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莲瓣兰是国兰大家族中一个重要的种类,云南滇西盛产的莲瓣兰已被国内外兰花界广泛认同,并享誉海内外兰坛。其中,由大理市珠海花鸟市场素馨园主人蒋理先生和幽谷兰亭主人刘殿伟先生共同选育栽培的正格梅瓣复色龙吞舌之新花——三元梅,就是近几年来大理兰花界开发出的莲瓣兰梅瓣花中一个优秀兰艺新种,可谓大理兰花中一颗秀丽的明珠。  相似文献   

2.
赵立新 《南方农业》2008,2(1):40-40
国兰中的荷瓣花艺凝重典雅,富丽豪放,它是那么的大气凛然,一身玉沽,一身正气,令人羡之肃然起敬。莲瓣兰中荷型花较多,正格荷瓣花却不多,婀娜多姿的兰叶,清香幽远的灵魂,朵朵如一的花型,雍容华贵的花容,花色明快的表现,是莲瓣兰荷瓣花的一大优点。“千梅万世选,一荷无处求。”鸡足粉荷的发现,既丰富了莲瓣兰正格荷瓣花的品种,还给兰界带来一缕清香、一份美,也是滇兰发展史上的又一可喜之事。  相似文献   

3.
赵立新 《南方农业》2009,3(5):23-23
兰花大家族中,蝶花类兰花层出不穷,各具魅力。莲瓣兰彩捧蝶花之新种——红满天,则以其株型优美,内捧彩块之大,色彩鲜艳夺目,性状稳定等诸多优点,成为彩捧蝶花类中的极品,也是中国养兰人奉献给世人的稀世兰珍品。  相似文献   

4.
赵立新 《南方农业》2009,3(2):30-30
兰花世界五彩缤纷,奇花也层出不穷,故追捧者众多。在莲瓣兰中奇花的出现,则是近几年来开发的一类优秀兰艺品种,以其花朵中出现多瓣或少瓣、多舌或少舌、多鼻或少鼻等,且开得玲珑雅致,表现出柔媚灵动,秀雅多姿的美感,且因其花朵的不一般,让人有好奇心,而备受海内外兰界人士的捧赏。  相似文献   

5.
吕元兰 《南方农业》2009,3(2):12-12
兰花为兰科常绿宿根草本花卉,分为中国兰和洋兰两大类。中国兰又分为春兰、墨兰、蕙兰、建兰、寒兰、春剑、莲瓣兰七类,中国兰的主要特点是叶姿优美,花香清幽,具有味香而色雅的气韵。  相似文献   

6.
纹瓣兰作为一种野生的兰花资源有其重要的保护及保存意义,本试验以纹瓣兰的种子作为外植体对其进行无菌播种,并成功诱导出再生植株。试验结果表明,在添加椰子水和6-BA的1/2MS培养基中纹瓣兰的种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原球茎,其中以添加6-BA 2.0mg/L+10%椰子水诱导效果最佳。添加6-BA 0.5mg/L+NAA 0.2mg/L的1/2MS培养基最有利于纹瓣兰芽的分化,在分化培养50d时其分化率可达到100%,且芽生长健壮。当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mg/L时,纹瓣兰的生根率达95%;生根培养30d后移栽,幼苗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赵立新 《南方农业》2009,3(6):19-19
兰花大家簇中,树型花是近年才开发和引起兰界关注的一类罕见兰花品种,因其花葶上出现分枝,朵花有几轮苞片,花瓣的数量明显增多等共赏点,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艺术品它的问世,不仅富了兰花品类,还成为众多兰家的追捧对象和兰市点。其中,由云南省大理市仁和兰苑主人苏泽贵先选育栽培的莲瓣兰树型花之珍品,‘蝴蝶之梦’,就是型花中罕见的兰艺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诗礼红莲瓣     
诗礼红莲瓣,属莲瓣兰品种,因花瓣红而得名。产于滇西凤庆县诗礼乡境内,系澜沧江流域的又一名品。诗礼红莲瓣开发历史悠久,自古就是诗礼当地人送人的上等礼品,在民间悄然流通。在兰花市价越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三江并流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并流区位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地带,是中国泥石流灾害频发地区。在分析泥石流灾害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坡度、岩性、断裂、植被和人类工程活动作为三江并流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基于ArcGIS平台建立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数据库、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通过对各评价因子归一、分级和赋权处理,建立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对三江并流区泥石流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得到危险性区划图。研究结果与实际灾情吻合,可为确定减灾目标,优化防灾措施,制定减灾决策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寒兰株系间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SSR分子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薇  江南  杨俊波  王丽芳 《核农学报》2011,25(6):1135-1141
本研究筛选了从春兰和莲瓣兰中开发的7个SSR位点的引物,用于37个寒兰株系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7个SSR位点的引物在寒兰中均具有非常好的通用性,而且每个位点在不同的株系中具有特有等位基因,特别是位点CSSR05、CSSR11和195。株系具有的特有等位基因可以用于株系鉴别。7个位点在寒兰株系间具有...  相似文献   

11.
自从有了北宋诗人周敦颐的千古名句“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来,荷花仿佛深深地陷入了诗潭之中,难以自拔。因此,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每一朵荷花,都出自诗潭。老家山高坡陡,没有荷塘,山上流下的水头也不回地走了,丢下一串说什么也听不清楚的话语。但自打进了学校,“荷花”就是成语,是小学课文里的一篇经典,是远方表妹制成标本的荷瓣,是源自一部《全唐诗》里的一脉芳香。  相似文献   

12.
<正>【连载三:旱金莲】旱金莲(Tropaeolummajus)又名金莲花、旱荷花、旱莲花、旱莲、菏叶莲、荷叶花。原产于南美洲秘鲁、智利等地,为金莲花科金莲花属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叶互生,具长柄,圆形或近肾形盾状,边缘有波状钝角,叶形如碗莲;花单生叶腋,花有红、黄、橘黄等色,多单瓣,也有重瓣、半重瓣。花期2—5月。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大蒜种瓣机械压变处理对大蒜出苗及生长的影响规律,以东北白皮蒜为研究对象,利用万能物理试验机对大蒜种瓣进行横向施压(大蒜种瓣平放受压)和纵向施压(大蒜种瓣直立受压),以受压变形量与原基本尺寸比值的百分数来表示受压程度,2个方向受压程度为5%~45%,取一组未处理的大蒜种瓣作为对照。将处理后的大蒜种瓣与对照进行播种试验,探索机械压变处理对大蒜出苗天数、出苗率、植株茎粗和植株高度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植株茎粗与施压程度之间的回归模型,并进行植株高度与施压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的大蒜种瓣相比,横向受压中,受压程度为10%~45%时,机械压变对大蒜种瓣出苗天数、出苗率、植株茎粗和植株高度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受压程度为10%~25%的大蒜种瓣出苗时间短于对照,出苗率、植株茎粗和植株高度均大于未处理的大蒜种瓣;在纵向受压中,受压程度为10%~45%时,机械压变对大蒜种瓣出苗天数、出苗率、植株茎粗和植株高度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受压程度为10%~15%时,大蒜种瓣出苗时间均长于对照,出苗率和植株茎粗均大于未处理的大蒜种瓣。相比纵向机械压变处理,横向机械压变处理的大蒜出苗快,相同压缩条件下,大蒜的各项指标更优。植株茎粗与施压程度之间的回归模型拟合较好(R≥0.91),植株高度与施压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去囊衣带芯橘瓣的机器视觉分选,给去囊衣带芯橘瓣的机器识别提供直接、准确的判别信号,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50颗去囊衣带芯橘瓣的橘芯和砂囊分别进行三维荧光光谱扫描,通过对橘芯、砂囊平均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确定了橘芯相对砂囊的特征荧光信号,据此对带芯橘瓣荧光图像识别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检测发现,在370~390 nm紫外光激发下,橘芯和砂囊在440 nm处的荧光强度差异较大;橘芯与砂囊在370 nm紫外光激发下,440 nm处荧光强度分布的箱线图表明两者荧光强度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且以橘芯在440 nm处荧光强度的下四分位数(Q1)与砂囊在440 nm处荧光强度的上四分位数(Q3)的平均值作为分类标准,去囊衣带芯橘瓣检出准确率可达85%。对(370±2)nm激发下得到的单色(440±5)nm荧光图像进行二值化及形态学处理后,可在以砂囊为背景的橘瓣图形中显现橘芯亮斑。利用橘芯与砂囊的荧光特性差异进行机器视觉成像分析,可作为识别去囊衣带芯橘瓣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云南湿热地区优良牧草距瓣豆的磷钾营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在湿热地区赤红壤上开展优良热带豆科牧草—距瓣豆的磷、钾营养需求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磷、钾肥单位面积距瓣豆的干物质产量、氮磷钾总吸收量和粗蛋白产量明显提高;施磷可使距瓣豆的磷含量增加,氮含量相对稳定,钾含量逐渐下降;而且年均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分别与施磷量存在的一元二次曲线方程的拟合程度较好(Yp=1289+50.5X-0.55X2, r=0.9519**;Ycp=254+12.2X1-0.14X12,r=0.9398**)。施钾使距瓣豆的氮、磷含量趋于相对稳定,钾含量有所提高;年均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分别与施钾量亦存在的一元二次曲线方程的拟合程度较好(Yk=1259+19.2X-0.087X2,r=0.8546**;Ycp=248+4.3X1-0.0204X12,r=0.8055**)。结果还表明,距瓣豆定植的第三年,必须按照磷钾比例1∶0.5~1.2施入磷、钾肥,以满足距瓣豆生长的营养需求和维持距瓣豆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6.
对采自三江并流区的26个典型土壤剖面进行了土壤形成条件调查和理化性状分析,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鉴定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明确了供试土壤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检索结果共有6个土纲(富铁土、淋溶土、灰土、雏形土、新成土、潜育土)、11个亚纲、18个土类、19个亚类,并与中国土壤发生分类和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WRB)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三江并流区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自三江并流区的26个典型土壤剖面进行了土壤形成条件调查和理化性状分析,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鉴定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明确了供试土壤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检索结果共有6个土纲(富铁土、淋溶土、灰土、雏形土、新成土、潜育土)、11个亚纲、18个土类、19个亚类,并与中国土壤发生分类和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WRB)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三江并流区水库消落带5种草本根系形态及抗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三江并流区水库消落带5种草本植物在浅层土壤中的根系形态及抗拉力学特性,筛选消落带优势固土草本,以澜沧江黄登水库消落带的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versicolor)、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 L.)、美人蕉(Canna indica L.)、菖蒲(Acorus calamus L.)和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为对象,分析了根系形态,并进行室内单根拉伸试验。结果表明:(1)5种草本根系都发育良好,花叶芦竹和风车草根系的所有形态指标都位居前二,根系较为发达; 5种草本直径大于1 mm的根系长度、表面积和体积在各自总根系中占比最大,且除芦苇外,其余4种草本直径大于2 mm的根系体积占比最大,达到58.53%~92.86%。(2)5种草本根系的平均抗拉力、抗拉强度以花叶芦竹(33.04 N,34.33 MPa)最大,美人蕉(10.26 N,7.54 MPa)最小,根系抗拉力、抗拉强度分别随直径增大呈幂函数增大、减小。(3)5种草本根系平均极限延伸率以菖蒲(24.28%)最大,美人蕉(8.20%)最小; 平均杨氏模量以花叶芦竹(313.44 MPa)最大,菖蒲(70.47 MPa)最小,根系杨氏模量与直径呈幂函数负相关。综上,5种草本都适应了研究区环境,均可作为黄登水库消落带植被重建的候选物种; 直径大于1 mm的根系是5种草本根系的主体,直径大于2 mm的根系整体上对体积贡献最大; 花叶芦竹不仅根系发达,且其抵抗拉伸作用的能力最强,固土能力最强,是黄登水库消落带水土保持的优势草本。研究结果可适当推广到三江并流区和其他水库消落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乔木在三江并流区水库消落带的生态适应性,为该区生态修复优势造林树种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中山杉(Taxodium hybrid)、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竹柳(Salix americana)、池杉(Taxodium ascendens)4种苗木在澜沧江黄登水库消落带进行小区造林试验,观测成活率、基本生长情况,并于移栽2 a后观测树冠形态结构,树梢及枝条特征,测取生物量。 [结果] 移栽初期,中山杉、枫杨、池杉3个树种随消落带淹水落干次数增加成活率下降明显。移栽2 a后,4种乔木成活率表现为:竹柳(100%)>池杉(48.78%)>枫杨(40.19%)>中山杉(32.86%)竹柳的生长情况极显著优于其余3个树种。枫杨和中山杉两种植物因出现枯梢、枯枝致使树高和冠幅出现降低现象。竹柳的总生物量及各组成器官的生物量均极显著高于另外3个树种,且其各组成器官占总生物量的比重较为均衡。其余3个树种各器官在总生物量的占比以树干为主。中山杉的叶片及枝条占总生物量的比重均最小。 [结论] 4种乔木在澜沧江黄登水库消落带的适生性依次为:竹柳>池杉>枫杨>中山杉;移栽2 a后,竹柳存活率达100%,是三江并流区水库消落植被恢复的优势树种,可在该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补给地和国家重要湿地生态功能区,近年来四川牢固树立黄河源区生态保护意识,高度重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水土保持业务工作开展的首要政治任务,全省水利系统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分析四川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状况,厘清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思路,进一步将国家两区划分中的金沙江岷江上游及三江并流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细分为若尔盖丘状高原和石渠高原两个生态维护水源涵养区,分区采取水土保持生态举措,打造高原生态维护水源涵养区,以加快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提质增效、改善生态,通过控制水土流失,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河床不抬高,保障黄河安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