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国是全球最主要的大蒜生产国,产量占全球的70%以上,种植面积达70万公顷,我国大蒜行业发展迅速,市场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耿庄镇种植大蒜已有300多年历史,在2009年获得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级审查和专家评审,被确定为第七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同时,海城市耿庄镇丁家村、北耿村等20个村进入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今后,作为"四辣"产品代表之一的耿庄大蒜,可以凭借这种农产品地理标志在海外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11,(11):16-16
农业部10月14~15日在西安召开全国发展一村一品工作座谈会,副部长陈晓华在会上讲话指出,到2010年底,全国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5.1万个,农民人均纯收入6840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25%和50%。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一村一品发展要重点抓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认识,切实加强一村一品工作领导。二是加强培训,着力培养发展一村一品带头人。三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四是培育市场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五是加大宣传推介,增强特色产品市场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12月4日,农业农村部在湖南省衡阳市举办全国一村一品产业扶贫经验交流暨村企对接活动,交流总结经验,促进村企对接,加快发展"一村一品",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民脱贫增收。据了解,在一村一品品牌示范带动下,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已发展各类一村一品专业村1.5万个,约占全国专业村总数的1/4,专业村农民  相似文献   

4.
"一村一品"是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利用2017—2018年北京市"一村一品"专业村监测数据,从营销发展、质量发展、经济发展3个方面选择指标,构建北京市"一村一品"发展质量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加权的方法计算每个专业村发展得分和目标值;分别从行政区划、地形区等角度分析各区"一村一品"发展质量得分和山区、平原区得分及协调目标值,并对其发展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区"一村一品"质量发展得分均低于60分;平原区"一村一品"质量发展得分为平均为39.13,高于山区与浅山区;标准差为1.51,小于山区与浅山区,其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且比较平衡。整体来看,北京市"一村一品"专业村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下一步需要着重优化结构,加强政策扶持,因地制宜寻找适合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8月22日,农业部在青海西宁举办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村企对接活动,并向第三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颁发了证书。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出席活动并致辞,要求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努力推动下,一村一品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底,全国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5.3万个,从业人员5529万人,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9076元,高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14.6%。一村一品已成为活跃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开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正>9月22日,农业部在陕西铜川举办全国一村一品经验交流暨村企对接活动,总结交流发展一村一品的做法和经验,分析一村一品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研究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政策举措。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出席并强调,要深入推进一村一品,进一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陈晓华指出,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我国一村一品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截至2014年底,全国各类专业村达到5.5万个,农民人  相似文献   

7.
北京郊区“一村一品”发展动态变化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北京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郊区"一村一品"发展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为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北京郊区"一村一品"持续蓬勃发展,分析了2010—2014年5年间北京市"一村一品"动态变化及特点,指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主营产品收入贡献率降低、生产型专业村收入有待提高、服务型专业村发展较为缓慢、农产品专业市场带动能力亟需提升等。提出应加强专业村建设,将"一村一品"与产业结构调整、农村"新三起来"、美丽乡村建设、"互联网+"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相结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政法快讯     
《农家致富》2013,(18):52-52
加快发展一村一品农业部近日举办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村企对接活动,将引导龙头企业将一村一品专业村镇作为原料生产基地,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专业村镇产品销售和品牌建设,促进一村一品健康快速发展。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明确  相似文献   

9.
据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一村一品专业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560元,比全国农民平均收入高出27%.经过多年发展,"一村一品"正成为我国村级经济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寿光市洛城街道浮桥村种植萝卜历史悠久,近年来萝卜种植规模越来越大,面积达130多公顷,成为远近闻名的萝卜生产专业村。浮桥村依靠种植萝卜走上了致富路,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楼房。浮桥萝卜个直、皮绿、肉质脆甜,商品价值高,四季畅销。先后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和绿色食品。"千年浮桥,一品萝卜"叫响农业品牌,为保证浮桥萝卜的质量安全和绿色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沁阳市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目前全市已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24个,新发展的“一村一品”村15个。具备发展潜力拟发展的“一村一品”村还有10个。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不但提升了本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规模,而且有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一村一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推动特色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转型发展和农民收入翻番,山西省大力发展"一村一品"。近年来,随着专业村数量大幅度增加,山西"一村一品"发展已步入快速阶段,呈现出一批具有区域规模和专业化程度高、特色鲜明、类型多样、带动力强的专业村,已形成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但专业村发展规划的定位不准确、人员素质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土地流转困难限制产业发展等问题突出,急需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环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专业村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8月29日,农业部在甘肃兰州举办全国一村一品产业扶贫经验交流暨村企对接活动。围绕落实中央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总结交流各地开展一村一品产业扶贫的做法和经验,研究安排下一步工作。据了解,近年来,各地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以"一村一品"为重要抓手,在产业扶贫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很多好典型,为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产业脱贫积累了宝贵经验。截至2016年底,全国各类专业村达到6万个,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就福建省古田县首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韦端水果专业村的发展史,介绍了合作社在发展一村一品过程中的推动作用:立足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强化运作质量,保护农民利益;创建知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宣传推介,拓展销售渠道;争取资金扶持,推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是产业富村,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产业富村的重要抓手。对彭林蜜柚专业村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就专业村形成对发展"一村一品"的启示进行分析,提出加快"一村一品"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记者从北京市农委了解到,北京市推荐的8个村镇全部通过了农业部认定的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认定。截至目前,北京市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总数达到65个。北京市"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特色产业发展日趋鲜明,其中有  相似文献   

17.
博爱县培育了83个"一村一品"重点村,其中25个村达到"一村一品"发展条件,已上报.根据主导产业分类分为农产品生产型专业村,主导产业有蔬菜、水果、生姜、养殖等:非农产业型专业村.主导产业有服装加工、丝织、交通运输、铁粉加工等.  相似文献   

18.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是产业富村,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产业富村的重要抓手.对彭林蜜柚专业村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就专业村形成对发展"一村一品"的启示进行分析,提出加快"一村一品"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村一品"是农村市场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对以村为基本单元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模式的一种表述。实践证明,发展"一村一品"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强村富民的具体行动。云南省发展"一村一品"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目前,云南省涌现了越来越多具有一定区域规模和专业化程度、特色鲜明的专业村,逐步形成了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新格局。本文简要阐述了"一村一品"的涵义,分析了云南省"一村一品"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一村一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记者从《2017年辽宁省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辽宁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7年辽宁省新增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其中,盘锦大米、桓仁冰酒、红崖子花生、辽中玫瑰4个地理标志产品获批"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进入我国出口欧洲100个保护产品名单。目前,辽宁省共有农产品地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