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0 毫秒
1.
国内外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库运行过程中的油气排放主要发生在卸油、储油及收发油3个阶段,加油站的油气主要产生在卸油时的油气排放和加油时的油气逸出,车辆油气排放主要包括日间排放、运行排放以及加油排放。基于此,分析了对油库-加油站-车辆实施油气回收的重点部位。当前,油气回收技术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和氧化燃烧法5种。国外在油气回收技术领域的研究探索已有50年的历史,并拥有一系列比较成熟的技术:油库油气回收装置通常基于活性炭吸附法或专用吸收剂吸收法建造而成;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包括独立回收处理和一级油气回收2种类型,主要采用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相关技术;车辆油气回收系统包括二级油气回收系统和车载油气回收系统(ORVR)2种。  相似文献   

2.
活性炭吸附法是目前国内油库使用最广泛的油气回收技术,而油气吸附量计量是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切换控制的核心和依据,是确保装置正常工作的前提.介绍了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常见的几种油气吸附量计量方式,包括利用进气流量和浓度计量吸附量,利用进气和排气流量计算吸附量,以及根据鹤管发油信号估算吸附量等方式.阐述了不同计量方式的工作原理、吸附量计算方法以及各自的优缺点,给出了各方法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的措施.对各种计量方式的综合比较结果表明,通过在油气回收装置进气和排气管道上分别安装超声涡街流量计,能够实现对装置的精确测量和控制,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装置的稳定运行.(图3,参10)  相似文献   

3.
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与研究重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维秋  王丹莉  李峰  王红宁 《油气储运》2012,31(9):641-646,1
针对石油储运过程中的油品蒸发及油气排放问题,介绍了油品蒸发及油气排放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以便为降低油品蒸发损耗及开发油气回收技术提供基础设计依据.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油气排放治理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并以油气回收技术作为控制蒸发损耗的基本措施.简述了油气回收评价体系现状和研究重点,系统比较了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及膜法等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优缺点,提出了各种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重点及油气回收集成工艺的发展方向.最后,建议通过法规制度、经济补贴等渠道促进油气回收技术的开发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储运过程中的油品蒸发及回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油品储运过程中蒸发损耗产生的机理,介绍了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以及吸收-吸附集成法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探讨了各种油气回收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分析结论认为,吸收-吸附集成油气回收工艺宜作为今后研究和推广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凝析油易挥发且轻质油品收率高的特点,以中海石油葫芦岛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介绍了吸附法与吸收法相结合的油气回收技术工艺流程,对技术改造后该公司的环境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油气回收技术改造后,储油库油气排放检测浓度符合GB20950-2007要求,油气回收率超过95%,尾气排放质量分数小于5g/m3;回收轻质油品100.24t,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60.14×104元,净利润55×104元;保证了装车站台的安全生产,提高了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常用油气回收方法的技术特点、回收率、排放要求、经济性及安全性等综合因素,提出了高效冷凝与树脂吸附集成回收新工艺,据此研制出加油站冷凝吸附油气回收装置.利用典型加油站油气组分进行模拟试验,确定了最佳冷凝温度点为-10℃.集成效果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树脂吸附剂,油气解析率大于95%,有效解决了能耗和吸附剂寿命问题,同时提高了油气回收率,实现了冷凝吸附低能耗集成工艺的优化.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冷凝吸附油气回收装置排放的油气含量检测值低于5 g/m3,回收率可达到99%,同时其能耗与同类产品相比降低了10%.  相似文献   

7.
炼油厂和油库的汽油等轻质油品的装车,多是采用小鹤管喷溅式敞口装车、在装车过程中产生大量油气,挥发到空气中去。既造成油品损耗,又污染环境,还容易产生静电,威胁安全生产。为此,和有关单位共同研制并建成了汽油密闭装车油气回收联合装置。1985年5月正式投产运行,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达到了设计能力和预期目的,这是国内油品储运系统投产应用的第一套轻油装车油气回收装置。其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8.
在"八三"管道工程建设50周年之际,回顾了中国石油管道工艺技术50年发展历程,梳理了输油管道密闭运行及水击控制保护技术、易凝高黏原油输送技术、成品油顺序输送与优化运行技术、大落差管道设计及投产运行技术、输油管道运行仿真技术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成果,总结了下一步发展目标。展望了输油管道智能化发展愿景,提出相关建议:确定国家管网系统建设统一数据平台的模式;形成适用于油气管道的专业工业化软件;研究基于海量数据+AI算法的智能决策系统;建立输油管道系统数字体、意识体的构建原则、目标及应用评价方法;建立国家管道和设备失效数据库及发布平台;研制自主可控的基于数据和机理模型的大型输油管网在线和离线分析预测软件;研究国内外SCADA系统软件协调运行及国产软件大规模应用技术;研究精细管理下大型油气管网节能增效技术。以上建议期望为智慧互联大管网的构建提供参考。(图2,参33)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油品储存过程中的蒸发损耗问题,利用内浮顶油罐取代拱顶油罐储存汽油,但内浮顶油罐因浮盘结构存在着密封圈变形、计量误差区和有效利用系数低等弊端。因此提出了利用"冷凝+吸附"油气回收装置降低汽油储存损耗,并对油库油气进行集成回收,不仅可以消除因内浮顶结构而造成的安全隐患,而且可以改善油气回收效果,降低油气排放浓度,提高油罐利用率和油气回收装置使用率,降低油库运行成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冷凝法油气回收系统3级制冷的特点,在第2级和第3级之间采取复迭式循环,将部分第3级的冷负荷调节到第2级,提高了制冷能效;讨论了冷凝法油气回收翅片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计算了其中油气混合物的相关参数,包括平均密度、平均比定压热容、平均动力粘度、平均导热系数以及水蒸气相变换热量,研究了油气入口流速、热流密度和换热器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存在最优油气入口流速。研究结果对油气回收换热器的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吴琋瑛 《油气储运》2011,30(7):547-549,471,472
光缆与油气管道同沟敷设施工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并利用油气管道的路由资源和站场资源,将光纤通信引入到管道通信中,从而满足油气管道生产运行的高可靠性和宽带应用的通信需求。描述了光缆在管沟中的位置,设计图纸与施工步骤,硅芯管保护等技术问题;结合鄯善-乌鲁木齐输气管道、西气东输管道、陕京二线输气管道、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等工程的应用实践,对光缆与输油气管道同沟敷设施工方法和改进措施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目前存在的施工管理、组织及施工责任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油气污染控制范围的全域化及其控制指标更加严格、油气回收设备有效性的监管力度更大,油气回收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回顾了油气回收行业的发展历程,从宏观、微观上对油气回收技术面临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分析,指出了技术研发的理念、方向、重点及热点,明确了新形势下油气回收技术精细化研发的内涵与内容,建议从排放源追踪、关键功能材料研发、集成回收工艺优化、专家管理系统建立等多方面协同研究油气污染全过程控制、分离净化及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同时,对油气回收管理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促进中国油气回收技术的科技进步及高效利用,从而更好地满足国家、行业及地方科技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干线管道建设及其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道已成为输送石油、天然气和成品油的首选方式,而管道安全运行是管道运营管理的首要条件.介绍了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成品油和氨干线管道的建设概况,分析了干线管道的事故状况和原因,旨在为我国油气管道在日常运行的安全监测、管理和防护等方面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世界油气管道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世界油气管道建设现状,介绍了国内外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的技术现状,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了我国油气管道技术存在的差距.从国际油气管道建设展望、我国油气管道建设展望、世界油气管道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油气管道技术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对世界油气管道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5.
蒸发油气吸附分离回收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黄维秋  卢显文 《油气储运》1998,17(12):47-50
油品蒸发损耗问题是国内外石油储运及环保行业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蒸发油气回收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降耗措施,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探讨了国内开发油气吸附回收技术的可行性,介绍了吸附剂的选取,因此活性炭等吸附剂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可作为首选的吸附剂来考察研究。活性炭吸附性能初步试验研究表明,市售的常规活性炭吸附汽油蒸气,在20 ̄40℃时的吸附率一般在0.23 ̄0.30之间。试验结果还表明,在吸附的过  相似文献   

16.
蒸发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油气分离回收方法及该项目研究的同状与重点,探讨了油气吸收分离回收技术,指出常压常温吸收法宜作为吸收法的主要研究开发方案,并以适宜油气吸收剂的筛选作为研究的发出点。  相似文献   

17.
李成  李俊明 《油气储运》2013,(11):1206-1208
为分析冷凝法回收挥发油气的经济性,结合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在油气装车时检测的由14种气体组成的油气混合物及其组分浓度数据,对采用三级冷凝工艺回收挥发油气的方案进行建模和计算.3级制冷系统分别采用R22、R404A和R508B作为制冷工质,得到各级制冷系统的制冷系数及其能量消耗结果,采用ChemCAD软件获得油气回收效率,通过计算求得制冷系统年平均运行能耗、运行费用、初期投资和收益.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冷凝法对油气进行回收时,该工艺系统投运一年内即可完全收回初期投资和当年运行费用,且当处理油气量为40 kg/h时,当年净盈利可以达到4.487 1×104元,年平均净收益远大于年平均总投资.(表5,图1,参4)  相似文献   

18.
冯永训 《油气储运》2000,19(8):52-54
介绍了油罐气微压自控回收装置的研制过程及其应用。该装置在各个油田的运行实践证明,其具有流程简单、自控程度高、维修方便、运行平稳、安全可靠等优点。该装置的研制成功,解决了油气处理、储存及转输生产过程中的油气挥发损耗问题,节约了能源,减少了环境污染,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农牧系统氨挥发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农牧系统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两个子体系,畜禽粪便管理是连接两个子系统的重要环节。农牧系统氨挥发主要发生在畜禽饲舍、粪尿储藏、粪尿处理、粪尿和化肥施用等环节。农牧系统氨挥发是大气氨排放的主要源,是中国近年来空气质量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农田化肥施用和畜牧业“饲喂-饲舍-储藏-处理-施用”各环节的氨挥发减排研究一直是农业和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总结农牧系统氨挥发减排技术时,考虑了“饲喂-饲舍-储藏-处理-施用”链条的各个环节。过去10多年,欧美国家对于农牧系统氨挥发减排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而中国的氨减排技术研究主要针对农田施肥环节,畜禽养殖和粪便管理环节氨挥发减排理论与技术研究刚刚起步。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农牧系统各生产环节主要氨挥发减排技术的减排机理、实施效果和适用范围等,并对今后中国农牧系统氨挥发减排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中国农牧系统氨挥发减排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建议如下:(1)目前的氨挥发减排研究主要关注农牧系统生产过程的特定环节和技术,而缺乏关于全链条综合减排技术研究。建议综合考虑经济效益、氨挥发和温室气体(CH4和N2O)协同减排及动物福利等因素,构建中国农牧系统氨挥发综合减排技术体系;(2)中国应大力支持氨挥发减排技术和配套机具的研发,并加强减排技术原理、技术规程和成本效益等研究,推动氨挥发减排技术的推广与应用;(3)建议制定农牧系统氨挥发减排技术的补贴政策,促进农牧业氨挥发减排技术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湿法油气回收装置采用特制液体——沙伐液吸收石油蒸气,是一套密闭式回收油气装置,适用于汽车罐车装油作业线上。经实测油气回收率可达90%以上。装置工艺流程先进,主要有沙伐液循环和汽油循环两个系统。由可编程序控制器预先给定程序来控制操作,并有自诊断功能和自保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可供轻油装卸作业部门推广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