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我市蚕桑生产的不断发展,农村用种需求量不断增加,农村用种量已超过了现有蚕种场的生产承受能力,于是农村原蚕区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增加和扩大。1992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78.7万张,其中有56.2万张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71.5%(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蚕种28.1万张);1993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99.3万张,其中有77.2万张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77%(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35万张);1994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104.5万张,其中有85.4万张是在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83%(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蚕种56.5万张)。由此可见,农村原蚕区的蚕种生产已成为我市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近几年农村原蚕区生产发展太快,管理不甚完善,局面比较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不断发展,蚕种需求量的增加,我场于1980年开始发展农村原蚕区,使我场蚕种生产量从1979年的4.7万张,发展到1992年春一期生产18万张。目前,我场同时存在四种制种形式,即场内养蚕制种、原蚕区回场制种、原蚕区就地集体制种和原蚕区就地联户联产制种。原蚕区就地制种起步较晚,但效果较好,只要加强管理,有利于提高蚕种产质量。一、就地联户联产制种是一个好形式我场原蚕区大丰县新丰镇裕南村,从1985年起实行就地集体制种。目前一期能饲  相似文献   

3.
张坤元 《江苏蚕业》2000,22(1):33-34
近三年,我省茧丝绸行业受国际国内市场的制约,造成蚕茧价格大幅度下滑,桑园面积大幅度减少,蚕种用量从600万张下降到250万张左右。蚕种供大于求严重。在这种形势下,对各蚕种场的压力十分突出。大多数蚕种场因生产量急剧下降,而固定成本(职工工资、养老保险、医疗费用、离退人员工资)有增无减,造成单位成本猛增,结果是连年亏损。由于近几年微粒病的抬头,蚕种场为了求生存,不惜一切代价,狠抓蚕种质量,提高产品信誉,争取保持一定数量的生产任务,各场都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但多数场特别是苏南老场,建场早,人员多,负担…  相似文献   

4.
祁力言 《蚕桑通报》1994,25(3):50-51
加强原蚕区管理提高蚕种质量镇江市蚕桑技术指导站祁力言近几所来,随着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蚕种生产数量也随之大幅度的增长。去年江苏省杂交种生产量达520万左右,比88年的268万张增加一倍多。蚕种生产数量的大幅度增加超过了现有蚕种场生产蚕种的承受能力,于...  相似文献   

5.
1  2 0 0 2年全省蚕业的回顾2 0 0 2年四川蚕业在经历蚕茧流通体制改革、蚕业管理机构调整和丝绸市场行情持续低迷的情况下 ,经过全行业共同努力 ,克服困难 ,蚕业生产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蚕茧产量保持稳定 ,质量有所上升 ,各项工作有新的进展。去年全省生产原种 7 9万张 ,生产一代杂交种 3 0 5万张 ,原种、普种在数量和品种上均可满足今年生产的需要。蚕种的主要质量指标稳中有升。全年发放蚕种 3 0 0万张 ,产茧 1 60万担 ,质量有所提高 ,总量与上年持平。1 1 完善四个体系。一是完善管理体制。 2 0 0 2年许多市、县进行了机构改革 ,…  相似文献   

6.
蚕种生产是蚕桑产业的源头工程。我区蚕种业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受到家蚕微粒子病的困扰,蚕种生产企业效益一直处在较低水平。加之20世纪90年代以来,连续几年干旱及丝绸市场的双重影响,整个蚕业受到巨大冲击,蚕种业更是举步艰难。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茧丝绸市场有所回升,各级党委、政府为迎接“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上,都把目光注视在发展蚕桑上。我区计划“十五”桑园建设达6.67万公顷,养蚕达70万张,这对蚕业工作者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安康蚕业发展由于各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现已形成种、养、加,农、工、贸,科研、教学、服务等比较完善的机构体系。全区有蚕种场5个,年生产能力可达60~70万张,但生产量一直徘徊在40~50万之间。究其原因,除市场需求影响外,原蚕区基础差,生产能力低,管理难度大,污染危害严重是关键因素,如不加以改善,对蚕种业发展的制约将更趋严重。因此,我所联合各场家及地区蚕种质量监管站成立了科研攻关小组,对全区蚕种生产原蚕区进行调查后认为:面对新世纪及蚕桑业发展的良好势头,要提高蚕种质量及经济效益,必须借助“西部大开发”、“山川秀美工程”及“新村建设”之契机,在2~3年内建设一批高标准、相对封闭稳定、能生产出优质高产蚕种的原蚕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我场在蚕种生产上,曾遭受过严重的微粒子病危害,单从1985~1986年这两年来说,共计有原蚕饲养户270个,其中病毒户70个,占25.9%,总产种茧16375.05公斤,其中病毒种茧937.4公斤,占34.6%;共生产蚕种62586张,其中病毒蚕种38334张,占G1.25%。因受微粒子病危害,淘汰病毒种茧和蚕种共损失资金达124000多元。由于微粒子病分布广泛,严重污染原蚕村,使原蚕村无法养原蚕,蚕种场无法制种,以致蚕种生产停滞不前。然而,后来在省、市、县丝绸公司特别是省蚕研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全面推广使用次氯酸钠消毒,使微粒子病危  相似文献   

8.
狠抓蚕种生产管理争创名牌蚕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韦廷秀 《广西蚕业》2002,39(4):28-32
20 0 1年以前 ,我蚕业总站原蚕点大多分布在离本站较远的桂平、宁明、宜州、贵港等地 ,由于路途远、蚕种生产管理不到位 ,原蚕制种产量、质量在较低水平徘徊。随着近几年来的蚕业生产大发展 ,蚕种需求量巨增 ,我总站承担着占全区总量 1 0 %以上的生产任务 ,给我站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迫使我站必须重新考虑原蚕基地的合理布局。 2 0 0 1年开始全部转移到本站附近 ,到现在为止已建立了 6 0 0多亩高产稳产的原蚕基地 ,年可生产优质蚕种 2 0万张。在生产管理和技术措施上主要狠抓了以下几个关键 :大力加大原蚕区投入和基础建设 ;积极推广新技…  相似文献   

9.
祝家勇 《蚕学通讯》2002,22(2):41-42
优良蚕种是实现养蚕高产、优质、经济效益好的前提和基础 ,对整个茧丝绸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来受到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我市 2 0世纪 6 0年代随着养蚕生产的蓬勃发展 ,牵动了蚕种业的发展 ,蚕种场由原来 3个国营生产单位 ,新增到 90年代初国有和乡 (镇 )蚕种场 4 4个 ,制种能力达到 30 0万张 (盒 ) ,制种技术不断刷新 ,新蚕品种不断育成推广 ,蚕种质量大大提高 ,促进了茧丝绸行业的全面发展。然而 ,到了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 ,由于家蚕微粒子病的蔓延暴发 ,蚕种数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大面积养蚕生产日益发展的需要 ,同时 ,国际丝绸…  相似文献   

10.
1基本概况镇江市蚕种场始建于1927年,至今将有80年的历史。1984 ̄2000年隶属于江苏省丝绸集团总公司,2001年起属地下放至镇江市纺织丝绸资产经营公司。该场在鼎盛时期,年生产母种、原种3万多蛾,原种3万多张,占江苏省原种的40%;年生产一代杂交种40余万张;冷库一次冷藏能力达50余万张蚕种。镇江市蚕种场素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闻名于蚕业界,生产的“松鹤”牌一代杂交蚕种在蚕农心目中享有较高的声誉。该场技术力量雄厚,除省内多家蚕种场培训技术骨干外,还多次派员援助国外指导蚕桑生产。其中2001 ̄2003年完成了江泽民总书记签署的,由国…  相似文献   

11.
林忠芬 《广东蚕业》2006,40(1):48-49
微粒子病淘汰率和普通种单张原种繁殖系数是衡量普通种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也是影响普通种场经济效益的两个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降低微粒子病淘汰率、努力提高单张原种繁殖系数,2005年12月28~29日广东省蚕学会蚕种学组在罗定场召开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会。来自省丝绸(集团)公司、广东蚕学会、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华南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12.
齐永红 《中国蚕业》2006,27(3):69-70
蚕种是茧丝绸产业的基础。蚕种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制种单位的利益,而且影响茧丝绸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们从源头入手,加强蚕种管理,逐步建立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提高了蚕种质量,加快了蚕种生产标准化、规范化进程,确保了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1山西省蚕种生产现状1.1蚕种生产山西省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目前全省有蚕种场3个,2005年改制现代化蚕种场1个。全省蚕种繁育能力为30万张,实际生产蚕种为13万张左右,原种生产场有2个,可满足本省饲育原蚕所需。除山西省蚕研所外,均采用了合作制种的形式。全省有蚕种冷库3个,冷藏蚕种的容量为…  相似文献   

13.
张正毅 《北方蚕业》2001,22(1):35-37
2000年以前,在1978~1999年石泉蚕业大发展的二十余年里,蚕业经营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育苗、植桑、制种、养蚕归属林特部门;鲜茧收购、烘干由供销社、外贸、乡企、农口、个体经营;缫丝、织绸、印染等属于工业部门;丝绸出口、内外销由外贸部门经营。这种政府统管,多家分段经营的体制,是社会化生产大分工的必然结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石泉蚕业的发展功不可没。桑园面积、发种、产茧、茧值分别由1978年的466.7公顷、0.56万张、7.19万kg、48.72万元发展到1995年4666.7公顷、7.5万张、产茧100万kg、茧值2800万元的历史最高记录。建起了5400绪,年产生丝135t的石泉县缫丝厂,年生产蚕种15万张的石泉县蚕种厂,并建起了丝织厂,付产品加工厂,丝织壁毯厂。形成了生产、加工、经营完备的蚕业体系,为石泉蚕业大发展及壮大石泉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蚕业新体制的诞生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一直沿用的旧体制难以适应蚕业发展需求。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相互制约的体制成为石泉蚕业发展的内障;蚕业系统各环节利润分配严重不合理是导致蚕业基础——蚕桑不稳的根本原因;蚕茧质量一直是牵制行业经济效益,制约石泉蚕业发展的潜在隐患。矛盾迭出、问题重重的蚕业缺乏强有力的手段和措施,蚕业发展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4.
射阳县现有桑园4 000hm~2,年用种量18万张左右,是江苏省第三大蚕桑县。年生产蚕种10万张左右,为全县蚕种的平稳有序供给、蚕农对优质蚕种的需求和蚕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分析了射阳县蚕种行业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1苏州市原蚕生产的现状 苏州地处太湖流域,素有“丝绸之府”的美称,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实际操作管理水平较高。自从80年代初调整产业结构,农村大幅扩桑增种,为满足蚕种市场需求,蚕种生产打破场内单一供种渠道,农村原蚕区相应诞生了。长期以来,我市的原蚕区一直分散在吴江、吴县两市12乡23村,年产40万张蚕种,均以优质而著称于全省,有效地支持了蚕桑生产,巩固了“丝绸之府”的传统地位。但到90年代初,历经“蚕茧大战”、“丝价大战”的强烈冲击,我市蚕业元气大伤,正常生产秩序被打乱,技术和管理措施衰退,蚕区人心…  相似文献   

16.
蚕种质量是蚕种场的立足之本,而生产蚕种成本的高低则直接影响着蚕种场的经济效益,特别是现阶段,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提高蚕种的产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参与市场竟争的最重要筹码。我场是担负着繁育一代杂交种任务的专业蚕种场,蚕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场的生存和发展。现就提高蚕种产质量要采取的具体措施谈一些体会。 1 严格执行标准,实现规范操作 蚕种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蚕种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种场的经济效益,而且直接关系到蚕农和丝绸行业的经济效益。为确保蚕种质量,我们参照农业部《桑蚕一代杂交种》等两个标准和河南省桑蚕良种繁育监管检验试行办法,严格把关,并制定潢川蚕种场桑蚕良种繁育操作细则,从桑园管理,原蚕饲育,制种等都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为提高我场蚕种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全国蚕业生产因家蚕微粒子病危害,60%的种场蚕种质量下降,经济损失严重。据资料反映,1992年全国因超毒烧种270多万张,直接经济损失几千万元。我省蚕种超毒直接损失达200多万元,不少地方倒蚕毁桑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是思想观念问题;二是技术的贯彻和资金的投入问题。只有从领导到群众,从种场到  相似文献   

18.
原蚕区种场的巩固、发展与蚕种质量关系嵊县蚕种场戴虔民原蚕区种场是我国繁育一代杂交种的基地,其稳定巩固,直接影响蚕种质量。嵊县蚕种场是个老场,四十多年来,为广大蚕农提供700多万张蚕种,卵质充实,孵化齐一,深受广大蚕农欢迎,客观上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主...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场蚕种生产在1978年前年产蚕种一直徘徊在5万张左右。党的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蚕桑事业的迅速发展,蚕种需要量急剧增加。我场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努力扩大生产,积极发展农村原蚕队,1982年年产蚕种10万张,1983年达到了11.5万多张。在财务上,自1979年扭亏以来,产值逐年上升,盈利相应增加,1982年度净盈9.3万元,1983年突破10万元,全场职工人平贡献万元产值、千元利润。  相似文献   

20.
我省现有37个蚕种场,分布在5个地区、15个县,其中国营专业蚕种场23个,国营原蚕区种场9个,社队办场5个。共有职工2635人,其中技术干部249人,桑园面积专业场10356亩,原蚕生产队9,003亩。春期蚕种生产能力180万张(其中原蚕区占45%,社队场占10%)。解放后,我省蚕种生产发展较快,解放初,60%蚕种靠外省供应,经过全省蚕种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