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中南部几种主要森林类型水文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徽省中南部主要森林类型林下枯落物蓄积量、持水量、吸水速率等的研究,结果表明:①针叶林中杉木(CK)枯落物的厚度最大,达到95mm,针阔混交林的蓄积量最大,为21.94t/hm2,马尾松枯落物的厚度较低,苦槠蓄积量最低。②马尾松×枫香的最大持水量为12.62t/hm2,其他林分的最大持水量均在10t/hm2以下,其中苦槠最低,为2.04t/hm2。③针阔混交林的有效拦蓄能力明显高于阔叶林和针叶林,有效拦蓄量最高的是马尾松×枫香,为17.69t/hm2.苦槠的有效拦蓄量最低,仅为2.47t/hmz。两种不同杉木林分有效拦蓄量均达到10t/hm2左右。可见针阔混交林的水文生态效益优于阔叶纯林和针叶纯林。  相似文献   

2.
为了阐明冀北山地油松林枯落物的持水规律,对其枯落物蓄积量、持水量、吸水速率和有效拦蓄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林枯落物的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蓄积量分别为2.95t/hm2和11.58t/hm2。油松林枯落物半分解层和未分解层持水量在浸泡6h和4h时基本达到饱和;吸水速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油松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分别为2.28t/hm2、14.23t/hm2,而有效拦蓄量分别为1.69t/hm2和10.77t/hm2。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石漠化地区8 a生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人工林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芳樟的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规律均呈现出前期缓慢、后期快速的特性,造林第4年后胸径生长进入速生期,第5年后树高快速生长,材积生长的速生期则出现在第6年;估算芳樟单位面积纤维材产量达24.32 t/hm2,芳樟油95.67 kg/hm2,单位面积产值达18080元/hm2;枯落物蓄积量为5.57 t/hm2,有效拦蓄量达6.36 t/hm2,高于相同立地的任豆(Zenia insignis)和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相似文献   

4.
于广东省佛山市云勇生态林养护中心生态防护林试验示范区内,调查研究了红荷、红锥、黄樟、乌桕、火力楠、观光木、米老排、香樟、枫香、中华杜英林下枯落物及土壤的持水特性。结果表明:10个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蓄积量3.94~9.35t/hm~2,最大持水量为5.95~27.37t/hm~2,最大拦蓄量为2.74~18.15t/hm~2,有效拦蓄量为2.74~21.66t/hm~2。10种林下枯落物的持水能力排序为香樟红锥红荷米老排观光木黄樟火力楠枫香中华杜英乌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赛罕乌拉4种典型林分为对象,对其林下植被及枯落物层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林分结构越复杂,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越大,其截留降雨的能力也越大。②4种林分枯落物的蓄积量范围在12.44~31.60t/hm2,针叶林枯落物的蓄积量明显高于阔叶林。③枯落物持水率大小顺序为山杨林>白桦林>山杨白桦林>落叶松林,山杨林分枯落物的最大吸水率(511%)为落叶松林分(280%)的1.8倍。④枯落物最大持水量的大小为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枯落物最大拦蓄量大小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混交林>阔叶林。落叶松林的有效拦蓄量最高(为6.56mm),白桦林分有效拦蓄量最小(为3.38mm)。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森林公园的建设可以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在适当开发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保健、养生的好去处,也可以满足人们对原始自然风光的享受。对海陵岛丝路森林公园中4种不同林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分间枯落物的蓄积量、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枯落物的最大拦蓄率、枯落物的最大拦蓄量、枯落物的有效拦蓄率以及枯落物有效拦蓄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枯落物蓄积量最大的是针阔混交林,枯落物蓄积量最小的是果树林。4种不同林分的最大持水量是不同的,其变化范围为2.56~3.71t/hm~2,有效拦蓄量最大的是针阔混交林,为2.96t/hm~2。  相似文献   

7.
对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的樟(Cinnamomum camphora)、桃花心木(Swietenia mahagoni)、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和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4种林分改造树种枯落物储量及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樟、桃花心木、南酸枣和乐昌含笑枯落物鲜重分别为7.74,8.94,10.38,6.87 t/hm2;各树种枯落物干重为南酸枣(7.89 t/hm2)>桃花心木(6.55 t/hm2)>樟(5.44 t/hm2)>乐昌含笑(4.66 t/hm2);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顺序都为南酸枣>桃花心木>樟>乐昌含笑,而4个树种的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率和有效拦蓄率排序相反.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持水率与浸泡时间之间、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都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在不同浸泡时间段,4种改造树种枯落物持水量和吸水速率均为南酸枣>桃花心木>樟>乐昌含笑,而其持水率呈现相反顺序.  相似文献   

8.
北京西山主要造林树种林下枯落物的持水特性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北京西山森林健康试验示范区内,刺槐、侧柏、元宝枫、黄栌、油松、栓皮栎林下枯落物的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个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总蓄积量分别为油松26.01 t·hm-2,元宝枫10.95 t·hm2,栓皮栎10.82 t·hm-2,刺槐8.96 t·hm-2,黄栌8.90 t·hm-2,侧柏4.52 t·hm-2,其大小顺序为油松>元宝枫>栓皮栎>刺槐>黄栌>侧柏;2)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未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均大于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并且枯落物在水中浸泡8 h时.其持水量基本达到最大值;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吸水速率在0~2 h最快,在4~6 hA逐渐减缓,6 h后明显减缓,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吸水速率基本趋向一致;3)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范围为75.44%~278.65%,针叶树种的最大持水率均低于阏叶树种,但由于油松林下枯落物的蓄积量明显大于其他阔叶树种,故研究区内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的大小顺序为:油松>栓皮栎>元宝枫>刺槐>黄栌>侧柏;4)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有效拦蓄深分别为栓皮栎2.33 mm,油松2.12 mm,元宝枫2.00 mm,刺槐1.19 mm,黄栌0.89 mm,侧柏0.23 mm.  相似文献   

9.
滦河上游水源涵养林枯落物层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森林枯落物水文过程及规律,对滦河上游3种不同类型林分枯落物及其结构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水文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油松纯林的枯落物生物量为12.03t/hm2,最大持水量为19.4t/hm2,有效拦蓄量为23.52t/hm2;落叶松纯林的枯落物生物量为9.51t/hm2,最大持水量为11.9t/hm2,有效拦蓄量为17.03t/hm2;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的枯落物生物量为5.54t/hm2,最大持水量为13.0t/hm2,有效拦蓄量为13.7t/hm2。2半分解层枯落物浸泡8h已基本达到饱和,而未分解层需浸泡10h,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式为Q=alnt+b;枯落物在浸水的前0.5h内吸水速率最大,4h左右时吸水速率明显减缓。  相似文献   

10.
选取麦积山风景区5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对林下枯落物层水文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就蓄积量而言,油松林枯落物最大,为9.65 t·hm~(-2);白皮松林最小,为5.31 t·hm~(-2)。在所有的蓄积量中,占比最多的是白皮松林未分解层,比例接近50%;油松+锐齿栎林所占比例最小,为35.452%;半分解层油松+锐齿栎林比例最大,为64.48%;锐齿栎最小,为51.85%。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最大拦蓄率和有效拦蓄率均表现为锐齿栎最大,白皮松最大拦蓄率和有效拦蓄率最小;油松群落最大拦蓄率和有效拦蓄量最大。将这些枯落物浸泡在水中,刚开始2 h内,它们的持水量都得到了显著上升,2 h后持水量明显下降;浸泡6 h以后,未分解层枯落物的持水量最高;连续将半分解层枯落物在水中一直浸泡12 h后,半分解层枯落物的蓄积水量达到最大值;这些枯落物最初浸泡1 h内,枯落物半分解层的吸水率比其他枯落物的吸水率要高,连续浸泡达到6 h时,这5种林分枯落物吸水率数值图最终几乎完全重合。  相似文献   

11.
在对元谋小横山试验林多年跟踪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19个参试树种生长量、生物量和热能产值的测定,筛选元谋干热河谷区适宜的薪材树种。同时,比较撩壕、大塘和牛犁沟3种整地方式、不同定植时间、不同定植密度等因素对造林后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桉、银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念珠相思、山毛豆等5个树种为元谋干热河谷区适宜的薪材树种,其造林3年后,林木的生物量(气干材)达9.0 t/hm2以上(年平均3.0 t/hm2),其中薪材7.65 t/hm2。最适造林模式为:(1)撩壕整地;(2)造林密度:桉树类5 000株/hm2,银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念珠相思、山毛豆等10 000株/hm2;(3)定植季节是夏至到大暑节令之间。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四川省沐川县天然林和人工林开展了枯落物蓄积量调查分析和持水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蓄积量为天然林>人工林为25.7 t·hm 2>18.1 t·hm-2,最大持水量为天然林>人工林为75.0t·hm-2>47.0t· hm-2,最大持水率为天然林>人工林,各时段吸水量、吸水速率表现为天然林>人工林,有效拦蓄量表现为天然林>人工林为28.6 t· hm-2>17.0 t· hm-2.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落物层保水功能相对要比人工林好.  相似文献   

13.
杨启远 《绿色科技》2019,(11):175-177
在马尾松间伐林地采用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3种不同类型的枫香苗木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3种枫香苗木造林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和单位面积蓄积量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以2年生容器苗造林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最大,造林保存率达91.75%,树高达9.7m,胸径达8.48cm,单位面积蓄积量达29.75m3/hm2,这说明容器苗造林保存率高,2年生苗恢复生长快,可在生产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杉木二代优良种源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杉木第二代种子园优良种源的种子育苗,在永春县营造二代杉木示范林,开展杉木良种推广应用,并在一都镇和坑仔口镇分别设置调查试验区,调查分析二代杉木幼林的遗传增益和集约造林的速生丰产效应。试验结果:1)杉木第二代种子园优良种源在永春推广造林具有较高的遗传增益,与普通种源的杉木相比,3年生树高生长量增长31.0%,胸径生长量增长52.1%;4年生树高生长量增长31.5%,胸径生长量增长45.2%。2)二代杉木幼林集约造林速生丰产效应明显,4年生幼林施肥比不施肥树高生长量增长33.3%,胸径生长量增长53.3%;高密度造林5年生二代杉木幼林蓄积量达到87.75 m3/hm2,年平均材积生长量达到17.55 m3/hm2,年平均产值达到15 795元/hm2。  相似文献   

15.
茂兰喀斯特森林主要演替群落枯落物的水文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茂兰喀斯特森林两种主要演替群落——喀斯特原生乔木林和次生林枯落物的储量和水文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演替群落枯落物的平均总储量为4.77 t/hm2,喀斯特原生乔木林的总储量要高于次生林;两种演替群落之间,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和最大持水量均为喀斯特原生乔木林高于次生林;枯落物不同层次之间,两种演替群落枯落物未分解层的最大持水率和最大持水量均高于半分解层;枯落物的持水量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分别存在明显的函数关系:V=a ln(t)+b和S=ktn;在自然状态下,茂兰喀斯特森林两种演替群落枯落物的平均有效拦蓄量为8.31 t/hm2,喀斯特原生乔木林的有效拦蓄量要高于次生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林龄对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水文效应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6月在宁夏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选择4种林龄阶段(16、25、34、43a)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调查林分结构和测量林下枯落物蓄积量、厚度、持水量等指标,分析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枯落物层持水能力差异。[结果]研究表明:(1)华北落叶松枯落物厚度介于4.5~6.0 cm,总蓄积量在29.08~33.21 t·hm~(-2),且半分解层蓄积量高于未分解层蓄积量,4种林龄枯落物厚度与蓄积量均表现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2)各龄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介于79.47~110.05 t·hm~(-2),成熟林最大;最大持水率变动在273.32%~341.27%,中龄林最大。(3)各龄林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动态变化均类似,枯落物持水过程表现为浸水0.5 h内吸水速率最大,4 h之后吸水速率趋于平缓,10 h后枯落物持水量基本饱和,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均呈明显对数关系(R~20.92)。(4)各龄林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在43.64~70.52 t·hm~(-2)之间,成熟林拦蓄能力最强。[结论]综合分析4种林龄枯落物水文效应,成熟林枯落物层水文功能最强。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杂交相思(Acacia mangium×A. auriculiformis)适宜的造林密度,设置2 500、2 222和1 667株/hm23个造林密度,开展不同密度造林试验,造林后6年内定期调查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调查和计算6年生林分的保存率和蓄积量,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保存率和蓄积量均影响显著。6年生时,平均树高在1 667株/hm2密度林分中最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在2 222株/hm2密度林分中最高。随林龄增加,各密度林分的树高和胸径年净增长量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单株材积年净增长量均呈上升趋势。随林分密度增加,保存率呈下降趋势,蓄积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单株材积受造林密度影响最大,保存率影响最小。作为纸浆用材林,可选择2 222株/hm2造林密度,该密度林分的蓄积量最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随机块状混交的方式进行造林试验,并且采用样方调查方法观测各树种保存率、树高、胸径和冠幅来研究8个树种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碳汇造林的早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千年桐Vernicia montana保存率在90%以上,生长也最快,第3年生平均树高在3.0m以上,平均胸径分別为2.5 cm、3.7 cm;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生长不亚于前两种树种,但存活率较差;其次为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第3年平均树高超过2.2 m,平均胸径在2.3 cm以上;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生长相对较慢,3年生平均树高1.8 m左右,平均胸径只有1.4 cm;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 保存率不足20%且生长逐年变缓,表明这树种不适宜用于碳汇造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探讨松材线虫入侵后松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的变化趋势。[方法 ]以湖北三峡地区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0 a(未入侵)、6 a、10 a和16 a)的马尾松林为对象,采用环刀法、烘干法与室内浸泡法对林分地表枯落物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测定,并结合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和土壤有效蓄水量定量比较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在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间的变化趋势。[结果 ]表明:(1)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间马尾松林枯落物蓄积量、有效拦蓄量和最大持水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枯落物总厚度为3.47~5.34 cm,总蓄积量为6.11~9.62 t·-2,枯落物有效拦蓄量为9.71~14.77 t·-2。(2)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间马尾松林土壤含水量、土壤密度、非毛管孔隙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毛管持水量为333.42~378.33 t·-2,饱和蓄水量为386.27~461.20 t·hm-2,入侵6 a的马尾松林0~10cm和10~20 cm土层土壤有效蓄水量...  相似文献   

20.
以承德地区北沟林场落叶松纯林和落叶松山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枯落物厚度和现存量,通过室内浸泡法测定持水量和持水率。结果表明:落叶松纯林林下枯落物现存量明显高于落叶松山杨混交林,分别为9.02t/hm2和6.55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落叶松纯林略小于落叶松山杨混交林,分别为2.11t/hm2、2.41t/hm2。不同林分的林下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正相关,达到最大持水量的时间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