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中药材种植效益,特开展常规种植密度下滇重楼套种珠子参的最佳套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滇重楼常规种植密度下,套种珠子参密度为12万株/hm2时滇重楼的产量最佳,整体产值最高,滇重楼套种珠子参能增加重楼种植户收入,实现以短养长。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林下种植中药材已成为林下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普洱市掀起了林下养植和种植的高潮,滇重楼林下种植也逐步兴起。本文主要就普洱市近年来滇重楼林下种植示范基地进行深入考察,对其人工林下种植技术作了详细调查研究,系统整理出适合普洱推广使用的滇重楼林下种植技术,旨在为普洱市滇重楼林下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滇重楼又叫独角莲,为延龄草科重楼属重楼种,我国云南腾冲、龙陵等地是其主要生长地。滇重楼有"宜荫畏晒,喜湿忌燥"的习性,经济价值与药用价值较高,中药材市场对其需求量较大。随着采挖力度的不断增大,野生重楼数量已经变得极为稀缺,而大规模人工种植基地较少,再加上其培育时间较长,中药重楼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现象尤为突出。对此,便需要加大对重楼种子育苗技术的研究力度,发展林下仿野生种植,房前屋后庭院种植,标准规模化种植基地,使其成为我县可持续发展种植产业。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中药材间套作的复合经营模式可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实现一地多用,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对解决农(林)药争地的矛盾,缓解占用基本农田问题,促进多种经营发展。本项目选择重楼、五味子、猪苓、天麻四种中药材,采取架上五味子,架下重楼,地下猪苓(天麻)的立体化种植模式,在复合经营模式构建方面做了一定研究。本研究从2013年开始在天水市麦积区东岔小红珠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中药材基地建设标准,利用滇重楼、猪苓、天麻生长期喜荫蔽、五味子人工栽培技术成熟的特点,提前1~2年在规划的阴棚边线处定植五味子,为重楼、猪苓、天麻生长遮阴打好基础。通过田间不断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一套符合同类型地区实际的五味子、重楼、猪苓(天麻)复合栽培模式。该模式经济效益非常突出,可为中药材高效化种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阳新县洋港镇月山村三组柯昌英,去年种植中药材白术,出售药材2400公斤,收入1.8万元,成了镇里的致富户.现将其种植白术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对野生资源的过度采挖,滇重楼野生资源已渐趋濒危,人工种植已成为解决市场需求,实现野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唯一途径[1]。本文通过对滇重楼分布情况、滇重楼生长习性、滇重楼种植效益、王子树乡滇重楼种植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调查分析,结合王子树乡实际,提出对策,以期为陇川县发展滇重楼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大青菜属于大叶芥菜类,1年生草本,高30~150cm,常无毛,有时幼茎及叶具刺毛,带粉霜,有辣味。弥渡县当地俗称"粉杆大青菜"[1]。2013年弥渡县大青菜标准化种植被列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在3年示范区建设工作中,全县共建成大青菜标准化种植基地1 266 hm2,示范区种植农户达5 000户,全县大青菜种植年产14.25万t,实现产值4 631万元,产品深加工产值实现2.39亿元。弥渡县通过政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市场上经常出现许多以高价出售种苗,获取暴利为目标的中药材"种植专家",让农民吃足了苦头。下面我们将了解的骗术归纳分类,为您种植中药材提供参考意见。骗术一:盲目吹嘘种植效益。动不动年产值就可达几万元之巨。事实上"天上不会掉馅饼",种植中草药每667m~2年获利1000~2000元基本正常,赶上特殊年景收入3000~4000元就很不错了。骗术二:巧设圈套,诱人上当。以"三保(保质、保量、保价格)四包(包产、包收、包退、包换)"为诱饵,信誓旦旦地说可以签订包产回收合同,并予法律公证等,他们的核心目的就是引诱农民购买他  相似文献   

9.
<正>甘肃省漳县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提高辐射带动能力,积极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2013年,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会员人数达1.09万人,辐射带动2.09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服务性收入达9600万元,实现总利润2680万元。漳县紧紧围绕蚕豆、果菜、生态畜牧、中药材等优势产业,积极引导农民组建于优势产业协调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  相似文献   

10.
重楼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又名七叶一枝花、蚤休、灯台七、草河车。重楼分滇重楼和华重楼两个品种,制药厂及药市收购均以滇重楼为主,人工种植应识别真伪,避免盲目种植。重楼以根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散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对滇重楼产量及皂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重楼是名贵道地中药材,过度采挖已使其野生资源濒临灭绝,人工栽培是解决滇重楼资源危机的必然途径。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可提高其药用部位产量和品质。本文通过"3414"田间小区肥料效应试验,设N:23 kg/667 m~2、P2O5:12 kg/667 m~2、K2O:30 kg/667 m~2为常规施肥水平,研究不同水平氮、磷、钾对滇重楼产量及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氮、磷、钾的贡献率分别为77.97%,64.93%和136.52%,土壤供钾量丰富,供氮量中等,供磷量不足;增施氮肥和磷肥,不施钾肥可提高滇重楼的产量。由滇重楼根茎增产率的单因素、双因素和三因素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可知:单施氮、磷、钾肥对滇重楼根茎增产率影响较小,氮、磷、钾配施对滇重楼根茎增产率影响最大;三因素肥料效应方程推荐的最佳施肥量(N:34.5 kg/667 m~2,P2O5:18 kg/667 m~2,K2O:0 kg/667 m~2)所得滇重楼根茎增长率最高,为87%;适量的氮肥和磷肥可提高滇重楼新、老根茎的皂苷含量,增施钾肥会使滇重楼新根茎皂苷含量降低。当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分别为23 kg/667 m~2和18 kg/667 m~2时,滇重楼新、老根茎总皂苷含量最高;钾肥施用量为0 kg/667 m~2时,滇重楼新根茎总皂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HPLC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烨  赵倩  高科江  邬思文  马云霞  赵杰  吕霜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280-3281,3285
[目的]探讨滇重楼(RHIZOMA POLYGONATI)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与生长年限的关系,为确定其最佳采收年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mm×150.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0∶10,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35℃。[结果]不同生长年限的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含量明显不同。其中,3、4年生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含量较低;5、6年生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含量明显升高,但6年生的含量略低于5年生;7年生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含量骤升,且升幅最大。[结论]不同生长年限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不同,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不同需要适时采收。  相似文献   

13.
重楼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又名七叶一枝花、蚤休、灯台七、草河车。重楼分滇重楼和华重楼两个品种,制药厂及药市收购均以滇重楼为主。人工种植应识别真伪,避免盲目种植。  相似文献   

14.
结合长期种植滇重楼的经验,阐述了云南重楼(滇重楼)种植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应,分析了其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了降低风险的对策,以期为将来更多的个体农户或社区种植重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特色中草药市场需求日益火爆,林下人工种植滇重楼在大理也逐步兴起。在对林下滇重楼栽培及管理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滇重楼的种植技术和效益,以期对大理滇重楼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滇重楼是一种重要的药用经济作物,市场需求量大,随着野生滇重楼资源的减少,林下种植成为主流。结合多年滇重楼种植经验,以选育良种、育优苗为基础,做好整地移栽方面下功夫,抓实打牢田间管理及采收加工工作,促进滇重楼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7.
正滇重楼根茎切段育苗繁育技术既能稳定地保持物种遗传特性,又能有效缩短滇重楼生长年限,为实现滇重楼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方向。1滇重楼切段分类1.1带顶芽切段育苗滇重楼带顶芽切段是根茎中生活力最强的部位,切段部分当年即可作为种苗。1)切段根茎的选择。切段根茎应选取健壮、无病虫害根状茎,从顶芽以下2 cm左右处的根状茎横切断作为种苗。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南京绿桥瓜果菜专业合作社始建于2000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现有成员2300多户,瓜果种植面积6万亩,亩均收入达1万多元。合作社统一销售成员农产品,辐射带动南京、句容、马鞍山、当涂等地7万多名农户。先后荣获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江苏省"百佳"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荣誉称号。以服务成员为宗旨,实施"七统一"一是统一优良品种的种子、种苗引繁、供应,加速品种更新,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二是统一品种的种植茬口和布局,保证种得出、卖得掉、卖得  相似文献   

19.
<正>重楼被誉为植物抗生素,列入《中国药典》的重楼仅有滇重楼和七叶一枝花。因滇重楼药用价值最高、质量最好,固多以滇重楼入药。重楼是著名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季德胜蛇药片、宫血宁胶囊等的主要组成药物。一、市场前景迄今为止,重楼仍主要来自野生,目前尚无大规模人工种植的产品。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制药企业对重楼原料的用量大幅度增加,长期掠夺性采挖使野生重楼越来越少,人工种植成为解决重楼资源匮乏的必然选择,其种植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实用技术》2012,(12):22-23
1、技术背景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等功效,是《中国药典》收载的中药材重楼的基源植物之一。目前,市场上的滇重楼以野生资源为主,由于货紧价扬,过度采挖导致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由于滇重楼种子具有休眠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