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全面推动农村社区营造,缩小城乡差距、生态环境污染和村民参与不积极等现象,推 动农村现代化进程,以农村社区自治为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的根本需要。本文立足于现状,剖析社区营造的内涵和价值,探讨农村社区营造的发展路径,通过“产、人、文、 地、景”五大方面壮大社区内生动力,以期实现农村社区自主营造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农村“空心化”的社区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农村“空心化”会导致农村内外部环境恶化、人才外流,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这必然会阻碍社区建设的发展.本文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元化模式建设农村社区、多方位构建农村留守人员信息平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创办多种形式的科技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农村“空心化”环境下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744-2746
农村社区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公民社会转型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从理论、实践层面对农村社区进行研究,然而农村社区在实践中面临一些困境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社区进一步发展。笔者通过整理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了农村社区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为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提供了发展空间。目前,部分农村社区已展开“微治理”的实践探索,其运行机制主要包括4个方面:党政部门牵引式凝聚合力、治理空间下沉式缩微规模、多元主体横向式协作行动和制度确权精准式满足需求。为完善农村社区“微治理”模式,本文探讨了农村社区“微治理”的改善路径,即培育“微组织”凝聚多元共治新合力、激活“微空间”激发基层阵地新活力、统筹“微资源”提升基层治理新效力、打造“微产业”重塑基层治理新动力。  相似文献   

5.
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不断实践、反思和再实践的过程,其成功的关键在于社区建设是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发展能力水平相适应。从社会适应角度对农村社区建设实践进行考察和反思,认为只有通过构建公共话语、拓宽就业市场、完善制度设计等才能激活农村社区建设的内生力,进而实现社区建设规划目标与实践结果的契合,具体措施包括差异化社区模式设计、话语权建设、隐性需求刺激和社会保障完善等。  相似文献   

6.
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一步就是进行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河北省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摸索实践。分析了河北省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省农村社会发展的特点、农村社区居民关注的重点以及不同的需求层次,提出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作为首批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有着1380平方公里的鄞州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村社区教育实验区。“农村社区特色”、“经济发达农村社区特色”、“东部沿海农村社区特色”,正因为“农”字当头,几年来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形成了“一大管理系统、二条运作网络,  相似文献   

8.
宁波市鄞州区作为全国首批社区教育实验区,社区教育的开展已走过了五个年头。有着1380平方公里的鄞州区,扎实、深入、创新地开展社区教育,已形成了“一大系统、两条网络、三项支撑、四项创建、五大培训”的农村社区教育特色。能取得这样的绩效,农村成技校功不可没。1.鄞州区成人学校开展社区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1)邱隘镇社区教育学院的协会模式邱隘镇社区教育学院,以10个协会为载体,以百人讲师团为骨干,以“百次万人”活动为主要培训形式,构筑了农村社区教育的基本模式。(2)钟公庙社区教育学院的“一院、四点、十校”的社区教育管理网络“一…  相似文献   

9.
针对云南省农村社区发展现状,分析云南省现有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并找出其中阻碍发展的因素;根据云南省情,提出适合云南特点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为农村社区建设项目的实施者和农村社区政策制定者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继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发生的又一次重大社会变革;是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重要战略;是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其意义非常之大.作为新事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借鉴的历史经验不多,在实践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在稳步推进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村社区的出现是农村社区摆脱传统思维,迈向城市社区的重要一步。在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中,南宁市良庆区邕乐村构建“三建五治六共”的治理模式,实行党建、群建、社建的“三建”联创,形成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五治”协同,打造共转、共创、共治、共商、共建、共享的“六共”体系,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社区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12.
妇女作为重要“她力量”在推进农村社区治理创新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独特作用。但是,从实践来看,妇女在社区治理中表现出主体性缺失和参与地位边缘化的现实困境,具体体现为参与主体意识“被遮蔽”、参与能力薄弱、社会交往圈层封闭与组织化程度低。运用主体性视角,以激发女性内驱力和赋能主体为出发点,从唤醒妇女主体意识促成主体参与的“认同建构”、为妇女赋能提升妇女参与能力、以“组织化”唤起“主体合力”三方面入手,建构妇女参与农村社区治理内源性路径。  相似文献   

13.
农村精英是现代农村发展建设的中流砥柱,精英缺失是导致村庄社区难以促成内源性发展的重要原因.本研究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精英”“精英缺失”“煤炭资源型农村”等概念作出界定,并且通过对伴随市场化浪潮而来的农村精英缺失现象作出原因再分析,以了解这种现象对现代化的农村建设,特别是对“失范”状态下煤炭资源型农村转型产生的影响,最后,尝试提出建立农村精英再生和回流机制等办法以解决目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蒋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5,(1):270-273,314
“十二五”时期,如何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发展,是实现经济欠发达地区转型跨越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2011年末,陕西杨凌李台街道办辖区耕地已被全部征用,农业户籍因村转居全部转为城镇居民户籍.2011年村转居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9 156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 999元.该研究运用农业经济学、农业社会学、农业地理学、农业区划学、发展经济学等工具,以陕西杨凌李台街道办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李台街道办城镇化的发展状况,总结了农村城镇化的经验与教训,为类似农村社区在城镇化道路的发展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历年的中央文件均体现出国家对农村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其间的缘由和逻辑是什么值得关注和探讨。运用文献研究法,从社会政策和制度设计角度,梳理出农村社区工作从国家主导的社区规划变迁到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演进路径。研究发现,农村社区演进的内在逻辑是国家为农村社区提供的外在环境、资源和要求,能够与农村社区内部各种关系有机协调和健康发展,最终目标是促使农村社区工作实现高质量服务“人”和“社区”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6.
江波  张宏轩 《甘肃农业》2007,(12):26-27
农村社区发展实践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工作的一项议题,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农村社区发展实践中都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本文并不是一篇围绕农村社区发展理论的阐释,在这里,只是想透过农村社区发展实践的几个重要环节,阐释农村社会工作中参与性和社会性别敏感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以小城镇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城镇是联结城市和农村的桥头堡,是城市经济带动农村经济的枢纽,也是农村社区发展的发动机.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发展,应该以小城镇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小城镇的枢纽作用、发动机作用和桥头堡作用,以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从而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和整个农村社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单元。农村社区治理具有琐碎性、复杂性、实时性、地域性的特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农村社区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涵盖的范围和功能日益增多,同时农民群众对于社区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另一方面,农村社区管理的价值取向也由"治理"逐渐走向"服务"。近年来,各地社区管理的新方法和新模式涌现,其中"网格化治理"模式在数字城市管理试点的实践取得了瞩目的成效,其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下,"电子网格"是实现农村社区管理创新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区社会自治组织的现代化治理与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当前农村社区自组织建设普遍落后于现实实践的需求,严重影响着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而社会工作可以为应对这些问题提供独特的视角与方法,其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及其人道主义价值观和实务工作方法,为其介入农村社区组织治理提供了现实契合性,有利于改善农村社区居民社会关系,实现社区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区社会自治组织的现代化治理与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当前农村社区自组织建设普遍落后于现实实践的需求,严重影响着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而社会工作可以为应对这些问题提供独特的视角与方法,其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及其人道主义价值观和实务工作方法,为其介入农村社区组织治理提供了现实契合性,有利于改善农村社区居民社会关系,实现社区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