提高科技水平,挖掘生产潜力,大力推广优质高产的桑、蚕品种及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才能促进蚕桑产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云南美誉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直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该所主要从事蚕桑及蜜蜂的资源、育种、栽培植保、饲养、加工技术研究开发,是云南省内唯一一家从事蚕桑蜜蜂研究的科研单位,是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定点单位、全国蚕种生产先进集体和全国农业科普先进集体。2006年9月,被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命名为州级文明单位。拥有设施完备的科研中心实验室和蚕种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能进行蚕桑蜜蜂科研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专家简介     
<正>李树英,男,1959年9出生,辽宁省抚顺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蚕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现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所党支部书记兼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辽宁省野蚕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柞蚕综合利用岗位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