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头塘小流域不同立地类型防护林树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金沙江流域防护林建设的需要,在会泽县头塘小流域的4种不同立地类型内,进行了7个树种的生长和防护功能对比试验研究。通过4年对各树种树高、地径、冠幅等生长量因子的观测,7个树种在4种立地类型上均表现良好的适应性。立地类型与树种间的交互作用明显,多数树种在半阳坡中厚层黄红壤立地类型上生长良好。通过各树种在该立地类型上生长曲线的比较,评选出圣诞树、水冬瓜在3个生长因子上的生长速度最快。经对7个参试树种防护功能的测定分析,以圣诞树的水土保持功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相思树种在沿海沙地不同立地环境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生长量和抗风性能等指标,研究了厚荚相思、马占相思、大叶相思、纹荚相思等树种在沿海后沿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采伐迹地、风口困难立地等不同立地环境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和马占相思等3个树种为适宜在沿海后沿沙地上生长的相思树种,它们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大于1.0 m.a-1,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大于1.0 cm.a-1;厚荚相思生长快,林分郁闭早,抗风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是一个基干林带更新较为理想的树种;厚荚相思对沙荒风口大风、流沙和严重干旱等恶劣生境适应性较强,生长最大,是风口困难立地造林的可取树种。  相似文献   

3.
引进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栽培,并在内蒙古中部的半干旱区山地、黄土沟壑区、盐碱覆沙地等3种不同立地类型造林,进行了4年抗寒、抗旱、抗病虫害、生长适应性等一系列大田观察测定,并采用PV曲线对该树种进行了抗旱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具有较强的抗逆特性,在内蒙古半干旱区适宜的立地类型,采用抗旱造林技术,可以栽培。  相似文献   

4.
1资料来源6O年代中期,在毛乌素沙地推广栽植合作杨。该树种在沙区是防护林带的主要树种。它栽植在沙区7个立地类型上(见表1)。其中:固定、半固定、丘间地、平沙地立地类型占调查总标准地数的66.7%,黄士梁、盖沙黄士梁立地类型占8.O%,立地条件较好的阶地、湿滩、干滩、河漫滩立地类型占254%。所以,在毛乌素沙地合作杨大多数是栽植在立地条件较差的立地类型上。表1各立地类型合作杨调查标准地块数分布合作杨主要栽植在毛乌素沙地的南半部,包括陕西的榆林地区,宁夏的灵武县、盐池县、陶乐县。根据合作场在各县(市)分布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科学地划分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立地类型是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根据大量的野外调查资料,结合毛乌素沙地的自然社会特征以及国内外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立地分类系统(即1个立地带,3个立地区.5个立地分区.9个立地类,29个立地类型组,gO个立地类型)。为了检验该分类系统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及其同一树种在不同立地类型上造林、问一立地类型不同树种的生长差异.以便做至’]适地适树,取得最佳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我们于1995年在榆林沙区选择具有典型性的9个立地类型及在沙地适生植物中出现频率高的花…  相似文献   

6.
利用林场常用的梭梭、沙拐枣、毛条、霸王等4种治沙造林树种的营养袋苗,在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密度造林模式下进行造林试验,对其成活率、树高、地径、冠幅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4种造林模式下,梭梭的成活率最高;营养袋苗的生长量呈现出补植造林>厚覆沙地造林>沙丘造林>荒沙滩地造林;在相同的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下,营养袋苗生长量呈现出...  相似文献   

7.
福建滨海沙地造林树种的适应性与选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树种滨海沙地适生性进行测定 ,不仅可以筛选出适宜于在不同滨海沙地的树种 ,丰富滨海防护林的树种资源 ,同时 ,也是防护林生态系统管理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各树种在不同滨海沙地立地上的成活率 (或保存率 )、生长量和抗风性的比较 ,筛选出适宜在福建东南滨海后沿沙地上栽植的树种有巨尾桉、刚果1 2 #桉、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和马占相思等 5个树种 ;较适宜的树种有山地木麻黄、柠檬桉、大叶相思、湿地松等 1 0个树种 ;适宜于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改造的树种有木麻黄无性系 70 1 #、60 1 #、厚荚相思等 3个树种 ,较适宜的树种为刚果 1 2 #桉 ,但建议慎重使用 ;适宜于前沿有少量稀疏木麻黄老林带保护的风口沙地立地上造林的树种有厚荚相思 ,较适宜的树种有纹荚相思和马占相思等 2个树种 ;适宜于滨海风口沙地立地上造林的树种有木麻黄惠安 1号无性系和木麻黄澳大利亚种源C3 8,具有一定潜力但尚需做进一步观察的树种有短枝木麻黄、木麻黄澳大利亚 1 5 1 98种源、木麻黄无性系 70 1 #和细枝木麻黄。  相似文献   

8.
红锥等5种阔叶树种早期生长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1~2004年,在中山市5个点进行红锥等5个阔叶树种生态适应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各树种适合在中山生长,地点、树种间各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树种间比较以红锥和格木生长最好,山乌桕较差;地点间比较以南朗立地树种生长最好,坦洲立地生长最差。文中还分析了5个树种早期生长节律。  相似文献   

9.
红松是我局“乡土”树种和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为加速培育后备资源,提高红松林的生长量,我们对皆伐迹地、柞木林下和疏林下营造的人工红松林进行了标准地调查,由于立地类型、造林方式及郁闭度的不同,红松幼树生长状况有很大差异(见表)。  相似文献   

10.
大庆市不同立地类型适地适树造林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曹义国  李猛 《防护林科技》2011,(3):34-36,56
通过对大庆市不同立地类型造林树种适应性、生长量指标以及环境因子的调查分析,初步摸清了各个主要造林树种适生的立地类型,并进一步建立数学模型,提出适应性数量化指标,在适地适树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面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完全随机试验,调查并分析了9种处理方法对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木荷(Schima superb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3个树种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及地径生长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3个树种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差异较为显著,而对同一树种成活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对不同树种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之间差异极显著;选择高生长、地径生长、成活率及造林成本4个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对普陀樟、木荷、湿地松3个树种在9种处理条件下的造林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对于3个树种施肥100 g、保水剂15 g处理条件下造林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沿海沙地湿地松主要造林技术措施的基础上,着重论述湿地松实验林的林分生长量调查。调查数据表明,沙地上湿地松实验林在幼林阶段,林分历年生长量已达到湿地松速生丰产林部颁标准,且其生长量略高于山地的生长量;经预估,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其引种栽植可改变沿海基干林带造林树种单一、同一树种连栽生长差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以沙棘为材料,对不同立地类型、不同平茬方式的沙棘进行了平茬试验,测定了平茬后沙棘株高、冠幅、地径和成条比例及单株果实产量、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在沙地和硬梁地上,沙棘平茬后株高生长以人工作业方式的为最大,冠幅、地径、萌条数和成条比例在三种作业方式下没有显著的差异;人工作业方式下单株果实产量最高,半机械作业方式和机械作业方...  相似文献   

14.
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立地类型植被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查科尔沁沙地南缘的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固定沙地、林地4种立地类型的植被种类、数量、盖度、丰富度、生物量等因素,分析了其不同立地类型的植被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种立地类型所分布的植被种类数量相仿,其中固定沙地较单一,林下种类相对丰富;就物种多样性而言,固定沙地多样性略低;植被生物量差距较大,最大的是固定沙地,最小的是流动沙地;有机质的积累则是林内较高。  相似文献   

15.
应用大叶相思、肯氏相思、毛娟相思、马占相思和厚荚相思等相思树种在东山县沿海沙地上营建防护林,并对其抗风、抗台风及抗连续干旱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厚荚相思抗风能力强,生长快,是较好的可在沿海沙地上适生的树种;相思树种抗台风能力较木麻黄弱,台风对相思树种的主要危害是断梢,但在以后的生长中能较快地得到恢复,对相思林分生长并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厚荚相思在沿海沙地上造林,不仅成活率高(95%以上),而且在遭受连续8个月的干旱后,旱死率为0,表现出很强的抗旱能力,而且在贫瘠的沙地土壤上生长表现良好,其生长量超过了木麻黄601无性系,是非常好的适合于沿海沙地条件的树种。  相似文献   

16.
2014-2015年,在浙江省缙云县对赤皮青冈(Cyclobalanopsis gilva)、闽楠(Phoebe bournei)、木荷(Schima superba)3种树种进行容器苗和裸根苗在上、中、下3种不同坡位造林试验,并研究其对造林成活率、地径及树高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容器苗造林后树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及造林成活率均显著高于裸根苗;坡位对不同树种造林成活率、地径生长量和树高生长量的影响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不同树种之间,木荷在各坡位造林的成活率均高于赤皮青冈、闽楠,闽楠则在地径生长量和树高生长量上优势最明显。试验表明容器苗造林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下坡造林有利于幼苗更好生长。  相似文献   

17.
榆叶梅为温带落叶树种,高3.0m~5.0m,喜光、耐寒、耐旱,最适合生长在通气良好的中性土壤上,是园林绿化的优良灌木树种。介绍了榆叶梅播种、扦插、嫁接育苗以及整形修剪技术。  相似文献   

18.
在蚂蚁河上游小流域以落叶松为试验树种进行不同立地因子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类上落叶松的地径、树高和近3年高生长量均以荒山荒地最高;落叶松树高生长以东坡和北坡最高,地径生长以南坡最大;暗棕壤上落叶松生长最好;土壤厚度与落叶松的各个生长量指标存在紧密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舟山泗礁岛的松材线虫病危害迹地,通过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覆草、保水剂、覆草+保水剂3种抗旱保墒措施对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全缘冬青(Ilex integra)、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和石栎(Lithocarpus glaber)4树种容器苗造林保存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草、施用保水剂和覆草+保水剂3种蓄水保墒措施均能有效提高苗木生长量,其中以施用保水剂+覆草的效果最好,但不同处理对各树种的保存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树种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幅度为:全缘冬青>石栎>红楠>舟山新木姜子,保存率为:舟山新木姜子>石栎>全缘冬青>红楠,通过隶属函数评价,供试树种适应能力为:舟山新木姜子>全缘冬青>石栎>红楠.综合分析表明,在海岛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覆草+保水剂保墒措施,应用舟山海岛地带性植被的优势树种的优质苗木进行造林.  相似文献   

20.
太行山在造山运动过程中由于构造时间和强度的差异,在地貌上形成了高低、大小不一的山体。依据地貌形成规律和植被类型,将太行山中南部分为低山、中低山、中山、中高山4个立地类型亚区。在海拔的控制下,再根据坡向、地形部位划分出17种立地类型;结合乡土树种分布调查,为17种立地类型提出了可选用的乔灌木树种;根据立地类型和指示植物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进行宜林性质划分,提出了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经济林、用材林的适宜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