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2010年7月到2011年6月,笔者通过对新乡县境内疑似鸡大肠杆菌病的病死鸡病例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了解本地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原特性,进而为有效控制本地鸡大肠杆菌病在鸡群中的传播、流行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鸡源大肠杆菌的耐药特性,对昆明地区3家养鸡场送检的疑似大肠杆菌病的200只鸡进行了剖检,从病鸡肝脏分离出77株病原菌,经常规生化特性鉴定和PCR分子鉴定,确定77株分离株均为大肠杆菌,利用PCR方法对分离株的耐药基因和耐药性进行了研究,同时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22种耐药基因中,除β-内酰胺类的OXA、SHV基因未检出外,有14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100%,其他耐药基因检出率在82.1%以上;在药敏试验中,分离株除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低外(48.1%),对试验所用其他药物均具有很强的耐药性(96.1%以上)。说明分离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更加严重了。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5,(10):112-114
为了查明浦东某鸡场三黄肉鸡发生疑似鸡传染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调查后采集相应病料,实验室研磨处理后备用。对病料进行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的PCR检测、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份病料接种鸡胚,收获的尿囊液PCR检测均为CIAV阳性,且细菌分离确定有大肠杆菌感染。药敏试验显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头孢噻呋、大观霉素敏感,对庆大霉素表现为中介,对阿米卡星、阿莫西林等13种药物均表现耐药。因此表明本次疫情为CIAV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4.
胶东地区肉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及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大肠杆菌的某些血清型引起的禽类的急性、慢性细菌传染病[1]。笔者对采自胶东地区的禽病门诊、肉鸡养殖场及各地畜牧兽医站的疑似大肠杆菌病病例进行了细菌的分离、血清型鉴  相似文献   

5.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鸡的细菌性疾病[1].近来,鸡大肠杆菌病在保定市养殖场及散养户中频繁发生,为了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笔者对该市徐水、清苑、博野、满城等地肉鸡场疑似大肠杆菌病病例进行了病原分离与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实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给鸡伤寒沙门菌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参考,采集疑似鸡伤寒病死鸡的肝、脾病料,进行细菌分离.根据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等鉴定出13株沙门菌.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21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阿米卡星、新霉素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痢特灵中度敏感,而对其他药物则表现为耐药.将筛选出的阿米卡星对发...  相似文献   

7.
鸡大肠杆菌病(Chieken colibacillosis)是大埃希氏菌(Escherchia colibacilli)对养鸡业的危害巨大。该病主要依靠药物防治,但药物的大量使用带来了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诸多问题。本文对2008年至2009年两年间至我市动物门诊部就诊的大肠杆菌病病例进行了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先后从160例疑似病、死鸡分离出113株细菌,生化鉴定101株分离株属大肠杆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6个鸡场分离的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大肠杆菌对氧氟沙星、头孢噻呋、头孢噻肟、阿米卡星、磺胺甲基异恶唑、氟苯尼考、安普霉素等药物敏感。以上结果为该地区制定较为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试验通过对某地区从60例疑似病死鸡体内分离出55株细菌,经生化鉴定50株属大肠杆菌,并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5个鸡场分离的大肠杆茵做药敏试验,以期了解该地区鸡大肠杆茵耐药性情况,从而为该地区防治鸡的大肠杆菌病提供科学依据.为今后科学合理的防治禽大肠杆菌病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9.
采集新干县一规模化鸡场疑似患大肠杆菌病的死鸡及病鸡肝脏,用琼脂平板划线法从病鸡及病死鸡的肝脏中分离病菌。经涂片染色镜检、培养性状观察、细菌生化试验证实病原菌为大肠杆菌。最后对该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仅对阿奇霉素高度敏感,对壮观霉素和青霉素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硫酸新霉素、甲氧苄啶等低度敏感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
鸡大肠杆菌病是危害养鸡业最为普遍的一种细菌性疾病。随着我国养鸡业的发展,其危害性也日趋严重。而抗生素使用的日益频繁,其耐药性也越来越严重。同时也破坏鸡肠道菌群平衡。为了更好的治疗和预防鸡大肠杆菌,本人对天津地区鸡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和耐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本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江川县不同地区鸡源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从不同乡(镇)的6个鸡场采集疑似鸡大肠杆菌病的17份病料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形态学观察、小白鼠致病性试验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从6个鸡场共分离到大肠杆菌17株,分离株对小白鼠有强致病性,均为强致病性菌株;分离株对15种常用抗生素显示出严重的多重耐药性,12耐1株,11耐2株,9耐3株,8耐4株,8耐以下共7株。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卡那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链霉素和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均在58.8%(10/17)以上。痢特灵、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氟苯尼考的耐药率低于17.6%(3/17),可作为江川县鸡大肠杆菌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养鸡业集约化、产业化的不断发展,疾病越来越多,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在临床疾病防治工作中,要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需要选择对致病菌比较敏感的药物来进行预防和治疗,达到有效控制疾病的目的。为了控制鸡大肠杆菌在鸡群中的传播,我们对送检的疑似大肠杆菌病例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的培养特性、致病力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为有效防制鸡大肠杆菌病提供了依据。1材料与方法1.1病料来源采自太谷县蛋鸡场150~200日龄有典型气囊炎、肝包膜炎、心包膜炎和败血症的病死蛋鸡的肝脏、脾脏、心血等。1.2细菌分离培养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防控雏鸡白痢沙门菌病,试验自保定某蛋种鸡场疑似为鸡沙门菌病雏鸡采取肝脏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鸡白痢沙门菌多价血清学鉴定及沙门菌inv A基因PCR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检测及对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10株分离菌的形态特征、生化特性、血清学鉴定结果符合鸡白痢沙门菌的特征,说明从病死雏鸡组织中分离出的细菌为鸡白痢沙门菌。沙门菌inv A基因PCR扩增出373 bp目的片段,进一步证实分离菌为鸡沙门菌。用分离菌株接种雏鸡,其死亡率高达90%,表明该菌株有很高的致病性。10株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和青霉素耐药率达100%,对阿齐霉素的耐药率达90%,而对阿米卡星、头孢唑林和庆大霉素耐药性较弱、对氧氟沙星较为敏感。3耐菌株多重耐药比例为42.86%,4耐菌株多重耐药比例为57.14%,5耐菌株多重耐药比例为71.43%,说明雏鸡沙门菌分离株对所试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表现出多重耐药现象。本试验为鸡白痢沙门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泰安及周边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情况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状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分析:对25株鸡源性大肠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生化试验,同时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了耐药性测定及β内酰胺药物耐药基因TEM的检测等研究。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均产生了耐药性,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也相当严重,对在药敏试验中检测出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不敏感的菌株进行TEM基因检测,发现这些菌株均含有耐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与Genebank上登录的其他耐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7%以上,仅存在个别的碱基突变。通过研究以期探明地区鸡源性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情况和细菌的耐药现状.从而为有效控制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流行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以便制订出较为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了建立一种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本试验通过无菌采集疑似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鸡的心、肝、脾、肾作为病料,经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致病力试验,利用大肠杆菌16S rRNA通用引物对3株致病菌进行PCR扩增,均得到了特异性扩增产物。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酸测序和BLAST比对。结果显示,分离得到3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DZMG、DGCG1、DGCP3),扩增出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提示该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高和简单快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近5年对山西六个地区(大同、阳泉、文水、太谷、榆次、长治)疑似大肠杆菌病的鸡进行采样,共286份样品,用麦康凯培养基分离大肠杆菌,共分离到大肠杆菌62株。分离的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鉴定后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细菌耐药性非常严重,以多重耐药为主,耐11~20种药物的菌株占87.1%以上,有一定地区性[1]。总体上耐药率最高的是痢特灵96.8%;依次为林可霉素95.2%;复方磺胺93.4%。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阿莫西林、红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多西环素的耐药率为80.6%~88.7%;对安普霉素、呋喃妥因、司帕沙星、氯霉素的耐药率为70.9%~75.8%;对卡那霉素、头孢唑林、阿米卡星、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的耐药率仅为3.2%~16.1%;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磷霉素高敏。经常使用抗菌药的鸡场,对相应药物耐药率较高。该项研究为上述地区对鸡群进行药物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诊断一起鸡细菌性感染死亡病例,对死亡鸡内脏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得知:分离菌为G-短杆菌;能够分解葡萄糖、蔗糖等;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高度敏感,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等耐药;鸡乳酸菌对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攻毒小白鼠病变明显。结论:分离菌为鸡大肠杆菌,该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鸡大肠杆菌病,治疗首选药物为庆大霉素,鸡乳酸菌配合高敏药物能够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广西地区临床病鸡中沙门氏菌的流行情况以及沙门氏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本研究对2014年—2015年送检的121只疑似沙门氏菌感染病鸡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以及耐药性研究。结果共分离到49株沙门氏菌,包括4种血清型,其中鸡白痢沙门氏菌(S.pullorum)41株、鸡伤寒沙门氏菌(S.gallinarum)4株、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3株和肯塔基沙门氏菌(S.kentucky)1株。分离株对磺胺异恶唑耐药率最高,达93.9%,其次为复方新诺明、萘啶酸、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多重耐药菌株占93.7%,分离株最多可耐10种抗生素。结果表明,自广西地区送检的病鸡中分离到的沙门氏菌以鸡白痢沙门氏菌为优势血清型,鸡源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问题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9.
无菌采取某鸡场送检的疑似大肠杆菌病的病死鸡的心血、肝、脾、肾,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引起该鸡场鸡只发病的病原为大肠杆菌,并且该菌对小白鼠和鸡有较强的致病力,对阿米卡星、链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敏感,对环丙沙星、痢特灵中度敏感;诺氟沙星不敏感;新诺明、红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啉钠则对其没有抑菌作用。表明该鸡场出现了耐药的致病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20.
鸡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相当高,是目前大肠杆菌耐药的一个普遍现象。本试验从湖南永州市6个蛋鸡场采集120株大肠杆菌样品,分离培养获得91株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鸡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目前常用和应用时间较长的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庆大霉素、链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均在70%以上。分离的鸡大肠杆菌对临床新药和未大量应用于鸡的药物比较敏感,如对阿米卡星呈现高度敏感,敏感率为82.4%,其次新霉素,敏感率为71.4%。因此细菌耐药性与用药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