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检测和调查新疆库尔勒市某奶牛场泌乳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对该奶牛场养殖的32头泌乳期奶牛用凝乳法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奶牛阳性率为40.63%,且乳房炎阳性率随奶牛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用挤奶机器挤奶的奶牛乳房炎阳性率高于手工挤奶,后乳区的乳房炎阳性率高于前乳区。  相似文献   

2.
为了发挥DHI体系在奶牛生产管理中的作用,促进奶牛健康养殖和乳品质量的提高,本研究利用DHI技术对包头某奶牛场6个月的奶牛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该奶牛场奶牛的乳脂率较低,体细胞数较高,一些奶牛患有严重的临床性乳房炎或隐性乳房炎。奶牛营养状况差,泌乳高峰期到达时间晚,产奶量少,存在潜在的奶损失。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查明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有效降低奶牛急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本试验对锦州地区某奶牛场发生乳房炎的奶牛的乳样进行分离鉴定,以期为有效降低奶牛乳房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确定吉林市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致病菌对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无菌采集奶牛乳房炎病例的奶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细菌的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为2种溶血性的链球菌,分别是α溶血性链球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且致病菌的耐药性较强,对大多数抗生素均有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具有强致病性和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查明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有效降低奶牛急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本试验对锦州地区某奶牛场发生乳房炎的奶牛的乳样进行分离鉴定,以期为有效降低奶牛乳房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志艳 《当代畜牧》2013,(15):46-47
奶牛隐性乳房炎是奶牛的一种多发病,此病症会对奶牛养殖业造成重大的损失。采集某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样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及无乳链球菌等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致病菌对庆大霉素、磷霉素、西索米星和环丙沙星等敏感。笔者将试验结果与奶牛疾病防治现状相结合,制定出针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措施,以降低因奶牛隐性乳房炎造成的奶牛场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奶牛隐性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本研究从长春某奶牛场采集39份隐性乳房炎奶牛的乳样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致病菌对西索米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磷霉素敏感.结合该奶牛场的饲养管理与奶牛疾病防治现状,制定了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奶牛隐形乳房炎是奶牛发生最多的一种亚临床型乳房炎,乳房和乳汁无肉眼可见异常,但在乳汁检查中的体细胞数往往增加,乳中能检出致病菌。隐形乳房炎流行面广,是临床型乳房炎发展的基础。由于隐形乳房炎无临床症状表现,往往被忽视。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众多,微生物的侵入是引发乳房炎的主要原因,包括细菌、支原体和病毒等,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引起。为了解某规模奶牛场隐形乳房炎的发生情况,对该奶牛场无奶牛乳房炎临床症状的泌乳期奶牛  相似文献   

9.
为监测辽宁省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试验分离和鉴定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结果显示,分离到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研究结果表明,该养殖场奶牛乳房炎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业发展的大敌,预防乳房炎的发生,是当前奶牛场十分重要的工作。2005年3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奶牛场曾发生一起奶牛乳房炎,使用中药和多种常规抗生素治疗均无效。畜主送检2份奶样,笔者经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球拟酵母菌引起的乳房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新疆天山北坡昌吉市郊区散养和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为对象,对奶牛体况、环境压力、牛体污染、乳房炎、血液性状等健康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方法]选择奶牛散养户5户和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干奶期、泌乳初期和泌乳中期奶牛,分别于冬季和夏季进行体况、环境压力、乳房炎、血液性状等健康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结果]干奶牛体况值略低于奶牛体况评分的理想值(3.5);奶牛呼吸数夏季增加,超过50次/min;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污染程度比散养户要高,尤其是冬季50%以上奶牛的牛体污染评价值高于3。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达40%,并发现了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病例。低血糖奶牛占一半以上.特别是干奶期比较突出。血液Alb和BUN偏低,干奶期牛群的BUN大多低于7mg/dL。血液中谷草转氨酶(AST)偏高,谷氨酰转肽酶(GGT)偏低,Ca含量正常,Mg含量较低。[结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存在干奶期奶牛能量及蛋白质不足;冬季环境恶劣并且污染程度较重,牛体污染及乳房炎发病率高;飞节损伤引起的肝功能衰退等现象,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2.
依据宁夏地区奶牛场日常管理及饲养状况,从DHI参测场中选择15个奶牛场为调查分析对象,收集了2013-2016年泌乳牛的400 701条DHI数据,剔除异常指标,运用SAS 9.0软件中的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宁夏地区牛群产奶性状、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牛场、不同测定年份、不同产犊季节及不同胎次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都有一定的影响。该结果为宁夏地区奶牛场更科学有效的管理提供建设性意见,从而帮助牛场提高奶牛群体整体质量,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与泌乳量、泌乳期、季节之间的联系,以河北保定地区5个奶牛场为例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奶牛乳房炎多发生在泌乳90~150 d,泌乳天数越长发病头数越多;从产奶量来看,泌乳量越高发病牛比例越高;从发病季节来看,奶牛乳房炎在秋季发病率高,春季、夏季和冬季发病率低。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型奶牛场和部分散养户的奶牛,对乳腺炎阳性和阴性乳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计数和生化鉴定,对分离到的病原菌做药物敏感性试验。试验中分离出的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棒状杆菌和酵母菌。经过生化鉴定,乳腺炎阳性乳分离得到的细菌大多数是明显溶血的,凝固酶反应呈阳性的强致病菌,细菌计数也高于乳腺炎阴性组,差异极显著;而乳腺炎阴性乳中所分离得到的细菌大多是环境中条件性致病菌,致病性不强。  相似文献   

15.
在对山东7个地区14个奶牛场临床型和隐性乳腺炎调查的基础上采集234头临床乳腺炎病牛乳样、241个隐性乳腺炎乳样并分别做了细菌学检查,结果表明:泌乳期临床型乳腺炎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酵母菌和棒状杆菌为主;干奶期临床型乳腺炎病原菌以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酵母菌为主;隐性乳腺炎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酵母菌、假单胞菌和棒状杆菌为主;厌氧菌在隐性乳腺炎、干奶期乳腺炎和干奶期乳腺炎乳样的捡出率分别为 5.82%,4.17%,10.16%;隐性乳腺炎、干奶期乳腺炎细菌的共感染率较高,与泌乳期乳腺炎病原菌的差异极显著(P<0.01),隐性乳腺炎与干奶期乳腺炎病原菌共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16.
奶牛乳房炎是我国奶牛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乳制品质量,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有证据表明,多种营养物质的缺乏都会增加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其中,微量元素硒能改善奶牛乳腺免疫功能,对奶牛乳腺健康和降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主要阐述硒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相关性,以期为通过调控乳腺免疫功能和防控乳腺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旨在摸清兰考县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亚临床乳房炎流行规律,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加州奶牛亚临床乳房炎试验(CMT)方法对3 家规模化奶牛场的547 头泌乳奶牛进行亚临床乳房炎检测,调查该病与奶牛胎次、泌乳期和乳区的关系。结果 奶牛阳性率为20.11%,乳区阳性率为10.88%;1~2、3~4和≥5胎次的奶牛发病率分别为13.37%、20.53%和29.46%;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发病率分别为15.11%、22.12%和30.89%;乳区阳性率介于8.59%~13.16%。结论 兰考县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亚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与胎次、泌乳期存在正相关,与乳区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了解湖南省奶牛养殖状况,系统剖析制约湖南省奶牛养殖提质增效的瓶颈,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会同农业部奶牛科技入户专家组针对湖南省奶牛养殖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对养殖场(小区、户)、乳品企业和生鲜奶收购站的访谈和对奶牛日粮成分的抽样检测,深刻挖掘了湖南省奶牛养殖中的问题,提出了奶牛养殖提质增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奶牛生产方式是影响奶牛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兰州市晏家坪奶牛养殖小区、甘肃农业大学实验奶牛场、兰州市个体养殖户三种不同类型奶牛场的牛奶乳脂率及酸度指标分析,表明不同生产方式下牛奶质量差别较大,以相对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奶牛养殖小区牛奶质量最好,个体养殖户牛奶质量较差。因此,在奶牛生产中,采用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是保证牛奶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