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华西村移民的调查,分析了移民前与移民后对实现脱贫的影响程度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反贫困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涉外劳务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成分,既可使涉外劳务人员自身迅速致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可使涉外人员增长见识、更新观念,带动他人脱贫致富。新县作为一个贫困县,发展劳务经济,既有人力资本,又有政策支撑,做大做强新县劳务经济,不失为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4.
5.
陕西省劳务经济发展在经历农民自发进城打工和政府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两个发展阶段后,现在已经进入以市场化为主导的劳务产业建设新阶段。针对劳务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劳务产业运作机制问题、劳务产业链建设问题、劳务名优品牌问题和劳务产业城乡统筹问题,提出了加强劳务产业市场化建设,加强劳动力资源开发,制定全新的陕西劳务产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农村劳务输出转移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从完善配套服务措施,发挥在家劳动力作用,吸引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等方面拓展农村劳务市场,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全面发展。近年来,农村劳务输出转移人数猛增。农村劳务输出转移不但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富裕的问题,给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同时为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由于大量劳动力输出转移外流,打破了农村原有的生产生活秩序,在给农民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也给社会、尤其是农村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及时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据河南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省外出务工人员总量已达13lO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人数4691万人的27.9%.以外出务工为主的工资性收入已占到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以上。河南在整个劳务输出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一大批名优劳务品牌。如“十万大军出太行,十万大军富太行”的林州建筑业品牌.2003年林州市向外输出人员已达15万人.劳务  相似文献   

8.
春城 《新农业》2003,(1):5-5
问:我们村有集体所有土地2375亩.其中扣棚地45亩,农户承包2003亩.2001年年末按承包田1亩地摊劳务费53.64元,折算起来1年365天每天都有40人出工,全年总用劳务工数15325个同时超项目的用工也还很多.我想问我们村扣大棚菜地不摊提留、统筹,动用大批劳务工给扣棚户出工,这样做合法吗?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2004年我在报刊上看到河北省某农研会的售种广告,就邮购了一些棉种。秋收时,几位亲朋好友见我种的棉花桃大、产量高,就托我替他们邮购棉种。今年春,更多的人要我代购种子,我就根据农研会的规定.收取了20%的劳务费。谁知,前几天县农业局种子公司的同志找到我.说有人举报我销售种子,他们要没收所有棉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劳务输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零散、自发的形式出现以来,逐渐发展壮大并向产业化目标跨进,不断成为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农民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原州区本身所处的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劳务输出过程中必须掌握从劳务大区向劳务强区转型的方法,本研究对此方法予以介绍,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德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724-2726
为充分利用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良性方向转移日益得到重视。但现实情况,却出现了民工无序流动和区域缺口现象,这种缺口的实质并非是劳动力的超额需求所致,主要是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这就要求我们从政策上采取措施,积极引导,改善劳动力供给,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数量。  相似文献   

12.
丁仁船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923-9926
综合运用人口组合预测法以及其他经济预测方法,预测2011~2025年安徽省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状况。结果表明,2014年是安徽省劳动力供求变化的转折点,劳动力数量开始下降,并首次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提出安徽省应该从经济结构升级、劳动力素质提高、劳动参与率调节3个方面着手,及早应对即将出现的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农村劳动力就业严重不足。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城乡严重分割,阻隔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造成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缓慢,致使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虽然对当地的经济建设,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也相应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劳动力输出地的农村状况。但是,在经济效益不断显现的同时,其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也暴露出来。因此,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4.
苏小  金彦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758-1759
对1990~2011年安徽省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2004年以来,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趋势明显,最少的2009年有586.58万,2010~2011年又有所增加,至616.66万。针对安徽基本省情,提出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劳动力再生产会产生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应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影响劳动力再生产的不利因素,以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有效、有序转移流动和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存在着数量可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 ,因而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要在深化体制改革的前提下 ,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 ,并立足现实 ,将农业内部吸收与推进城镇多元化有机结合起来 ,以切实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7.
情绪劳动是与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并列的第三种劳动方式, 是服务业中的重要因素。高校图书馆是支撑大学教育与学术研究活动的学术信息基础, 是提供教育与研究支援服务的组织。高校图书馆员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和教师的接触十分密切。因此, 情绪劳动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文章将通过情绪劳动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韩秀丽  张前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101-2102,2106
西部贫困地区发展劳务经济对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西部贫困地区劳务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指出了推动西部贫困地区劳务经济发展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农村妇女广泛参加劳动生产的一个时期,也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时期。农村妇女之所以广泛参加劳动,主要是由于"劳动光荣"价值观的广泛宣传,爱国劳动竞赛产生的压力,农业合作化制度设计带来的经济利益驱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