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农业》2015,(4):9
<正>近年来,通化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以"三线一环"为重点的整治主线,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全市新农村建设全面向纵深推进,实现向美丽乡村的嬗变。科学规划,提高新农村建设整体质量。各县(市、区)坚持统筹建设、因地制宜、提升内涵、彰显特色的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以来,辉南县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突破口,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具有长白山门户特色的美丽乡村,以提高农民生活品质、促进农村生态文明、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显成效。实施县级领导和部门包保制度,县级领导每月深入基层指导,促使乡镇  相似文献   

3.
<正>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敦化为统领,以新农村建设为动力,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以生产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突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的农村美丽家园。(一)制定和编修相关规划,完善规划体系。以乡镇总体规划的制定与修编为重点,确定村庄发展类型和建设标准,统筹安排和布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相似文献   

4.
宋凯 《乡村科技》2022,(3):121-123
建设生态宜居的农村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农民幸福感的现实需要.当前,农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厕所环境改善和各种垃圾处理等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生态污染严重、村民环保意识淡薄、规划布局不科学是造成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重要原因.面对这些问题,要加强思想教育,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多方筹资,...  相似文献   

5.
对美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杰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5):149-150,156
美好乡村是宜居、宜业、富裕、文明、和谐的农村存在和发展状态。美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在农村的实践和延伸,是新农村建设的提升工程,是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建设美好乡村要强化产业支撑,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因地制宜,彰显特色;重组村庄,改善人居环境;突出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6.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四平市铁东区以"人居环境靓起来、文化生活富起来、乡风民风美起来"为目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大力开展"提升文明素质,建设文明乡村"活动,不断扩大铁东区文明乡村、文明家庭的覆盖面和示范作用,使全区乡(镇)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文明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措施,是优化农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结合我县实际,必须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强化农村社会治理,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着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美丽乡村。打造"美丽乡村"是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需要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8.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本文立足西畴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历程,分析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其提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是优化农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结合我县实际,必须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强化农村社会治理,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着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村美、民富、人和"的美丽乡村,进一步提升麻江县建设品质。打造"美丽乡村"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需要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10.
创建森林城市会成为浦江的绿色名片,可以改善浦江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浦江的城市形象,提高浦江的人居环境水平。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和生态文明,对于我县"美丽浦江·幸福家园"建设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全市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行政村由80个增长到589个,占比由11.7%提升至86%,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全覆盖;推进国家级重点镇和"两江一河"流域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集安市太王镇建设完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东昌区金厂镇、二道江区五道江镇正在加快推进;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3.3万户,农民如厕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创建省级美丽乡村63个,美丽庭院、干净人家10万户,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农村建设整市推进……近年来,通化市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吉林市以习近平总书记"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任何时候不能淡漠农村"等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整市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安排部署,以"六清"为突破口,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1378个行政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幅提升,广大农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农村建设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和城里  相似文献   

13.
《吉林农业》2015,(3):30-31
<正>吉林要美,农村必须美。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4年,全省本着"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的总体要求,突出农村生产发展和民生建设重点,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创建美丽乡村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提高农村居民人口文明素质,让农村成为城乡统筹的亮点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2014年7月1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到吉林调研,考察了绿园区新农家村,对我省新农村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4.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本文浅析了新时代新疆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改善现状,提出多层次、多渠道的方式改善新疆农村人居环境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马龙县通过深入开展美丽家园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的居住、交通、就业等环境,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马龙县以实施美丽家园行动计划为新的起点和抓手,按照"建一幢房、种一片树、修一条路、安一根水管、建一个活动场所、装一盏路灯、建一处垃圾堆放点、培育一个持续增收的富民产业、制定一套管用的村规民约"的"九个一"基本要求,采取各项措施,坚持不懈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工  相似文献   

16.
说到农村,有人想到的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有人想到却是鸡鸭遍地跑,垃圾到处有。一直以来,农村不论是在经济条件还是在基础设施上,都弱于城镇地区,再加上农村环境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且长期养成的生活方式使其难以管理,农村环境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自2015年起,国家一直致力于"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今年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里,又指出"要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本文将从农村生活环境现存问题,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和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党中央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宜居的重要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文章选取阆中市天宫镇五龙村作为研究对象,认真梳理该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情况,总结出3个方面的典型做法及成效,剖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六类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六条对策建议,以期为“十四五”期间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自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太平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线,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农村环境整治、村屯绿化美化、乡村文化广场建设为重点,突出文化旅游元素的融入、景区景点的综合打造,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使村屯面貌明显提升。走进太平镇小石村东石棚屯,已修建完成的仿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九台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抓手,在"村容美"上做文章,在"村风美"上下硬茬,在"生活美"上出实招,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九台区始终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紧盯"美丽乡村"建设,健全文明创建机制。不断加大投入力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醴陵市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理覆盖率达100%,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6%,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50%,创建各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20个,获评2020年"国家卫生城市",是省级美丽乡村全域推进示范创建县、农村改厕项目重点县,打好了乡村振兴"第一仗"。一、全员参与"大整治",齐心协力建家园一是高位推动,坚持三级书记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行市领导包镇、乡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的网格化管理机制。二是部门联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脱贫攻坚、河长制、路长制等有机结合,常态化组织开展联合现场办公,为基层把脉问诊,解决难题。三是干群联动,党员干部带头,积极动员群众通过筹工筹劳的方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醴陵市84个志愿服务组织、9133名志愿者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累计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151862人次,筹集资金70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