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1年生喜树的生长规律、嫩叶和成熟叶中喜树碱(CPT)含量的季节变化、不同叶龄叶片喜树碱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年生喜树高生长、粗生长及生物量均呈S型曲线变化,生长速率最快出现在6月中旬~7月中旬;无论是嫩叶还是成熟叶,喜树碱含量均为单峰曲线,均在7月中旬含量达到最大值,在整个生长期内,嫩叶中喜树碱含量均高于同期成熟叶中的喜树碱含量;喜树叶片中喜树碱(CPT)含量与叶片的叶龄呈负相关,即叶龄越小,叶片中的喜树碱含量越高;叶龄越大,叶片中的喜树碱含量越低,叶龄为5天的嫩叶,其喜树碱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在福建农林大学百竹园内随机选取3个竹种:歪脚龙竹、坭竹、长叶苦竹,分别于春、夏、秋、冬4个季节对其叶片、主枝、小枝的硫含量进行测定,同时以福州市森林公园相同竹种作为参照。结果表明:竹类植物叶片硫元素含量最高,各竹种之间硫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同竹种不同季节的各部位的硫含量均有变化,秋季硫含量最高,夏季最低,较秋季平均减少54.88%;竹类植物对于硫元素的吸收作用较强,叶片硫含量均高于国标的最高值2.0 g.kg-1,且叶片硫含量对环境二氧化硫变化具有指示作用,可以考虑作为硫污染区的绿化植物。  相似文献   

3.
云南箭竹化学成分分析及不同地理种源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地理种源的云南箭竹化学成分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间的云南箭竹的化学成分之间差异不明显,不同地理种源的云南箭竹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中采自西山云南箭竹竹秆的SiO2含量为2.02%,白马河林场云南箭竹的SO2含量为1.87%,大理云南箭竹的SiO2含量为1,93%;西山云南箭竹的灰分含量为2.56%,白马河林场云南箭竹的灰分含量为2.69%,大理云南箭竹的灰分含量为2.29%;苯一醇提取物的含量西山云南箭竹为3.47%,白马河林场云南箭竹为4.03%,大理云南箭竹为4.01%;木质素的含量西山云南箭竹为26.58%,白马河林场云南箭竹为23.39%,大理云南箭竹为23.74%;综纤维素的含量西山云南箭竹为70.86%,白马河林场云南箭竹为55.45%,而大理云南箭竹为69.56%。由于不同地理种源之间云南箭竹秆材的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并不显著,因而在筛选云南箭竹作为材用竹推广引种时,并不需要考虑地理种源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6个彩叶竹种在不同分区的叶色与光合色素,以及与细胞显微超微结构之间的关系,为明确6个彩叶竹种的叶色变异机制提供细胞学依据,为揭示竹种叶色变异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七彩红竹、菲白竹、靓竹、黄条金刚竹、锦竹、花叶唐竹6个彩叶竹种叶片为材料,将叶片按叶色分为白区和绿区,对叶片不同分区的叶色、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不同生长阶段的叶片显微结构和成熟叶片不同分区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6个竹种不同叶色分区中光合色素含量、显微结构、超微结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1)绿区各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高于白区,其中绿区叶绿素a含量最高,白区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2)黄条金刚竹在叶片成熟后出现白区,七彩红竹、菲白竹、靓竹、锦竹、花叶唐竹在叶片发育中期出现白区,且七彩红竹与黄条金刚竹成熟叶片白区细胞内溶物缺失严重,其余4个竹种白区细胞内容物部分缺失。3)绿区指状臂细胞与梅花状细胞内部结构完整,叶绿体发育正常;白区内部细胞器较少,叶绿体结构异常,不同竹种质体形态不同。【结论】6个彩叶竹种叶片白(黄)色条纹的出现与细胞的排列方式无关;黄条金刚竹黄色条纹的出现,与叶片成熟后一部分叶肉细胞内部光合色素降解和叶绿体结构破坏有关,七彩红竹、菲白竹、靓竹、锦竹和花叶唐竹叶片不同叶色的呈现与一部分细胞内叶绿体发育异常和光合色素含量较低有关;白区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占比影响叶片黄色深浅度。  相似文献   

5.
云南箭竹是优质笋用竹种,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通过对不同地理种源云南箭竹的竹材维管束和导管的系统的研究,为云南箭竹的利用提供了部分基础数据.通过对云南箭竹竹材切片的维管束和导管进行定量显微观测和数理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云南箭竹的维管束为开放型与半开放型,同一高度的不同部位(径向)维管束的大小和分布各有不同:地理分布、秆龄及种内变异均对云南箭竹的维管束形态有显著影响:云南箭竹导管直径在径向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竹子种子长期保存问题,以马来龙竹、云南龙竹、巨龙竹、金平龙竹、麻竹、长节勒竹、云南箭竹、棉花竹、爪哇巨竹、大泰竹、笻竹、方竹和毛竹13种竹子的成熟种子为材料,通过研究不同低温、低温下不同储存时间、不同含水量、不同发芽设施和不同基质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来判断竹子种子保存的适合条件。结果表明:1)除笻竹和方竹的种子外,大多数竹种的种子在低温储存5个月内,随着温度由10℃逐渐降低到-16℃,种子发芽率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高;2)在-16℃条件下,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率会有所下降;3)种子含水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含水量超过在一定临界值,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种子发芽率会显著下降;4)选择不同的种子发芽设施也会影响种子发芽率,生产中宜选用具有微喷灌条件的温室进行育苗;5)在无菌红土、黑土和蛭石这3种基质中,蛭石是竹子播种育苗的适宜基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磷酸丙酮酸二激酶(PPDK)是保证C4植物高效光合作用的关键酶。杨树作为光合效率较低的C3植物,其光能利用率低,本研究以玉米PEPC基因和PPDK基因分别作为目的基因进行杨树遗传转化,分别获得转基因的高效表达植株,并进行分子检测及相关功能分析,为培育杨树高光效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玉米PEPC和PPDK基因。利用Gateway系统,将PEPC和PPDK基因分别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GWB406,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南林895杨。比较分析转基因植株与对照(南林895杨)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筛选克隆的PEPC及PPDK基因均编码典型的C4光合作用关键酶。南林895杨转PEPC基因获得5个株系,不同株系间基因表达量具有差异,最大达1.79倍,但编码蛋白在不同株系叶片中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转PPDK基因获得3个株系,各株系间基因及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EPC和PPDK在叶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茎中,且随着植株生长发育而提高; PEPC和PPDK基因的表达均受光照条件的影响,在高光照下表达量上升2~3倍。转基因株系净光合速率在11:00—14:00出现双峰状态,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最高达16.2%(PEPC-5株系);气孔导度在12:00—16:00高于对照组;除PPDK-2株系外,转基因株系都检测到比对照组更高的胞间CO2浓度,除PEPC-1和PEPC-4株系外,转基因株系CO2饱和点均低于对照组;全部转基因株系CO2补偿点均低于对照组,且光饱和点以及在光饱和点的光合速率均高于对照组。生长参数方面,PEPC-3和PEPC-4株系多个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株高分别高于对照组5.6%和2.9%,叶面积分别高于对照组13.8%和8.9%,叶片质量分别高于对照组23.6%和19.8%,地径分别高于对照组13.5%和5.4%;转基因株系的茎生物量均高于对照组,叶生物量优势最为明显的依次是PEPC-3、PEPC-5和PEPC-4株系,分别高于对照组34.8%、15.4%和6.3%。【结论】玉米PEPC和PPDK基因导入南林895杨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在强光利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植株的光合能力显著提高,生长指标优于对照组。利用C4植物的光合作用关键酶编码基因对杨树进行遗传转化,对于提高杨树甚至木本植物的光合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云南箭竹不同变异类型的叶解剖结构与生理特性,选择云南箭竹3种变型(云南箭竹原变型、"香笋竹""脱毛昆明实心竹")的叶片为实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叶片解剖结构,利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相关生理指标及其光合参数.结果表明,3种变型的竹叶,在叶长、叶宽、长宽比及叶面积等方面差异显著,"香笋竹"的叶片更宽、更大;在叶...  相似文献   

9.
王朗引种区大熊猫主食竹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引种大熊猫主食竹生育规律进行了研究。选用引种3年后生长表现较好的糙花箭竹(Fargesia scabrida)、石棉玉山竹(Yushania lineolata)、冷箭竹(Bashania fangina)、青川箭竹(F.rufa)4个竹种生长量与本地缺苞箭竹(F.denudata)作对比。通过生长过程的数学模拟和多元变量分析,探明5个竹种竹笋—幼竹期生长节律,日生长率及其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引种的4个竹种都能适应本区条件,但在生长量上存在着种间差异。发笋多、生长快、长势好的竹种是糙花箭竹、冷箭竹和石棉玉山竹。影响竹种高生长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5个不同林龄(3,8,14,21,46年)、不同叶龄(当年生、1年生、2年生、3年生)杉木人工林叶片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并根据它们对氮循环等过程的指示作用来探索不同林龄、叶龄杉木人工林氮循环过程及氮饱和程度的差异,从而为不同生长阶段杉木人工林制定施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建南平峡阳林场5块相互毗邻的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每个林龄的林分内分别设置4个20 m ×20 m的试验小区.分别采集不同林龄杉木活叶并根据“主干法”将采集的杉叶分为不同叶龄,然后在每个小区内采集0 ~ 10 cm深度土层的土样,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它们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δ15N),用碳氮元素分析仪测定叶片氮含量,叶片15N富集指数由叶片δ15N值减去相应的土壤δ15N得到.[结果]叶片δ15N值的变化范围为-2.52‰~2.81‰,叶片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7.72%~13.5%,二者在不同林龄间均具有极显著差异,并均呈现出幼林和老林较高、处于速生期的林分较低的趋势,且叶片δ15N值与叶片氮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不同叶龄叶片δ15N值间则不具有显著差异;不同林龄叶片的15N富集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幼林与老林叶片15N富集指数较接近于0的趋势;叶片δ13C的变化范围为-29.93‰~-27.88‰,不同林龄间差异不显著,但同一林龄不同叶龄叶片的δ13C则有显著差异,且有随着叶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结论]不同林龄叶片δ13C差异不显著但呈现幼年较低的趋势,可能是不同树高导致不同林龄杉木水分利用效率间的差异所致,而同一林龄不同叶龄杉木δ13C间的显著差异则可能是光合作用效率不同造成的.不同林龄在叶片δ15N、叶片氮含量、叶片15N富集指数间的显著差异均指示出处于速生期的林分氮饱和程度显著低于幼林和老林,这说明虽然我国亚热带地区氮沉降现象严重,但氮素仍是限制处于速生期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竹子DNA提取方法改良及ITS-RFLP分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传统方法的比较、改进,形成一种快速、简易的适用于竹子DNA提取的方法。另外,通过PCR扩增和7种限制性内切酶(AluⅠ、BbeⅠ、BbvⅠ、DpnⅠ、EagⅠ、hindⅢ和RsaⅠ)酶切,对云南世博园内的灰香竹、秀叶箭竹、云南箭竹和滑竹等4个竹种rDNA-ITS进行分析,发现竹子种间甚至是属间的rDNA-ITS序列的RFLP图谱差异很小,不适宜用来作竹子种属鉴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四倍体刺槐不同叶龄叶片的营养及叶形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索四倍体刺槐叶片不同叶龄的营养价值、叶层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叶形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从叶片开始生长每隔10 d对四倍体刺槐1个叶龄期叶片进行叶形测量并采样进行叶绿素和营养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刺槐叶片的营养价值在45 d叶龄前较好,相同叶龄叶片的营养价值是生长中期高于生长末期;35-45 d叶龄的叶层生物量达到了最商;幼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低,随着叶龄的增长,叶绿素含量不断增加,达到高峰,随后叶子衰老,叶绿素含量下降;相同叶龄不同生长时期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也存在差异;叶片形状在20 d叶龄前生长迅速,其后生长缓慢;叶龄与叶片粗脂肪、粗灰分,钙含量、叶长和叶面积(长×宽)呈正相关;相同叶龄叶片的粗蛋白和磷含量与不同生长时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垂直绿化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生理响应,以爬山虎和云南黄馨为试材,探讨了南京市大气污染对不同月份爬山虎和云南黄馨叶片中叶绿素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同一月份两种植物叶绿素含量都是绿化较好的采样点高于交通枢纽区和工业区.两种植物可溶性糖与叶绿素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叶绿素平均含量为云南黄馨>爬山虎成熟叶>爬山虎嫩叶;可溶性糖平均含量为云南黄馨>爬山虎嫩叶>爬山虎成熟叶,这说明两种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抗性不同.研究结果可作为垂直绿化植物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簕竹属5个竹种雨季光合特性与叶片形态结构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簕竹属5个竹种雨季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探究热带地区不同竹种雨季光合能力差异性,掌握不同竹种栽培特性,为竹种高效培育及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南岛簕竹属5个竹种作为研究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日变化、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分析不同因子的影响及叶片形态结构性状与光合作用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竹种之间净光合速率存在较大差异,5个竹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呈现“双峰”曲线;2)各竹种光响应曲线在5—6月净光合速率较高,8—10月净光合速率较低,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暗呼吸速率(Rd)之间存在差异;青秆竹、粉单竹Pmax、LSP值高、Rd值低,光合能力较强;3)5个竹种CO2响应曲线均在5—8月净光合速率较高,9—10月净光合速率较低;相较于潜在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CO2饱和点(CSP),CO2补偿点(CCP)、光呼吸速率(Rp)、羧化速率(CE)之间存在差异;4)雨季中5个竹种Pn主要受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温(Ta)、光合有效辐射(PAR)、胞间CO2浓度(Ci)、大气CO2浓度(Ca)等因子制约;5个竹种叶片形态结构性状研究表明:佛肚竹、黄金间碧竹叶面积(LA)显著高于青秆竹、崖州竹、粉单竹(P<0.05),佛肚竹、青秆竹、黄金间碧竹叶厚度(LT)显著高于崖州竹、粉单竹(P<0.05),比叶面积(SLA)则相反;而5个竹种叶干物质含量(LDMC)差异不显著(F=0.691,P=0.615),不同竹种Pmax、Amax与LA、LT、LDMC、SLA相关性有所差异,与LA相关性较大。【结论】簕竹属5个竹种光合特征参数与叶片形态结构性状不同,竹种生理特性与叶片形态结构性状存在一定相关性。在竹类植物保存与利用中,叶面积可作为竹类植物筛选的主要性状指标。在园林配置中,青秆竹栽培区域较广、佛肚竹栽培区域较窄、崖州竹可在阴生条件下栽培、粉单竹适宜光照充足地区生长、黄金间碧竹介于青秆竹与崖州竹之间。  相似文献   

15.
枣树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枣树叶片中N、P、K、Ca、Mg、Mn、Cu、Fe、Zn9种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动态规律。结果表明:全N的含量在初花期以前随着叶龄的增大而迅速降低。在初花期至幼果发育前期较稳定且较低,在幼果发育中期迅速增高,采收后逐渐下降;全P和全K的含量随着叶龄的增加而减小,至叶片成熟后则较稳定;Ca和Mn的含量随着叶龄的增加而迅速增高;Fe的含量在初花期出现低谷,从盛花期到果实发育中期处于稳定的高水平状态,果实进入白熟后逐渐下降,采果后则变动不显著;Mn、Cu和Zn3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N素水平密切相关;施尿素显著地提高了大多数物候期中叶片全N和Mn的含量,也显著地降低了大多数物侯期中叶片全P、全K和Zn的含量:在年生长周期内,各营养元素的叶分析诊断大多数有2个适宜的采叶时期。  相似文献   

16.
正有关筱竹属(Thamnocalamus Munro)和箭竹属(Fargesia Franchet emend.Yi)的准确分类划分,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许多研究人员往往将2个属的植物归为同一个属。最近,来自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和印度尼赫鲁国家技术学院的研究者们利用神经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了这2个属的19个竹种,发现2属植物的许多形态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认为筱竹属和箭竹属应分属不同的属,为区分2个属的植物提供了新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的了解茶属植物幼苗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形态及生理生态变化,将Camellia oleifera ‘Lu Shan Snow’和Camellia ‘Winter’s Snowman’(C.oleifera×C.sasanqua)两个品种的幼苗,在体积水分含量(φVWC,θ)为0.113,0.226,0.339,0.452 m3.m-3以及一个手动浇灌的对照组(K组)5个灌溉水平下,于温室内生长6个月。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方式对茶属植物的形态指标产生明显影响,水分胁迫下,叶片数量、根长和干重均下降;生理生态指标和水分处理有较强的相关性,茶属植物叶片的水势(Ψ)的值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增高而增大。生长在同一生境中的Camellia ‘Winter’s Snowman’对水分的生态适应能力高于Camelliaoleifera ‘Lu ShanSnow’。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荒漠盐生植物冠下土与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沿盐分梯度的变异及影响叶片元素计量特征的主要土壤因子,为干旱盐渍化区域生态保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艾比湖流域2种典型荒漠盐生植物骆驼刺和白刺为研究对象,按照盐分梯度对2种植物分别选取3个10 m×10 m样方,基于216个冠下土和植物样品,综合分析不同盐分梯度下骆驼刺(轻度、中度和重度)和白刺(中度和重度)冠下土与叶片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并利用冗余分析探究影响盐生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的主要土壤因子。【结果】盐分适度增加能明显提升荒漠盐生植物冠下土C、N、P含量,但高盐降低骆驼刺冠下土C、N、P含量;骆驼刺冠下土C∶N与C∶P以中盐样方最大,而白刺冠下土C∶N、C∶P、N∶P中盐与高盐样方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白刺叶片C、N、P含量随盐分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C∶N与C∶P表现为中盐高盐;低盐增加骆驼刺叶片C和P含量,降低N含量,中盐导致骆驼刺叶片C∶N与C∶P升高。2种荒漠盐生植物叶片N∶P在不同盐分梯度下均无显著差异(P0.05),均值分别为15.41±2.16、8.10±0.83。冗余分析表明,冠下土P含量和盐碱度分别是影响骆驼刺和白刺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因素。【结论】土壤盐分适度增加能提升荒漠盐生植物冠下土C、N、P含量,改变植物叶片的C、N、P含量及C∶P。盐生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受土壤盐碱度和元素含量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山西省3条高速路典型绿化路段路侧设置样带,按距离梯度采集路旁土壤及植物叶片进行Pb、Cr、Cu、Zn重金属含量测定,分析4种重金属污染物在表层土壤及叶片中的扩散格局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山西省主要高速路绿化带路旁土壤中Pb、Cr、Cu和Zn4种重金属污染物相对集中在10~40m范围内,路旁绿化植物叶片中也主要集中在40m范围内,不同重金属元素峰值位置不同;路旁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之间有良好的同源关系,土壤Cu、Zn与植物叶片中同种元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土壤Cr、Cu、Zn与植物叶片中4种重金属元素与采样距离均呈负相关关系;杨树对4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不同,由高到低表现为Zn、Cu、Pb、Cr。    相似文献   

20.
以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为实验对象,采用样方取样法对群落中的部分植物叶片N、P元素进行测定,并从不同物种、不同生活型、不同生境类型、不同离地高度等多个空间分布的植物叶片N、P元素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九连山常绿阔叶林群落平均含N量为15.91 mg/g,平均含P量为1.17 mg/g,群落的发展主要受P元素的限制,在物种水平上,不同植物叶片中的N、P元素含量差异较大。(2)群落中蕨类植物通常比被子植物叶片的N、P含量低,不同生活型N、P含量呈现的规律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3)山谷植物N、P总体含量明显高于山脊,山谷植物群落主要受到N元素的限制,而山脊植物则主要受到P元素的限制;在一定离地高度内,植物叶片N、P含量逐渐升高,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