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测试试验分析了油罐车在加油站卸油过程中油品自身产生的静电特性,油罐车油面电位检测,是在油罐车装油及行驶过程中,将油面电位测量仪放置在油面中间,实时检测油罐车内油品的油面电位;油罐车对地电阻检测,是使用兆欧表直接测量油罐车罐体与接地体之间的电阻;油罐车底部采样及控油根过程油品电荷密度检测,是使用法拉第筒及数字电荷量表,测量油品的电荷密度。在检测过程中,油面电位最高4210V,低于国标GB6951规定的12000V;油罐车对地电阻基本满足GB12158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中关于静电导体泄漏电阻的要求(小于10^6Ω);油品电荷密度最大15μC/m^3,油品带电量较小。结果表明:在加油站卸油过程中,油品自身产生的静电较少,由油品静电引发的静电放电概率较低,静电风险主要由人体静电产生。  相似文献   

2.
油料流动会产生静电,静电超过一定极限将产生静电放电,直接影响着油库安全。领油单位从油库领取油料时大多数使用汽车油罐车,为了及时导走加油过程中产生的静电,通常使用专用接地线。目前,油库大多数使用“接地夹”将汽车油罐车与大地连为一体以防静电积聚。去年用万用表抽查了500多辆汽车油罐车的接地电阻,从中发现80%的接地电阻为无穷大,20%的接地电阻小于100Ω。造成接触不良的王要原因是,接地夹与油罐车接触部分被漆皮隔开,表面看有接地而实际并没有真正接地,长此下去将严重影响着油库、加油站的安全。解决的  相似文献   

3.
曲冬梅 《油气储运》1994,13(4):16-18
论述了加油站输油工艺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要求。输油工艺系统可分为出油系统,进油系统和能通气系统。出油系统中,油罐与加油机之间的出油管呈直线布置,出油管在罐内的末端须加单向底阀。进油系统中卸油一般为密闭式卸油,进油管应距罐底200mm,以防产生静电。油罐与管道连接的附件都集中在人孔盖上,罐和管道使用前进行防腐,试漏试验,加油机底阀的安装决定着加油机的正常人工作,底阀的试压可检验螺纹连接处的密封。加油站内  相似文献   

4.
目前,汽车加油站及山区小型油库最常用的是一种自流卸油作业方式。自流卸油能否畅流,一方面取决于油罐车与油罐的高差,另外要看储罐进油管是否能顺利排气,否则将产生气阻,影响卸油速度,甚至卸不下油来。据此在这里介绍两种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加油站装卸油安全与油品含水量要求,目前国内加油站相关规定在卸油时及卸油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能进行加油作业,这必然影响加油站的工作效率。本文从流体动力学角度出发研究加油过程的油品含水变化量,为实现加油站加卸油的同步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管输油流因静电带电可能引发的静电安全问题,提出了管输油流电荷密度监测与联锁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案。研究了测量输油管道内中心电位得到油流静电电荷密度的检测原理,基于杆球传感器设计开发了油品电荷密度表;利用该油品电荷密度表,结合溢油静电保护控制器,组成管输油流静电监测与联锁控制系统,并在国内首次开展了油库装车过程油流静电电荷密度监测与联锁控制现场试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测试数据很好地反映了油罐车装油时的静电起电情况,该技术有效提高了油流静电监测能力,可基于此技术控制输油过程,确保油品输送安全。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用立式油罐加水垫浮动底和油面全密封软覆盖代替内浮顶油罐,以罐车潜油气动泵代替轻油卸油泵站和鹤管的设想。这样可以彻底消除轻油罐的蒸发损耗,彻底解决因吸油系统的漏气、气阻、气蚀等故障影响卸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装置的工艺流程设计应该是满足生产、调度灵活及节约投资三者的统一,即在满足生产的条件下应尽可能提高设备利用率,简化工艺流程。 1.图1为某油库的油品装卸流程简图。卸油时,罐车内油品通过鹤管、泵,进入油罐;付油时,罐内油品通过泵输到计量室。现将图1流程改为图2流程,卸油时,罐车内油品通过鹤管、阀2、泵、阀1进油罐;付油时,罐内油品通过阀4、泵、阀3输  相似文献   

9.
读本刊1986年4期刊登蔺子军同志所写的“解决轻油罐车下部卸油问题的设想”一文,感到这个设想是切实可行的。但是,仅仅解决了下部卸油问题不够完善,在实际使用中,下装油品也应考虑。 轻油罐车采用下部卸油,其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克服轻油罐车上部卸油造成的“汽阻”,二是避免卸油作业使用栈桥、鹤管等设施。解决前一个问题将显著提高工效,减少作业强度。而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将意味着全国所有的油库卸油不再设置栈桥、鹤管。这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战备需要上,其  相似文献   

10.
在储存同品种油的一组卧式金属油罐上,用一根同口径的管线串联安装三个呼吸阀。既节省了设备(相对每个油罐上安装呼吸阀),又减少油品损耗。因为实际操作时,一部分罐发油时,罐需要吸气,而其他油罐当温升时,蒸气压大于10000mmH_2O又要呼气(油蒸气)。卸收油时也存在有的罐需  相似文献   

11.
在寒冷地区冬季,油田原油在拉运过程中不易卸油,利用发动机尾气余热作为热源,采用高效传热的热管作为传热元件制造原油加温装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间接加热罐内油品,通过对有内热源的车载油罐的传热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微分方程,得到罐内油品随时间变化的计算公式,由运行实测值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该加热装置的采用可有效地防止罐内油品的凝固,既节省了能源,又提高了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铁路原油罐车卸车时间,分冬、夏两个季节。规定原油卸车时间冬季为5h,夏季为3h。在规定的时间内,需将铁路罐车内的原油全部卸净,以保证铁路列车正点运行。以在我厂原油卸车常出现超点罚款现象。因此,对卸车蒸气量的影响、卸油集油管线的影响进行了水力校校。 1.铁路原油罐车自流卸油水力计算 铁路原油罐车自流卸油系统水力计算简图见图1。其自流卸油的流态,主要是层流流态和水力光滑流态两种。  相似文献   

13.
杨宏伟  杨士亮  费逸伟  宗志敏  吴超 《油气储运》2011,30(4):314-315,311,238
针对油品储运过程中,自然挥发造成的各种损耗严重的问题,连续测量和分析了某固定顶金属油罐24h内周围环境、油罐顶部和油罐侧壁温度的变化,以及油罐内油品和油气空间上、中、下部温度梯度的分布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油气空间温度的变化同时受环境温度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在阳光照射下,以太阳辐射能为主;油气空间存在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的温度梯度;油罐内油面10cm以下的油品温度,在24h内基本不变,油品整体温度仅随季节更替而变化;在24h内,油罐罐顶金属表面的温度变化非常大,而罐壁温度基本不变。根据油气空间温度的受热特点及其与油品小呼吸损耗的关系,指出可以采用在罐顶涂刷成本较高的高效太阳反射涂料,在罐壁涂刷一般涂料,以及在罐顶安装反射隔热板来降低立式油罐的小呼吸损耗。  相似文献   

14.
于广来 《油气储运》1991,10(4):66-66
根据对我国近20个省市油库加油站的实地观察,发现大多数加油站油罐的透气管道至今未安装新型波纹阻火器,就是新建的加油站也仍采用过去的做法,即在埋地油罐出露地面的透气管道上安装呼吸阀(安全阀)。 现对目前阻火器、呼吸阀的安装方法谈一点看法。上述的安装方法,虽然考虑到控制油蒸气的挥发,有益于节约油料,但安全方面却存在问题。即在遭雷击或火灾情况下,如孔口气体逸出速度小于火焰燃烧前锋传播的速度,或负压情况下易造成火焰窜向呼吸阀下部的透气管道,继而危及埋地油罐。1988年上海喷嘴厂推出FZT-I型防爆通  相似文献   

15.
油库向汽车油罐装油一般采用自流装油方式。当天装油完毕,必须放空管道。管道放空后,第二天首车装油时,因管道内存有气体,致使首车装油后流量计显示的数字比汽车油罐实际装油数量多80~100L。 油库向汽车油罐自流装油,是将储油罐的油品泵送至高架罐(又称中继罐),然后利用高差自流进行装油。 在汽车油罐装油过程中发现,每天首车装油计量数与实际装油量不符的原因除流量计计量不准确外,主要是高架罐至流量计之间的管道内存有气体,当油、气同时流过流量计后,便出现了流量计读数与实际装油量相差较大的现象。 为减少汽车油罐首车装油误差,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灌车管道的每台流量计前安装一个消气过滤器。当首车装油时,管道内的气体通过消气过滤器把气体排出,保证油品流经流量计时无气体,从而减少了误差。  相似文献   

16.
卧式金属油罐容积较小,油品输转时易发生漫油,为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单位加装了双音哨细管。油不满时,哨子有音响,当油层达到要求高度时,管内进了油,气压小哨子就不响了。缺点是由于气压大,当油面快到管口时往往从哨内喷出油料,很不安全。因此,有的单位又将它拆除,我省十堰市石油公司却采取了另一措施,即在音哨下面安装一回油缓冲装置,便解决了喷油问题。就是在停泵时  相似文献   

17.
液压驱动浸没式装油大鹤管投入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首次采用的液压驱动浸没式铁路罐车装油大鹤管,已于1983年元月上旬在齐鲁石油化学总公司炼油厂北装油台的改造工程中安装调试完毕,并投入使用。这项工程是由北京石油设计院承包设计的。该项工程的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装油工艺采用变流量装车。油品在淹没鹤管分流头之前及油品装车高位时,采用流速不大于1米/秒的小流量,以减少油气损耗、减小静电和减小冲击。 2.整个装油过程全部采用程序控制。油罐车对位后只需按一次启动开关,全部动作按  相似文献   

18.
戴琳  邹玉民 《油气储运》1991,10(4):50-53
我国粘油罐车的加热方式,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蒸汽加热方法。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存在加热时间长、能源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污染环境等缺点,而且设备安装、维修不便,也不利于实现自动控制。这也正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苏联、日本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于60年代起,逐渐将电加热方法应用于粘油罐车等粘油储运设备。1962年苏联的基洛夫油库首先在铁路油罐车作业中使用了电阻式油罐车加热器。至70年代,已实现了包括油罐车在内的粘油收发过程的综合电加热,并取得了  相似文献   

19.
已被广泛用于油轮装卸油、扫舱、火车卸槽、油罐车和飞机加油等场合的自吸式离心泵,由于使用介质和使用工况与试验介质和工况并不一致,给用户的选用造成困难,有的甚至不能正常工作。为此,论述了自吸离心泵的自吸性能,分析了油料储运过程中自吸性能的变化关系。在试验和统计的基础上给出了常用油类的自吸性能计算公式,并给出了油船码头和火车卸槽装置常用油类允许的最长水平管道长度和允许的垂直管道的安装高度。通过实例计算,较详细地给出了不同型号离心泵在油船码头卸油和火车卸槽时,水平、垂直管道在不同长度与不同高度下常用介质的自吸高度与自吸时间,为用户选型和合理使用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成品油二次配送是油品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配送方案将直接影响成品油销售企业的利润。以配送总路径最短为目标函数,将成品油二次配送过程中实际的油罐车载质量、加油站油品需求量作为约束条件,考虑油品卸载时间窗,建立了成品油二次配送优化模型,提出了基于混合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求解方法,并分别使用不带时间窗与带时间窗的算例对模型及算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与优化前的成品油二次配送方案相比,不带时间窗的算例缩短行驶总路程3.66%;带时间窗的算例求解用时仅9.54 s,其计算速度快,且能够满足配送需求。因而证明了采用基于混合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成品油二次配送路径优化模型,不仅可以提高计算效率,而且搜索更全面,能够得到更优解。(图4,表1,参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